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專家說雍正就是篡位,大義覺迷錄是欲蓋彌彰,這位專家看那本書嗎?_曾靜

2021-02-13 家庭養身每日推送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原標題:清史專家說雍正就是篡位,大義覺迷錄是欲蓋彌彰,這位專家看那本書嗎?

雍正帝的皇位,是正取還是逆取?雍正帝為此親撰上諭駁斥,編纂《大義覺迷錄》一書,就「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十項「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弄巧成拙,欲蓋彌彰,愈描愈黑,留下生動而曲折的歷史故事。

看到這段話,可能有讀者要罵街了,所以這裡首先要強調,這不是筆者說的,而是一位清史專家在去年六月出版的新書中說的。這位作家姓甚名誰,那本書叫什麼名字,請恕筆者不能寫明,因為咱們就事論事,沒必要針對某個人,而且那位專家已經挨過耳光了,咱們不提也罷。

但是這位清史專家說雍正編纂《大義覺迷錄》是替自己的十項大罪自辯,而且是欲蓋彌彰愈描愈黑,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這位清史專家真的看過《大義覺迷錄》嗎?否認那十項莫須有的罪名,怎麼是「欲蓋彌彰,愈描愈黑」?

如果放在十幾二十年前,這位專家怎麼說,估計我們都得信,因為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一萬個人裡也不見得有一個人真看過《大義覺迷錄》。但是時代不同了,現在只要搜索這幾個字,就至少能蹦出三五個網站,那裡面不但有原文,還有相關解釋與討論,再想忽悠人,可就太難了。

看過《大義覺迷錄》的讀者都知道,那本書其實就是曾靜審訊筆錄彙編,穿插了一些地方督撫的奏章和雍正的上諭,主要的話還是曾靜自己說的,而且是自扇耳光,把自己造的謠都澄清了。

《大義覺迷錄》跟「雍正十宗罪」本無多大關係,更多的是華夷之辯和謀反陰謀——曾靜是要推翻清朝統治,他才不管雍正的皇位是正取還是順取呢,他派學生張熙取做嶽鍾琪的工作,也不是要為廢太子胤礽或老八胤禩「奪回」失去的皇位,這件事在《清史稿》列傳八十三(嶽鍾琪)和列傳七十八(杭奕祿)兩篇中寫得很明白:「靖州諸生曾靜遣其徒張熙投書鍾琪,勸使反。」「湖南靖州諸生曾靜遣其徒張熙變姓名投書川陝總督嶽鍾琪,略言清為金裔,鍾琪乃鄂王后,勸令復金、宋之仇,同謀舉事。」

從上面兩段史料來看,曾靜並不關心雍正繼位的合理合法性,他的側重點跟朱元璋有點相似,不管是胤禛還是胤礽、胤禩當皇帝,他都是要攛掇嶽鍾琪起事的。

曾靜偷雞不成蝕把米,很快就認慫了:「廷鞫,自承迂妄,為留良所誤,手書供辭,盛稱上恩德。上命編次為大義覺迷錄,令杭奕祿以靜至江寧、杭州、蘇州宣講。」

看到這裡,讀者諸君就明白了:雍正根本就沒有主編什麼《大義覺迷錄》,而且他每天有批不完的奏摺,根本就沒時間去當什麼總編——專家可能以為雍正每天跟他一樣,吃完豬都燉粉條子就沒事兒幹了。

雖然曾靜已經承認自己造謠,但是清史專家們是不承認的,這就叫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而且造謠的還能拿到可觀的版稅——雍正皇帝又不會從泰陵衝出來,把他拉過去打板子。

讀者諸君想看《大義覺迷錄》,搜索一下就能看到,這也是「專家」不好當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不再是掌握史料的唯一群體,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專家們也要感嘆:這一屆的讀者不好帶,忽悠不好,就會挨耳光!

咱們不喜歡用手打耳光,但是清朝少數幾個靠譜皇帝之一的雍正皇帝被說成「欲蓋彌彰,愈描愈黑」,這就有點「叔叔可忍,嬸嬸也不可以忍」了——雍正本無必要自辯,更沒時間自辯,而且那「十宗罪」也根本不值得一辯,即使才疏學淺如筆者,也能各用一句話就把那「十宗罪」說明白。

一、謀父:胤礽貴為儲君,稍有不慎,就被康熙瞬間拿下,連一點反抗餘地都沒有,一個雍親王胤禛,又怎麼有能力謀殺父皇?雍正覲見的時候,大內侍衛、起居註記錄者、太監宮女環伺,就是吃藥,也要經過好幾個人品嘗,哪那麼好下毒的?

二、逼母:四兒子當了皇帝,和十四兒子當皇帝,烏雅氏都是太后,而且他一開始地位並不高,對朝臣的影響力幾乎為零,雍正為啥要逼她?

三、弒兄:雍正殺了哪個哥哥?胤禔、胤礽是康熙皇帝關起來的,對雍正已經半點威脅都沒有了,又何必將他們斬盡殺絕?

四、屠弟: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確實是沒少在背後使壞,老十和老十四比雍正壽命還長,老八老九的「阿其那」「塞思黑」之名還真不是雍正賜的,而且意思也不是豬和狗,而是「冰層裡的活魚」和「豬腰子筐」——清史專家不會連滿語都不懂吧?

至於貪財、好殺、酗酒、淫色,這幾乎不值得一駁:酗酒、淫色,那得雍正有時間,如果他每天喝酒做遊戲,那幾千萬字的硃批諭旨誰來寫?雍正皇帝除了打仗賑災之外,自己沒花過什麼錢,也沒出巡和搞園林建設,他貪的哪門子財?至於好殺,識數的專家都應該知道,康雍乾三朝總共殺了九十二個二品以上大員,乾隆自己就幹掉了五十三個,除去康熙殺的二十二個,包括年羹堯在內,還有幾個人是雍正殺的?

最後再看好諛、任佞,這就有點難為人了:哪個朝代都有奸佞,但是雍正朝既沒有明珠索額圖,也沒有和珅紀曉嵐,倒是雍正怒斥拍馬屁官員的硃批諭旨,今天被大家當成了段子來講。

筆者對清朝不太感冒,更是對「清朝無昏君」一說絕不贊同,但是對康熙和雍正,卻不能不保持一些敬意,因為這二位是實實在在做了一些實事兒的,玄燁晚年怠政,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要不是雍正出來收拾局面,清朝可能真的應了「胡無百年運」的讖語了。

本文到此為止,剩下的時間自然要留給讀者諸君:清史專家說雍正有十宗罪,筆者認為十有八九都站不住腳,那麼在讀者諸君眼裡,單論民政愛民,雍正在清朝所有皇帝裡,能排第幾位?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乾隆皇帝為啥禁了他爹雍正編纂的《大義覺迷錄》?
    這幾年浙江出了好幾件事兒,比如關於雍正繼位的不同傳說,最早傳播的就是浙江人;兩次科考舞弊案的主角也是浙江人。雍正早就對浙江心懷不滿了,所以他也想借這個機會做一番整肅。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正當各個學館都在學習《大義覺迷錄》時,雍正在十三年(1735年)突然駕崩,他二十五歲的兒子乾隆繼位。乾隆一改其父的政策,主張「寬嚴相濟」,進而推翻了雍正時代的很多處置。2乾隆登上大位,馬上就禁繳了《大義覺迷錄》,他的理由最關鍵的一條,就是這本書暴露了太多的宮廷醜聞。
  • 雍正為什麼要寫《大義覺迷錄》為自己洗白,難道不擔心越描越黑嗎
    雍正,一直以來都充滿自信?在所有的鬥爭中,他都沒犯過怵。整治年羹堯時,曾有人擔心年羹堯在陝西稱兵作亂,就奉勸雍正不可過於苛刻,免得逼人造反,雍正把這種勸告看作無識之見。他說:「洞觀遠近之情形,深悉年羹堯之伎倆,而知其無能為也。」雍正心裡有數,膽氣很足。看他對自己的評介:「朕反躬自省,雖不能媲美三代以上聖君哲後(元首),若漢唐宋明之主實對之不愧。」
  • 雍正帝認死理,有著讀書人的愚憨和質樸,《大義覺迷錄》就是證明
    寫下如此「狼嚎犬吠」逆論的曾靜是個湖南農村的讀書人,家中貧苦,他父親那代人就想「湖廣填川」,去天府之國謀生,卻一直湊不出盤纏。曾靜偏居鄉野,最多只去過縣城,也沒有士紳朋友,他自己也說:「生長楚邊山谷,本鄉本邑以及附近左右,並沒有個達人名士在朝,而所居去城市又最遠。」
  • 一部雍正下令全國學習,而乾隆要詔禁銷毀的奇書
    曾靜內心一陣狂喜,有一種強烈要做「當代張良」的衝動,準備擁立嶽鍾琪為「劉邦」,起兵反清。雍正六年,曾靜與張熙師徒兩人共同搗鼓出了一封策反信,由張熙前往投呈。其實,嶽鍾琪雖然也姓嶽,但根本就不是嶽飛的後裔,而說他要起兵反清,那更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事兒。嶽鍾琪以漢人身份出任軍區大司令,對清廷只有感激涕零之心,哪有半點造反之意?
  • 盤點雍正兩大歷史之謎
    是孟老以康熙預定人承大統之人予雍正,而不知禩、禟奪嫡之爭與夫年、隆貶誅之禍,相繼夾雜其間,又不相統屬。所謂「謀父、逼母、弒兄、屠弟,為世宗倫紀中四大罪款,得世宗自為辯證[《大義覺迷錄》]而款目始定。後來於弒兄、屠弟二款尚有人言之。屠弟一款,世宗所自稱不辯亦不受者。夫不辯是否自受,論者可自得之。至謀父、逼母二款,知者較罕,不有《大義覺迷錄》,烏能成此獄詞?
  • 雍正皇帝篡位之謎揭開了?十四爺後人:雍正篡位的證據找到了!
    前幾年康熙傳位遺詔又公開亮相,其中明確寫著傳位四皇子雍親王,看完這份遺詔之後,關於雍正皇帝的即位之謎似乎已經揭開了,根本不存在篡位之說,於是很多人便猜想雍正皇帝之所以背負了幾百年的篡位罵名,主要是因為登基之後大肆打壓兄弟,又因為新政太苛刻
  • 嶽飛的21世孫一心效忠清朝,卻被雍正判處斬監候,結局悲慘
    可以說嶽龍升做過康熙、雍正兩朝的高官,其子嶽鍾琪做過雍正、乾隆兩朝高官,父子二人曾為大清三代君王效力。雍正登基後,胤禵被雍正罷去手中兵權,並被派去為康熙帝守陵。由與此同時年羹堯接任西北大將軍一職,作為昔日部下的嶽鍾琪又回到年羹堯的麾下,隨軍徵伐西北。年羹堯因功高震主,被雍正以恃寵而驕,結黨營私之罪判處了死刑。年羹堯死後,雍正便將西北數十萬兵馬交給了嶽鍾琪。隨後書生曾靜給嶽鍾琪去了一封策反的信,曾靜在信中表示,希望漢人嶽鍾琪能像他的祖先一樣,率軍反叛雍正。
  • 雍正真的殺了自己的兄弟嗎?雖然不是他親手所殺,但多數難得善終
    都知道,雍正有十五個兄弟,他們大多在雍正任上過世,世人猜測跟雍正有關。為此,他被世人誣陷了很多罪名,其中,以十項大罪為主: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後來,雍正寫了《大義覺迷錄》為自己辯解,主要解釋自己在這十方面的情況。可是,解釋的效果並不好,欲蓋彌彰、弄巧成拙,最後是越描越黑,無法收場。
  • 雍正曾嚴懲貪汙腐敗 稱「叫他子孫作個窮人」
    他說:「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今日捧讀此批,仍頗覺霸氣外漏,為之震撼。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我們常以為今日才流行的「漢子」之稱,在雍正帝那裡早已是信手拈來,自加其身了。對於「漢子」之義,清人王應奎做過一個有意思的解釋:「世俗稱人曰漢子,猶雲大丈夫也。」
  • 為什麼十四阿哥不支持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雍正,而與老八打得火熱?
    說起康熙王朝,我們腦中浮現出來的場景除了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在少年時期智擒鰲拜,而後平三藩,收臺灣,滅噶爾丹之外,怕就是康熙晚年時期所興起的「九王奪嫡」了吧。這件手足相殘的歷史悲劇,也成為了康熙這位千古一帝心中永遠的痛。
  • 雍正朝政情監察官:觀風整俗使
    查嗣庭於雍正初年任江西鄉試正考官,所出考題「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百室盈止婦子寧止」,前句有「正」,後句「止」字。有人將此事與汪景祺《歷代年號論》「一止之象」之說聯繫,指出前代正隆、正大、正德等凡含有「正」字年號均不祥。還稱查嗣庭以「維民所止」為題,「維止」二字系「雍正」二字去頭,將其逮捕入獄。一年後查嗣庭畏罪自殺,仍被戮屍梟示。
  • 雍正皇帝的另一面:一本日記,揭露了他「殘害手足」的狠毒本性
    可面對時人的指責,雍正皇帝於雍正七年親自編纂《大義覺迷錄》予以駁斥: 朕之素志,本欲化導諸頑,同歸於善,俾朝廷之上,共守君臣之義,而宮廷之內
  • 雍正到底是不是謀權篡位?這個在中國的外國人道出了答案
    雍正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實行的嚴厲治國政策讓人評說不已,他的突然暴死,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關於雍正繼位這件事,各界的學者一直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可以說,在清代歷史上,這是一個眾人矚目的案子。雍正本人曾經更是特別強調以下兩點:其一,他是按照康熙的遺旨合理的承繼大統的,並且,他跟他的兄弟沒有任何仇恨。
  • 溥儀溥傑在養心殿,發現當年雍正密召屬實嗎?看完後明白了!
    密詔內容大抵不離兩種:一種是雍正自己寫的,主要說當年自己繼位的正統性,有點類似於康熙傳位詔書的內容,一種是乾隆寫的,主要說當年父親雍正殺害兩個弟弟的劣跡,還暗地裡指責雍正繼位不當。
  • ...老九都死在獄中,一個嘔吐一個腹疾,雍正皇帝給出的說法是「冥誅」
    雍正帝——弒兄屠弟(之五)在《大義覺迷錄》中,雍正皇帝回憶起塞思黑的另一項罪行:父親康熙皇帝去世那一天,塞思黑突然來到四哥的面前,與他面對面坐著,傲慢無禮,「其意大不可測」。雍正皇帝說,當時如果不是自己鎮定隱忍,肯定要激起事端。
  • 故宮修繕時在太和殿天花板發現一物,竟意外揭開了雍正篡位之謎!
    就在工作人員修繕盤龍藻井時卻意外的發現了一個牌子,上面有滿漢蒙三種文字,後來經專家鑑定才知道了此物的作用。原來這個牌子叫做驅邪符牌,是古代道家驅邪符的一種,主要是用來驅除邪魅、斬除魍魎、淨化氣場的。有著較強的針對性驅邪的,而且專家通過文字的敘述,得知這個驅邪符牌是雍正命人製作的,偷偷的放在了盤龍藻井的天花板上面。雍正為什麼要這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