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舊址:堅守印刷機旁 傳遞黨的光亮

2020-12-16 東方網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舊址:堅守印刷機旁 傳遞黨的光亮

圖說: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舊址,現在是新昌路99號的一處民居  新民晚報 張龍 攝

  新昌路近鳳陽路的石庫門裡弄「祥康裡」,地處市中心黃金地段,數棟老屋鬧中取靜,其中的新昌路99號,是上海唯一完好保存的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如今是一棟普通民居,臨街的前門找不到99號門牌,一家手機維修店橫跨97號至101號。穿過祥康裡門廊繞到新昌路99號後門,有「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的兩塊銘牌,默默訴說著80多年前我黨地下工作者的傳奇故事。

  上世紀30年代初,「新昌路」還叫「梅白克路」,坐擁鬧市喧囂與繁華。祥康裡遠沒有它的名字這般「祥和安康」,那時的上海籠罩著白色恐怖,黨的地下工作者周旋於敵特林立的險境。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科研處處長年士萍介紹,在黨的秘密機關中,印刷廠最難隱蔽,搬遷次數也最多。因為機器一開動,就會發出較大聲響,容易暴露。遇到敵人搜查時,笨重機器和大量印刷品也很難隱藏。

  以錢之光為代表的地下工作者,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承印了許多黨的文件和刊物,為沉寂難耐的子夜,帶來一線光亮。

  搬家

  印刷廠門口越吵越好

  1931年端午節前後,秘密印刷廠搬到了緊靠南京路的梅白克路(今新昌路99號)。前一站是齊物浦路元興裡(今周家嘴路146-148號),兩幢緊挨著的兩層樓,分別開印刷廠和綢布莊。「印刷廠由毛澤民領導,實際負責人是錢之光。」年士萍說。

  錢之光曾撰文回憶,元興裡附近工廠環境吵鬧,適合辦印刷廠,機器轟鳴能掩蓋印刷機的聲音。這處理想廠址本有希望長期維持,可是剛開張幾個月,就遭遇重大變故——1931年4月,特科負責人顧順章被捕叛變,迫使中央立即採取多項隱蔽轉移措施。

  留在上海的錢之光很快便看中梅白克路一幢店面房。附近有電影院、跑馬廳;周邊馬路弄堂四通八達,進退方便;不遠處,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正在建設施工,機器聲、打夯聲、號子聲連成一片,為印刷廠提供了絕佳掩護。

  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印刷廠搬家涉及較多設備和印刷品,很不容易,地下工作者們動足腦筋。「先把機器設備搬到轉運站,有時要轉停多次,才能到達目的地。印刷機需拆散裝箱,外面用草繩纏好,怕搬運時碰壞了機器。在木箱上再寫上『某某商號收』的字,用板車等運送,並派同志隨車搬運。」錢之光在《油墨飄香——黨中央在上海的秘密印刷廠》一文中提到,搬遷排字房時,鉛字裝在木箱和藤箱裡,木箱不能太大,否則抬不動,藤箱裡還放了刨花和衣物作偽裝,「提在手上,像是旅行回家的樣子」。

圖說: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實際負責人錢之光  來源/資料照片

  偽裝

  雜貨店老闆兼二房東

  每個地下工作者都是機敏的「偽裝者」。需要偽裝的,不只是藤箱,還有眾多生活細節。

  元興裡的印刷廠以住家形式掩護,房間陳設是普通人家模樣。進門後,依次穿過小天井和客堂,就到了擺放印刷機的後堂。錢之光在回憶錄中說,起初只有一臺四開的腳踏印刷機。儘管條件簡陋,大家仍克服困難,為黨印製了不少文件和報刊。

  錢之光住在綢布莊,掩護隔壁的印刷廠。印刷所需紙張都偽裝成綢緞布匹運進布莊,再送進印刷廠,印好後經過偽裝,再從布莊運出去。綢布莊和印刷間互通電鈴,緊急時按開關,印刷就能及時停止。

  搬到梅白克路後,錢之光搖身一變,成了煙紙雜貨店「老闆」。一樓賣雜貨,鋪面緊靠大街;二樓作宿舍;三樓用來排字、印刷和裝訂。屋外本有一道鐵桿門,裡面有一道木板門,錢之光搬入後,又加了一道鐵柵欄。三道門如同三保險,把印刷廠隱蔽得嚴嚴實實。「夜裡關上三道門,在木門上開個小窗。有人敲門,開窗探視,若形跡可疑,就採取措施對付。」

  「老闆」的另一重身份是「二房東」。三層樓以錢之光的名義租下,又出租部分給別人。「印刷廠如果出了事,有緩衝餘地。我這個『二房東』表面上與他們沒關係,可以多掩護幾個同志,減少損失。」

  輾轉

  傳播先進思想不停歇

  年士萍介紹,1932年夏天,在梅白克路印刷廠附近出現幾個可疑分子,中央決定暫停印刷。錢之光立刻關了店門,疏散人員,繼續尋找「新家」。接下來不到一年,他又連搬三次家。

  先去了麥特赫斯脫路(今泰興路)386號,停留時間最短。印刷機試運行時,隔音較差,屋外能聽到很大震動聲,錢之光立刻放棄,搬去武定路181弄一處洋房。環境符合要求,組織新調來幾個同志,結果一名新人常擅自行動,違反紀律,印刷廠無奈再搬。這也是錢之光負責印刷工作期間的最後一次搬家,來到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張家宅路73弄48號。

  當時臨近1933年春節,許多家庭過年都放鞭炮,秘密印刷廠趁機加印了不少黨的報刊文件。可沒過多久,錢之光發現鄰居是地下黨轉運站裡見過的熟人,推想隔壁可能也是黨的機關。兩個秘密機關相鄰而住,顯然不恰當,印刷工作再次暫停。

  1933年春夏之交,錢之光考慮到自己在上海多年,熟人較多,不便繼續從事秘密工作,請求去蘇區,獲得了組織同意。他在蘇區轉而從事經濟工作,繼續為黨做貢獻。錢之光是我黨眾多地下工作者的縮影,為黨的印刷事業四處奔走,不辭辛勞,積極傳播先進思想。

圖說:《紅旗周報》第26期偽裝成《實業周報》  來源/資料照片

  堅守

  摩登封面下為黨發聲

  中央秘密印刷廠在梅白克路堅守一年多,其間相繼發生「九一八」事變和淞滬抗戰,印刷任務逐漸加重,規模和人員也相應擴大。共有十來人參與澆鑄、印模、排字、裝訂、包裝等工作,還新買了兩臺電動機,利用屋內電燈線路,將印刷機由腳踏改裝成半自動,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錢之光回憶,梅白克路秘密印刷廠印過《紅旗周報》《黨的建設》《實話》《布爾什維克》等黨的機關刊物和一系列文件。

  為蒙蔽敵人,《黨的建設》封面都有偽裝。錢之光就設計過一個美女像封面,醒目處是四個藝術字「摩登周報」,封底登過菊花牌襪子等廣告。「不是印刷廠業務,而是從別的刊物搬來偽裝我們刊物的。」

  《紅旗周報》常用其他刊物的封面和封底偽裝,且頻繁更換。這期封面是《實業周報》,下一期可能就是《光明之路周報》,還用過《潮》《鍾晨》等刊物封面。

  蘇區來的文件和文章,也是「常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項英、張國燾,都在這些報刊上刊登過指示和訓令。

  惡劣環境下,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堅持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主張,「在打擊敵人、教育人民、號召群眾起來鬥爭、指導各級組織戰鬥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錢之光如此評價。

  新民晚報記者 曹剛

  專家點評>>>

  克服重重困難 播撒革命火種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國革命的聖地。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33年初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遷往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除有幾次短暫遷離上海外,中共中央領導機關一直常設上海,黨的大部分重要會址、重要宣傳教育機構也多設在上海。

  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是1931年初由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經理毛澤民籌建的,負責人錢之光以煙紙店老闆身份作掩護開展秘密印刷工作。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克服重重困難,印刷了黨的許多文件、報刊和各種宣傳材料,把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和主張,通過秘密印刷物及時傳向各地,承擔了中共中央交辦的傳播革命理論、傳遞革命信息、播撒革命火種的重要使命。

  年士萍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科研處處長)

相關焦點

  • 延安紅軍小學傳承紅色基因紀實
    書聲琅琅,傳遞飛奪瀘定橋的英勇;筆聲沙沙,續寫翻越雪山草地的雄風......"近日,這首紅軍小學校歌在延安革命老區各校區廣為傳唱。"紅軍小學"建設工程是由老一輩革命家及其親屬於2007年倡導發起的一項公益行動,旨在弘揚紅軍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潤澤紅色童心,培育紅色傳人而興辦的新型小學,有著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寄託著黨和國家的希望、人民的期盼以及時代的需要。
  • 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為弘揚蘇區精神,傳承革命文化,講好紅色故事,夯實黨建基礎,引導師生黨員從「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中汲取砥礪前行的力量,2020年8月1日,應用外語學院黨總支師生黨員一行人先後前往梅州市五華「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紅色體驗館、紅色教育主題公園獅山公園參觀學習。
  • 【紅色傳奇進校園】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回首今朝,革命兒女薪火相傳,銘記歷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為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興寧區各學校積極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活動。通過組織召開主題班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小手拉大手傳遞紅色力量等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色精神,傳承愛國主義。
  • 延安小小講解員:讓紅色基因代代傳
    >  日前,來自我市各所小學的多名小小講解員通過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舊址嚴格的「實戰檢驗」考核,將在暑假期間為遊客提供免費講解服務。  「成立『延安精神小小講解團』,一方面,希望依靠延安豐富的紅色資源,創新教育模式,使延安精神在校園裡得到傳承和發揚;另一方面,讓孩子們通過為遊客講解紅色故事,培養交流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副校長蘭梅介紹說。
  • 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8月10日,我縣組織開展 「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來自我縣部分中小學的學生們在縣新華書店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傳奇》是以黨的光輝歷程為背景,講述共產黨人在廣西這片沃土上留下的紅色印記,展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忠誠信仰。
  • 傳承紅色文化③|革命後代劉婧:傳承紅色精神 讓紅色基因永不褪色
    編者按:為廣泛宣傳革命先烈、挖掘推介革命事跡,傳承紅色文化,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與大眾網·海報新聞將圍繞「追憶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共同推出《傳承紅色文化》專題。劉婧繼續說道,「當我第一次帶上耳麥,面對100名孩子時,看著他們對紅色故事又好奇又嚮往的臉龐,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墾利區永安鎮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這裡「埋藏」著許許多多的革命事跡和英雄人物,劉婧為了講好墾區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也為了肩上的這份榮耀和責任,她走遍墾區19處抗日根據地舊址,採訪近百位老革命、老黨員,整理近十萬字讀書筆記。
  • 「大別山精神」弘揚大別山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大別山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曹新博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南視察。這裡先後有200多萬人參軍參戰,近百萬人英勇犧牲,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風雲激蕩的紅色篇章,鑄就了「一心向黨、永跟黨走」的紅色基因,奠定了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黨重要建黨基地的歷史地位,鑄就了「28年紅旗不倒」的大別山精神。
  • 平頂山市寶豐縣委書記許紅兵在京拜訪革命後代 傳承紅色基因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革命故事,近日,平頂山市寶豐縣委書記許紅兵在京拜訪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領導人鄧子恢之女鄧小燕、張際春之子張曉剛和陳賡之子陳知建、陳毅之女陳珊珊。
  •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延安市創新思路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紅色研學傳承延安精神  宜川中學自2011年起,每逢清明前夕,都要組織高一師生徒步百裡,前往黃龍縣瓦子街革命烈士陵園祭奠英靈,緬懷先烈,用行動感受紅軍長徵精神,用切身體驗歷練意志品質、傳承紅色基因。  在革命英雄紀念碑前,師生一起向先烈敬獻花圈、致哀悼詞,祭掃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
  • 傳承紅色基因 青春心向黨
    強大的祖國黨打造,聽黨指揮生活好,一心跟著黨前進,幸福快樂享不盡。黨為祖國灑熱血、黨為人民獻青春,美好的生活黨締造,吃水莫忘挖井人。在七一建黨節到來之際,青少年們用繪畫的方式慶祝黨99歲的生日,以此祝福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在快樂童畫「童心向黨」繪畫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手中的畫筆,用人物、顏色、表情等,繪製出他們心中的「黨」,引領學生們童心向黨,從小愛黨,用自己的方式為黨獻上特別的生日禮物。
  • 【學習筆記】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傳承紅色基因,以真摯的為民情懷滋養初心。半條被子,一顆初心。正因為我們黨始終恪守這種人民情懷和為民本質,才能戰勝各種艱難困苦、才能走過輝煌歷程,取得偉大勝利。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樹高千尺根深在沃土。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偉大事業的永恆動力。在新時代,始終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紅色基因必須永遠傳承下去。
  •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思想縱橫)
    女高從無到有,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國家這個堅強後盾,離不開對信仰十年如一日的堅守,離不開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辛勤付出。我們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讓紅色基因不斷煥發新的時代光芒。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堅持用紅色文化育人。建校初期,招生十分困難、條件設施簡陋、教學經驗不足、學生基礎較差……經歷一系列困難和挫折,學校只剩下8名老師。
  • 古氏宗祠傳承珠縱精神打造紅色陣地
    我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為落實中央和省委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要求,引導黨員幹部在接受本地紅色教育中憶初心、悟初心、守初心,築牢對黨絕對忠誠思想根基,推動主題教育與紅色文化深度融合,市委組織部聯合市委黨史研究室
  • 「傳承紅色基因·倡導廉潔文化」專題展示(三)
    江岸區漢鐵小學少工委在奮進中,牢記「紅色」,不懈追求。黨帶團 、團帶隊,依託江岸區紅色場館資源,線上線下學習紅色文化,營造了濃鬱的紅色文化育人氛圍。在紅色基因傳承系列活動中,學校構建了一條黨團隊一體化全鏈條教育,在黨員、團員、隊員心中播下了一顆顆紅色的火種。黨團隊一體化機制下,隊員們漸漸樹立起了紅色夢想。
  • 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河南師範大學實踐調研團開展線下宣講活動紀念場館裡追尋先輩足跡,革命舊址前傳承紅色精神。8月3日至5日,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追尋紅色坐標,踏尋黃河足跡」實踐調研團成員路宇、張婉月分別深入鄭州、舞鋼等地,與當地輔導機構對接,開展紅色精神宣講活動,帶領孩子們追尋紅色足跡,感受紅色精神。
  • 串起紅色點位 繪製記憶地圖: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傳承「紅色基因」
    新民晚報訊 (特約通訊員 龍鋼 記者 袁瑋) 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轄區內有著許多紅色文化遺址、遺蹟和名人故居等資源,為了充分利用這些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傳承,街道今年經過走訪和實地考察,串起轄區內的16個紅色點位,繪製了一張紅色路線地圖,發放到轄區內的各單位、居民區、商店和園區
  • 【平和】比拼講解紅色故事,傳紅色基因!
    1934年8月,隸屬於中共中央的中共閩粵邊特委在南勝邦寮山成立。特委所轄紅色區域有饒和浦詔蘇區、靖和浦蘇區和潮澄饒遊擊根據地。在這裡,中共閩粵邊區特委用三年時間,建設成統轄閩粵兩省8縣21個區委,300多個支部,近萬名武裝力量的革命根據地,「中共閩粵邊區特委機關」也與「紅軍進漳」、「平和暴動」一起成為漳州載入《中國共產黨歷史》三件大事之一。
  • 「寫」好紅色旅遊文章 傳承紅色基因
    共青團「青春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特別主題黨團日活動在雷州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舉行。(記者 劉冀城 攝) (記者 李嘉斌 攝) 近年來,湛江市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講好紅色故事,讓先輩的革命精神代代相傳,讓紅色火炬生生不息。同時,我市不斷加大對紅色旅遊的宣傳和推廣,開發出多條紅色旅遊線路產品,打造紅色旅遊景點,努力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更大程度推動鄉村振興,紅色引領與綠色崛起的同頻共振、互促共進。
  •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三下鄉」:傳承紅色印記,激發奮然前行的力量
    今年暑期,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學生成立「尋訪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實踐團,積極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自7月24日至今,實踐團成員通過拜訪老黨員、觀瞻紅色主題展館、尋訪革命遺址等多種形式追尋紅色印記,學習革命英雄事跡,接受紅色精神洗禮,提升愛國熱情,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新時代文明。據悉,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實踐團大學生分別在家鄉拜訪了身邊的老共產黨員典型人物,他們有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兵、有帶領全村發展致富的村支書、有企業勞模、也有堅守平凡崗位的夫妻黨員。
  • 商城縣: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12月14日,新整修落成的商城縣金剛臺鎮南樓村烈士墓群莊嚴肅穆,該鎮「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暨南樓烈士墓園緬懷先烈」活動正在這裡舉行。據了解,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大別山北麓的河南省商城縣,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929年5月6日在這裡爆發了震驚全國的「商城起義」,開創了河南省第一塊革命根據地——豫東南革命根據地,成為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