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港交所門前,Welab歡心雀躍。
彼時,由在花旗、渣打等外資大行拼搏15年的龍沛智創立,又有阿里巴巴、李嘉誠加持,Welab備受資本市場青睞,風光無限。
01 上市折戟
當2018年Welab遞交上市申請,傳來的卻是噩耗:Welab未通過港交所聆訊,今年1月,港交所披露其上市申請狀態為無效。時隔半年,暫無上市進展。
Welab雖然上市折戟,但卻在金融科技版圖上攻下一城。2019年4月10日,Welab獲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虛擬銀行牌照。
據悉,Welab業務分為兩大板塊,一是零售端的消費金融產品,二是面向企業解決方案的B2B業務。其中,零售端包括面向中國香港的Welend與面向中國內地的我來貸。B2B業務則面向國內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B端機構用戶。
2015年、2016年,Welab陷巨額虧損。其中,2015年Welab營收215.6萬美元,淨虧損淨額為1350萬美元;2016年則營收3033.2萬美元,淨虧損淨額為2480萬美元。
直至2017年,Welab營收1.55億美元,同比增長411.33%,所得純利潤1770萬美元,純利率為11.4%。從招股書可以看出,2017年,Welab貸款撮合服務收入,佔比42.9%,其次是信貸服務收入佔比37.6%。
資金方面,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第一季度,來自P2P貸款平臺投資者的資金分別佔我來貸所撮合貸款總額的30.9%、50.8%、57.7%及約85%,可見我來貸主要逐漸依託P2P貸款平臺籌集資金。然而,隨著P2P網貸平臺的備案及監管的不確定性,Welab所面臨的風險亦不可小覷。
02 高利貸&高逾期費用
正值Welab營收利好之際,旗下我來貸卻難掩其業務上迷霧重重。截至發稿前,在21CN聚投訴上,有關我來貸高利貸、高昂逾期費、暴利催收等投訴高達4683條。
「首當其衝」的便是高利率問題。吳女士向趣識財經表示,「借一萬接近還一萬四,每月是1133.3元」。根據IRR計算公式得出,這筆貸款月利率為5%,年利率為60%。
而借了兩筆貸款的李先生亦稱,「我來貸利息應該是高了。」根據李先生表述,其第一筆借款8700元,每期還款金額985.97元;第二期借款8000元,每期還款906.64元,而根據IRR公式再次得出這兩筆貸款的年利率為60%。
對於利率收費標準,我來貸回應「平均月利率低於1.71%。」而對於借款用戶種種質疑,我來貸否認年利率超國家法定利率。趣識財經向我來貸確定利率方式,我來貸回應稱「利率是等額本息的。」
招股書顯示,我來貸母公司Welab貸款利息收入由2016年的580萬美元增至2017年的1720萬美元。
不止如此,我來貸收取的逾期費同樣惹起爭議。
吳女士稱,「逾期一天就三百逾期費,都要有本金一半了。」張先生也表示,「我來貸特有意思,你逾期兩天就是200塊錢。然後第三天就不給你加逾期費了,我估計是怕別人投訴吧。」
趣識財經發現,根據吳女士、張先生的敘述,以及聚投訴上其他借款人的逾期費截圖,我來貸逾期費收費價格不一。
關於逾期費的收費標準,我來貸回應稱,「一個月一期來算,是固定的費用。如果低於5000元,按照100元一期來算,如果等於5000元大於1萬元按照300元一期的。」而對於吳女士等借款人所述情況,我來貸方則矢口否認。
事實上,從招股書可以看出,2017年,我來貸母公司Welab逾期相關收入及其他收入為1580.7萬美元,而2015年這項收入甚至高達20.9%。而這主要由於通過我來貸平臺撮合的貸款數量大幅增加,所導致的逾期費用增加等所致。
趣識財經再次詢問關於逾期一天交300元的問題,我來貸回應稱,「我覺得逾期一天應該是不會產生逾期費用的。」經反覆求證,我來貸稱「如果是逾期2天,會產生固定的費用,是按照逾期一個月則收200元。」
而就在借款人李先生不願在「高利率、高逾期」泥潭中掙扎時,李先生卻發現了,我來貸的「霸道」之處:不設置提前還款選項。對此,我來貸回應稱,「提前還款是可以給我們進行一個致電,反饋上去的。」
值得關注的是,在李先生多次聯繫我來貸客服後,李先生稱,「他們專員聯繫我了,可以讓我提前結清,但是要轉支付寶帳戶,我來貸說利息減免1700多,是陪貼給我的。」
目前,李先生已如約提前清帳,雖然仍在懷疑這次支付寶轉帳利息高昂,但李先生如釋重負稱,「我覺得清了就好了」。對此,我來貸表示,「具體不是很了解,都是通過支付寶對公帳戶進行提前還款的。」
03 冒充律師、爆通訊錄
如果相比李先生在泥潭中掙扎,那麼張先生則是沼澤中慌亂。張先生表示,「我來貸不會讓你逾期超過3天,會不停的發簡訊、打電話,我父親、同事、朋友都收到過。」
對此,我來貸方表示,「一般來說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我們會先與本人進行一個致電聯繫的,不會直接群發通訊錄的,而且我們也沒有發通訊錄這種情況。」關於是否有外包給催收公司,我來貸表示,「這個是沒有的」。
事實上,我來貸的催收手段多樣,借款人王女士已然疲憊。在與趣識財經聊天之前,王女士是這樣開頭的,「我可以冒昧的請問您,您是真記者嗎?恕我冒昧,我只是怕啦。我也希望您是真的記者,每天被這些催收的弄得都沒有辦法正常工作,生活啦!」
在趣識財經記者多次證明身份後,王女士才稱「不用怕啦」。關於我來貸的催收,她說,「我來貸發簡訊註明了我家的地址,說會派人來家裡。」
根據王女士表述,「我來貸在沒有經過我同意之前,把我的資料給了第三方催收公司,從3月底開始,催收公司就打電話騷擾,給我打電話時語氣粗暴,多次恐嚇我,還爆電話本對我的家人、親戚朋友惡語相向。」
值得關注的是,我來貸更「高明」的手段登場了,冒充律師來催收。王女士稱,「廣東互金服律師事務所的人打電話說,如不還款就要去法院我,我問了她工號,工作單位,姓名等,結果對方在電話裡就歇斯底裡的喊了起來,接著又是不停的發軟暴力催收簡訊。」
事實上,早在2018年4月13日,尹先生也在聚投訴中投訴我來貸催收偽裝律師事務所,但當尹先生問其公司具體名稱,卻沒能給出回復。
而關於廣東互金服律師事務所,另有消息人士爆料,其本質就是替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要款的,掛羊頭賣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