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冥王星因為體積太小被取消第九大行星的名號,科學家一直相信太陽系裡一定還存在一個未被發現的行星,那顆未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可能藏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區域,柯伊伯區域處於太陽引力的最遠端,這片區域裡圍繞著數以億計的隕石和小行星,然而科學家發現這些小行星軌道不一致,好像受到另一個不明物體引力的影響,它可能才是科學家一直尋找的「第九大行星」。
科學家們發現,對包括冥王星在內的小行星帶的運行軌跡分析後,發現在它們的軌道附近有一顆巨大的暗淡星體,根據它對柯伊伯帶的影響認為其質量可能有地球的10倍,巨大的引力牽引著柯伊伯帶的小天體沒有往太陽系核心聚集,從某種意義上它的引力是太陽系行星的第一層保護,大家都知道木星的引力也保護了地球免遭受絕大多數的隕石襲擊。
科學家雖然沒有找到這顆神秘的天體,但發現太陽系的天王星和海王星是19世紀的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用算法計算出來的,之後德國的天文學家用天文望遠鏡在結果位置上搜索才找到的,科學家們之所以堅信「第九大行星」存在也是根據這套算法和對冥王星軌道的觀察得出的結果,它之所以未被發現是因為處於太陽系邊緣地帶接受到的光線極其暗淡,才導致極難被發現。
只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顆神秘的行星可能並非人們常見的球體,由於受到的太陽引力非常少其形態因為自轉離心力形成一個巨大的扁圓體,這個星體可能會是天文界的另一個發現:首個處於氣態與固態之間的星體,由於其核心引力不足而內部氣壓也較小。這種圓盤形星體可以解釋太陽系邊緣出現的奇怪軌跡情況,如果沒有這顆天體,柯伊伯帶不會聚集如此之多而且也會慢慢的脫離太陽的引力,不過另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第九大行星」就在海王星附近而沒有在柯伊伯帶。
「新視野號」探測器前不久才飛到柯伊伯帶拜訪了第一個小型天體,此次探測器也期望能通過近距離研究小天體的數據,計算出其特殊軌道的原因,由於此次近距離觀測的「太空鴨子」以軌道時快時慢著稱,天文學家一直弄不明白這顆星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研究人員認為就是受到了太陽系邊界神秘引力的影響,但很多人並不接受「扁圓體」行星的說法,認為如此奇怪的天體應該也是圓形,否則就不能存在數十億年之久,因為在所以已發現的系外行星中並沒出現過扁圓星體。
然而提出扁圓體說法的人卻指出在因為太陽的引力才能形成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而離太陽引力越遠的地方由於引力不足,就很難形成固態行星,這也就是為什麼從火星之後就全部是氣態行星,而無法形成體積較大的固態行星了,再到太陽系邊界由於引力太小,行星離心力甚至超過了引力所以才會形成這種奇怪的形狀。
然而所有的一切說法都沒有直接的發現證據,「新視野號」探測器也可能很難找到那顆神秘的天體,只能期待未來以更好的天文望遠鏡來發現這片區域的秘密。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