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S1線和燕房線站名的由來 你途徑的每一站都有一個故事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12月30日,北京又開通了3條地鐵新線s1線、燕房線和西郊線。自1971年1月15日北京第一條地鐵線路1號線正式開通運營到現在,北京地鐵運營線路已達22條,運營裡程已達608公裡。其中,新開通的軌道交通S1線是北京首條中低速磁浮線路,而燕房線則是北京首條無人駕駛的地鐵線路。讀者在乘坐這兩條地鐵新線、感受快節奏的交通時,不妨探尋一下站名都有掌故……

蘋果園站--因明代設有御果園得名

蘋果園初稱「蘋果村」,始於明代。《石景山文史》載: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從山西等地移民至京畿,由此形成許多村落。這些村莊由「四署」統轄,即蕃育署、嘉蔬署、良牧署、林衡署。京西的移民專門負責果樹的栽種,謂之「果戶」,由林衡署管轄。朱棣曾於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下詔:嚴禁無幹(關)人等私入御果園內。無論是皇親國戚、勳官重臣,敢有以身試法者,每人一律罰交九匹馬、九副馬鞍、九連獵鷹、九隻獵犬,還要罰繳一百兩白銀,一萬貫寶鈔。果農由於不堪重壓,大多返回山西老家。明朝滅亡後,蘋果樹被砍伐殆盡,果園一度成為清八旗兵的演武場,康熙皇帝曾在此舉行閱兵儀式。《康熙起居注》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在石景山舉行閱兵儀式,場面極其宏大。民國時期,這裡逐漸形成「蘋果園村」。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鋼公司在此興建宿舍區。(蘋果園站暫緩開通)

金安橋站--因地處金頂街與北辛安之間得名

金安橋始建於1970年,曾稱北辛安立交橋,是通往京西門頭溝等地的交通咽喉之地。後來在修建阜石路時,該橋擴建,因處於金頂街西南、北辛安西北,故各取兩個地名的一字得名「金安橋」。

金頂街因鄰近金頂山得名,金頂山原名狼山,清初禮親王代善和後來的康親王崇安、禮親王永恩等均葬於此,其墓為豎井懸葬,謂之「金井御葬」,狼山被改為「金井山」,後諧音為「金頂山」。另外一種說法是,其山有寺,殿頂覆黃瓦,金碧輝煌,遂命山為「金頂山」。上世紀五十年代在附近建成大面積的首鋼居民區,取名「金頂街」。「北辛安」之名源自金元時期,該地原有田薛兩村,並開鑿有一條人工河。元至元四年(1267年)第一次開河時,為祈祥瑞,改河北「薛村」為「北辛安」,河南「田村」為「南辛安」。元至正二年(1342年)第二次開河時,因坡度大,河流湍急,將南辛安衝毀,故今只有「北辛安」。

四道橋站--因四條溝渠上各建一座橋得名

四道橋村最初的得名是緣於永定河引水渠在村邊分流為四條支渠,每條支渠各架橋一座,故稱四道橋。這一帶地處永定河衝積平原,水源豐沛,曾為京西糧食產地。其中水稻種植面積最大,故有「西山稻鄉」之稱。《北京門頭溝村落文化志》稱:「四道橋村,西鋪、復興莊是其曾用名……稻地古稱下灘,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原是潭柘寺一個重要的產稻莊子,為潭柘寺廟產租地,是稻地兩大莊園之一,周圍有不高的圍牆。昔時四道橋村原有永定河灌渠在村邊分流四條支渠,每條支渠各架小橋一座,故此村得名四道橋。村落建於清代。」

四道橋村地理位置重要,歷史上的南北大道和進京大道均由該村經過,明清時設多家商鋪、旅舍。因地處西山腳下,被譽為「西山第一驛站」。

橋戶營站--因歷史上「橋戶」聚居而得名

關於橋戶營的村名,有幾種說法。一說,昔時村東永定河上有一座木橋,被稱為善橋,是潭柘寺出資修建的。這裡為管護橋梁的橋戶人家聚居地,故得名橋戶營;二說,永定河畔曾經有一位會划船、會劃笸籮的人,叫孟長腿,見該村就有幾戶人,卻有村無名,便起名叫橋戶營;三說,該村原來四面多溝,要想進村必須過橋,不過橋是無法進村的,故稱橋戶營;橋戶營有十戶十姓,閻安侯李張,崔馮史程王,後來剩下了七戶七個姓,故村子又叫七戶營。此外,這裡曾有一座藥王廟重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據其文字所記載村名則叫橋古營。歷史上橋戶營以種植業為主,今屬永定鎮,但村落已整村拆遷。

上岸站--因上安村諧音得名

上岸村明代曾稱上安村,村民多為山西移民,因地勢較低,永定河水泛濫時常溢到村邊,故又稱上岸。另傳,此地歷史上曾是永定河的一個渡口,過往渡河的香客、僧侶離船上岸卻不知道該地名,便稱呼該地為上岸。村中有一條古街名曰「上岸街」,隨著村落的發展又出現了中街、南街、北后街、鬼街、新街等街區。

明代,上岸村隸屬宛平縣京西鄉,清代隸屬盧溝橋巡檢司,為盧溝橋鎮所轄。早年間,永定鎮內有十三個村莊,俗稱「外十三」,上岸村地處「外十三」的中心位置,村民以安姓為主,還有祁、程兩大姓。

上岸村處於古道、香道、商道之上。大道由石廠、何各莊,經上岸村穿越永定河,過石景山向東而去,是一條運輸本地區青石、煤炭等物資的進出京城的大道。而從盧溝橋、長辛店經臥龍崗、石龍溝到上岸,從西廟,去橋戶營、葡萄嘴東側,北去妙峰山則是一條進香大道。

慄園莊站--因歷史上廣植慄樹得名

慄園莊原屬潭柘寺佃戶莊村,村西古廟(奉福寺)原為潭柘寺的下院,廟旁多慄樹,故稱慄園莊。據《宛署雜記》記載,明萬曆年間這裡即已成村。

慄園莊以盛產石板而知名,村內有豐富的石板資源,開採歷史悠久,品種多,是當地特產。開採石板是慄園莊祖祖輩輩的主要生財之道,其開採歷史可以追溯到遼代,已形成一整套石板開採及製作工藝,還形成了與石板開採有關的地方的民俗。慄園莊村北有京劇名家譚鑫培墓。譚鑫培頗諳佛理,曾於光緒年間在戒臺寺受戒。晚年向當時的戒臺寺住持妙老人提出:「願借寺中一席之地,永作伴城,以便百年之後也能得到禪宗的恩護」,故長眠於此。2010年因S1線和長安街西延工程建設需要,該村已整村拆遷。

小園站--因明代開闢小菜園得名

小園明代成村,明沈榜編撰的《宛署雜記》記載:「萬壽戒壇寺,在小園村,遼清寧中建,名大慧聚寺……」大慧聚寺為戒臺寺的始稱之名。遼清寧年間(1055年至1064年)法均大師來到慧聚寺,帶領僧眾廣募資財,在寺內「肇建戒壇」。遼鹹雍六年(1070年)四月戒壇寺建成,法均大師「開壇演戒」,一時名聲大噪,香火繁盛。當時的僧俗民眾、皇親國戚紛紛前來戒臺寺聽法均大師講經。為了招待前來「聽經求戒」的高官富賈,便在小園開闢菜園,種植蔬菜。隨著蔬菜種植面積的增加,菜農的人數越來越多,後來菜農們便在此娶妻生子居住下來,逐漸成村,遂稱這裡為「小園」,一直延續至今。

石廠站--因明代設有採石廠得名

石廠在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以前就已成村。因附近山上盛產石板和石料,設有採石廠,得村名「石廠」。據《宛署雜記》記載:「石景山之左徑八裡曰曹哥莊……又二裡曰何各莊,又二裡曰石廠。」石廠東過街樓的青石門額中有「石廠東柵欄」五個大字,右邊豎排鐫有兩行小字:「萬曆庚辰歲孟秋重蓋造。」這比《宛署雜記》問世時間早了十三年,況且又為重建,所以石廠始建年代應更早。石廠村北的「馬鞍山石廠四至記」碑所載的建碑時間為「大明永樂年」,是迄今發現記述石廠年代最早的文字記載。

石廠村素有皇家採石基地之稱,村北依山,蘊藏有豐富的石資源,為歷代古建工程必須之物。這裡的青石堅硬細膩、韌性強、抗風化、耐腐蝕、質地純正,被譽為「天下之極品」。歷史上石廠村曾是兩條古道交會處。一條由石廠村經上岸村,向東至京城的阜成門,以運送西山所產石材、煤炭等物資為主;一條自京城而來,從龐村渡口過河,穿石廠村、經西峰寺到達潭柘寺。

地鐵燕房線站名是怎麼來的

閻村東站--因緊鄰閻村得名

閻村也稱閆村、沿村。《名鎮閻村史話》稱:「明初這裡為永豐裡屯,永樂年間有涿州八戶閻姓人家來此定居,遂稱閻村。」閻村東約一裡許是現在的良鄉地域,再向東即房山區政府駐地。良鄉過去又稱鹽溝,因村附近有鹽溝而得名。後來,閻村隨著人口的增加和村落的擴展蔓延,逐漸變成了「前閻村」、「後閻村」。

閻村得名的另一種說法是因早年間村中有一條很寬的河溝,村落因位於溝沿兩側而稱「沿村」,以後村子被析為三部分,位於南側的稱「前沿村」,位於北側的稱「後沿村」,位於東北側的稱「東沿村」,又因閻姓始居於此而稱「前閻村」、「後閻村」和「東閻村」,曾同為大紫草塢鄉自然村,今屬閻村鎮。

紫草塢站--因歷史上盛產紫草得名

紫草塢村於遼代成村,因出產中藥紫草而得名。該村村名曾幾度變化,初名紫草村,金代稱大紫草房,明代稱紫草務、紫草塢,清代稱子曹務。 「務」是古代管理貿易和稅收的機構,宋遼時期州縣多置「務」。「塢」乃土堡、小城,或指四面高中間低的谷地。

隨著人口增多,村落不斷擴大,紫草塢村又分為大紫草塢村和小紫草塢村,沿襲至今。大紫草塢村地處平原,地有溝坎,早年間紫草繁盛。紫草別名山紫草、紫丹、紫芙、地血、鴉銜草等,為紫草科紫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具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之功效。每至秋後便有房山、良鄉及附近村落的藥鋪派人到此採收。

閻村站--因臨近閻村鎮政府得名

歷史上閻村鎮原屬良鄉縣,僅西部數村屬原房山縣。50萬年以前,鎮西南10餘公裡處的周口店龍骨山一帶已有人類棲居,周初開始設置行政建制,鎮東南5公裡的琉璃河所轄的董家林一帶成為燕國始封地的都城,古稱燕中都。元、明、清、民國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隸屬良鄉。1949年以後,房山、良鄉兩縣均屬河北省通縣專區。1958年兩縣合併為周口店區,良鄉由縣改鎮,1960年周口店區改名房山縣,歸屬北京市。1958年成立良鄉人民公社時,下設大紫草塢管理區,1961年改稱大紫草塢人民公社,因駐地為大紫草塢得名。1983年又改大紫草塢鄉。1995年撤銷大紫草塢鄉,成立閻村鎮,因鎮域有閻村而得名。

星城站--因燕化居民區得名

星城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建成的燕化居民區,北部緊鄰大董村。大董村早在唐代就已成村,名為董村,因姓氏而得名。後分為大董村和小董村兩個村。因地處平原地帶,土地肥沃,歷史上以農業為主。

星城是為解決燕山石化原住宅區與生產裝置區交錯、安全隱患嚴重、居民必須搬遷而建設的住宅小區。始建於1993年10月,選址於房山區大紫草塢鄉(今閻村鎮)南梨園和開古莊區域,後改稱「燕化星城」。1996年12月成立星城街道辦事處,此後這一地區泛稱「星城」。

馬各莊站--因初為馬姓人家定居得名

馬各莊村隸屬房山區城關街道,明以前成村,最早因馬姓人家定居而得名。西北是羊頭崗,東北為大董村,西面為饒樂府,南鄰瓜市村。據傳最初的村民為明永樂年間從山西移民而來。村落地處大石河西岸平原,呈長方形。西有小馬各莊,原與馬各莊為一村,後因丁家窪河洪水泛濫,村子被淹,一部分村民搬遷河西,原來仍稱馬各莊,後稱小馬各莊。如今村落已拆遷,村民回遷至新建小區。

大石河東站--因地處大石河畔得名

大石河是房山區貫穿南北的第一大河,為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北拒馬河支流,發源於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西北,先後匯聚了諸多泉水及河流,流經房山平原地區8個鄉鎮,沿河兩岸有村莊近60個,流域面積達1280平方公裡,佔全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戰國時期大石河稱「繩水」,西漢時改稱「聖水」,隋代因其流徑防(房)山腳下遂改稱「防水」,唐代復稱「聖水」,五代時改稱「石子河」,金代以龍泉為其源頭之一改名「龍泉河」,至清代未變。民國時期,改稱「大石河」。因系琉璃河的上遊,所以也泛稱「琉璃河」,故清代《日下舊聞考》稱:「大石河自宛平(縣)柳林入房山境長草(操)村,東南歸琉璃河。」

千百年來,大石河不僅滋潤了兩岸的肥田沃土,還為水上行船、漕運貨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運輸條件,故有房山「母親河」之稱。

饒樂府站--因「土地富饒」村民「安居樂業」得名

饒樂府村元代前已成村落,村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因這裡土地富饒肥沃,村民安居樂業,故名「饒樂府」。其二是與唐代塞外饒樂都督府僑治於此有關。《房山史話》稱:今「饒樂府」之名來源於唐朝的饒樂都督府,或為唐政府在奚人爭鬥時,撤回安置了饒樂都督府的人員於現地,故名之,簡稱「饒樂府」。或為來唐貿易的奚部商人把駐地叫做家鄉的官府,稱之為「饒樂府」。饒樂府東鄰馬各莊,東南為瓜市村,西南為北市村,北鄰丁家窪,村域呈長方形,主街東西向,上世紀九十年代有600餘戶,以農業生產為主,屬房山區城關街道。

房山城關站--因地處北城關舊址得名

房山城最早叫萬寧城,金大定年間為奉山陵,始析良鄉、範陽、宛平三縣邊地,置萬寧縣。遂建萬寧城,原是土城,城牆高丈餘,四周長四裡有餘。四面各有城門一座:東門稱「朝曦」;南門稱「迎恩」;西門曰「仰止」;北門曰「拱極」。金明昌二年(1191年)改萬寧縣為奉先縣。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奉先」改稱「房山」,並在原基礎上擴建。《房山城垣沿革紀略》記載,「西門額曰『攬秀』」,或許是改後的名稱。明弘治年間城牆又增高加厚,然仍是土牆。明隆慶年間因「房山為京師首善之區,宜繕城以衛之」,故將土城改建成石城。到了清代,房山城又幾度修葺。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山西人毋配坤任房山縣令,曾捐出俸銀百餘兩,並號召全縣紳商捐資,百姓出力,修葺城牆一百二十丈。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縣令李圖復修城垣,並增築城門甕城。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起,城垣陸續拆除。到九十年代完全消失,城關也名存實無。1998年11月房山區治所由該城遷到良鄉,其故址被稱為老城區。

燕山站--因地處燕山腳下而得名

燕山站初名「燕化站」,「燕化」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簡稱,始建於1967年,初稱「北京石油化工總廠」,因地處燕山腳下,1979年更今名。

從地理角度來說,燕山有大小燕山之分。所謂「大燕山」即北京北部的燕山山脈,命名較晚。從潮白河谷一帶向東延伸成一弧形,一直可達渤海之濱,是東北和華北的天然屏障,北京的軍都山即為燕山山脈。而所謂的「小燕山」,也稱「古燕山」,位於房山城關街道與燕山辦事處西北,亦即大房山,「燕化」之名即由此而來。據《古今燕山》記載:「周武王封召公奭於北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國名取焉。北燕位於董家林村一帶,這一帶的山只有大房山。所謂『燕山之野』,就是『大房山下的平原』……燕山為房山之本名。」可見,「燕化」所倚臨的大房山古代即稱「燕山」。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北京地鐵燕房線今日開通運營 揭秘「無人駕駛」
    據專家介紹,燕房線是按目前世界上列車運行自動化等級的最高級別(GoA4)進行建設,能夠自己完成上電自檢,自動發車離站、自動到站開閉車門、自動折返、運營後自動回庫休眠、自動洗車等全套操作。  其實,全自動運行不單是「無人駕駛」那麼簡單,新京報記者採訪了燕房線的科研人員,帶你看看燕房線有哪些「黑科技」。
  • 北京地鐵房山線將延長6.9公裡 西延連接燕房線
    記者昨日(15號)從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獲悉,房山線將向西延長至燕房線,向北延長至豐益橋南站,延長段中將再增加3座換乘車站,能大幅緩解目前9號線郭公莊站的換乘壓力。北延段計劃在2019年完工,而西延段則較早完工,與燕房線同步於2016年開通。
  • 北京地鐵4號線站名昨開始公示 剩20個站名待定
    據介紹,市規劃委通過現場調查了解項目情況,查閱相關資料提出了初步意見,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召開了地鐵4號線車站站名專家研討會,已正式命名4座與其他線路的換乘站站名,分別為:地鐵1號線「西單站」、地鐵2號線「宣武門站」、「西直門站」和地鐵10號線「海澱黃莊站」。  這剩餘的20個站名是在綜合了專家和規劃委的意見後公示出來的。
  • 廣州這3條地鐵線站名敲定!這些站名有變化!看看有沒有經過你家?
    廣州地鐵這三條地鐵線站名確定啦!等21號線的大觀路、智慧城、鎮龍南等這些站名有變化~快來了解一下八號線北延段線路途徑康王路、西村,進入同德圍,沿石槎路往北延伸,終於滘心站。截至7月底,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0%。
  • 16號線二裡溝站暗挖「零排放」
    北京晨報記者 王巍/攝今年本市在建地鐵線超過350公裡,創本市軌道建設歷史上在建線路新高。北京晨報記者從市重大項目辦了解到,今年將建成開通3條「特色」地鐵線,分別為首條全自動駕駛線燕房線、首條現代有軌電車西郊線和首條中低速磁懸浮線路S1線。昨日,記者對地鐵16號線南段二裡溝站進行探訪。據了解,二裡溝站是全國在建地鐵最大的暗挖車站。
  • 廣州地鐵18號線站名申報公示!龍潭站橫空出世!
    公園前站名字非常美好,因為你很容易手抖打錯成公元前,出站後是著名的北京路步行街,而所謂公園是大媽大爺們最愛去的人民公園,在公園的前面還有一個廣州原點的標誌物。體育西路站是一號線和三號線的換乘站,客流量巨大,又稱「地獄西路站」。
  • 北京地鐵16號線豐臺站主體結構封頂
    北京地鐵16號線豐臺站主體結構封頂。北京市重大辦提供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於立霄)6月28日,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注完成,地鐵16號線豐臺站克服疫情影響,提前2天完成了車站主體結構封頂任務。豐臺火車站將與地鐵16號線、10號線和城市其他交通設施等相銜接,形成鐵路、地鐵及城市公交等多種出行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有利於解決北京南部地區交通擁堵問題,構築城南地區的綜合交通網絡,也將成為「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節點,對促進北京南部地區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豐臺火車站鳥瞰效果圖。
  • 國內最奇葩的4個站名:「天堂站、小姑家」都有,一個比一個好笑
    國內最奇葩的4個站名:「大姑家、小姑家」都有,一個比一個好笑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的出行工具也開始越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從一開始的汽車到火車,再到現在的高鐵和飛機。在眾多出行方式中,火車更加親民的價格無疑使其成為最受老百姓歡迎的出行方式。
  • 溫州S1線21個站名全部確定 你家附近的叫什麼
    21個站點名稱已經全部確定近日,溫州市民政局(地名辦)核准了溫州市域鐵路S1線一期工程21座車站站名(含2座預留)的申請。21座車站站名由西至東依次為:桐嶺站、潘橋站、高鐵站、秀嶼站、新橋站、德政站、龍霞站、溫州站、惠民站、三垟溼地站、文昌站、狀元站、瑤溪北站、瑤溪南站、奧體站、永中站、機場站、靈崑站、甌揚站、甌帆站、甌採站。其中,秀嶼站和文昌站為預留站。此次站名的核准為後續規範使用S1線車站站名奠定了基礎。 21座車站分別「落戶」哪裡?
  • 地鐵16號線(北段)站名是怎麼來的
    2016年歲末,北京又將開通一條軌道交通新幹線——地鐵16號線(北段),由此使北京地鐵線路達到19條,運營裡程達到574公裡。該線北起北安河站,南與4號線西苑站換乘,全長近20公裡,設有10座車站。那麼,這條新線每一座車站是如何命名的?又有哪些歷史淵源呢?北安河站因臨近北安河村得名北安河位於海澱區西北部,遼代成村。《北京市海澱區地名志》稱:該村「初稱北安窩,興善寺明碑所刻名為安和,後諧音為今名。據《日下舊聞考》載: 出百望(今百望山)十裡為長樂河,河水不堪闊而流駛。
  • 京廣高鐵線上一高鐵站,投用後直接停用了原普鐵站,為國內唯一
    京廣高鐵線為國內重要的一條南北幹線客運鐵路,途徑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省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京廣高鐵線上一座非常特別的車站,該站建成投入使用後,該站所在城市的另一座普鐵車站直接停用了,該新建車站成為唯一一座京廣高鐵線與京廣普鐵線共用的過路站。
  • 成都地鐵8號線和9號線要在三元站換乘,站名還有可能叫益新大道站
    成都地鐵8號線和9號線都是在建的線路,二者有一個換乘站,這個站點可能叫三元站,也可能叫益新大道站。三元站(益新大道站)位於益新大道上面,不僅成都地鐵8號線和9號線在此實現了換乘,而且附近還有一個元華車輛段。
  • 北京地鐵6號線16號線二裡溝站換乘
    晨報訊(記者 張璐)6號線與16號線將新增一座換乘車站「二裡溝站」,日前,這一方案已經通過了市規劃委網站上的公示。  據了解,縱向運行的地鐵16號線和橫向運行的6號線將在已被正式命名的6號線「白石橋南站」和「車公莊西站」之間交會。
  • 北京房價上漲和修地鐵有關係嗎?17號線地鐵開通了房價漲?
    地鐵昌平線是連接城市中心區與昌平新城的一條南北向軌道交通快速客運線路,途徑回龍觀、沙河、南邵、城北、城南、十三陵等6個鎮(街道),貫穿和輻射創新基地、生命科學園、科技園區、沙河高教園區、沙河鞏華城、昌平新城東區、昌平老城區和十三陵特區等重點功能區。
  • 北京地鐵4號線南面兩站都有漂亮的城市天際線,中間一段卻沒有
    北京地鐵4號線有一個站點叫做公益西橋站,公益西橋地鐵站還曾經成為過北京地鐵4號線的終點站,這個站點的建設大大加速周圍的地方的發展。北京地鐵4號線的公益西橋附近如今是一片看起來賞心悅目的城區,有著非常漂亮的城市天際線。北京地鐵4號線的角門西和公益西橋附近地圖如下所示。
  • 北京地鐵7號線東延最新消息:站名及開通時間線路圖公布
    北京地鐵7號線東延最新消息  北京地鐵7號線東延站名公布:自西向東為黃廠站、郎辛莊站、黑莊戶站、萬盛西站、萬盛東站、群芳站、高樓金站、花莊站、環球度假區站。與今年5月發布的命名預案對比,該工程沿線車站最終命名有兩處調整,其中「大稿站」改為「萬盛西站」,「萬盛站」改為「萬盛東站」。
  • 北京地鐵4號線平安裡站為何不叫護國寺站?要與19號線保持一致
    北京地鐵平安裡站是一個未來的三線換乘站,現在的北京地鐵4號線、6號線和未來的北京地鐵19號線都將在平安裡設站。從現實的位置來看,北京地鐵4號線的平安裡站更應當叫叫護國寺站,但是因為要和北京地鐵19號線保持一致,因此這個站點還是叫平安裡站。
  • 僅剩一站,房山線北延再傳捷報
    2019年第三季度,房山線北延樊羊路站封頂,至此4座車站中僅剩餘首經貿站未完工。同時還有多個區間取得進展,預計明年一季度將實現所有車站及區間主體完工,明年底通車試運營。
  • 地鐵16號線中段站名掌故
    辭舊迎新,京城又開通兩條軌道交通線路,即16號線中段和房山線北延段,由此使北京地鐵線路總長突破700公裡。說起新線路的站名淵源,多有趣聞。民國時因長期失修而破敗不堪,直到1949年以後才對路面和兩側的店鋪進行修繕。1983年和1984年修建西北三環路和萬泉河路時,各佔其部分路段,其餘之南北兩段仍以「蘇州街」而稱。蘇州橋站:因橋梁架於蘇州街之上得名蘇州橋站位於海澱區東南部,此地實為三義廟,因歷史上建有三義廟得地名。
  • 高清實拍|地鐵6號線全景曝光,每一站都值得打卡!
    第一站我們打卡了高新人的6號線一期。南起西安南站(目前開通至西安國際醫學中心站),北至西北工業大學站,覆蓋西南,貫穿高新,而且站臺設置和設計也都極具亮點,通勤需求超高的高新區終於終於終於有新地鐵線了!無論是地面、座位、把手,還是標示語和輪椅區,都把紫色的淡雅玩到了極致。值得一提的是,這次6號線上的愛心座椅,還增加了加熱功能!對於身體不適的乘客,暖暖的座位能大幅提升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