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不退且淋巴結腫大
難道是患上可怕的淋巴瘤?
結果經過檢查抽絲剝繭才發現
導致這些症狀
竟然和家裡養的「萌寵」有關
從11月下旬開始,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潘紅英主任醫師連續接診了2例這樣的患者。
淋巴腫大莫不是淋巴瘤?
「提心弔膽一個多月了。」坐在潘紅英面前的王先生(化名),家住杭州,今年53歲,平時身體不錯。
但不知怎的,一個多月前他先是右腋窩周圍紅腫,範圍約20釐米×5釐米,碰一下疼痛,接著右腋窩可觸及腫大淋巴結,直徑約2釐米大小,同樣觸之疼痛。
潘紅英在了解病史時,捕捉到一個至關重要的細節:其右手食指有一個被什麼東西抓傷後結痂傷口。追問下,王先生這才回憶起被自家「寶貝」所傷的經歷。
十月上旬,王先生與家中寵物貓玩耍時,小貓竟在他右手食指上狠狠咬了一口。當時傷口有出血,但出血並不多,他沒有特殊處理。沒想到幾天後,傷口化膿了,這才去醫院進行清創處理。
接來下,王先生右側腋窩淋巴就莫名其妙可腫大,他擔心自己得了淋巴瘤,惶惶不可終日,於是到浙江省人民醫院做檢查。醫生結合王先生的病史,以及血液檢查等,排除了淋巴瘤的可能性,最終診斷是患了「貓抓病」。
離開醫院時,王先生連連感嘆長見識了,想不到被小貓抓傷後,竟然會患上一種叫「貓抓病」的疾病,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病。
無獨有偶,20多歲的劉小姐(化名)在家人陪同下,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科門診。劉小姐也是一個多月前被家中的寵物貓抓傷了右手。連病帶嚇,來就診時她精神狀態很差。
手傷後不久,劉小姐出現畏寒發熱,最高體溫近40℃。去了家附近的醫院,經過抗菌消炎治療後未見明顯效果。之後,像王先生一樣,右側腋下皮下淋巴結腫大,疼痛。
當時,劉小姐及家人驚慌失措,疑神疑鬼起來,「淋巴腫大會不會得了淋巴瘤啊?或者染上了其他惡疾?」劉小姐眼噙淚水問。經過詳細檢查,她同樣被診斷為「貓抓病」。
秋冬季節是多發季節
秋冬季節是「貓抓病」的高發季,尤其是家中養貓的人,要當心這種病「秋後算帳」。
潘紅英主任介紹,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感染科總會收治類似的病人,不是很有經驗的醫生,這個疾病往往會被忽略。
潘紅英說,貓抓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6周,少數病例可長達數月甚至超過1年。
有報導稱,寵物貓的感染率可達30%。發病時,出現淋巴結腫大及發熱症狀,有被貓咬、抓傷病史,結合淋巴結活檢以及實驗室檢測可確診該病。貓之間的感染主要通過跳蚤進行。
「貓抓病」不僅會由貓傳染給人,人密切接觸染病的狗、兔、猴、豬、牛,都有可能得病。
其實「貓抓病」一直在我們身邊,我們聽得少,只因為它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是輕症,一般會自己好。
重症及時確診後,通過對症治療,都會很快治癒的。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發生特別嚴重的全身病況,如心、腦等併發症,極個別發生死亡。
在防治方面,首先要注意養寵物的衛生,鑑於貓抓病可對免疫低下者造成嚴重後果,慢性病者與免疫力低下者最好不要養寵物;
不要和寵物過分親密接觸,儘量少刺激貓狗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被咬或抓傷,尤其在春季動物發情期和夏天氣溫高又悶熱時,寵物更容易抓狂。
如果被帶病原體的貓咬或抓傷過,秋冬季需注意可能發病。
潘紅英主任提醒,被貓咬抓傷後,應及時注射狂犬疫苗(貓也可攜帶狂犬病毒),如果之後出現淋巴腫大、畏寒發熱等症狀時,一定要將被貓咬抓傷的病史告訴醫生,以利於正確診斷,及時治療。
有些十分喜愛貓的人,常讓貓與自已同床、同被睡眠,這是極不衛生的習慣。因為一旦貓患有外寄生蟲病(如蚤、蝨等)或皮膚真菌病時,就會對人產生危害。
婦女和兒童的皮膚抵抗力較弱,最易受貓皮膚真菌的感染,患處搔癢不適。因此,應從小訓練貓不上床,讓它到自己窩中睡覺。
來源 | 都市快報、愛寵物網、人民日報
編輯 | 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