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

2020-12-20 科學探一探

文/仗劍走天涯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

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球,人類所生活的地球,不過只是其中最小的一顆,圍繞著太陽作運轉的活動。曾經的人類可能對於宇宙太空一無所知,甚至用神話故事來詮釋人類之外的世界。不過隨著人類如今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知道了地球之外的並不是神話,而是運轉著的無數星體。

且不說整個宇宙中究竟有多少的星球,就是在小小的太陽系,蘊含著星球也是人類無法去預測,去計算的。但是據科學家們所知道的行星,總共是有九大行星,而第九大行星或是黑洞。甚至十倍與地球的質量,但卻只有保齡球大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早在2016年,天文學家布朗就已經提出了以自己的想法。其實科學家們一直都在思考太陽系神秘第九大行星的問題,因為它圍繞太陽的軌道遠遠超過了海王星和冥王星。布朗卻提出了在太陽系外還有一顆行星。

柯伊伯帶是完全由破碎破碎的小行星所構成的。不過科學家們卻發現柯伊伯帶,非常整齊地圍繞著一顆非常神秘的東西運動,一些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就是黑洞,就像手掌一樣,將一顆保齡球大小質量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捧在手上。而柯伊伯帶所有的小行星,也正是圍繞著這顆大手所捧的保齡球質量的星球做運動。

當然,這也只是科學家們的一種設想,並沒有確實的證據去表明這一點。但是如果在太陽系當中,確實有這樣一顆保齡球大小的星球,使得所有的柯伊伯帶星球所環繞,還是挺有意思的!

相關焦點

  • 如果第九行星是個保齡球大小的黑洞會怎麼樣?
    請注意,一個10倍地球質量的原始黑洞大小和一個保齡球差不多。 這張截圖來自一篇論文,其中有一個直徑大約4英寸的黑色圓面,據計算,這等於一個5倍地球質量的黑洞的大小。研究人員說,10倍地球質量的黑洞有保齡球那麼大。圖:肖爾茨和安文(arXiv)
  • 美科學家稱「第九大行星」或為流浪行星:被太陽系引力捕獲
    (原標題:美科學家稱「第九大行星」或為流浪行星:被太陽系引力捕獲)
  • 太陽系發現未知第九大行星?且慢下定論
    公眾感興趣的話題2016年1月20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宣布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中6顆天體的運行軌道異常,這6顆天體雖然以不同速率運轉,但其運行軌道卻擁有相同的傾角,且朝向太陽的角度相近,而自然條件下碰巧出現這一情況的機率只有1/14000(0.007%)。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地球第九大行星或是黑洞:10倍於地球質量但只有保齡球大小
    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關於太陽系神秘的第九大行星的問題,它圍繞太陽的軌道遠遠超過海王星和冥王星。2016年,邁克·布朗(Mike Brown,他將冥王星降級)和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發表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他們提出了太陽系外圍存在一顆行星,這讓科學界感到震驚。據美國媒體10月3日報導,奇怪的事情正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發生。
  • 體積像保齡球,質量卻如10個地球,第九大行星或是這種類型的黑洞
    如果有一個黑洞正向地球飛來,我們首先會看到什麼情景?實際上在它的引力幹涉我們地球大氣層之前,我們什麼也看不到!然而,近日美國有兩位天文學家表示,還未被發現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黑洞,它的質量相當於10個地球,然而體積只有保齡球大小,但是它的引力卻和10個地球相等。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表親」給天文家提供了重要線索
    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是在響應一顆尚未被觀測到的行星的引力,這顆行星被稱為第九大行星,它在非常、非常遙遠的軌道上運行。另一些人認為這些奇怪的物體是對其他小物體累積的引力做出的反應,而不是一個大的行星。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研究人員稱,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系外行星的新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一顆行星會被踢到太陽系的遙遠邊緣,而不會被完全拋出。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宇宙科普】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了,你知道吧?
    2006年以前,如果那時候你在讀高中,地理試卷上出現一道題,太陽系有幾大行星?你毫不遲疑的寫上答案: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Bingo,得分,這就是送分題啊。最近,侄子的試卷上也出現了同樣一道題,他寫的答案是:八大行星。
  • 九號行星是不是一個保齡球大小的黑洞呢?
    材料中的截圖,包括一個大約4英寸黑色圓圈的圖形,他們計算其寬度有五個地球質量的黑洞大小。研究者表示,10個地球質量的黑洞就與保齡球一樣大了。圖源:kepu這是一對科學家在論文中描述的設想。當然,他們認識到那是一顆行星的可能要大於一個古老的黑洞,這與我們直接觀察到的任何黑洞都不同。但是他們只是想讓天文學家在尋找這個假設天體時有創造性的思考,通常我們稱作九號行星,大概就是這樣。
  • 第九大行星是個「禍害」:太陽系土崩瓦解
    從去年開始,天文界開始普遍認同一種說法,在冥王星之外還存在第九大行星,而隨著科學家研究的逐漸深入,第九大行星的存在也越發令人感到不安。最新的科學假說認為,太陽將在大約70億年後開始衰亡,那時它將在拋射出自己一半的質量的同時迅速膨脹。這一過程中,地球會被太陽所吞噬。接下來它將逐漸黯淡下去,最後成為所謂的白矮星。
  • 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太陽繫結構圖太陽是中心天體,這在太陽系中存在八大行星,還有兩條小行星帶(分別是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柯伊伯小行星帶)、土星擁有巨大的土星環、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地球是目前太陽系乃至銀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等,對於太陽系這個恆星系來說,它最大的特徵莫過於它擁有八大行星,這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 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一顆行星,差點成為第十大行星!
    就在十二年前,我們還認為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不過在2006年的布拉格天文會議上,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中九大行星就少了一員,成了現在的八大行星。但很少有人知道,太陽系中差一點點就變成了十大行星,這就是2003年發現的一顆星體"鬩神星"。
  • 太陽系可能真存在第九大行星,只是它的形狀並非常見的圓形球體
    自從冥王星因為體積太小被取消第九大行星的名號,科學家一直相信太陽系裡一定還存在一個未被發現的行星,那顆未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可能藏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區域,柯伊伯區域處於太陽引力的最遠端,這片區域裡圍繞著數以億計的隕石和小行星,然而科學家發現這些小行星軌道不一致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HD 106906 b行星擁有超遠公轉軌跡,該行星距離母星的最遠位置是地球距離太陽的730多倍,科學家認為超遠公轉軌道的存在或許也能證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存在。由於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的一些小天體擁有異常的運行軌跡,似乎受到了某大質量天體的磁場影響,科學家認為有軌跡特殊的天體在遠離太陽的地方運行,這顆大型天體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由於這顆天體大多數時間在很遠的位置上緩慢行進很難被人們發現,科學家希望能證實這顆天體就是造成太陽系行星異常的原因,只是大型天體在如此遙遠的位置上還會圍繞太陽運行嗎?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重新分類到矮行星隊伍中,也就是說冥王星被降級,踢出了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一時之間,爭論四起,很多人認為這對於冥王星而言並不公平,也有人認為這是冥王星本身特性的必然。
  • 冥王星是意外發現的,體積只有月球的1/5,被除名太陽系大行星行列
    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上,經常能夠看到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可是如今太陽系只剩了八大行星,還有一個行星到底去了哪裡?這個行星到底是如何發現並命名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冥王星。冥王星已知的衛星總共有五顆:冥衛一、冥衛二、冥衛三、冥衛四、冥衛五,其中冥衛一與冥王星的大小相當,冥王星與冥衛一的共同質心不在任何一天體內部,因此有時被視為雙星系統。
  • 第九大行星是一種特殊黑洞?體積是地球30倍,它比行星恐怖多了
    然而在十幾年前,關於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深入人心,通過嚴謹的科學探討才將冥王星排除出去。直到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人們才漸漸接受這個概念。最近,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太陽系的邊緣地帶發現,柯伊伯帶有部分小行星的軌道最遠距離太陽幾百個天文單位。如果說是海王星的引力散射效應,或許仍然有些牽強,於是人們推測,太陽系存在第九大行星。
  • 「九大行星」再迎新成員?事實證明它只是一顆矮行星
    鬩神星(Eris)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矮行星,也是繞日軌道中的第九大天體,有時會被指稱為「第十大行星」。鬩神星的發現打破了太陽系中傳統的「九大行星」,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天文學範疇。這顆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迫使天文學家首次思考「行星到底是什麼」。鬩神星的發現鬩神星的全名是136199 Eris(厄裡斯)。2003年在帕洛瑪天文臺的一次外太陽系觀測中,由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天文學教授Mike Brown領導的小組首次觀測到鬩神星。
  • 太陽背面還有一顆地球,是第九大行星?太陽中唯一看不到的地方!
    第九大行星一直是天文學家想要尋找的目標,對於科學界來說,發現第九大行星不只是令人矚目的科學榮譽,同時也是太陽系疆域和形成的重新認識,而數百年來,這顆呼之欲出的行星卻始終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