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7月22日那天,浙江嘉興一個籃球場正在進行一場比賽,一位球員突然倒地,等到醫生到了的時候,該球員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了。去年參加綜藝節目的高以翔也是,正在奔跑著就突然倒地不起,等醫生到達之時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近幾年這種運動猝死事件時有發生,於是網上開始流行各種運動有害論!但是這些喜歡運動的人為什麼會猝死呢?真的與運動有關麼?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揭開猝死的神秘面紗,同時幫大家正確認識運動與猝死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猝死
其實猝死是人類最嚴重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對猝死的定義為:「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至於從發病到死亡多久可以定義為猝死,這個在國際上並沒有一個定論。所以大部分人都將突然的非正常死亡定義為猝死。那為什麼很多運動的人會出現猝死的情況呢?
為什麼很多運動的人會出現猝死的情況
首先,運動容易導致猝死是一個思維上的誤區!每年運動猝死的人與每年的運動人數相比,簡直可以說是忽略不計!只是這個人喜歡運動,所以人們對於他的猝死格外關注而已,相對於愛運動的人來說,不運動而猝死的人更多,您覺得呢?況且運動醫學博士導師廖八根就曾經提出,「運動猝死的機率很小,猝死人群中33%發生在睡眠時,運動時只佔據1%。」由此可見,因為運動而猝死的人其實並不多,在睡眠時猝死的人才是最多,難道我們因此就不睡覺了麼?同時我們也可以藉此推斷,運動猝死是否是因為運動強度不當而誘發了潛在的疾病呢?
其次,已經有很多資料研究都證實,運動中猝死的人90%以上都患有與心臟類的疾病,而且肥厚性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臟病都會使運動中猝死的概率增大,因此,運動猝死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心臟類的疾病,而不是運動本身。
除了心臟類的疾病會導致猝死外,人體本身的其他疾病也會導致猝死。因為當人體生病的時候,會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免疫力下降,而免疫力下降就會增加我們猝死的風險。我們就拿最常見的感冒為例。有大量的研究發現,當人體進行劇烈的運動會使免疫機能下降,在生病的情況下身體的免疫力已經有了一定水平的下降,如果再去劇烈運動只會使人體免疫力進一步下降。而感冒病毒有一個特點就是親心肌。如果劇烈運動使免疫力雙重下降,就給了感冒病毒可乘之機,使人體迅速感染心肌,患上病毒性心肌炎,從而引發猝死。之前就有專家曾經推測,如果死者在猝死前一兩周曾經患有呼吸道感染,基本就可以確定是由感冒引起的急性心肌炎導致猝死,高以翔就很有可能屬於這種情況!所以說,在身體不舒服時,儘量不要去運動,這時候運動對身體無益,甚至還會增加猝死風險。那到底應該怎樣才能有效避免和預防運動猝死呢?
如何科學有效的進行運動,避免猝死的發生
第一點: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身體好,對於運動又有很大的激情,於是總會進行一些大強度的運動,最終忽略了超負荷運動導致心臟無法承受大負荷而死亡。所以,我們運動強度要適中,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好強度,不要爭強好勝,也不要抱有僥倖心理,覺得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第二點:改正錯誤認識
很多人覺得運動出汗,有助於緩解病情,這簡直是大錯特錯,運動確實會增強體質!但問題是,長期堅持才有效,而不是你今天練今天體質就增強了。恰恰相反,今天如果你進行了大強度的運動,只會使你的免疫力下降,從而導致病情加重,甚至還有猝死的風險!所以,我們應該改正這種錯誤認識,理性運動。
第三點:訓練要循序漸進,選擇適合自己的強度
我們應該先做一些低強度的運動去熱身,感覺身體沒什麼問題了,再循序漸進地把強度一點點增加到中等甚至是中高強度。強度過大是誘發各種疾病以及降低免疫力的主要原因,所以,運動的時候儘量循序漸進,選擇適合自己的強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降低運動猝死的風險。
總結
適當運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要因為極個別人的意外情況而去否定運動!運動猝死只是個例,但是必然存在,希望能夠引起大家重視,能夠正確運動。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歡迎大家點讚、留言、轉發加關注,謝謝。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