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開學季,朝氣蓬勃的校園裡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小天使。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一年級的孩子進入小學後能夠儘快適應小學學習生活,成了家長、學校共同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跟家長朋友們談談幼小銜接的話題,助力新生成長。
「幼小銜接」是兒童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之間的銜接,是兒童結束以遊戲為主的學齡前生活,走上以學習為主的正規學習生活的過渡。
幼小銜接不是一個能夠臨時突擊的過程,而是需要從幼兒園大班階段開始,一直持續到小學一年級全學年的長期過程。
家長越了解幼兒園與小學的差別,越能夠幫助孩子平穩地度過「幼小銜接」階段。
(一)物質準備:雙肩背的書包、簡單的鉛筆盒、硬性鉛筆(HB)、卷筆刀、橡皮、喝水杯、小鬧鐘、餐巾紙、衛生紙、給孩子布置一個固定的、安靜的區域做功課。
(二)新生行為習慣準備:
1.常規:分清左右:自身的左右;黑板上、書上的左右;要認識的字:課表上的字、書的名字、家長的名字;學會寫學校的名字、自己的名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的名字、父母的聯繫電話;有一些規則意識。
2.入校:按要求準時入校,不遲到、不早到,知道有事有病要請假;會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主動與別人打招呼;主動地參加簡單的勞動。(在家做一些家務,在校值日)
3.入廁:會自理大小便,懂得將大小便解在池內,保持地面整潔;便後馬上離開,不在廁所打鬧或聊天。
4.教學活動:學會準備上課需要的學具和物品,學會自己整理書包;上課時坐、立姿勢正確,不亂動,不和別人說話;上課回答問題或發言時先舉手;喜歡回答問題,討論時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記住並完成老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不懂的會問;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完,不拖拉,不邊做邊玩;學會認真獨立地做事情;學會正確的握筆姿勢與書寫姿勢;懂得愛惜自己的物品,不弄壞,不弄丟。
5.放學:帶好自己的衣物,主動向老師、同學告別;清楚地記住老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並能向家長複述;不跟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走,家長沒來,自己在學校等待。
1.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關注什麼?
答:孩子上小學了,家長們往往過度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過於重視「智育」的銜接,而忽視能力與習慣的銜接。其實在小學低年級更要注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良好的行為習慣。
2.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
答:給孩子創設一個靜心作業的環境。準備一個學習的空間,有桌椅、檯燈、小書架等,孩子回到家後可以在這個「區域」做自己的事情;要注意讓孩子定下心來做作業,不可以一會兒吃吃東西,一會兒看看電視,要養成專心做作業的習慣;要提醒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幫助他逐步形成時間觀念;要幫助孩子養成回家後先完成作業、再玩耍的習慣;提醒孩子牢牢記住做作業是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任務完成了,再去做其他事情會更輕鬆、更開心。
3.家庭作業要不要陪著孩子做?
答:明智的做法:在孩子入學初期,我們可以適當陪同他做作業。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家長就必須逐步放手,慢慢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通過家庭作業,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應該是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輔導的時候,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作業始終是孩子的事,家長的主要任務是督促和檢查,絕不是代勞。
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關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智慧的家長一定會不斷學習成長,做好孩子的陪伴者與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