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姐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二胎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添了新的家庭成員,二胎寶寶的降臨應該是讓全家人都開心的事情,然而如果兩個孩子之間不能和諧共處,家長們一定非常傷腦筋。
女兒是家裡的獨生女,現在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看到很多同學家裡都有弟弟妹妹,心裡十分羨慕:「有個弟弟妹妹真好,長大了能互相幫襯。」
同學聽了女兒的羨慕,很是不解:有什麼好羨慕的?
同學說: 「我仍然記得,我弟弟出生的那一天,所有原本見到我就會抱我的親人都去看我弟弟了,沒有人願意理會我,小時候的我感覺世界都要塌了……後來弟弟慢慢長大,我和他經常從吵架升級到打架,所有人都覺得我應該讓著弟弟,我感覺委屈極了……」
其他有弟弟妹妹的同學也都表示贊同,小時候他們和弟弟妹妹的關係也都不怎麼樣,常常因為爭搶東西而吵架。家長們一定很好奇,為什麼二胎家庭中孩子爭搶東西的現象如此普遍呢?
一、二胎家庭為什麼會出現孩子爭玩具?
1、年齡差距小
同事前兩年生了二胎,大孩子今年已經在上大學了,兩個孩子差了快20歲,大孩子好喜歡自己的這個妹妹,帶娃、換尿布、餵食、哄睡覺……都學得有模有樣的,還經常學習一些育兒知識,給妹妹買玩具,簡直把妹妹寵成小公主。
大家都說同事好福氣,孩子如果年齡差距比較小,也許就不會像同事家那樣「一派祥和」了。
美國早期教育專家茹內·科恩·雷德曼認為:年齡間距小的孩子,常常會有打架和競爭的行為。
因為年齡差距越小,意味著他們心理狀態越相近,喜歡的東西往往越相似。
年齡差距小的孩子在不到六七歲的時候,比較不懂得謙讓分享,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喜歡的東西一定要得到才行,如果得不到,就會去爭搶到自己手裡。
如果年齡差距小,性別又相同,會更容易發生爭搶的情況。
比如兩個男孩子都喜歡汽車玩具,兩個女孩子都喜歡公仔玩具,那麼男孩子就比較不會想去搶女孩子的娃娃,女孩子也不想玩男孩子的汽車玩具,性別相同的孩子之間就更容易產生爭搶的矛盾。
2、出生順序的影響
就像文章開頭講到的女兒同學的例子,老二的降臨往往讓老大感覺:「大事不妙!家庭地位變了。」
所有的老大都有過一段集父母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獨生子女時光,而弟弟妹妹的出生,勢必會讓這樣的局面發生改變,他們常常無法適應這樣的改變,覺得「世界都變了」。
即使父母在弟弟妹妹出生前已經跟孩子溝通過,讓孩子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到了弟弟妹妹真的來臨的時候,這樣的情況還是沒辦法避免。
對老大來說,原本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一個人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愛也都只給自己一個人,突然多了個弟弟妹妹,自己的東西必須被迫與弟弟妹妹分享,就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不像原來那樣只愛自己一個人了,這樣的感覺就像失去了獨享的地位,於是就用爭搶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當然,爭搶玩具也有時候是老二挑起的。
老二作為家庭中年齡最小的孩子,自然受到更多的寵溺和關愛,這會造成驕橫的性格,喜歡一個玩具的時候不會考慮太多,就只想得到它,甚至用哭鬧的方式也要拿到手。
3、用爭寵表達內心委屈和不滿
家庭中如果有兩個孩子,父母就沒辦法像原來那樣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
孩子常常覺得「爸爸媽媽更愛另一個孩子」,但因為年齡小還不懂表達,所以就通過爭搶玩具的方法「爭寵」:搶玩具其實不一定是因為玩具本身讓孩子多麼喜歡,很有可能是因為想用爭搶的方式來吸引大人的關注,想證明爸爸媽媽更愛我。
二、孩子爭搶玩具,家長要不要介入?
1、 取決於孩子的年齡
美國心理學家米奇·普林斯汀給了父母們一個這樣的原則:孩子越小父母越應該幹預,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社交能力;當孩子越大,父母應該越少幹預,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裡建議家長們在孩子4歲之前,如果孩子因搶玩具打架,父母要及時進行正確的幹預和引導;4歲之後,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交際能力,父母們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2、 根據具體情況
胡可曾在節目中說過,安吉搶小魚兒玩具的時候,雖然小魚兒委屈的大哭起來,但她並沒有馬上過去評判對錯。於是小魚兒哭了一會兒之後就不哭了,自己去找別的玩具。
胡可坦言當時很感動,覺得他們突然長大了,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由此看來,孩子爭搶玩具時,家長應該先觀察,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如果兩個孩子很快平靜下來沒有繼續爭搶或者商量出了好辦法,家長們就可以不必介入了。
因為孩子可以在這樣的衝突中,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學會商量,學會分享,在不知不覺中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所以,面對孩子爭搶玩具的情況,家長們一定要視情況而介入。
三、如果家長要介入,如何把把矛盾降到最低?
1、不說:「大的必須讓小的」
「你是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一下怎麼了?」這可能是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爭搶玩具時常說的一句話。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事實上,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兩個孩子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對年齡較大的孩子來說,父母長期這麼做,會讓他心理不平衡,甚至討厭自己的弟弟妹妹,容易使得兄弟姐妹之間相處不融洽。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年齡較大的孩子接受了大人的「洗腦」,形成性軟弱無主見、不懂拒絕、只知一味付出的討好型人格。
孩子長大了,很少重視自我感受,很難體會到真正的愛,自我價值感低。
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會在潛意識中認為別人讓著自己是應該的,長此以往,容易恃寵而驕。
2、 多傾聽、引導
在孩子搶奪玩具的時候,父母不要當「裁判員」而是要當「觀察員」、「教練員」。
我曾試著這樣解決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的問題:
首先,我沒有一下子把玩具「判」給其中一個孩子,而是先把玩具拿過來。
然後,等孩子冷靜下來後,讓孩子各自說說搶奪玩具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孩子們說的時候,認真傾聽,時不時用「嗯嗯,繼續」引導孩子完整描述。
第三步就是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客觀地描述事情,讓孩子發現爭奪過程中的問題所在。最後,就是鼓勵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比如輪流玩,或者一起玩等等。給孩子多些思考,給孩子一次成長機會。
3、 預防也很重要
父母們如果能做好預防工作,就能省去不少孩子爭奪、哭鬧的煩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呢?
立規矩是一個效果不錯的辦法,例如,家長們可以事先告訴孩子:「想玩玩具,不能爭搶,有什麼話就好好溝通,一起想辦法解決,不能用哭鬧或者爭搶的方式,否則兩個都要一起受罰。」
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明白,爭奪和哭鬧是沒有用的,只會兩敗俱傷,想要玩玩具最好的辦法就是溝通。
二胎家庭中,兩個孩子爭搶玩具並不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家長們不妨先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孩子爭搶玩具背後的原因,再用科學的方法應對。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姐育兒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