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何山老師受邀為天圖的書友們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分享,分享的主題是《儒家的故事》!這對於正在學習《論語》的我來說,無疑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連續六天聽下來,真的受益良多!
何山老師博學多識,侃侃而談:從學儒應有的態度談到回歸身心性命之學,從持身中正說到為仁之本——孝悌,再從泰州學派羅汝芳聊到江門學派代表陳白沙和湛若水,最後從宋明理學談到現代新儒家代表梁漱溟先生。
每天一小時的分享,我和書友們直聽得興頭正起,卻又意猶未盡!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何山老師在7月7號晚所分享的有關孝道的話題,以及7月10號晚詳情講述的有關現代新儒家梁漱溟先生的故事。
何山老師說,我曾經問過很多人:您覺得自己是一個孝子嗎?起初大多數人都會回答說「是」。但越往後聊,越不敢聊下去,因為會發現自己其實做得很不夠。何山老師繼續談到,孟子提出世俗所謂不孝者五:一、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二、博奕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三、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四、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五、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今人可以以此為鏡進行自我觀照。
那麼,究竟何為孝呢?在《論語》為政第二第5-8章,孔子對弟子問孝皆有不同的回答:曰「無違」、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曰「不敬,何以別乎」以及孝敬父母最容易忽視的就是「色難」!並談到父子之間不可成為「朋友」,而應按《書經》所云「作之君、作之師」,再加上一個「作之親」!
7月10號晚因是最後一天的分享,應廣大書友的要求,何山老師整整分享了兩個小時,分別談到梁漱溟先生與蔣先生和毛先生之間的故事,以及梁漱溟先生一生所致力的兩大問題:人生問題和中國問題!
聽完何山老師的分享,內心感慨萬千,且受益匪淺:第一個感慨就是何山老師究竟看了多少書啊,才能這樣滔滔不絕、如數家珍?!第二個就是人生的學習、成長之路恰如曾子所云「任重而道遠」!回看自己,所學所知真的太少太少。第三個收穫就是何山老師所說的,學一定要致用,與其「博學」,不如一門深入,並學以致用!無怪乎古人常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何山老師的分享,才檢視到自己有太多的不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感恩天圖讓我們遇見行進在我們前方的人,因為他是我們人生的標杆!
宋朝張橫渠先生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對於學儒之人當如此,對於成長路上的我們亦當如此!因為惟有像孔聖人那樣「志於學」、「志於道」且勤勉精進方是不斷成長與進步之秘訣與良方!
——by 香香
我是第一次聽何山老師講課,雖然是線上分享,但何老師的親切隨和,隔著屏幕就能感覺到,他像坐在你對面的一位朋友,看似隨意而談,但一出口就是錦繡文章,每一句都是大道經典。
他講治學正心誠意,講易經與道家,講東坡與王陽明,……不,這些都是他為了自己的講課需要信手拈來的一個個佐證而已,他何曾刻意去研究過他們。如果有什麼叫時光飛逝,聽何老師講課的感覺就是。
——by 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