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傷心的事無過於良心的死滅,一個社會最傷心的現象無過於正義的淪亡。——郭沫若
6月24日下午,山東省濟寧市的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信息,內容是:@高考考生,7月1日起列印準考證。山東省教育考試院發布了高考考生須知,一起來看有哪些主要內容……
該微博發出後,有網友在微博下面留言:別考了,考了也被人頂替。
最近山東省曝光的一系列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在網上炸開了鍋。先是陳春秀,再是王麗麗……
也就在陳春秀事件引爆網絡後,山東省自己披露了一個數字:經過當地有關部門的核查,兩年裡全省共有242宗冒用他人名義上大學的事件被查出。
不得不多說一句:這還僅僅只是山東一個省查出的數字!
陳春秀
都說高考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希望,尤其是改變一個貧苦家庭的希望。然而,這條被所有人認為是最公平的途徑,竟成了一些人越攀爬越下墜的深淵……
隨著山東高考冒名頂替的事件不斷曝光,和越來越多的受害者站出來,也鼓舞了山東的另一位受害者,說出了一段塵封23年的往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苟晶的農家女孩,23年前,她還是山東省濟寧市實驗中學的一名高三學生。
濟寧市實驗中學教學質量還算不錯,而苟晶的成績在班上也一直位於中上遊。不出意外的話,苟晶應該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完成從農家女孩到名校學生的華麗蛻變。
然而高考成績公布那天,苟晶考了一個低到離譜的分數。為什麼說低到離譜?因為全班55名同學,幾乎所有同學都上了本科線,而苟晶的分數,只夠上一所中專,這與她平時的成績和表現完全不符合。
以為是自己發揮失常而導致高考失利的苟晶,黯然走上了復讀的道路。復讀時期的苟晶,在父母節衣縮食的支持下,比以往更刻苦,在第二年的高考前夕全市摸底考試中,苟晶在幾萬名考生中考出了第4名的優異成績。
本以為勝券在握的苟晶,再次在高考中考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低分。
再次「失利」的苟晶,填報了山東省內的不知名高校,因為她不忍心讓本就貧困的父母再負擔去省外的額外費用了。
最終,苟晶沒有等來自己所填報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反而收到了來自湖北黃岡一所中專的錄取通知,而這所中專她甚至沒聽過,令人匪夷所思。
儘管苟晶萬分不解,但因為沒收到其他學校的錄取通知,最終苟晶只能遠赴湖北就讀。報導後,苟晶發現了更加離奇的事情,班上的同學跟她一樣,幾乎都來自山東濟寧和濰坊,而且這些同學和她一樣,根本沒有填報過這所學校的志願。
單純天真的苟晶在當年也只能將眾多疑團藏在心裡。但是不甘心浪費青春的苟晶,入學一年後,便毅然離校外出打工。由於沒有文憑,苟晶只能從事最底層的工作,其中的辛苦懂的人自然懂。
6年後,苟晶當初的高中同學,因為都上了不錯的大學,進入社會後混得都還不錯,只有苟晶,依然在不分晝夜的加班,幹著最苦最累的活。
不過同學們並沒有因為自己混好了而忘了苟晶,很多還一直和苟晶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某一天,一位在教育系統任職的同學突然發現家鄉一所高校的後勤部門新來了一個名叫「苟晶」的員工。
經過同學一打聽,結果驚訝地發現這位「苟晶」的身份信息全是自己高中同學苟晶的,除了照片不一樣。於是,這位同學立刻將消息告訴了苟晶,幾乎在同一時間,苟晶即將高考的妹妹被苟晶高中時代的班主任要求帶一封信給苟晶。
這封信是苟晶當年的班主任親手所寫,上面講述了當年該班主任為了讓自己的女兒上大學,頂替了苟晶的學籍。
至此真相大白!
然而失去的青春無法重來,錯換的人生無法彌補。苟晶用了幾天的時間才慢慢消化了這件事。考慮到怕影響即將高考的妹妹,苟晶不敢將事情鬧大,只能將委屈深藏在心底。
這一藏,就是17年。直到這次陳春秀事件的曝光,苟晶才終於鼓起勇氣,實名舉報當年自己兩次高考被頂替事件。
所幸苟晶足夠努力,23年間,她從最基層的銷售幹起,一路打拼到某電商企業合伙人。如今的苟晶,在杭州生活幸福,有了自己的家庭與事業,所取得的成就遠超過當年頂替她的人。
用苟晶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我奮鬥了23年,終於在命運中扳回了一局。」
得知被苟晶舉報後,苟晶當年的班主任,立馬帶著自己的女兒女婿一起去「看望」苟晶在老家的母親。臨走時,班主任留給苟晶的母親1萬元錢,想要私了此事。
由於苟晶的母親堅決不肯收錢,於是班主任來了一句:「聽說你有個孫女要高考了吧?」這無異於是一種威脅。
而更離譜的是,想要從自己母親身上打開突破口未成的班主任,竟然帶著幾名大漢風塵僕僕的跨省趕到了苟晶在杭州的公司,想要與苟晶「私了」。不過苟晶並不願意見到班主任,找了理由拒絕了。
班主任帶人「跨省堵人」的同時,苟晶的手機也被來自老家濟寧的電話打爆了。原來是濟寧的個別單位已經找過她留在老家的親戚,希望親戚們能夠勸說苟晶刪掉網上的爆料貼,以免影響濟寧的形象。
但苟晶並沒有屈服,她頂著壓力,繼續在網上發聲:不為財,不為利,只為還自己一個公道,還高考一塊淨土。
短短兩年,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14所高校裡有242人證實冒名頂替入學,並取得學歷。
調查發現,這些冒名他人上學的人,非富即貴。而那些被頂替掉的孩子,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底層的窮人。
結果出來後,輿論譁然!
如果不是堅持自己大學夢,36歲的陳春秀,永遠不會知道早在16年前,她就已考上大學並順利取得大學文憑。
只不過,她被一個有權有錢家的孩子頂替了。
很多人堅信,242人只是冰山一角。
到底多少人被頂替?這個數字,公眾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
高考幾乎是寒門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但高考頂替剝奪了他們唯一的希望……
如果說這是一種罪,那麼,這是對窮人最慘無人道地壓榨與坑害。
每個頂替者的背後,都有一個貧困孩子的人生被徹底碾碎。無法重來!
即使在萬惡的舊社會,如果發生科場舞弊事件,輕則 官員烏紗帽不保,重則會有多少人頭落地。
但此案,至今.....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高考到錄取整個流程,如果不是多人操作,是很難冒名頂替的。
既然涉及的層面這麼多,為何這麼多人敢冒名頂替?
簡單來說:高考頂替背後肯定涉及瀆職,而瀆職往往伴隨行賄受賄。
此外,為了高考替考,必然會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偽造身份證件等等。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省,兩年時間發生200多考生被頂替的醜聞,無論發生在任何時代,都是通天大案。
足以震驚朝野!
理性來看,這或許是一起窩案。至少,存在多人參與多起舞弊案的可能。
畢竟,一兩個人要完成整個環節的操作,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流程上,它需要一個很長的鏈條做配合。它的背後或許是一條罪惡的產業鏈。
最大的可能是,此次頂替案件規模應該是超乎想像。時間跨度,也絕不止前兩年。甚至說,這樣的暴利且罪惡產業,不排除複製至其他省份的可能。
日前,有媒體列舉了13起較大的高考頂替案,而絕大多數發生在河南,山東,安徽和湖北。
而這幾個省份也是高考競爭最激烈的幾個省份。2009年羅彩霞事件曝光後,教育部於當年下半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清查高校冒名頂替假學生。
據報導,僅僅河南一所高校,被清退的假學生就達300多人。
這些年來,多少最初令人憤怒的新聞事件,大多草草收場。
我們翻開《刑法》,冒名頂替別人上大學的行為竟沒有被認定為犯罪行為。
而在這十多年裡,有多少人是因為冒名頂替不犯罪,而有恃無恐的更名改姓走進大學校園。又有多少人在被查處之後,花上幾個銀子而買來了徹底的平安。
與被冒名頂替者被改寫的人生比較起來,那些冒名頂替的人只是付出了微小的代價,哪怕是被定罪也只是幫助辦理的人涉嫌了「偽造、編造證件」的犯罪,而真正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人,則往往都因為法律裡沒有規定為犯罪,而逃脫了應受的懲罰。
是不是應該把冒名頂替上大學的行為認定為犯罪呢?是不是也該讓那些通過冒名頂替改變了自己命運的人承擔應有的刑事責任呢?
建議這個罪名應該規定,不止是幫助偽造變造證件的人要判刑,連冒名頂替者本身更要判刑。
辦這種事情的人大多都是身為父母者,為了讓成績不好的孩子可以改變命運。
如果刑法裡增加了這個罪名,一旦事情敗露不止自己要判定,連孩子也會被判刑,那還有哪個父母敢於鋌而走險呢?
如果不能以打擊犯罪的手段打擊冒名頂替上大學的行為,那沒有誰的孩子在高考時會是安全的!
被偷走的時光不能倒流,被置換的人生也無法復位。
以卑劣手法搶走農村孩子求學的機會,不僅無視法律法規,也是在踐踏寒門學子繼續拼搏的信心,進而掐滅貧困家庭改變命運的希望。
冒名頂替入學的「作惡」鏈條其實並不複雜,各種要素比較清楚,不能因為年代久遠就含含糊糊,讓遲到的正義繼續缺席。
只有告慰每一起頂替事件中的受害者,才能讓高考公平不被踐踏,讓「讀書改變命運」真正激勵寒門學子。
教育公平不容冒名頂替蠶食玷汙,高考在即,對冒名者背後的整個「作惡」鏈條一挖到底,依法追究責任,是時候了!
讓我們記住,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西塞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