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反應蛋白、PCT……各種感染標誌物該如何解讀?

2020-12-15 希波克拉沒有底11

感染可伴隨任何疾病發生,其相關的診斷技術是所有臨床醫生均應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它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區別細菌、真菌、結核、病毒,甚至部分生物標誌物對判定患者的預後與確定抗感染療程也有較大幫助。

手術後很多病人都會發熱,若無相關感染指標的數據支撐,我們也很有可能誤診為感染,從而延長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誘導細菌耐藥。

細菌感染的鑑別

1.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分類特點:特異性不強、但不可缺少白細胞總數升高 + 中性粒細胞比例 升高。急性細菌性感染(尤其是革蘭陽性球菌)細菌引起的嚴重感染(如膿毒症)時,白細胞總數也可顯著 沙門菌感染、結核和布魯菌病,白細胞總數 其他: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血液與實體腫瘤、血管炎、成人Still 病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使用等多種非感染原因白細胞升高。白細胞總數 + 淋巴細胞比例升高 急性病毒感染,長期持續升高,需注意與白血病等相鑑別。白細胞總數 + 嗜酸粒細胞比例 升高,寄生蟲感染,結核、變態反應、腫瘤及藥物等。

2.C 反應蛋白特點:特異性並不高,非感染性疾病(外傷、手術、心肌梗死、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升高 ,但對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能有效進行判別。其動態變化的過程可用來預測感染性疾病的預後和復發,並可用來評估抗菌治療的反應。

3.降鈣素原(PCT)PCT 在細菌感染 2~3 h 升高,感染後 12~24 h 達到高峰,其濃度與感染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同時也可用其來指導抗生素的使用。但血清 PCT 不能用於診斷局部感染,為合理應用抗菌藥物,血清 PCT 有助於明確或排除細菌感染,治療過程中需動態監測確定抗菌藥物的治療適應證和優化使用療程。2008 年美國危重症醫學會和感染疾病學會提出,可將 PCT 作為鑑別細菌感染和其他炎症反應狀態的診斷標誌物。應用:1. 當血清 PCT < 0.25 μg/L 排除細菌感染時不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後當血清 PCT < 0.50 μg/L 或峰值降低幅度 ≥ 80%, 臨床症狀消失, 病情穩定, 建議考慮停用抗菌藥物。2. 術後存在持續高濃度血清 PCT 的患者需考慮術後感染可能。3. 對於重症監護的危重病人如接受長期機械通氣、留置靜脈或動脈導管、免疫抑制狀態(腫瘤、器官移植、化療、中性粒細胞減少等)、手術或創傷、燒傷等,建議動態監測血清 PCT。4白介素-6(IL-6)相對優勢在於急性感染的早期發現,但用來鑑別感染與非感染的特異性不如 PCT 和 CRP。

4.真菌感染相關生物標誌物1、G 試驗特點:敏感度高,但陽性預測值較低,陰性結果可較好排除肺部真菌感染2、GM 試驗特點:連續 2 次 血清 GM 試驗陽性作為麴黴感染的輔助診斷3、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特點:可早期、快速診斷隱球菌感染最常用:LA 法。但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病和結核、類風溼因子、巨球蛋白、絲孢酵母菌感染也可引起假陽性

5.結核感染相關免疫學檢查

1. 結核菌素試驗(PPD)2. γ - 幹擾素釋放試驗(IGRAs)3. 結核分枝桿菌抗體檢測IGRAs 陰性對排除 MTB 感染有一定幫助, 但不能判定結核活動與否,其不像 PPD 試驗受卡介苗接種與否的影響,也較少受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影響, 但在在健康人群中血清結核抗體篩查的特異性優於 IGRAs。

總 結

沒有任何一個新的單一的指標具備很高的特異度和敏感度,尚需與白細胞總數及分類、CRP 、PCT 和體溫等多個指標的聯合檢測,可提高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率和預後判斷價值。而肺結核的診斷是以病原學(包括細菌學、分子生物學)檢查為主,結合流行病史、臨床表現、胸部 影像、相關的輔助檢查及鑑別診斷等,並進行綜合分析做出診斷。

相關焦點

  • 小孩超敏c蛋白反應高是什麼原因
    超敏C反應蛋白是血漿中的一種C反應蛋白,又稱為高敏C反應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心血管疾病,新生兒細菌感染,腎移植等方面。 超敏C反應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全身性炎症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誌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險最強有力的預測因子之一。
  • 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的關係 如何選擇抗菌藥物?
    白細胞20×109/L(升高),中性粒細胞比率65.8%(正常),中性粒細胞數13.16×109/L(升高),C反應蛋白1.77mg/L(正常),白細胞很高,但是C反應蛋白很正常,那麼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是什麼樣的關係?
  • 孩子發燒,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是否有必要檢查?
    出來的報告單該怎麼看?今天的科普小講堂裡,將給您提供答案!01C反應蛋白(CRP)是什麼?與超敏反應蛋白有區別嗎?C反應蛋白是一種感染標誌物,當體內急性炎症、較嚴重的細菌感染或組織損傷時,C反應蛋白會在數小時內出現並持續升高。而病毒感染時通常不升高或僅僅輕度升高。
  • 感染標誌物有什麼臨床意義?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臨床常用的感染生物標誌物。 3.C反應蛋白(CRP) CRP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之一,是一個敏感的炎症指標,常於疾病初發的6~8h開始升高,24~48h達到高峰,升高幅度與感染或炎症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詳見表2)。CRP檢測快速、便捷,不受年齡、性別、貧血與否等因素的影響,較白細胞計數變化更具特異性。
  • 解讀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有個「神隊友」
    解讀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有個「神隊友」 2020-04-15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備受推崇的C反應蛋白,究竟能反映什麼?
    1C反應蛋白(CRP)的定義及分類C反應蛋白是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現的可以結合肺炎球菌細胞壁C-多糖的蛋白質(1941年發現),命名為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CRP是機體受到微生物感染或組織損傷等炎症性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激活補體和加強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清除感染機體的病原微生物和損傷、壞死、凋亡的組織細胞。在機體的天然免疫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保護作用。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與普通CRP屬同一種蛋白,只是由於採用更敏感的檢測方法如乳膠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而得名。
  • B肝大蛋白LHBs,腫瘤發生時持續表達,一個有前途生物標誌物
    在HBV因子中,表面蛋白是病毒感染最敏感的生物標誌物,因為它在所有病毒感染階段都是高水平的表達。一項來自Cells雜誌的科學研究,研究人員充分介紹了建立B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生物標誌物與肝細胞癌(HCC)發展的相關重要意義。
  • C-反應蛋白代表著炎症感染嗎?醫生:它比你想像的更牛
    經常有一些親戚朋友在體檢後拿著生化結果來詢問,為何我的肝腎功能、血脂等指標一切正常,但C反應蛋白會升高呢?另外一些家長因小孩發燒到醫院門診看病時,抽血檢查後也會經常聽到醫生說:「C反應蛋白升高,體內有炎症,需要抗炎治療。」到底這個C反應蛋白是何方神聖?升高又是怎麼回事?
  • 多種炎症標誌物聯合檢測,是否過度?
    臨床常用炎症標記物以診斷和監測炎症狀況,包括傳統炎症指標外周血白細胞(WBC)總數及分類、紅細胞沉降率(ESR)、 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NAP)積分、內毒素水平等,近年來臨床廣泛使用的炎症指標降鈣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血清澱粉樣蛋白
  • 一發燒,醫生為什麼就要求檢測C-反應蛋白?今天我們告訴各位答案
    這種情況之下,除非持續性的高熱不退,或者是有其他的併發症,否則是不會懂不懂就給患者監測C反應蛋白的,很多醫生也都是這麼做的。C反應蛋白是一種炎症反應的標誌物,在感染、創傷、炎症或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腫瘤等相關疾病的過程之中,都很有可能會產生增多。
  • C-反應蛋白高是怎麼回事?應該如何降低:感冒發燒
    說起孩子發熱,帶孩子去醫院,醫生接著就會給孩子做血常規、C-反應蛋白檢查,做血常規家長都明白,看有沒有感染,可是做C反應蛋白是查什麼的,就未必清楚了,不管了,醫生看病我們配合。那麼,C反應蛋白究竟是查什麼的呢?它有什麼臨床意義呢? 醫院會查超敏C反應蛋白。C反應蛋白到底起什麼作用?
  • 炎性反應標誌物在預測心臟驟停患者器官衰竭和預後中的應用
    這一章節中,我們將討論心臟驟停患者中的炎症反應,同時敘述檢測的新老炎性反應標誌物的意義:包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降鈣素原(PCT)、可溶性腫瘤發生抑制蛋白2(sST2),白細胞介素-6(IL-6)、正五聚蛋白3(PTX3)和前胰蛋白酶。2、炎症反應的病理生理學心臟驟停時,長時間的全身缺血可引起廣泛的細胞及組織損傷。
  • 什麼是C反應蛋白?為啥會檢查出炎症?醫生全面做出解釋
    部分人體檢之後,發現自己的報告單上C反應蛋白高,這是怎麼一回事?C反應蛋白是什麼?可能很多人不熟悉C反應蛋白,醫生表示,它實際上就是體內的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之一。它的靈敏度很高,一旦身體出現感染、炎症等現象,數值就會上升,所以通過檢測C反應蛋白的值,可以知道體內是否有炎症。C反應蛋白相當於是炎症的標誌物,有炎症存在時值就會升高,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發現炎症,繼而及時的採取措施。雖然說C反應蛋白升高時,意味著有炎症存在,但是卻無法準確地知道是哪一種疾病引起的。
  • 腫瘤標誌物高了未必就是癌
    什麼是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TM)又稱腫瘤標記物,是指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者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或升高的一類物質。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對於腫瘤的診斷、療效和復發的監測、預後的判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 寶寶發燒為什麼要做血常規、C反應蛋白?
    答 C反應蛋白是目前應用較多的一種感染標記物。 一般情況下,當體內有急性炎症、較嚴重的細菌感染或組織損傷時,C反應蛋白會在數小時內出現並持續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時通常不升高或僅僅輕度升高。
  • 感染性指標中,PCT和CRP,誰更具有指導意義?
    但是,在細菌感染引起的促炎症反應刺激下,PCT水平會升高,且升高的時間早於其他感染標誌物,是用於早期快速診斷感染的非常好的指標。 因此,PCT在嚴重細菌感染早期診斷、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判斷預後、判定抗感染療效、指導抗菌藥物應用等方面具有較大的臨床價值,尤其是在膿毒症、感染性休克方面的意義更大。
  • 癌症生物標誌物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該蛋白或能作為一種新型的標誌物來幫助進行結直腸癌的早期檢測。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相比正常組織而言,名為β-1,4-半乳糖基轉移酶-V(β-1,4-GalT-V)在人類結直腸癌細胞中的表達水平會增加,同時該蛋白的活性和其產物乳糖神經醯胺的水平也會增加,乳糖神經醯胺(lactosylceramide,乳糖酶基鞘氨醇)是一種能夠產生超氧化物的脂質,而這些超氧化物會增加癌症擴散所使用的新細胞和血管;抑制蛋白質β-1,4-GalT-V及其產物的表達就能有效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增殖
  • 童爸匯總的關於C反應蛋白(CRP)的科普文章
    @翟醫師:C反應蛋白增高,只能說明有炎症,病毒感染、創傷都可能導致炎症反應,絕對不像有些人說的:C反應蛋白高就是嚴重細菌感染,不要一看見C反應蛋白高就一驚一乍的。天熱起來,皰疹性咽峽炎開始增多,很多孩子的C反應蛋白都下面這樣(童爸備註:驗血單裡CRP高達90,但是白細胞正常)。
  • 發燒了,為何要查血常規與C-反應蛋白
    事實上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作為常規檢查的手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血常規能詳細看出病人的感染程度。通過血常規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指標,可以了解孩子的基本情況,提示醫生患兒究竟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如果發現白細胞增加,以中性粒細胞為主,那麼病人很可能為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計數增高,那麼提示很可能為病毒感染。
  • 解讀:全球首例新冠患者二次感染,意味著什麼?
    該案例是否真的為再次感染?初次感染產生的抗體沒用了嗎?那疫苗還有效嗎?《知識分子》邀請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免疫學博士研究生唐金藝進行以上問題進行解讀。 筆者嘗試對該案例和疫苗的相關問題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