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具有嚴謹性、系統性和邏輯性的基礎學科,數學伴隨著每個人的學生生涯。好多中學生抱怨數學抽象難理解、邏輯性強,甚至參加完高考都不理解數學是什麼?其根本原因是沒有理解數學的邏輯體系。中學數學是由概念、定義、公理、定理等組成的邏輯體系。掌握數學中有關的邏輯知識,對於提高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數學主要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揭示事物間發展關係。中學數學邏輯基礎從反映事物的不同內容分為兩條主線,第一條反映事物之間聯繫:規律、原理和定律;第二條反映事物本質特性的思維三種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
第一條反映事物之間聯繫:規律、原理和定律
規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的本質聯繫。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沒有對錯之分、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人們能夠通過實踐認識它,利用它。原理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律,是在大量觀察、實踐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概括而得出的,原理就是人們公認的不需要證明的規律。定律是為實踐和事實所證明,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況、特定尺度下的現實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會失效或者不準確。
第二條反映事物本質特性的思維三種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
1、概念是對事物的本質的概括和反映,是同類事物的共性、一般特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概念是一個動態的思維過程,概念是事物本質的名稱。定義是對於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徵或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而簡要的說明。定義是對概念的敘述和限定。
2、判斷是對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明和斷定,判斷是動態的思維過程。命題是判斷某一件事情的陳述句,命題是對判斷的語言表達,命題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公理是指依據人類理性的不證自明的基本事實。①經過人類長期反覆實踐的考驗,不需要再加證明的命題,如:如果A=B,B=C,則A=C。②社會上多數人公認的正確道理。論斷是作者所持的觀點,在邏輯學上,論點就是真實性需要加以證實的判斷。論斷表達的是個人對問題的看法,不一定正確,需要判斷。定理是經過受邏輯限制的證明為真的陳述。換句話說定理是經過證明正確的命題。推論是某一定理的附屬品,是該定理的簡單應用。
3、推理根據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過程,稱這些已知的判斷為前提,得到的心得判斷為前提的有效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