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原標題:清史專家說雍正就是篡位,大義覺迷錄是欲蓋彌彰,這位專家看那本書嗎?
雍正帝的皇位,是正取還是逆取?雍正帝為此親撰上諭駁斥,編纂《大義覺迷錄》一書,就「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十項「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弄巧成拙,欲蓋彌彰,愈描愈黑,留下生動而曲折的歷史故事。
看到這段話,可能有讀者要罵街了,所以這裡首先要強調,這不是筆者說的,而是一位清史專家在去年六月出版的新書中說的。這位作家姓甚名誰,那本書叫什麼名字,請恕筆者不能寫明,因為咱們就事論事,沒必要針對某個人,而且那位專家已經挨過耳光了,咱們不提也罷。
但是這位清史專家說雍正編纂《大義覺迷錄》是替自己的十項大罪自辯,而且是欲蓋彌彰愈描愈黑,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這位清史專家真的看過《大義覺迷錄》嗎?否認那十項莫須有的罪名,怎麼是「欲蓋彌彰,愈描愈黑」?
如果放在十幾二十年前,這位專家怎麼說,估計我們都得信,因為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一萬個人裡也不見得有一個人真看過《大義覺迷錄》。但是時代不同了,現在只要搜索這幾個字,就至少能蹦出三五個網站,那裡面不但有原文,還有相關解釋與討論,再想忽悠人,可就太難了。
看過《大義覺迷錄》的讀者都知道,那本書其實就是曾靜審訊筆錄彙編,穿插了一些地方督撫的奏章和雍正的上諭,主要的話還是曾靜自己說的,而且是自扇耳光,把自己造的謠都澄清了。
《大義覺迷錄》跟「雍正十宗罪」本無多大關係,更多的是華夷之辯和謀反陰謀——曾靜是要推翻清朝統治,他才不管雍正的皇位是正取還是順取呢,他派學生張熙取做嶽鍾琪的工作,也不是要為廢太子胤礽或老八胤禩「奪回」失去的皇位,這件事在《清史稿》列傳八十三(嶽鍾琪)和列傳七十八(杭奕祿)兩篇中寫得很明白:「靖州諸生曾靜遣其徒張熙投書鍾琪,勸使反。」「湖南靖州諸生曾靜遣其徒張熙變姓名投書川陝總督嶽鍾琪,略言清為金裔,鍾琪乃鄂王后,勸令復金、宋之仇,同謀舉事。」
從上面兩段史料來看,曾靜並不關心雍正繼位的合理合法性,他的側重點跟朱元璋有點相似,不管是胤禛還是胤礽、胤禩當皇帝,他都是要攛掇嶽鍾琪起事的。
曾靜偷雞不成蝕把米,很快就認慫了:「廷鞫,自承迂妄,為留良所誤,手書供辭,盛稱上恩德。上命編次為大義覺迷錄,令杭奕祿以靜至江寧、杭州、蘇州宣講。」
看到這裡,讀者諸君就明白了:雍正根本就沒有主編什麼《大義覺迷錄》,而且他每天有批不完的奏摺,根本就沒時間去當什麼總編——專家可能以為雍正每天跟他一樣,吃完豬都燉粉條子就沒事兒幹了。
雖然曾靜已經承認自己造謠,但是清史專家們是不承認的,這就叫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而且造謠的還能拿到可觀的版稅——雍正皇帝又不會從泰陵衝出來,把他拉過去打板子。
讀者諸君想看《大義覺迷錄》,搜索一下就能看到,這也是「專家」不好當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不再是掌握史料的唯一群體,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專家們也要感嘆:這一屆的讀者不好帶,忽悠不好,就會挨耳光!
咱們不喜歡用手打耳光,但是清朝少數幾個靠譜皇帝之一的雍正皇帝被說成「欲蓋彌彰,愈描愈黑」,這就有點「叔叔可忍,嬸嬸也不可以忍」了——雍正本無必要自辯,更沒時間自辯,而且那「十宗罪」也根本不值得一辯,即使才疏學淺如筆者,也能各用一句話就把那「十宗罪」說明白。
一、謀父:胤礽貴為儲君,稍有不慎,就被康熙瞬間拿下,連一點反抗餘地都沒有,一個雍親王胤禛,又怎麼有能力謀殺父皇?雍正覲見的時候,大內侍衛、起居註記錄者、太監宮女環伺,就是吃藥,也要經過好幾個人品嘗,哪那麼好下毒的?
二、逼母:四兒子當了皇帝,和十四兒子當皇帝,烏雅氏都是太后,而且他一開始地位並不高,對朝臣的影響力幾乎為零,雍正為啥要逼她?
三、弒兄:雍正殺了哪個哥哥?胤禔、胤礽是康熙皇帝關起來的,對雍正已經半點威脅都沒有了,又何必將他們斬盡殺絕?
四、屠弟: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確實是沒少在背後使壞,老十和老十四比雍正壽命還長,老八老九的「阿其那」「塞思黑」之名還真不是雍正賜的,而且意思也不是豬和狗,而是「冰層裡的活魚」和「豬腰子筐」——清史專家不會連滿語都不懂吧?
至於貪財、好殺、酗酒、淫色,這幾乎不值得一駁:酗酒、淫色,那得雍正有時間,如果他每天喝酒做遊戲,那幾千萬字的硃批諭旨誰來寫?雍正皇帝除了打仗賑災之外,自己沒花過什麼錢,也沒出巡和搞園林建設,他貪的哪門子財?至於好殺,識數的專家都應該知道,康雍乾三朝總共殺了九十二個二品以上大員,乾隆自己就幹掉了五十三個,除去康熙殺的二十二個,包括年羹堯在內,還有幾個人是雍正殺的?
最後再看好諛、任佞,這就有點難為人了:哪個朝代都有奸佞,但是雍正朝既沒有明珠索額圖,也沒有和珅紀曉嵐,倒是雍正怒斥拍馬屁官員的硃批諭旨,今天被大家當成了段子來講。
筆者對清朝不太感冒,更是對「清朝無昏君」一說絕不贊同,但是對康熙和雍正,卻不能不保持一些敬意,因為這二位是實實在在做了一些實事兒的,玄燁晚年怠政,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要不是雍正出來收拾局面,清朝可能真的應了「胡無百年運」的讖語了。
本文到此為止,剩下的時間自然要留給讀者諸君:清史專家說雍正有十宗罪,筆者認為十有八九都站不住腳,那麼在讀者諸君眼裡,單論民政愛民,雍正在清朝所有皇帝裡,能排第幾位?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