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徐超 杭州報導
在網貸平臺遭遇全面清退、催收行業遭加強監管、催收和暴力等負面信息疊加在一起的大環境下,國內最大一家催收公司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簡稱「湖南永雄」)10月23日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上市招股書,準備赴美IPO,計劃在紐交所募集資金不超過2億美元。
相較於公眾普遍認知的「體力型」催收,湖南永雄的催收方式更偏重「智力型」。招股書顯示,湖南永雄僅通過遠程方式(例如電話和簡訊)或遠程收款提供催收服務,而無需進行現場訪問或與債務人進行面對面的談判。其有目的地不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以避免與債務人潛在的肢體衝突,控制與合規性有關的風險,簡化和規範收款流程,並提高收款效率。
在此種催收方式下,湖南永雄經招股書披露的業績顯示,2019年上半年營收超5.15億人民幣(7500萬美元),同比增長75.77%,為中國前十大商業銀行中的七家提供服務,成為國內催收行業的巨頭。
湖南永雄本身的歷程顯示,這是一家從專業做不良資產清收訴訟的律師事務所發展而來的催收公司,公司董事長譚曼是執業律師,律所的首席合伙人。湖南永雄還和多家大學法學院合作,培養信用風險管理領域專業人才。
律師事務所轉型為催收行業領跑者
湖南永雄的官方博客顯示,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譚曼,是律師出身,身兼湘潭大學兼職教授、碩士實務導師,湖南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電子商務協會常務副會長等職務。
2006年,譚曼創辦湖南裕邦律師事務所(後改名為「湖南永雄律師事務所」),主營欠款催收法律服務。2014年,譚曼註冊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營業範圍為資產管理、金融服務外包、軟體開發及服務等。現在永雄律師事務所是湖南永雄旗下協議控制的律所。
和湖南永雄的官網一樣,永雄律師事務所的口號也是「讓世界沒有挽不回的誠信」。公開信息顯示,永雄律師事務所以打造中國不良資產清收領域最大的訴訟型律師事務所為目標,主要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佰仟金融、中興微貸、捷信等數十家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高標準的不良資產清收法律服務。這也是湖南永雄集團的主要業務。
有法律界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2015年前,催收行業中只有律師事務所才是合法經營機構,其他以商務諮詢公司等形式存在的催收公司都處於灰色地段。2015年,政府正式將信貸催收服務和應收帳款管理外包服務首次列入企業註冊經營範圍。譚曼認為,信用卡等小額不良欠款因法律關係簡單、業務量大,無需專業律師進行法律服務。因此,在政策紅利下,永雄集團開始主營小額不良欠款管理。
「作為業內人士的譚曼先知先覺,搶先一步。」靖霖(廣州)律師事務所黃洪連律師說,湖南永雄的業務領跑有其先天條件。
也有銀行業高管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作為信用卡催收,銀行一般都是「自己來」,相較於網貸,信用卡的辦理正規、信息齊全,又列入徵信,「但總是有小部分特別難催討的」,銀行也會包給催收公司。因為打官司也要花費各種精力和成本,包給催收公司,以實際催討到的款項分成來計算,金錢成本差不多。「另外還有通常說的大數據管理、人工支出等,外包也是一種選擇。」上述高管說。
招股書披露,湖南永雄主要針對逾期時間超過6-12個月的信用卡劣級欠款進行催收。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截至6月30日,湖南永雄的收入分別有96.6%、80.5%和72.3%來自於信用卡應收帳款服務,有3.1%、19.5%和27.7%來自在線應收帳款。信用卡催收業務產生的佣金是其主要來源。
培養「催收」專業法律人才
上述銀行業高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雖然銀行會把部分催收業務外包,但還是相當慎重的,即便催收公司用「非暴力」方式催收,但採取如長時間打電話、給被催收者家人和朋友持續打電話等方式,被催收者如果認為受到騷擾而投訴,銀行就會吃黃牌。
湖南永雄就在招股書中提到,由於經營的是社會敏感業務,公眾普遍對拖欠的應收款回收行業或特別是對其投訴可能會導致監管風險增加,這可能對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湖南永雄稱,公眾可能對應收款回收行業有某些誤解,例如被認為使用了非法手段來收取債務。因此,湖南永雄非常重視AI催收手段,「我們僅通過遠程方式(例如電話和簡訊)或遠程收款提供催收服務,而無需進行現場訪問或與債務人進行面對面的談判。」招股書稱,公司有目的地不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以避免與債務人潛在的身體對抗,控制與合規性有關的風險,簡化和規範收款流程,並提高收款效率。
在湖南永雄的官網上,共貼出了10份專利證書,均是涉及網絡數據方面。此外,企業認為「個人信貸不良資產清收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服務標準」,因此湖南永雄和湘潭大學以及多家高校法學院合作,還捐資助學成立湘潭大學信用風險管理學院,培養信用風險管理領域專業人才。
通過大力培養行業人才、發明專利、網際網路+的催收方式,是否還會涉及到備受詬病的爬蟲抓取個人信息這樣的AI模式,以及「呼死你」這樣雖不見面但也能持續騷擾的催收方式呢?在募資後,是否會利用更多的資金優勢布局更高端的催收設備或者方式?對上述問題,湖南永雄以「有規定靜默期一概不接受採訪」為由回復《華夏時報》記者。
赴美上市或為尋求合法外衣?
雖然湖南永雄在招股書中竭力強調自己催收業務「非暴力」性和合法性,但歷年來,仍然出現涉及湖南永雄的大量非法催收的投訴,乃至刑事案件。
2017年5月10日,一胡姓市民向長沙市司法局投訴稱,永雄律師事務所(永雄資產管理)使用改號軟體(移動金融衛信平臺)對中信銀行信用卡債務人進行非常惡劣無恥的催收,找到債務人小孩學校進行污衊和威脅,然後用改號軟體對債務人和其單位同事領導電話進行無數次的撥打(有通話記錄)導致債務人面臨被勸退的後果。
長沙市司法局回復稱,已將相關情況通報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要求該公司停止撥打行為並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批評教育。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法院2017年6月刑事判決書顯示,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業務部員工陳某,為催促貴陽市公交集團公司19路車駕駛員沈某強歸還平安銀行信用卡欠款,用公司配發的「聯想」A3800-D型手機撥打報警電話謊稱自己是駕駛員,在公交車放了炸彈準備引爆,導致警方緊急出動並造成公交公司大量損失,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構成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獲刑一年。
有觀點認為,湖南永雄在「催收」和貶義詞等同起來的時候赴美上市,是為了尋求合法的外衣,多一層法律「護身符」。不過有多位銀行業和法律界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一地合法的事情,在另外一地未必合法」,「能夠幹催收這個活,和當地的關係肯定是好的,但另外的地方未必就會保護或者支持。」
2019年6月27日,湖南永雄的經營範圍發生變更,允許經營範圍是「受商業銀行委託提供銀行信用卡及其他信貸業務的催告通知、策劃、營銷推廣、信用卡信息諮詢服務」;不允許經營範圍是「未經批准不得從事P2P網貸、股權眾籌、網際網路保險、資管及跨界從事金融、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交易、ICO、非法外匯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
編輯:劉春燕 主編: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