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遠方:西安高新一中2017屆畢業生。2017年高考陝西省文科第一名,成績696分。現就讀於清華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
雖然未必最重要,但是評價一個學校難以迴避的標準之一就是對於學生的學習水平的提高。我個人不傾向於相信典型的「學習的水平是天賦和努力兩者綜合的表現」這種看法。我認為對於一般的同學而言,更重要的是學習的習慣或是慣性。
在高新一中的整體體系下,包括老師們的水平(知識、經驗、方法等)和態度(認真、耐心、負責等),學校內的學習氛圍(同學們整體的水平與習慣等),對於我的學習習慣的塑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於這種習慣的保持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外部監督。讓自己的努力有效,並且持續有效,同時給予自己正反饋,是我認為的學習慣性積累的重要方式。
除此之外,可遇不可求的是在高中期間繼續擁有對於價值的思考。我在學校接受到的老師與同學的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使得我對自己和對世界的思考得到了正向的引導。身邊的人系統性地優秀,同時擁有自己的鮮明個性。從觀察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認識中,可以獲得難以取代的思考,這種第三人稱式的觀察,遠強於任何存在於一二人稱之間的道理講解。我遇到的同學們,少有的共性大致就是優秀和善良。有著無限的可以學習的特點,同時毫不吝嗇對於自己經驗與想法的分享。
我遇到的一身正氣的老師們,能觀察到他們對於工作的態度,能意識到這於他們而言遠不只是工作,更是要將正確的知識,良好的習慣和自己追求的價值傳授給一群自己寄予了無限期望的少年們。這份工作天然的社會性和老師們的知識儲備與人生經驗,使得老師們的思考更加廣泛和深刻,言傳身教中感受真切。
喜歡與難忘的,仍然是與老師和同學相處的點滴。印象中老師們在跨校的交流學習中,對於自己的方法和經驗的分享沒有保留,這是自信與慷慨,同時班裡的同學也鮮有惡性競爭,僅僅是在氛圍下儘可能努力,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習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高三的壓力和密集的考核中,我對於發揮不滿意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同時具有同學們的安慰與老師們的指導,依然走得比較順暢。最難忘的,是考試中犯了重複出現的錯誤時,走到老師辦公桌答疑之前,看到老師的表情,那種為了同學嘔心瀝血的憔悴、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和絞盡腦汁思考解決辦法的焦慮。於我而言這是一種難以承受的警醒,使得自己沒有理由不繼續努力。
希望同學們在自己的高中時期,遇到很好的老師和同學們,在簡單的生活中銘記自己簡單的思想,向身邊的人學習,補充自己的知識體系,讓自己的水平和認識都更加多樣和全面,繼續為未來的自己努力。
我是鄭書豪,西安高新一中2017屆畢業生,是2017年高考陝西理科第一名,高考719分,其中語文125,數學146,英語149,理綜299,現就讀於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姚班)。現在讀大三,正在準備留學申請,繼續機器學習方向的研究與深造。
高新一中給我的人生賦予了新的意義。剛入學時,我還只是一個中考成績平平,因為運氣好被高新一中錄取的懵懂少年,也從未覺得自己的人生前半段會有現在這般精彩。
高新一中教給我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不服氣。參加信息競賽的契機也很偶然,是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叫《C++程序設計》,報名的時候我連C++是什麼都還不知道。我抽出晚自習等課餘的時間去看書、刷題,拿出許許多多的課間去思考那些精妙的算法。最終,我從零開始學習了一年多後拿到了NOIP省級一等獎,參加了信息競賽的冬令營。信息競賽鍛鍊了我的思維,讓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即使到了大學,還不斷地為我的人生帶來意義。不屈服於現實,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足夠了。
我最感激最佩服的就是高新一中的老師們了。高新的老師們雖然嚴厲,但是非常有責任心,真的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在教。他們不僅教給我知識,還教給我學習態度,教給我待人處事的方法,教給我人生的目標。還記得當時,我們最愛且最怕的就是班主任張老師。當時,住校生要求每天六點五十集合跑操。張老師每天早上六點半就站在我們班集合的位置點人了。每次他都會跟著我們一起跑,不論颳風下雨,從未缺席。這就迫使我們克服自己的懶惰心理,每天早上都提早到達操場。結果每次都是我們班跑完了,別的班才集合開始跑,這帶給我一種自律的優越感。高新的老師們教會了我自律的重要性,讓我知道了老師是我的朋友,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我是在為自己的美好未來學習。
最後,祝各位高新的學弟學妹們有一段精彩而無憾的高中旅程,讓高中三年為你們鋪墊美好的人生!
楊佳宇,西安高新一中2018屆畢業生。2018年陝西省高考理科第一名,高考成績712分,現就讀於北京大學。
回首高中的那段時光,又再次想起了這三年裡的一點一滴。想到了高新一中和美國姊妹校布魯克蘭中學的交換項目,我有幸作為交換生在布魯克蘭中學學習了半年,體驗了一種不一樣的異國生活與教育模式;想到了剛從美國回來時與其他同學在課業上的差距,以及在老師們的幫助和鼓勵下的奮起直追;想到了高二分班後狀態的低迷和成績的下滑;想到了備考物理競賽時,那種一頭扎進自己熱愛中的專注、投入與快樂;想到了高三競賽失利後的沮喪與失意以及那段日子裡老師們耐心的指導和鼓勵……
要說在高新一中收穫與改變,我很難總結出一些具體的條目,因為這裡給我的影響與改變是「潤物細無聲」的,我是在這一點一滴的經歷中慢慢地成長。我開始明白,在遇到不順遂人心的事情時,也要記住自己應該做什麼,而不能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我也在備考競賽、高考的日子裡越來越耐得住性子,在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旁若無人地投入,可以靜靜地坐在那裡一坐一上午。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也慢慢開始正確地面對自己,想明白自己的問題在哪裡、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一味地盯著別人怎麼做。我漸漸學會清醒地去對待自己的生活,對待自己與周遭。蘇格拉底曾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在那座校園裡,時光不經意地涓滴蝕刻下,可能在一次清晨的春風吹拂後,可能在某個不知道的角落,我開始學會審視自己的生活,我有了做好自己事情的意識,也鍛鍊出了做好自己事情的能力。
當然,除過自我的提升之外,在高新一中,我還認識了一群優秀的好朋友和一群尊敬、可愛的好老師。他們所帶給我的有鼓勵、有支持、有快樂,更重要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是我的「榜樣」,從他們每個人身上,都能看到那與眾不同的出彩的一面,都能學到很多意料之外的東西。這種「多樣性」讓我在不知不覺間發展了自我的全面性。
我最喜歡高新一中的有兩點。
其一,是「活力」。這裡給我的感受並不是那種悶頭學習、死氣沉沉的感覺,從高一開始就有各種各樣形式豐富的活動,甚至到最忙碌的高三,也會有拔河比賽、堆雪人比賽等。在我看來,這樣的校園生活才是完整、鮮活的。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每個人也能讓自己的一技之長有用武之地。在學習中穿插著這些活動,既是一直學習之餘的放鬆,也是一種對自己能力的培養和鍛鍊。其二,是「機會」。高新一中能夠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比如我參加的交換生項目,比如假期學校組織的去世界各地的海外實踐活動,比如在高二時,我們物理競賽班的幾個同學和老師一同前往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現場觀看長徵五號升空……這樣的機會可以開拓眼界、增長見識,也讓我的高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最後,希望學弟學妹們面對未知的未來,可以充分而恰當地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