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舊址:堅守印刷機旁 傳遞黨的光亮
圖說: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舊址,現在是新昌路99號的一處民居 新民晚報 張龍 攝
新昌路近鳳陽路的石庫門裡弄「祥康裡」,地處市中心黃金地段,數棟老屋鬧中取靜,其中的新昌路99號,是上海唯一完好保存的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如今是一棟普通民居,臨街的前門找不到99號門牌,一家手機維修店橫跨97號至101號。穿過祥康裡門廊繞到新昌路99號後門,有「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的兩塊銘牌,默默訴說著80多年前我黨地下工作者的傳奇故事。
上世紀30年代初,「新昌路」還叫「梅白克路」,坐擁鬧市喧囂與繁華。祥康裡遠沒有它的名字這般「祥和安康」,那時的上海籠罩著白色恐怖,黨的地下工作者周旋於敵特林立的險境。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科研處處長年士萍介紹,在黨的秘密機關中,印刷廠最難隱蔽,搬遷次數也最多。因為機器一開動,就會發出較大聲響,容易暴露。遇到敵人搜查時,笨重機器和大量印刷品也很難隱藏。
以錢之光為代表的地下工作者,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承印了許多黨的文件和刊物,為沉寂難耐的子夜,帶來一線光亮。
搬家
印刷廠門口越吵越好
1931年端午節前後,秘密印刷廠搬到了緊靠南京路的梅白克路(今新昌路99號)。前一站是齊物浦路元興裡(今周家嘴路146-148號),兩幢緊挨著的兩層樓,分別開印刷廠和綢布莊。「印刷廠由毛澤民領導,實際負責人是錢之光。」年士萍說。
錢之光曾撰文回憶,元興裡附近工廠環境吵鬧,適合辦印刷廠,機器轟鳴能掩蓋印刷機的聲音。這處理想廠址本有希望長期維持,可是剛開張幾個月,就遭遇重大變故——1931年4月,特科負責人顧順章被捕叛變,迫使中央立即採取多項隱蔽轉移措施。
留在上海的錢之光很快便看中梅白克路一幢店面房。附近有電影院、跑馬廳;周邊馬路弄堂四通八達,進退方便;不遠處,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正在建設施工,機器聲、打夯聲、號子聲連成一片,為印刷廠提供了絕佳掩護。
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印刷廠搬家涉及較多設備和印刷品,很不容易,地下工作者們動足腦筋。「先把機器設備搬到轉運站,有時要轉停多次,才能到達目的地。印刷機需拆散裝箱,外面用草繩纏好,怕搬運時碰壞了機器。在木箱上再寫上『某某商號收』的字,用板車等運送,並派同志隨車搬運。」錢之光在《油墨飄香——黨中央在上海的秘密印刷廠》一文中提到,搬遷排字房時,鉛字裝在木箱和藤箱裡,木箱不能太大,否則抬不動,藤箱裡還放了刨花和衣物作偽裝,「提在手上,像是旅行回家的樣子」。
圖說: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實際負責人錢之光 來源/資料照片
偽裝
雜貨店老闆兼二房東
每個地下工作者都是機敏的「偽裝者」。需要偽裝的,不只是藤箱,還有眾多生活細節。
元興裡的印刷廠以住家形式掩護,房間陳設是普通人家模樣。進門後,依次穿過小天井和客堂,就到了擺放印刷機的後堂。錢之光在回憶錄中說,起初只有一臺四開的腳踏印刷機。儘管條件簡陋,大家仍克服困難,為黨印製了不少文件和報刊。
錢之光住在綢布莊,掩護隔壁的印刷廠。印刷所需紙張都偽裝成綢緞布匹運進布莊,再送進印刷廠,印好後經過偽裝,再從布莊運出去。綢布莊和印刷間互通電鈴,緊急時按開關,印刷就能及時停止。
搬到梅白克路後,錢之光搖身一變,成了煙紙雜貨店「老闆」。一樓賣雜貨,鋪面緊靠大街;二樓作宿舍;三樓用來排字、印刷和裝訂。屋外本有一道鐵桿門,裡面有一道木板門,錢之光搬入後,又加了一道鐵柵欄。三道門如同三保險,把印刷廠隱蔽得嚴嚴實實。「夜裡關上三道門,在木門上開個小窗。有人敲門,開窗探視,若形跡可疑,就採取措施對付。」
「老闆」的另一重身份是「二房東」。三層樓以錢之光的名義租下,又出租部分給別人。「印刷廠如果出了事,有緩衝餘地。我這個『二房東』表面上與他們沒關係,可以多掩護幾個同志,減少損失。」
輾轉
傳播先進思想不停歇
年士萍介紹,1932年夏天,在梅白克路印刷廠附近出現幾個可疑分子,中央決定暫停印刷。錢之光立刻關了店門,疏散人員,繼續尋找「新家」。接下來不到一年,他又連搬三次家。
先去了麥特赫斯脫路(今泰興路)386號,停留時間最短。印刷機試運行時,隔音較差,屋外能聽到很大震動聲,錢之光立刻放棄,搬去武定路181弄一處洋房。環境符合要求,組織新調來幾個同志,結果一名新人常擅自行動,違反紀律,印刷廠無奈再搬。這也是錢之光負責印刷工作期間的最後一次搬家,來到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張家宅路73弄48號。
當時臨近1933年春節,許多家庭過年都放鞭炮,秘密印刷廠趁機加印了不少黨的報刊文件。可沒過多久,錢之光發現鄰居是地下黨轉運站裡見過的熟人,推想隔壁可能也是黨的機關。兩個秘密機關相鄰而住,顯然不恰當,印刷工作再次暫停。
1933年春夏之交,錢之光考慮到自己在上海多年,熟人較多,不便繼續從事秘密工作,請求去蘇區,獲得了組織同意。他在蘇區轉而從事經濟工作,繼續為黨做貢獻。錢之光是我黨眾多地下工作者的縮影,為黨的印刷事業四處奔走,不辭辛勞,積極傳播先進思想。
圖說:《紅旗周報》第26期偽裝成《實業周報》 來源/資料照片
堅守
摩登封面下為黨發聲
中央秘密印刷廠在梅白克路堅守一年多,其間相繼發生「九一八」事變和淞滬抗戰,印刷任務逐漸加重,規模和人員也相應擴大。共有十來人參與澆鑄、印模、排字、裝訂、包裝等工作,還新買了兩臺電動機,利用屋內電燈線路,將印刷機由腳踏改裝成半自動,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錢之光回憶,梅白克路秘密印刷廠印過《紅旗周報》《黨的建設》《實話》《布爾什維克》等黨的機關刊物和一系列文件。
為蒙蔽敵人,《黨的建設》封面都有偽裝。錢之光就設計過一個美女像封面,醒目處是四個藝術字「摩登周報」,封底登過菊花牌襪子等廣告。「不是印刷廠業務,而是從別的刊物搬來偽裝我們刊物的。」
《紅旗周報》常用其他刊物的封面和封底偽裝,且頻繁更換。這期封面是《實業周報》,下一期可能就是《光明之路周報》,還用過《潮》《鍾晨》等刊物封面。
蘇區來的文件和文章,也是「常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項英、張國燾,都在這些報刊上刊登過指示和訓令。
惡劣環境下,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堅持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主張,「在打擊敵人、教育人民、號召群眾起來鬥爭、指導各級組織戰鬥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錢之光如此評價。
新民晚報記者 曹剛
專家點評>>>
克服重重困難 播撒革命火種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國革命的聖地。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33年初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遷往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除有幾次短暫遷離上海外,中共中央領導機關一直常設上海,黨的大部分重要會址、重要宣傳教育機構也多設在上海。
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是1931年初由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經理毛澤民籌建的,負責人錢之光以煙紙店老闆身份作掩護開展秘密印刷工作。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克服重重困難,印刷了黨的許多文件、報刊和各種宣傳材料,把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和主張,通過秘密印刷物及時傳向各地,承擔了中共中央交辦的傳播革命理論、傳遞革命信息、播撒革命火種的重要使命。
年士萍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科研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