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2020-12-24 痴狂科學

科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了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行星軌道,這顆氣態巨行星在距離地球300光年的南十字座,也是其恆星HD 106906周圍唯一發現的行星,這顆系外行星是因為其在遠離恆星的位置上才被科學家關注,最初發現這顆行星時一度認為其軌道正在脫離恆星,在通過14年持續觀測後才確認了HD 106906 b行星擁有超遠公轉軌跡,該行星距離母星的最遠位置是地球距離太陽的730多倍,科學家認為超遠公轉軌道的存在或許也能證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存在。

由於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的一些小天體擁有異常的運行軌跡,似乎受到了某大質量天體的磁場影響,科學家認為有軌跡特殊的天體在遠離太陽的地方運行,這顆大型天體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由於這顆天體大多數時間在很遠的位置上緩慢行進很難被人們發現,科學家希望能證實這顆天體就是造成太陽系行星異常的原因,只是大型天體在如此遙遠的位置上還會圍繞太陽運行嗎?如今確認了HD 106906 b行星的軌跡將為研究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提供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HD 106906 b行星還有許多特殊的地方,雖然距離恆星如此遙遠但表面的溫度卻高達1500攝氏度,而且HD 106906 b行星的質量是木星的11倍,科學家認為這顆系外行星很可能是一顆失敗的小恆星,在形成之初由於過於靠近母星遭到「引力彈弓」效應才被拋到如此遙遠的位置上,由於整個恆星系統才誕生1500萬年,科學家好奇這顆氣態巨行星最終會演化出什麼情況。

科學家對於HD 106906 b行星的未來提出了兩種可能:

1、如果HD 106906 b在運行過程持續獲得物質補充的話,是有可能成為一顆發光發熱的微小恆星,有機會與母恆星組成特殊的雙星系統,這將導致HD 106906恆星成為沒有任何行星圍繞運行的恆星系統。

2、還有一種可能就是HD 106906 b行星完全脫離母星引力的束縛,成為一顆在宇宙中流浪的行星,不過這個過程會需要非常久的時間,因為它的軌道需要15000年才能繞宿主星一圈。

而太陽系的邊緣或許也存在類似的大型天體,科學家把天王星側向運行的原因指向這顆神秘的天體,目前認為天王星在遠古時期受到了某顆天體的撞擊才變成側向的,而太陽系中並不存在能影響到氣態巨行星的小天體,人們把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歸結為改變天王星的原因,這顆一直未被發現的行星3600年完成一次公轉周期,雖然大多數時間在太陽系外圍運行,一旦運行到接近太陽的位置時,就會給其它天體帶來不可預測的情況。

科學家認為HD 106906 b行星的軌跡證明了恆星的影響範圍比認為的要大得多,但依然不會是距離恆星最遙遠的行星,而且在這個恆星系統中為什麼沒有巖石行星,應該有其它未知的原因存在。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美科學家稱「第九大行星」或為流浪行星:被太陽系引力捕獲
    (原標題:美科學家稱「第九大行星」或為流浪行星:被太陽系引力捕獲)
  • 冥王星之後,第九行星有了新線索,科學家發現一顆軌道異常的行星
    你看除了冥王星以外,我們還在海王星軌道外,也就是柯伊伯帶附近發現以上的一些矮行星。如果不貶冥王星的話,太陽系的行星數量現在已經飆升到了兩位數了。所以說就目前我們所知,按照我們對行星的新定義,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不過,喜歡天文學的你應該也聽說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天文學家推算出「HD 106906 b」行星運行軌道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Engadget」12月14日報導,天文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長期觀察,確認了一顆編號為「HD 106906 b」的行星運轉軌道。值得一提的是,起初研究團隊認為這是一顆正在脫離母恆星的巨大行星,但結合先後14年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認為這顆行星圍繞母恆星的公轉軌道呈現一種半徑巨大的偏心圓的樣式,其距離母星的最遠位置是地球距離太陽的730多倍、平均距離是地球太陽的650倍,圍繞母星公轉一圈或需要近15000年。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表親」給天文家提供了重要線索
    在太陽系的遠端,海王星之外,存在著一簇被稱為「極端海王星外天體」的冰冷天體,它們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移動。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是在響應一顆尚未被觀測到的行星的引力,這顆行星被稱為第九大行星,它在非常、非常遙遠的軌道上運行。另一些人認為這些奇怪的物體是對其他小物體累積的引力做出的反應,而不是一個大的行星。
  • 太陽的雙胞胎行星論,第九大行星的存在與否,或許不久後就能知道
    換言之,他們認為此處的天體被被行星分散到極遠的地方,有些甚至在恆星之間被交換。就像Siraj在近期哈佛天體物理中心(CfA)發布的文章中解釋的那樣,太陽系的雙星模型或許能為謎團撥雲散霧: 「之前的模型很難取得散盤型天體與外部奧爾特雲天體的預期比率。雙星捕獲模型則對此提供了顯著的改進與完善,我們回頭來看,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許多類太陽恆星都生來帶有雙子伴星。」
  • 太陽系可能真存在第九大行星,只是它的形狀並非常見的圓形球體
    自從冥王星因為體積太小被取消第九大行星的名號,科學家一直相信太陽系裡一定還存在一個未被發現的行星,那顆未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可能藏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區域,柯伊伯區域處於太陽引力的最遠端,這片區域裡圍繞著數以億計的隕石和小行星,然而科學家發現這些小行星軌道不一致
  •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奇特小行星:被第九大行星拆散
    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中兩顆遙遠的小行星,它們可能是在數百萬年前被神秘的第九大行星分離,然後被推入其現在的軌道上來的,在此之前它們可能是一個雙小行星系統。這是一項新研究的結論,該研究對小行星2004 VN112和2013 RF98進行了第一次光譜觀測——幾乎有著相同軌道的一對小行星。調查顯示,這些小行星可能有共同的起源,並表明它們偶然碰到一個更大的天體,然後受到其影響。這一研究,有力支持了我們對太陽系邊緣存在神秘行星的假說。
  • 第九大行星是一種特殊黑洞?體積是地球30倍,它比行星恐怖多了
    然而在十幾年前,關於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深入人心,通過嚴謹的科學探討才將冥王星排除出去。直到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人們才漸漸接受這個概念。最近,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太陽系的邊緣地帶發現,柯伊伯帶有部分小行星的軌道最遠距離太陽幾百個天文單位。如果說是海王星的引力散射效應,或許仍然有些牽強,於是人們推測,太陽系存在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發現未知第九大行星?且慢下定論
    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後,這兩位天文學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一顆未知行星在背後默默地發揮引力影響。據推測,這顆可能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質量約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質量的10倍,因此其引力將顯著影響位於柯依伯帶幾顆「矮行星」的運行軌道。
  • 第九大行星,X行星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它會對地球有何影響
    一些科學家假設,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潛伏著一顆神秘而又巨大的第九行星。但為什麼我們還沒有觀測到它呢?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天文學家們猜測,存在一顆神秘的第九行星在我們太陽系的外緣潛伏。
  •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多可怕?
    開爾文爵士一句物理大廈已經落成,似乎預示著牛頓的萬有引力準確無誤,能完美解釋宇宙天體的運動。然而世事難料,還有兩朵的烏雲在大廈邊上晃晃悠悠,然而就是這兩朵弱不禁風的烏雲差點推翻了物理學大廈。萬有引力雖然有一定的問題,但是在牛頓在當時有限的科學技術水平下,已經是超常發揮。
  • 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降級為矮行星?還能恢復行星嗎?
    冥王星是在1930年被克萊德·湯博發現的,並將它歸為了第九大行星。一個英國十歲的小朋友建議將新發現的冥王星以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冥界之神-普魯託來命名。普魯託在希臘神話中的名字是哈迪斯。後來,這個小朋友的這個命名方案就成了最終的名稱。
  • 周禮勇教授:尋找第九大行星極具科學價值—新聞—科學網
    日前,美國科學家對外宣布,有「充分證據」顯示,太陽系邊緣可能「潛藏」著遙遠而巨大的第九大行星。 對此,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周禮勇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相繼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 區域內,發現了一批天體,其中的一些天體尺寸大於冥王星,而冥王星只是「柯伊伯帶」中眾多天體中的一員。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克卜勒」行星狩獵望遠鏡目前進入了K2任務,由於反作用輪的故障導致該望遠鏡被迫切換了觀測任務。不過「克卜勒」望遠鏡仍然取得了一些發現成果,在第29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凌日行星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存在於兩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塔圖因」行星。
  • 美學者猜想稱太陽系邊緣存在第九大行星(圖)
    天文學家正在尋找另外2顆行星存在的證據。圖為該星系的藝術想像圖。  英國《獨立報》網站2月13日報導 原題:支起望遠鏡:一顆新行星讓科學家興奮異常(記者保羅·羅傑斯)  如果你從小到大都認為太陽系有9顆行星並且5年前因為冥王星被降級而震驚,那就準備好再次震驚吧!太陽系可能確實有9顆行星,而且最大的一顆也許不是木星。
  • 它為何從「九大行星」除名?科學家發現了什麼?
    與其他8大行星的名字不同,它的命名帶有了恐怖的色彩,讓人不寒而慄。很多人在聽到冥王星的第一刻起,就覺得這是與眾不同的行星。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都要圍繞太陽運動,太陽有著強大的引力,正是有了太陽的存在,我們才能安然無恙的在地球生存,這也說明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是比較合適的。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一個原初黑洞
    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家園,而這個星系有行星,有小行星還有各種彗星。每一個恆星系都有數量不等的行星存在,太陽系也不例外,那麼太陽系有多少顆行星呢?相信很多朋友在過去的書本上,都會看到太陽系九大行星之說,沒錯,過去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可是現在的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為什麼會如此呢?
  • 139個全新小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們或發現第九號行星的證據!
    在整個太陽系之中,對於小行星的發現可能我們多數都是建立在是否與地球存在關係的上面,而根據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系列中,天文學家又最新公布了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地區的一個新發現,那就是發現了100多個小行星,這可以說,可能為我們尋找「第9號行星」尊定了一個基礎。
  • 第九大行星是個「禍害」:太陽系土崩瓦解
    從去年開始,天文界開始普遍認同一種說法,在冥王星之外還存在第九大行星,而隨著科學家研究的逐漸深入,第九大行星的存在也越發令人感到不安。最新的科學假說認為,太陽將在大約70億年後開始衰亡,那時它將在拋射出自己一半的質量的同時迅速膨脹。這一過程中,地球會被太陽所吞噬。接下來它將逐漸黯淡下去,最後成為所謂的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