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長篇小說,講述女主人公簡·愛出生在英國,年幼時父母雙亡,淪落成為孤兒,一路在磨難中成長,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
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波瀾起伏的愛情經歷。在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中,簡·愛充分表現出自己是一個敢愛敢恨,勇於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勇敢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獨立女性。
在那個時代,她的勇敢讓人肅然起敬。而在本書中,有四個性格迥異的人物,他們各自對待愛情的態度截然不同,讓人印象深刻。這四個人物是:簡·愛、羅切斯特、英格拉姆·布蘭琪、聖約翰·裡弗斯。
今天,我通過這四個人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淺析《簡·愛》這本書所描繪的愛情故事,所講述的愛情道理,對於處於現代生活的我們,依然能夠帶來足夠深刻的現實啟示。
1、英格拉姆·布蘭琪——物質至上的拜金主義愛情
在上流社會,英格拉姆·布蘭琪是公認的美女,且才藝雙全。在書裡,作者首先通過管家的口述引出英格拉姆·布蘭琪這個人物,管家用最優美的語句,描繪出她的完美外表與多才多藝。
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布蘭琪所在的家族,財產大部分是留給兒子,她和妹妹的財產不多,因而她想要延續豪華奢靡的貴族生活,她的首選是要嫁入門當戶對的貴族豪門。
而當簡·愛見到布蘭琪時,她見證了布蘭琪的真實外貌與才藝就像管家描述的一樣完美無缺。但是她所表現出的對待家庭教師的刻薄語氣、輕視態度,讓人無法心生好感;這表現出她性格不善良的一面。
布蘭琪對小女孩阿黛爾心懷莫名其妙的惡意,表現得無情又惡毒,她會破口大罵阿黛爾,還會推開她並讓她滾。這些表現,完全背離了她在社交中倡導的高尚情操。她缺乏應有的同情與悲憫,沒有溫柔與誠懇。
布蘭琪顯現出這些性格的同時,可以看到她對於羅切斯特並不存在真正的愛慕之情,她看向羅切斯特的眼中,沒有深懷愛意的光,她僅僅只是賣弄著自己的美貌與才藝,企圖讓羅切斯特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因為羅切斯特不僅是貴族,而且有錢,傳聞其富甲一方。但羅切斯特設法給布蘭琪傳假消息,說他的真實財富不到她以為的三分之一。她立馬對羅切斯特冷眼相看,計劃另找富豪名門。
布蘭琪對待愛情,追求物質至上的拜金主義愛情。她的愛情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她為了嫁入貴族豪門,並不在意自己是否真的愛對方。
如今社會,拜金女層出不窮。平面女模馬諾在2010年參加某綜藝節目時脫口一句「我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她成為拜金女的典型代表,一直被社會所批判。
其實,應該被批判的,並不是「拜金」這一行為,而是想要依靠婚戀不勞而獲、養尊處優的思想。
2、聖約翰·裡弗斯——表面深藏大義、實則自私狹隘的愛情
簡·愛從索恩菲爾出走後,在荒原上悽苦流浪,在瀕臨死亡的邊緣,她遇到聖約翰裡弗斯,他救助並收留了她。
在簡·愛的眼中,聖約翰身材挺拔,面部線條猶如希臘雕像一樣英俊完美,他對於傳教士的信仰充滿虔誠與忠實。
聖約翰想在宗教事業中有一番作為,他雖然深愛著玫瑰一般美麗的奧利弗小姐,並且知道奧利弗也愛慕著他,但他內心認為,奧利弗小姐無法在事業上與他風雨同舟,她無法陪伴他選擇傳教士事業道路。
但是簡·愛具有一個傳教士妻子的品質,性格吃苦耐勞,能在事業上助他一臂之力。所以,聖約翰向簡·愛求婚,他為了自身的宗教信仰,寧願犧牲自己的真實愛情,也就是他在宗教責任世與俗感情的衝突中,選擇了宗教責任。
愛一個人就是考慮對方的感受,不考慮對方感受的絕對不是真愛。
聖約翰對待愛情過於理智,他克制住自己對奧利弗的滿腔愛意,卻請求簡·愛嫁給他,他考慮的所有問題,都有充分的理由,他卻唯獨忘記了,愛情本身應該發乎於情,從而他忽視了愛情必備的兩情相悅。
聖約翰的愛情,表面上看,充滿了聖者對於傳教事業的大義與大愛,但是對於簡·愛而言,他的心存了自私與狹隘的愛情觀,他僅考慮了自己的事業與前程,卻沒有考慮到簡·愛的內心,沒有關心她是否真正感到幸福。
3、羅切斯特——貴族「顏控」到追求靈魂契合的轉變
在書中,羅切斯特追尋愛情,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明顯變化,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羅切斯特與貝莎·梅森的婚姻,面上門當戶對,實則利益交換,婚姻浸透著苦澀。
羅切斯特的父親視財如命,他為了保全家產,決定把家產全部給他的大兒子,即羅切斯特的哥哥羅蘭。
但是,他為了避免二兒子淪落為窮人,他為羅切斯特安排了一樁婚姻,對方可以給女兒提供3萬英鎊的嫁妝。
羅切斯特大學畢業後,就按父親要求,去西印度娶貝莎·梅森。貝莎確實漂亮而富有才藝,他和貝莎結婚了。
在婚後,他才了解了梅森家的情況,貝莎的母親得了精神病,被關在瘋人院;而他與貝莎婚後相處的四年,貝莎脾氣暴躁、生性放蕩,他在婚姻中生不如死。
羅切斯特品嘗到了利益婚姻的「因」種下的苦果,他在地獄般的痛苦生活差一點舉槍自盡。
在這一段婚姻中,羅切斯特憎恨自己的無知與愚昧,對於曾經自以為是的愛情,有著無盡的悔恨與憤怒。
第二階段:妻子徹底瘋了以後,羅切斯特不斷尋找愛情,追逐美女名伶,感情不斷受挫。
妻子徹底精神失常後,羅切斯特把貝莎轉移到了英國的莊園索恩菲爾。他想擺脫這段痛苦的回憶,他認為自己有愛人和被愛的權利。
羅切斯特說他沒有尋歡作樂,他的日子過得奢靡浪費,卻從不縱慾。但是,他卻連續找了三個情人,這三個情人,無一例外地都是公認的大美女。
他的第一個情婦,就是阿黛爾的母親—賽琳·瓦倫斯。這也是讓他倍受打擊的一段感情。他迷戀賽琳的美貌,為她提供了優越的生活條件,可他卻在無意中聽到,她在背後對他的無情辱罵,且與另一個男人保持著不正當關係。
羅切斯特與那個男人決鬥後,拋棄了賽琳。他隨後又找了兩個情人,但是無法生活太長時間,就會感到厭倦。
其實在這段期間,羅切斯特自以為自己是在尋求真正愛情的過程中,其實,他恰恰在這時間段,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沒有感情、道德觀念薄弱的花花公子。他並沒有感受到追逐美女的快樂,反而認為自己處於一種低賤的生活狀態,無比墮落。
第三階段:遇到簡·愛以後,羅切斯特追尋到身心愉悅、靈魂契合的真正愛情。
羅切斯特第一次遇到簡·愛,是在索恩菲爾附近的乾草路上,他騎著馬在結冰路上奔馳時,馬在奔跑中失蹄摔倒,他也摔傷了腿。
簡·愛正好在路邊行走,她用肩膀支撐著羅切斯特重新騎回馬背。羅切斯特始終認為,簡·愛在那時,就像一個神秘的精靈,迷惑了馬失蹄,也迷惑了他的心。
之後,在索恩菲爾莊園,羅切斯特每一次與簡·愛的談話,都極具深意,他在探尋她的思想與性格,他不斷地發掘兩人靈魂的共通之處,愛情的萌芽在他的內心肆意生長。
深夜,貝莎逃出禁閉室,企圖縱火燒死羅切斯特,是簡·愛及時救了他。那時的羅切斯特,其實已經發現並確認了自己對簡·愛不斷加深的愛意。
他深藏著自己的感情,冷靜自持地認真觀察簡·愛的情感反饋。他利用英格拉姆·布蘭琪的感情遊戲,試探簡·愛的真實情感。
終於,他如願以償聽到簡·愛承認她也愛他。他內心狂熱而莊嚴的愛情,讓他狂喜,也令他感到幸福。可以說,遇到簡·愛以後,羅切斯特追尋到了身心愉悅、靈魂契合的真正愛情。
羅切斯特與簡·愛在聊天交流中,感情不斷加深;如同傳說中,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一曲《鳳求凰》僅僅只是相愛的開始,後續兩人的詩書交流,才真正讓彼此感情不斷升溫,兩人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後的堅守,才能讓愛情故事悠遠流長,成為人間佳話。
4、簡·愛——追求財務獨立、人格平等和婚戀自由的愛情。
簡·愛對於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她經歷了四個階段,這些變化令她感情成熟,心靈得以成長:
第一個階段:不敢去愛。
在第一次談話中,羅切斯特看了她畫的畫,也聽了她彈鋼琴,她能感受到遭遇知音或棋逢對手的愉悅情緒。更重要的是,羅切斯特心懷善意,他才華出眾、見聞廣博,但是他和她聊天,他從來沒有任何挖苦與嘲笑,基於平等對話的條件下,兩人遭遇到無法預料的思想撞擊與心靈觸碰。
從小缺愛,內心貧瘠的簡·愛,在兩人的一次次談話與交流中,她感受到了他思想深邃、情感豐沛。她接觸到一個她從未知曉過的心靈新世界,足以讓她好奇,並止不住地有探索的欲望。
經歷了羅切斯特房間失火的事故後,簡·愛感受到羅切斯特對她的信任與莫名的情愫。她怦然心動,並且內心承認了自己已動心。她的心異常激動,忍不住地想見到自己想念的人。
可英格拉姆小姐及其他貴族客人的到訪,讓她突然明白了自己動心的可笑!她強迫自己不能動心,不能愛。其實,她是不敢愛,她怕自己無法承受動心的最壞結果。
第二個階段:勇敢說愛。
羅切斯特為了讓簡·愛說出愛的宣言,他很有技巧性地讓她相信,他即將與英格拉姆小姐結婚,並且他會給她在愛爾蘭重新找一份工作。
簡·愛傷心難過得泣不成聲,她說愛爾蘭太遠了,還有大海阻隔擋著。羅切斯特問,阻擋著什麼?簡·愛說,阻擋著英格蘭和索恩菲爾,還有……你。
簡·愛終於說出了「你」這個字。她說,她愛索恩菲爾,她在這裡擁有美滿快樂的生活。她認識了喜歡的、尊敬的人,就是羅切斯特先生,一想到命運要將她從他身邊帶走,她又害怕又生氣。
「你以為,就因為我窮,低微,不美,我就沒有心,沒有靈魂嗎?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一顆心。要是上帝也賜予我美貌和財富的話,我也會讓你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
簡·愛勇敢地說出愛的宣言,沒有絲毫虛偽與掩飾,她得到了來自於羅切斯特給予的、同樣強烈的、愛的回應。
第三個階段:愛的決絕。
當簡·愛在知道自己所愛的男人——羅切斯特已經結婚時,她萬分痛苦。羅切斯特向她訴說了一切事情的前因後果,懇求她留在他身邊。
可簡·愛用她的自尊堅定了自己的意志。她必須遵循自己看待神聖婚姻的原則,她不允許自己和一個有婦之夫在一起,她絕對不會做情婦。
如果她繼續留在羅切斯特的身邊,那麼她就絕對不再是那個追求獨立平等、自尊自愛的簡·愛。因此在一個悽風苦雨的夜晚,簡·愛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索恩菲爾,離開了羅切斯特。
簡·愛的行為,充分表達了女性應該具有的精神風貌:對於自由、平等、獨立的追求和堅持。
她給我們現代女性們做出了極佳的榜樣:任何時候,不依附於男人,性格堅強,積極進取,自尊自愛,自強自立。
第四個階段:重新尋愛。
簡·愛的毅然決然離去是她對於獨立自主的第一次理性選擇,她重新追尋愛情則是她追求幸福生活的第二次理性選擇。
從一開始的不敢愛,到勇敢說愛,再到愛的決絕,最後重新追尋愛。這四個階段,讓簡·愛對羅切斯特的愛情,一步一步加深,同時,她自己的人格也更加完善和獨立,最終兩人幸福結合。
從《簡·愛》這部書中,分析四個人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愛情是神聖的,不可用金錢、欲望、利益等褻瀆。但愛情也需要理智判斷,我們應該勇於追求愛情,但切記愛情不可強求。
喜歡簡·愛,對於她而言,在顛沛流離的一生中,唯一不能丟棄的就是自尊。生活中有很多人和簡·愛相似,長得雖不漂亮,但一直堅持學習、不斷努力進步,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有著這樣獨立自主意識的、自尊自愛的女性,一定能創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收穫自己的幸福生活,這是《簡愛》給予我們的現實啟示。
我是盛夏,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盛夏心語」,看書影故事,識人間百態,記人情冷暖,寫悲歡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