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寶寶的感知能力?

2020-10-03 荔枝姐姐diary

感覺和知覺在心理學上合起來就叫做感知。感知就是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對各種事物的直接認識。感知雖然說是初級的心理過程,但對寶寶的心理發展卻是一個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初為父母的你,應該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

讓寶寶多多接觸事物

寶寶開始邁步走路了,他的視野突然之間就開闊了。好奇而又好動的本性,使他非常喜歡擺弄東西。父母要因勢利導,讓他擺弄各式各樣的更多的東西。這對孩子積累經驗,增長智力有好處。

孩子長到三四歲時,獨立性強了,活動範圍也隨之擴大了,父母在這個時候應有意識的讓他在遊戲、學習、勞動中感知更多的事物。如認識各種蔬菜,區別各種交通工具,辨別不同顏色,區分不同氣味,等等。

孩子再大一點,應引導孩子去觀賞大自然。大自然是增長孩子知識的最好老師,可以讓孩子在絢麗多姿、萬紫千紅的自然風景中大飽眼福,任其玩耍。這樣,不僅可以增長孩子的見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他的感知能力。

發揮語言的促進作用

孩子在觀察事物時,父母應給予說明講解,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又可以促進感知能力的發展。例如,看到一個事物,就要幫助孩子命名,可以藉助於詞區分近似的東西,如馬、騾、驢;也可以幫助孩子藉助於詞認識事物的共同特點,如麻雀、燕子、鴿子等都有羽毛、有翅膀、會飛等;還可以幫助孩子藉助於詞概括地認識事物,如吃過酸葡萄,再見到山楂,父母只要一說像葡萄一樣酸,孩子不嘗也知道山楂是酸的了。

總之,通過語言的作用,可以使孩子更好的理解所感知的事物,對事物的感知也越來越細緻、精確、迅速、完整,從而大大提高感知能力。

使感知服從既定任務

孩子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自我意識也漸漸強起來。父母可以使孩子的感知逐漸服從於一定的任務,也就是讓孩子根據成人的要求去觀察,以便提高感知的自製性,培養更高一級的感知能力——觀察力。

發揮音樂的作用

眾所周知,音樂家對辨別音色的能力很強,畫家對顏色的辨別能力同樣很強。因為他們經過長期的訓練以後,使得他們的感官變得很靈敏,如果從小多為寶寶提供鍛鍊的機會,也可以逐步加強他們的感知能力。

提高寶寶感知能力的遊戲

在日常生活中,要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的感官。例如,帶孩子上街或去公園,你可以有意識的問孩子,「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哪兒飄來的香味?」隨時啟發孩子調動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事物,這樣,孩子的感知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訓練孩子感官應由易到難,並照顧到孩子的興趣,使他們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發展思維、分析、綜合能力,並用連貫、恰當的語言表達和記憶,提高想像能力,變成一個聰明的孩子。

隨著寶寶的成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加長了,可是目的性和感知性卻仍然比較差,特別容易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進行一種有目的、有計劃、較持久的感知活動,鍛鍊寶寶對事物的專注及感知能力。爸爸媽媽可以利用簡單的觸摸、講故事、發問或一些需要技巧性的遊戲,寓教於樂,培養寶寶的感知能力,為寶寶建立事物抽象的聯想能力。

下面,我們來介紹兩種比較適合提高寶寶感知能力的遊戲。

1,切蛋糕

第1步:媽媽拿來道具蛋糕,還有許多水果、奶酪。媽媽和寶寶一起把這些水果、奶酪都插到蛋糕上,媽媽可以引導寶寶先做什麼,「寶寶,先把櫻桃插到蛋糕上,寶寶真棒!」

第2步:「寶寶再來插一個草莓吧,寶寶做出的蛋糕一定非常好吃」,讓寶寶把草莓插到蛋糕上。

第3步:水果都認得出了,那接下來再來個奶酪,「寶寶,知道哪個是奶酪?」寶寶找來奶酪,媽媽來引導他來把奶酪插在蛋糕上。

第4步:蛋糕做好了,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來剪彩。媽媽要握著寶寶的手和寶寶一起來切蛋糕,一邊切一邊數蛋糕數

第5步:讓寶寶自己動手切蛋糕,並且引導寶寶把切好的蛋糕放到桌子的一角。

2,小動物找家

第1步:拿來貼有小動物的木質像小屋子一樣的玩具,擺在桌子上,把窗戶上貼的不同的小動物取下來,讓寶寶來幫小動物找自己的家。媽媽先和寶寶一起來幫小動物們找家,先給小兔子找家,讓寶寶在房子中找到貼有小兔子的房子。

第2步:媽媽拿著小狗,讓寶寶在桌子上找到小狗的家,並指出來哪個是小狗的家,然後讓寶寶自己把小狗放到家裡。

第3步:媽媽可以把小狗放到熊貓的家裡,把熊貓放在兔子的家裡,小動物都不在自己的家裡,讓寶寶分別幫不同的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並把小動物們放回自己的家。

第4步:寶寶找到小動物的家後,媽媽拿著動物的家,讓寶寶來找小動物,並用手指指出來這個家是哪個小動物住的?

第5步:幫小動物找好家後,再來核對一下,以加深寶寶對遊戲的印象,媽媽來說小動物的名字,讓寶寶來指相應動物的家。看小動物是否在都在自己的家裡。

實際上,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初為父母的你,注意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那麼,你家的寶寶肯定就是最聰明的。

相關焦點

  • 4-7個月的寶寶如何開發智力?這五種玩具,幫寶寶訓練感知能力
    文|福林麻麻對於寶寶來說,4~7個月這個階段是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寶寶們在這個階段需要運用視覺、觸覺、聽覺等感覺器官來學習「及時感知能力」。這個時候的寶寶會有自己的喜好,並且會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來。過去他可能僅僅是觀看一個奇怪的東西,現在他會把它放進嘴裡或是操作和探索新玩具……為了配合寶寶充分開發自己的各項感官,玩具必不可少。那爸媽們應該如何給這個階段的寶寶選擇玩具呢?今天就幫寶媽寶爸推薦幾款益智又有趣的玩具。
  • 家長如何培養寶寶善解人意的能力?可以這樣引導寶寶來學習
    和諧人際相處一定不能少的就是對他人的情緒和感受的理解,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和出發,也就是讓寶寶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這樣未來也可以讓寶寶在社交方面能走得更加順利。那麼寶寶年紀還很小,可能還無法對複雜一些的情緒進行理解,作為家長該怎麼培養寶寶這種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和了解呢?接下來就給大家總結一些經驗,大家快用起來吧。
  •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導語:學齡前也就是0-3歲時,是培養寶寶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家長通過觀察發現寶寶不合群並不可怕,但要意識到:或許通過家長的幫助,寶寶可以改善自己的交際能力,可以交到朋友。那麼如何來打造我們的「社交寶寶」呢?這裡倒是有三條錦囊妙計。
  • 寶寶身體協調能力如何培養?做好這四點,強化親子關係
    文/可馨育兒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的時候,他的感知和動作的發展就已經開始了。出生之後,寶寶需要各種不同的刺激強化他的感覺綜合能力的發展。父母可以給予寶寶視聽的刺激,還可以通過按摩提供感覺的刺激,這不僅有益於穩定寶寶的情緒,還可以增加寶寶的食慾,促進寶寶健康成長。寶寶身體動作協調能力如何培養?做好這四點,強化親子關係身體動作協調能力與發育進度相匹配或比較超前的寶寶,往往身體運動能力潛力較大,父母要及時對其進行開發和培養。
  • 2-3歲寶寶的認知能力培養攻略
    運用類似的方法,我們還可以比較長短、比較厚薄等,在培養觀察能力的同時,也是培養注意力的好機會。但家長要注意一點就是要給予寶寶明確的指令,動作分解的更精細,寶寶們注意力也就更集中,完成度和配合度也就更高。
  • 外國寶寶生活獨立能力強,動作自然: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自主能力?
    孩子獨自脫衣服洗澡,動作麻利自然,培養孩子獨立該從小開始!這個寶寶應該不超過兩歲吧,平時爸爸媽媽嬌生慣養,孩子也是備受寵愛,但是在媽媽面前,他還是有點害怕,只要媽媽一個指令下來,寶寶乖乖聽話了。其實孩子的獨立能力往往超過大人的感知。鍛鍊孩子獨立能力該從哪裡入手呢?1、從日常行為習慣入手。孩子是大人的鏡子,想要規規矩矩嚴格按照大人的規則辦事,可能還做不到。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是還沒有達到的,這就需要大人去從日常行為習慣中慢慢培養。
  • 培養感知能力,提高人生段位
    (一)今天和大家分享2個關於感知的小故事:你也不妨來參與下思考,看看下圖,思考你接收到的劇情是什麼?「梯子大可不必全部鋸斷,間隔著鋸開,給自己可以留一線生機嘛……其實我是最先發表觀點的,因為我一向不走尋常腦路,搞怪了一下「他很冷,沒有禦寒的衣物,所以梯子對他沒用,而牆外更冷,所以不如拿來生火取暖,燈到春暖花開,爬杆子也能出去的嘛…」我說完,被他們說是「詭辯」,冤枉啊,我真沒有我是認真思考後的感知好不好
  • 【呱呱教·86】起跑線上的競爭,培養寶寶注意感知!!!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要以社會性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互動,讓他們將與別人相處時感知的內容融入到他們的行為方式當中,這就是寶寶最初的學習過程。這種能力在嬰兒期就表現出來了,比如才出生幾天的嬰兒就更喜歡媽媽的聲音和味道;給他有奶味的液體他會吸得特別用力。而每個寶寶對不同的感覺刺激所做出的回應是不同的,例如比較敏感的寶寶更需要溫和的安撫,反應過低的寶寶需要更有活力的逗引,也有一些寶寶需要令人愉快的聲音或信號才能去聽去看。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兒童的認知能力中包括了感知覺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所謂「認知」,就是人們對知識的獲取、信息的加工,以及自身對外界的感知,轉換為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心理過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是源於他們認知能力的不同,沒有將外界的變化,轉換成自己的想法。
  • 寶寶的社交能力如何引導和培養
    幾個月的寶寶就要開始培養社交能力,這會不會太早?其實從寶寶剛出生時起就跟這個世界有了聯繫,那麼無論是小範圍到家庭還是大範圍到社會都需要具備社交能力。不然當有一天你的孩子在集體中不能被同伴所接納並受到排斥時,你再開始著急嗎?那麼我們就來聊聊社交能力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吧!
  • 培養寶寶語言能力 試試這麼做
    >培養寶寶語言能力 試試這麼做2018-03-15 11:51:5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思維能力是人類智力的核心,而語言作為人類思維的工具、交際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1歲以前,寶寶處於學說話的重要階段,他們渴望和父母交流,更善於模仿,經常咿咿呀呀地講著各種「天書」般的語言,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寶寶的語言發展期,不僅要解碼寶寶的各種「天書」,更要解碼寶寶的語言發展特點,才能更好地幫助寶寶順利學說話,長得更聰明。  0-3個月是寶寶的語言感知階段。
  • 看似簡單的小遊戲,竟能培養寶寶這麼多能力
    對於如何教育出聰明的寶寶這個問題,也許家長們的期許不盡相同,然而說到「聰明」一詞時往往伴隨著敏捷的思維能力、聯想能力、想像力等等。也就是思想、心力、腦力的「快」。今天口袋育兒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怎麼讓寶寶變「快」。在這裡「快」並不代表行動力或語言能力,而是對於新事物的反應快慢。
  • 如何培養寶寶的辨色能力
    >如何培養寶寶的辨色能力2011-06-15 09:36:4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二、學習方式  爸媽應多多給予寶寶各式各樣的刺激,包括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等,此外,也要根據寶寶的喜好,陪他進行一些有趣的活動,例如搖動玩具、躲貓貓、聽聽是什麼聲音等。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透過觀察、感受、交流,慢慢建立起他對外在環境的理解及認知。
  • 如何培養寶寶各項能力,新手父母又應該著重哪些呢?來這裡看一看
    導語:每一個家庭都會因為新生兒的誕生而歡樂無窮,可是生完了孩子如何將其養大也是一門學問,新手爸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顯得很慌亂,這時候就需要不斷地請教和學習,在孩子小的時候,幫助他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十分必要,這樣才能夠讓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掌握許多能力開發大腦,為以後茁壯健康的長大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 哪些玩具可以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1.音樂健身架——發展觸覺和手眼協調能力家長拉動健身架的音樂開關,引發寶寶的注意家長握著寶寶的手去拍打、觸摸健身架上的玩具鼓勵寶寶自己去拍打、觸摸健身架上的玩具家長和寶寶一起玩,重點引發寶寶的主動性動作
  • 如何培養有能力的孩子,《正面管教》七項重要能力給了最好的答案
    文|袋鼠媽媽(個人原創)當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當父母的一定想著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可現實是養孩子不是養植物,長大就行。我們不僅要求成長還要求成才,因此難免會遇到各種頭疼的育兒問題。在小袋鼠出生的一歲內,我基本所有的空閒時間都是在和育兒的各種難題做鬥爭。從如何照顧嬰兒,買各種嬰兒用品到如何高質量陪孩子玩耍再到現在如何給孩子培養核心價值能力。
  • 如何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處理事情能力?這份清單收藏好了
    0-6歲的寶寶,其學習和模仿能力最強,是培養能力的大好時機。當代醫學界普遍認為,2-3歲是寶寶口頭語言發展的敏感和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寶寶,其語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都發生了「井噴」式的發展。在這一階段努力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多和寶寶說話,形成語言環境0-1歲的寶寶處於語言發育準備期。1歲以後,爸爸媽媽就要著意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了。
  • 如何培養不同年齡段寶寶的語言能力?一篇文章全部了解
    語言能力,不僅在成年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而且對年幼的寶寶來說也非常重要。語言可以幫助寶寶表達情緒、與他人交流、促進社交,也有利於寶寶左腦的構建。可以說,家長如果能有針對性地在寶寶不同年齡階段進行科學培養,就能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和交際!
  • 如何培養寶寶的交際能力?寶寶有這舉動,說明你很重要
    文/可馨育兒如何培養寶寶的交際能力?寶寶有這舉動,說明你很重要1、寶寶個性形成的關鍵期寶寶到了六個月之後,就開始萌發了自我意識,開始明白自己和媽媽有很多的差異,知道去試探自己對周圍的環境產生的影響,聽到熟悉的名字時也知道是在叫他。
  • 如何對寶寶進行音樂培養?如何訓練寶寶的平衡能力?如坐立能力?
    一個說育兒的小作者,今天我們來談一談以下幾個問題……健身體操訓練與音樂培養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在培養聽力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學科所無法相比的,它使人耳聰;有同時看多行樂譜的能力,使人目明;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它使人反應敏銳;還可以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它還可以鍛鍊人具有頑強的毅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及合作精神。因此,從小開展各種訓練聽覺的遊戲,培養寶寶傾聽音樂的興趣,不但能讓寶寶感受到音樂的美,還有助於開啟寶寶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