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氣汙染程度總體減輕一個等級

2020-12-24 瀟湘晨報

12月13日,受強冷空氣影響,籠罩山東省一周的霧霾消散,空氣品質轉好。15日-18日,全省大氣擴散條件將再次轉差,內陸部分城市可能逐步出現中至重度汙染。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預報信息顯示,未來十天山東省可能有兩次重汙染過程。目前,山東省各級各有關部門正密切關注空氣品質變化趨勢,持續強化應急減排措施,8個督導檢查組正在14市開展重汙染天氣應急專項督導行動,切實減輕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

記者獲悉,12月5日至12日,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疊加汙染物區域輸送,導致山東省發生了2018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範圍的重汙染過程。除威海外,全省15市均出現了中至重度汙染。自12月5日起,全省16市相繼啟動應急響應。全省生態環境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7.4萬餘人次,檢查企業6萬餘家次、施工地2.8萬餘個次。省生態環境廳組織了16個檢查組開展了執法監督檢查活動,通過不分時段、日夜結合、突擊檢查,共發現存在環境問題企業(點位)259個。

各方努力之下,據測算,12月9日-12日,全省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分別減排39.7%,30.1%、41.5% 26.7%,各項汙染物平均應急減排比例超過三分之一。通過強化應急措施,全省大氣汙染程度總體減輕了一個等級。

15日-18日,全省大氣擴散條件將再次轉差,內陸部分城市可能逐步出現中至重度汙染。應對新一輪不利氣象條件,12月11日-17日,省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會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等單位組成8個督導檢查組,分別由廳級幹部任組長,對14市(除煙臺、威海)開展重汙染天氣應急專項督導行動。

督導行動重點檢查工業源和揚塵源是否按照應急預案要求落實相應的應急管控措施,重型柴油貨車等移動源是否落實限行措施,是否存在秸稈焚燒及散煤銷售使用問題。督導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突出問題導向,對環境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曝光一起、查處一起,確保本次督導取得實效。

其中12月11日晚,省生態環境廳對濟南市開展督導檢查。檢查組對歷下區明湖國際細胞醫學產業園項目、劉志遠城中村改造BX-2地塊項目、銀豐玖璽城A-5地塊一標段工程等施工工地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揚塵汙染治理情況進行了檢查,督促施工工地嚴格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各項應急減排措施和揚塵防控措施,對發現的問題檢查組已現場反饋要求其立行立改。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宋繼寶表示,對不落實應急預案甚至弄虛作假、偷排偷放的,加大查處和曝光力度,對應急期間減排明顯、表現突出的企業在下一步工作中給予支持鼓勵和褒獎。「我們將繼續加強分析研判,及時組織發布預警啟動應急響應,會同相關部門持續開展專項督導檢查,落實應急措施,壓實減排責任,確保重汙染天氣得到有效應對,竭盡全力,分秒必爭,堅決完成藍天保衛戰確定的全省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宋繼寶說。

另據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今天的預報信息顯示,未來十天山東省可能有兩次重汙染過程。第一次汙染過程為16日-18日,擴散條件較差,內陸部分城市可能逐步出現中至重度汙染。19日,受弱冷空氣影響,汙染略有緩解,西部地區改善至輕中水平,東部地區改善至良輕水平。第二次汙染過程為20日-23日,受本地汙染疊加汙染物的區域輸送影響,山東省大部地區可能再次出現中至重度汙染。鑑於中長期氣象條件不確定影響較大,17日-23日具體形勢有待臨近研判。(完)

【來源:大眾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12日到18日 山東大氣汙染程度階段性減輕一個等級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9日訊 自12月5日起,山東經歷了多次持續時間長、範圍廣的不利氣象條件過程。按照全省重汙染天氣應急專項督導緊急會議要求,12月11日晚至19日,省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會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等單位組成8個督導檢查組,共136人,分別由廳級幹部任組長,對14市(除煙臺、威海)晝夜開展重汙染天氣應急專項督導工作。
  • 大氣汙染的防治措施_2020年大氣汙染的防治措施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水泥廠項目環評中的大氣汙染防治措施分析 立即下載
  • 大氣汙染有啥表現?
    大氣汙染有啥表現?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但大氣汙染也隨之而來。在各國發展的不同時期,出現的大氣汙染及表現也有所不同。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珠江三角洲區域大氣重汙染應急預案...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城市大氣重汙染應急預案編制指南》,《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大氣汙染防治辦法》、《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 PM2.5和氣質優良天數成指標 山東出臺辦法評估大氣汙染
    齊魯網8月21日訊(記者 高亞南)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大氣汙染防治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評估辦法》。評估指標包括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完成情況、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包括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等7項指標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包括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汙染綜合治理、揚塵汙染綜合整治、機動車船排氣汙染控制、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大氣汙染防治資金投入、大氣環境管理等7項指標。
  • 第二部分 釋義 第二章 大氣汙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正常作業條件下的汙染物排放情況包括大氣汙染物種類、數量和濃度。「種類」是指排汙單位排放的是哪些類型的汙染物,比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煙塵等,都需要逐一申報登記。「數量」是指大氣汙染物排放的多少,比如煙塵,一個月平均排放多少噸。「濃度」是指單位時間內汙染物排放的數量,比如,二氧化碳每秒排放的數量是多少。上述三項指標直接關係到大氣汙染的嚴重程度,必須如實申報。
  • 最新研究:中國大氣顆粒物汙染改善明顯,但臭氧汙染加劇
    據中科院大氣所介紹,2013年1月以來,中國中東部地區重霾頻發,大氣汙染治理迫在眉睫。同年9月,國務院頒布《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旨在通過源頭減排,實現重點區域以PM2.5為首的大氣汙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 山東東營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山東東營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山東東營印發《東營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該方案主要包括3部分內容。一是總體要求。
  • 什麼是大氣汙染
    你知道什麼是大氣汙染嗎?大氣汙染是指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大氣汙染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其中以人為因素造成的汙染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大氣汙染。
  • 有關大氣汙染的知識
    但是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痕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這些就是大氣汙染物質。當大氣中汙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及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就是大氣汙染。造成大氣汙染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更為重要,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
  • 山東未來十天將出現兩次重汙染天氣過程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6日訊 閃電新聞記者今天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未來十天,山東將出現兩次重汙染天氣過程。  第一次:16日-18日,全省大氣擴散條件較差,山東內陸部分城市可能逐步出現中至重度汙染。
  • 「大氣汙染防治」徵求意見
    科技部近日公布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實施方案主要包括重點專項實施的重要性、發展趨勢、現有基礎、總體目標、主要任務等。 中國科技部周二宣布,科技部已經開始計劃五年的「大氣汙染防治」工程。
  • 世界環境日主題聚焦大氣汙染 中國大氣汙染狀況有序改善中
    世界環境日主題聚焦大氣汙染 中國大氣汙染狀況有序改善中  Winnie Lee • 2019-06-05 13:44:07
  • 【實踐新論】科學推進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機制
    省內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的實踐治理大氣汙染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因為大氣汙染本身成因、傳導和治理的複雜性,而且自然氣象條件下汙染性氣體的擴散會影響周邊地區環境質量。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涉及面廣、利益關係複雜,機制的建立健全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 2020年12月及2021年1-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20年12月及2021年1-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會商。主要預測結論如下:一、12月氣候趨勢預測預計2020年12月,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較大,冷空氣活動頻繁且強度偏強。大氣環流階段性變化特徵明顯,上半月冷空氣活躍,下半月冷空氣活動減弱。
  • 【專家解讀】我國東部地區出現多省連片重汙染天氣,預計13日起逐步...
    導讀 12月9日起,隨著大氣擴散條件轉差,我國東部地區出現一次大範圍的PM2.5重汙染過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為大家分析當前汙染形勢,解讀汙染成因。
  • 光明網:【實踐新論】科學推進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機制
    省內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的實踐治理大氣汙染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因為大氣汙染本身成因、傳導和治理的複雜性,而且自然氣象條件下汙染性氣體的擴散會影響周邊地區環境質量。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涉及面廣、利益關係複雜,機制的建立健全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 PPP模式下的大氣汙染綜合防治
    方案中的表述是:「充分考慮2020年一季度空氣品質的疫情影響,對標2019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汙染水平,分類確定各城市的PM2.5濃度和重汙染天數控制目標,按照汙染程度分為6檔,PM2.5每檔相差1個百分點,重汙染天數每檔相差2天,對『十三五』目標完成進度滯後的城市進一步提高要求。」
  • 濰坊曬大氣汙染防治成績單 2月空氣品質6項指標改善
    3月12日,記者從濰坊市環保局了解到,2017年12月12日,濰坊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濰坊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
  • 創意美術|《大氣汙染》
    思維探索:大氣汙染是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並因此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大氣汙染物由人為源或者天然源進入大氣(輸入),參與大氣的循環過程,經過一定的滯留時間之後,又通過大氣中的化學反應、生物活動和物理沉降從大氣中去除(輸出)。如果輸出的速率小於輸入的速率,就會在大氣中相對集聚,造成大氣中某種物質的濃度升高。當濃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氣就被汙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