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控規升級工作。 完成江漢區航空小路片、礄口區漢江灣1135片、礄口區建一路西片、礄口區宗關鐵橋片、漢陽區冷凍機廠混合功能住區片、漢陽區四新方島片、漢陽區鋼絲繩廠片、漢陽區歸元西片、漢陽區漢鋼片、武昌區湖北日報院區、武昌區省六建公司片等11片城市設計並通過審查,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目前,全市已形成城市設計方案的項目,佔中心城區一、二級管控分區面積的比例約97%,基本實現全覆蓋。啟動新城區控規升級,完成東西湖區新城中心、中法生態城控規升級試點並通過審查,探索出新城區控規升級的方法路線。 通過實施控規升級工作,一是研究解決當前規劃編制與實施建設普遍存在的兩層皮的現象,提升了規劃的可實施性。
全面完成武漢市村莊規劃。完成江夏、蔡甸、新洲、黃陂、東西湖、漢南區的村莊全域規劃和試點村村莊詳細規劃,涉及63個街(鄉、鎮)、1408個村(大隊、農場)、9109個村灣,並基本由我局和所在區政府聯合批覆,實現村莊規劃編制全市域覆蓋。規劃騰退建設用地約99.49平方公裡,規劃人均村莊建設用地約139平方米/人,對比現狀減少了39平方米/人,節約了建設用地指標,可優先用於鄉村地區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支持鄉村振興。完成全域規劃編制,實現全市271個貧困村的村莊規劃全覆蓋;支持黃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3個項目立項,預計可節餘增減掛鈎周轉指標1270畝(其中耕地1195畝);支持購買深度貧困地區增減掛鈎指標2.67萬畝,為貧困地區解決發展資金80多億元;在汛期來臨前,對分布有貧困人口的6處隱患點,嚴格落實防治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持續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地上房屋補充調查等工作,均形成重要階段性成果。
大棚房整治工作完成率100%。 根據國家、省統一安排,全市共清理排查「大棚房」問題項目464宗,其中東西湖區115宗、黃陂區106宗、江夏區111宗、新洲區65宗、蔡甸區57宗、漢南區10宗。經過整治,已全部完成整改,拆除復耕土地面積共1591.36畝。4月12日—13日,我市大棚房整治工作通過國家「大棚房」問題核查組抽檢,並給予充分肯定。
全年修復整治礦山2591畝。 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加強礦山修復整治,組織完成武漢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範工程(三期),包括江夏區金夾山、東風、長山礦區及蔡甸區三紅礦區,共修復整理礦山2859畝(其中江夏區1995畝、蔡甸區864畝),超過目標268畝。 在此基礎上,我局一是積極探索引進社會資金開展廢棄礦山治理,以江夏區靈山礦區為試點,運用市場機制,按「4A」景區標準建設「靈山生態花園」,打造復墾利用和綠色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區,為全省、全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目前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二是結合《全國「礦山復綠」行動方案》推進「三區兩線」破損山體生態修復工作,完成江夏區大花山老鼠尾、長茅山、尖山,蔡甸區白虎山、沙帽山、足馬山、奓古山等7座破損山體修復,修復面積1620.3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