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友好關係由來以久,據中國史書記載,從漢代開始就有中國人到達現今泰國地區並記錄當地的風土人情。泰國華人與當地社會的融合度在東南亞國家中也是最好的。泰國前副總理、泰中文化促進委員會主席披尼曾說過:「中泰一家親」是兩國領導人共同認可的,也是兩國建交的最高成就和無價之寶。
泰國同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國家,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泰合作的加深,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不斷加強:中國連續6年成為泰國最大貿易夥伴,2018年雙方人員往來已超過1000萬人次,2019年1-6月,中國對泰直接投資同比增長420%,雙邊貿易額達到429.4億美元。旅遊業是泰國的支柱型產業,中國遊客主導著泰國的旅遊市場,僅2018年就有1050萬中國遊客,約佔泰國外國遊客總數的28%。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泰正不斷提升創新與產能合作,數字經濟、現代物流、5G通訊等「未來產業」日益成為兩國經貿合作新亮點,人文交流、文明互鑑也成為兩國人民增進了解,共贏互利的重要途徑。
雙輪驅動中泰合作提質升級
中泰兩國以基礎建設和互聯互通領域的合作為龍頭,驅動中泰合作提質升級。
資料圖片:中泰鐵路
深受兩國矚目、涉及中國、泰國和東協的互聯互通的中泰鐵路合作項目在今年取得重大進展。泰國巴育總理前往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接受中國媒體書面採訪時說,泰方讚賞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宏偉倡議以及推進相關項目的堅定決心,泰國政府堅定致力於推進中泰鐵路項目。中泰鐵路項目在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除了能夠創造經濟增長機會、增強流動性外,通過與中老鐵路及本地區經濟走廊的聯通,中泰鐵路還將在推進中國—東協互聯互通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巴育在今年9月表示,泰國將按時完成中泰高鐵項目的建設計劃,曼谷至廊開的高鐵將在兩年內竣工,2023年正式開始全線運營。
資料圖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示意圖
在10月24日下午,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連接三大機場高鐵項目在泰國總理府舉行協議籤約儀式。這是泰國首個高鐵投資類項目,也是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特區的首個投建營一體化項目。中國鐵建作為高鐵設計、建造的大型建築產業集團,將承擔項目EPC總承包任務。這是中國企業首次承建海外高鐵投資類項目,總裡程220公裡,建設期5年,運營期45年。建設階段將直接產生約1.6萬個就業崗位,在未來5年內將產生約10萬個就業崗位,帶來約6500億泰銖的社會經濟回報,為泰國當地帶來高新技術,助力「泰國4.0」經濟發展計劃,成為提升泰國經濟水平的金鑰匙,並促進東協區域經濟發展。
一致的發展理念推動中泰合作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泰兩國的合作未來在多個區域合作框架下還可以進一步加強,這些框架和倡議包括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等。中泰兩國追求互聯互通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泰國也已將這一目標寫入其「20年國家發展戰略」和「泰國4.0」規劃中,作為今年的東協輪值主席國,泰國提出了「互聯互通再連接」的概念,以促進《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與「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南半島三河流域合作機制對接。
泰國副總理頌奇也在今年6月出席中國(廣東)-泰國經貿合作交流會上表示,泰中兩國致力於推動地區的互聯互通。泰國積極推動的「東部經濟走廊」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度契合。粵港澳大灣區與泰國的合作,在地理上有便利條件,經貿上有互補優勢,人文上有深厚感情紐帶,兩地廣泛、具體的合作將惠及地區人民。
人文交流促進中泰民心相通
不僅是在經貿方面,中泰正不斷拓展全方位合作,尤其是人文交流「軟合作」。兩國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化相通,這為兩國文化交流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和環境。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中泰兩國之間架起一座座文明交流互鑑的友誼之橋。
在今年中國國慶慶典活動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42人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其中,「中泰友誼使者」——泰國詩琳通公主被授予「友誼勳章」。自從 1981年5月詩琳通公主首次訪問中國至今,她已訪華近50次,足跡遍及中國大江南北。
語言互通是中泰兩國人文交流合作的基礎,如今「漢語熱」在泰國持續升溫,從幼兒園到高等教育階段,學習漢語成為學生的熱門選擇,漢語也成為僅此於英語的泰國第二大外語。中國每年派出大量漢語志願者教師輔助泰國的漢語教學,同時也有大量泰國留學生到中國留學學習漢語。另外從中泰兩國對人才的需求方向看,從原先的單一語言人才逐漸趨向於語言+技能、語言+區域國別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如語言+法律、語言+新聞、語言+國情研究等,這說明中泰兩國的合作領域更加細化,兩國人民彼此間的了解和合作更加深入。
此次進博會也正值李克強總理訪泰之際。泰國作為進博會主賓國,副總理朱林率團參會,泰國參展商共47家,包括正大集團、雙蓮集團等泰國知名企業。相信中泰合作將成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合作的典範,雙方攜手合作、包容共濟、共商共建共享,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泰語專業副教授朱蒙博士
作者:朱蒙 編輯: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