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量運動、飢餓都可能引發猝死

2021-01-21 澎湃新聞
過量運動、飢餓都可能引發猝死

2020-05-10 0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宣傳中心 浙大兒院

18歲的小凱,長的高高大大,興趣愛好是打籃球,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感覺人特別容易疲勞,運動後肌肉還會疼痛。體檢發現他有脂肪肝和高血脂症,醫生建議他加強鍛鍊同時要節制飲食。

為了鍛鍊身體,小凱開始練習長跑。在一次長跑比賽中,他突然倒地昏迷,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爸爸媽媽怎麼也不敢相信,平時身體強壯的兒子參加跑步就猝死了?

想弄清楚兒子死亡原因的爸爸媽媽,忍痛同意醫學解剖,終於發現了導致小凱死亡的真正原因——原發性肉鹼缺乏症。

過量運動、飢餓

都會引爆身體裡的「炸彈」

原發性肉鹼缺乏症(PCD)又稱原發性肉鹼吸收障礙或肉鹼轉運障礙,是脂肪酸代謝障礙這一組疾病中最常見的遺傳代謝病,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原發性肉鹼缺乏症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1/20000-45000,浙江省的發病率約為1/25131,而脂肪酸代謝障礙這一組疾病的發病率高達1/8000-10000。

浙大兒院遺傳與代謝科主任、浙江省新生兒篩查中心副主任楊茹萊介紹,糖類、蛋白質和脂肪被稱為人體三大營養物質,提供身體所需能量,身體健康的普通人通過進食後,脂肪會在體內代謝轉化為能量,成為心臟和骨骼肌主要的ATP(三磷酸腺苷)來源。而脂肪酸代謝障礙患者就是體內能量代謝出現了障礙,導致出現骨骼肌、心臟、肝臟以及腦等受到損害。

骨骼肌是人體主要的運動器官,在運動時需要消耗大量的熱卡,如果中等強度運動時間達到30分鐘以上,糖類就逐漸消耗完了,身體開始使用脂肪酸提供能量。脂肪酸代謝障礙患者平時看起來健康,運動剛開始也還一切正常,但過量運動後會發生意外甚至猝死。

脂肪酸代謝障礙患者要正確認識疾病,必須聽從醫囑長期規範治療。一名小患者的經歷至今都讓楊主任覺得遺憾。這名患兒在新生兒篩查中查出了原發性肉鹼缺乏症,用藥3-4個月後,父母認為孩子已經好轉就自行停藥。哪知道,停藥僅僅一個月,孩子因為腹瀉去醫院就診(但家長未告知醫生孩子患有原發性肉鹼缺乏症),雖在醫院治療,卻未能救回。父母無法接受孩子因腹瀉去世的現實。經調查發現,孩子真正的死因是原發性肉鹼缺乏症造成的發作性急性代謝紊亂,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規範的治療就能避免這個悲劇。

只要三滴血

就能排查身體裡隱藏的「炸彈」

「脂肪酸代謝障礙是一組可診斷、可治療、可預防的疾病。因此剛出生的寶寶一定要進行新生兒篩查,成人有心臟肥大、平時有乏力現象的也可以去檢測一下。」楊主任說。

從2008年開始,浙江省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增加到了29種。新生兒只需採足跟三滴血,通過血液檢測,分析血液游離肉鹼及醯基肉鹼譜,就可在無症狀期或疾病早期及時發現潛在的脂肪酸代謝障礙,讓患兒第一時間確診,並及早治療,減少或避免悲劇的發生。

浙大兒院遺傳與代謝科是浙江省衛健委指定的浙江省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擁有完善的集「宣教、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康復、救助」一體化的三級網絡,已累計對在浙江省出生的一千多萬新生兒進行篩查,篩查確診患兒近1.4萬例,治療率達98.67%。從2008年開始,浙江省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已對300餘萬新生兒採用串聯質譜技術進行多種遺傳代謝病的篩查,其中累計篩查確診130餘例原發性肉鹼缺乏症(PCD)患兒。目前,這些患兒都在長期接受規範治療,效果良好。

楊主任介紹,遺傳代謝病包括脂肪酸代謝障礙的患者發病年齡不一,從新生兒到成人均可發病,越早發病說明問題越嚴重。成人患者無症狀或僅僅表現為易疲勞,但有誘因時可能會發病,比如飢餓、劇烈運動、發熱、嘔吐時出現疲勞無力、肌肉疼痛、心律失常、肝功能異常等症狀,嚴重時甚至發生猝死。也就是說成人患者即使沒有明顯的異常症狀,但仍有發生猝死的風險。

早確診、早治療,聽從醫囑才能避免發生意外。為此,楊茹萊主任給脂肪酸代謝障礙患者四點建議:

1、要及時進行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

2、發現問題要及時確診、複診。

3、診斷後一定要遵醫囑,按時隨訪、按時吃藥、進行長期規範的治療。

4、避免飢餓,避免過量和劇烈活動。

作者 / 陳西瓜 王富貴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過量運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過量飲用咖啡也能引發猝死
    猝死的病因有很多,但其中以心臟性猝死最常見,其直接原因是心臟驟停。張家龍提醒,每天過量飲用咖啡超過10杯也是發生猝死的危險因素。 心臟性猝死原因何在 冠心病伴有高血壓、過量飲用咖啡(超過每天10杯)是發生猝死的獨立危險因素。 短期緊張,內環境紊亂,吸菸是冠心病發生猝死的危險因素,而長期精神緊張是致急性心功能障礙猝死的風險。 惡性心律失常,如:複雜室性早搏、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早是猝死的危險因素。
  • 這樣洗澡竟能引發年輕人「猝死」?小心!還有9種情況也會
    本文專業知識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教授劉健提供本期小課堂是由團團和衛健委一起碰撞出來的火花哦~近年來年輕人「猝死」的頻率仿佛有所上升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在工作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對於很多人來說「猝死」早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
  • 運動過量,當心患上橫紋肌溶解症,3個前兆要認清
    近些年來,人們為了使身體更加健康,對於運動越來越重視。但並不是說運動的越多越好,現在有很多人都因為運動過量身體受到了傷害。大量的運動會造成人急性腎衰竭或者是猝死。更讓人吃驚的是,有很多的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在做伏地挺身或者是深蹲的時候導致身體受傷。
  • 多運動容易導致猝死?別鬧了,睡眠猝死的概率都比運動大
    近幾年這種運動猝死事件時有發生,於是網上開始流行各種運動有害論!但是這些喜歡運動的人為什麼會猝死呢?真的與運動有關麼?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揭開猝死的神秘面紗,同時幫大家正確認識運動與猝死之間的關係。什麼是猝死其實猝死是人類最嚴重的疾病。
  • 哪些原因會令人猝死?易導致猝死的5個行為,大部分人都有!
    如過量使用止喘氣霧劑,可引起支氣管痙攣收縮,出現窒息缺氧,導致猝死。突然鍛鍊會導致普通人超出身體能夠承受的運動負荷範圍造成運動過量。 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就是因過度運動導致的骨骼肌損傷,多出現在年輕人身上,臨床表現為肌痛、腫脹、無力、棕色尿等,嚴重的會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 3名學生體育課上跑步猝死,戴口罩劇烈運動時的心肺壓力有多大?
    這三起猝死事件除了都發生在學校,還有一個共同點:跑步時均佩戴了口罩。隨著疫情緩解,人們外出活動增加,學校也陸續開學,但戴口罩仍然是整個社會約定俗成的做法。從成年人到學生戴著口罩運動,甚至參加劇烈運動的行為比比皆是。
  • 運動過量會有什麼嚴重後果?醫生這麼說
    但是凡事都講究個度,適可而止就好。好多朋友們都認為,既然運動對我們如此有益,那我們過量的運動更會使我們受益匪淺吧?其實不以為然,反之過量的運動不但不會讓我們收益,還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具體如下:1、運動過量,會導致肌肉出現溶解現象,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可引發腎衰竭。
  • 吃太飽有可能引發猝死
    吃太飽,飲食過量,已經成為不少人的一種習慣。吃太飽,會損傷到脾胃,超過了消化器官的承受能力,影響到了消化吸收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會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等。如果長期不節制飲食,在中年過後,還會誘發肥胖症等情況。
  • 一天內2名中年壯漢跑步時猝死,平時一直有運動習慣
    這涉及到一個叫「運動性猝死」的概念,它是一種運動性的疾病,指的是運動過程中或者運動之後的很短時間內出現的非創傷性死亡。簡單的運動過量不足以造成運動性猝死,它還涉及到運動過程中各種原因對呼吸、心跳、神志三項生命體徵造成的損傷。絕大多數運動性猝死都和心血管有關。
  • 運動不當容易「猝死」,幾個例子提醒你,運動要科學不易過度
    有不少專家提出,要進行溫和的運動,不要過激運動,也就是說要堅持低強度、低能量消耗的運動方式。高強度的運動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不但不利於身體健康,還可能造成猝死。我們經常會在新聞上看看某些人由於過度運動而猝死的情況,我們需要提高警惕,堅持適度的運動。
  • 看似正常的幾個表現,可能潛藏著心臟猝死危機!
    血管痙攣與吸菸、過量運動等因素有關。長途奔波、生活不規律、熬夜、飲食不節制,高糖高脂這些情況,也都可能引發冠狀動脈的痙攣,剎那間,心臟可能就會發生心肌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搶救就容易發生猝死。這座危險的橋就是心肌橋,正常的血管是走在心肌的外面,但如果出現了一座心肌橋壓在血管上,那麼心肌每次收縮都會壓到血管,一旦心跳過快,這跟被壓的血管遠端可能就沒有供血了,容易引發猝死。
  • 猝死來臨前,身體會給你5個「機會」,不要錯過自救
    相信朋友們對猝死都不再陌生,生活中免不了偶爾聽到「某某前幾天還好好的,突然就猝死了」這樣的話題。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慢性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很多人整天都身處在一種高壓的環境之中,因此就導致了很多的猝死事件。
  • 容易導致猝死的7個行為,你可能每天都在做!現在改正還來得及
    猝死是讓人們感覺非常可怕的事情,是突然發生意想不到的非人為死亡。運動員猝死屢見不鮮,除了劇烈運動外,也有一些高危行為會引起猝死,看看你有沒有。
  • 逃過了熬夜過勞猝死,還有便秘猝死這一關
    先有網際網路企業員工高強度加班後猝死,引發了網民的聲討,後有童星出道的演員跨年後猝死,兩位不幸的逝者年紀都不過二十來歲而已。首先要明確一點,雖然我們現在都在討論年輕人猝死,但在所有猝死病例中,年輕患者的比例還是很小的。
  • 男子加班後運動猝死,精神疲勞下運動真的好嗎?
    近日,上海某公司的健身房外,一名47歲男子身穿黑色運動衣褲,身體僵直地靠在一座椅上,面部朝上,手臂捲曲。男子小腿部位有明顯淤青,手機掉落在腳邊地面,疑是猝死。儘管公司立刻安排急救措施,但不幸急救人員到場查看後這位員工已經離世,警方已排除他殺。這一事件引發不少網友討論。
  • 猝死的原因 可怕 這些因素竟會導致人猝死
    我們看過很多關於猝死的新聞,描述無一不是上一秒人好好的,下一秒便倒在地上失去了生命氣息,猝死在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出現這種情況時生還的機率基本為零,猝死的症狀有哪些?另外導致猝死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起了解一下吧。猝死的原因或許你看過很多關於猝死的新聞,裡面有因為壓力大猝死的,因為情緒過激猝死的,但它們基本上都是下面這些因素導致的。
  • 醫學院院長猝死,年僅58歲!從疲勞到猝死,早有6個信號提醒你
    由此可見,心源性猝死多麼可怕,所以我們一定別大意,平時注意避免其誘因。 心源性猝死常見原因都有哪些? 過度疲勞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 多位20多歲女性接連猝死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肺動脈栓塞是年輕人由於久坐、缺乏運動、肥胖、靜脈血管炎症、藥物及其他原因的凝血功能異常,都可以誘發靜脈血栓形成,靜脈血栓脫落後容易引起肺動脈栓塞,發生嚴重休克及猝死。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是專門給心臟送血的血管,因為形狀像樹冠而有了這個名字)突然閉塞後導致持續性心肌缺血,進而導致心肌壞死,嚴重時可導致心臟驟停,發生猝死。
  • 47歲男子在健身房外猝死!了解運動性猝死,拒絕意外發生!
    運動性猝死是指因為過量的運動導致的死亡,是一種急性症狀,對運動性猝死的定義是:在運動中或運動後即刻出現症狀,6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死亡,有的學者也認為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病1小時內。
  • 健壯的18歲男孩竟在長跑後猝死!這種病每萬人中就有1名潛在患者
    過量運動、飢餓,都會引爆身體裡的「炸彈」原發性肉鹼缺乏症(PCD)又稱原發性肉鹼吸收障礙或肉鹼轉運障礙,是脂肪酸代謝障礙這一組疾病中最常見的遺傳代謝病,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骨骼肌是人體主要的運動器官,在運動時需要消耗大量的熱卡,如果中等強度運動時間達到30分鐘以上,糖類就逐漸消耗完了,身體開始使用脂肪酸提供能量。脂肪酸代謝障礙患者平時看起來健康,運動剛開始也還一切正常,但過量運動後會發生意外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