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十場戰爭:中華文化定鼎之戰是哪一場?

2020-12-22 全球大眼界

一提到戰爭毫無疑問就會想到「流血」,「死亡」這些殘忍的字眼。沒錯,戰爭是殘酷血腥的。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戰爭也會改變歷史進程促進社會發展,今天就來總結一下那些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戰爭:

一,牧野之戰

時間:公元前1046年2月 交戰雙方:周武王VS商紂王 結果:紂王兵敗自焚,周滅商 評價:中華文化形態的定鼎之戰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由於商紂王先徵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自焚,商朝滅亡。周朝開啟了八百年的統治。

二,長平之戰

時間:公元前260年4月~9月 交戰雙方:秦軍(白起)VS趙軍(趙括) 結果:秦軍大勝,坑殺40萬降卒 評價:中華2000年鐵血帝制的定鼎之戰

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見戰國歷史分期)。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三,漠北之戰

時間:公元前119年春 交戰雙方:西漢軍(衛青、霍去病)VS匈奴軍(伊稚斜單于) 結果:西漢大勝,殲滅匈奴主力9萬餘人 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首次戰略勝利

漠北之戰發生於中國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也最艱巨的戰役。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遣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及數萬步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力求徹底殲滅匈奴主力,並組織步兵數十萬、馬數萬匹以保障作戰。 西漢與匈奴的漠北戰役,是漢武帝向匈奴戰略進攻的頂點.也是匈奴伊稚斜單于與西漢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大決戰。

四,赤壁之戰

時間:公元208年 交戰雙方:孫權劉備聯軍vs曹操 結果:孫劉聯軍大勝,評價: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奠定了三國鼎力的基礎。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

第五位 唐滅東突厥之戰

時間:公元629年11月~630年3月 交戰雙方:唐軍(李靖)VS東突厥軍(頡利可汗) 結果:唐軍大勝,滅東突厥國 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再次戰略勝利

唐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在唐與突厥的戰爭中,唐王朝為消除北方威脅而攻滅東突厥頡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戰。頡利可汗率萬餘人慾逃過磧口,遭李績軍堵截,其大酋長皆率眾投降。頡利逃往靈州(治今寧夏靈武西南)西北的沙缽羅部落,欲投奔吐谷渾,被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俘獲送往長安。從此突厥再也無力與唐朝抗衡。

第六位,薩爾滸之戰

時間:1619年 交戰雙方:明朝vs後金 結果:後金大勝 評價:明末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明亡清興的轉折點。

薩爾滸戰役是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間,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 薩爾滸之戰以明朝攻圍後金,後金防衛反擊的形式發生,在這次戰役中,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運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此戰役以明軍大敗而告終。 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第七位,鴉片戰爭

時間:公元1840年--1842年 交戰雙方:中國vs英國 結果:中國戰敗 評價: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序幕。

第八位,甲午中日戰爭

時間:1894年--1895年 交戰雙方:中國vs日本 結果:中國戰敗 評價:中國首次敗於昔日的附屬小國,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求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確實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籤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第九位,抗日戰爭

時間:1931年--1945年 交戰雙方:中國vs日本 結果:日本戰敗 評價:中國近代以來首次完全戰勝帝國主義國家極大的鼓舞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抗日戰爭是指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第十位,解放戰爭

時間1946年--1949年 交戰雙方:中國共產黨vs國民黨 結果:國民黨戰敗 評價:無產階級達標資產階級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解放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 1947年7月,解放軍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殘存在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被全部殲滅,僅有少量逃往臺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戰爭並非逐鹿之戰而是這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爭
    這句話套用在中華文明史上,也是完全適用的。放眼中華文明五千年悠久歷史,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爭不計其數。那麼哪一場才是中國發生的第一場戰爭呢?有很多人都誤以為是黃帝和蚩尤大戰的逐鹿之戰。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是錯誤的。中華文明史上(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戰爭,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的,其實是阪泉之戰。阪泉之戰曾見載於春秋時期的史籍中。
  • 著名的歷史戰爭-涿鹿之戰
    歷史的戰爭不光是侵略也有保衛,但是這場戰爭侵略和保衛都有在其中,比如說歷史的一場戰爭就是部落之間的戰爭 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
  • 韓戰第二次戰役,中國勝利,世界歷史進程因此而改變,為何
    英國牛津大學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評價說:「如果中國人沒有於1950年11月在清長戰場(清川江、長津湖戰場,也就是中國所說的第二次戰役)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歷史進程就一定不一樣。」意思很清楚,第二次戰役,中國的勝利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從整個世界的角度看,韓戰不過是一個局部戰爭,第二次戰役也不過是中美之間的一次較量而已,說改變了歷史進程,這是為什麼呢?
  • 《鬥將神》中華歷史底蘊遊戲背景
    《鬥將神》以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為背景,以數百場歷史重大戰役為任務主線,讓玩家穿梭於西周、三國、五胡亂華、隋末、五代十國、清軍入關等亂世戰場之間,親自參與歷史名戰,將上千歷史名將納入麾下,共同徵戰天下。
  • 上古第一大戰之涿鹿之戰
    涿鹿之戰是遠古時期黃、炎部族與蚩尤部族在桑乾河流域發生的一場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戰。涿鹿之戰,堪稱影響中華文明進程,標誌著中華文明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轉變,確立中華文明發展方向的奠基之戰。涿鹿之戰是蚩尤與黃帝之間的戰爭,有戰爭那麼就一定有其發生的原因。
  • 中國發明的火藥:改變歷史的路徑,從東方入侵西方到西方入侵東方
    造紙術為中華文化5000年不中斷的傳承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指南針成就了鄭和下西洋和大航海時代;印刷術為文藝復興和輿論至上提供了技術支持。只有對火藥的作用褒貶不一。支持的一方,說它的發明為資產階級打敗騎士階層創造了條件,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 一道不起眼的小門,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1453年,幾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禁衛軍士兵,無意中發現了一道毫不起眼、似乎完全被人守衛者遺忘的、名叫凱卡波爾塔的小門,敞開在他們面前,奧斯曼軍隊蜂擁而入,出現在拜佔庭帝國軍隊後方,於是乎曠日持久、慘烈異常的君士坦丁堡攻防戰宣告結束,拜佔庭(東羅馬)帝國滅亡,歷史進入了新的篇章。
  • 中華大地上第一場戰爭,比黃帝蚩尤涿鹿之戰更早,中國人因此得名
    涿鹿之戰是黃帝率領的部落聯盟與蚩尤率領的部族之間的大戰,發生在大約4600年前,但在涿鹿之戰前,華夏大地上就發生過一場大規模戰爭,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戰爭,阪泉之戰,是黃帝部族與炎帝部族的大戰。《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
  • 韓戰,中國究竟該不該介入?細數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
    韓戰,中國究竟該不該介入?細數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抗美援朝是我國近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它對中國,對朝鮮,對西方乃至整個世界的局勢都產生了極大地影響。直到我國志願軍出現在朝鮮之前,麥克阿瑟仍不相信中國會派兵,他不是震驚於中國會派兵,而是敢做出這種決定。美方對於中國的一切警告都是忽視的,他們認為,即使中國援助朝鮮,也只會和朝鮮一起回歸"石器時代"。就算我們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國,也改變不了在西方世界心目中的形象,帝國主義仍認為中國是軟弱可欺的。
  • 毫無疑問,清順山海關之戰是進步的戰爭
    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二十一日,在中國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發生了一場改變中國,乃至東亞細亞歷史的爭霸戰,史稱山海關之戰。交戰雙方是當時中國最為強勁的三支軍隊,進攻方為大順王朝(或曰大順政權不是封建王朝,博士以為不是封建,何來尊卑等級?不是封建,何來接納故明士紳?國朝史家,何必信口雌黃?)
  • 中國有高人!三年遭遇十場戰爭,自衛反擊場場精彩絕倫!
    第四,新冠病毒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是全民戰爭,黨和國家如果沒有高瞻遠矚的眼光,14億中國人民將會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所幸的是,中國人民在黨和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之下,打贏了這場非人類發起的世界大戰。毫無疑問,這場突如其來的戰役,剛開始是打懵了一些人,導致英雄的武漢人民蒙受了巨大傷害。但是,黨和政府及時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並採取了強有力的有效措施,在解放軍和醫療衛生戰線,以及廣大自願者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戰下,徹底打贏了這場世紀之戰。
  • 涿鹿之戰就是搶地盤?當時到底有多少人參加了這場大戰呢?
    涿鹿之戰有多少人參加涿鹿之戰作為中國古代有名的經典戰爭,雖然近些年來對於這場戰爭的調侃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人聲稱蚩尤是外星人的戰爭摒棄,是機器人,但是這場戰爭對於中華民族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那麼當時到底有多少人參加了這場大戰呢?
  • 影響中國歷史的20場重大戰爭,在硝煙中看大國崛起
    硝煙中的大國興衰:影響中國歷史的20場重大戰爭 南方周末 今天 戰爭是個古老而現實的話題,人們對戰爭問題的探索從未停息過。
  • 中國最危險的3場戰爭,一場保護了漢文化,一場挽救了中華民族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戰爭是一直貫穿其中的主題,有的戰爭為中國贏取了百年的和平;有的戰爭將中國拉進了無望的深淵;有的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有的依然左右如今國人的神經
  • 白河口之戰:中國與日本的第一次海戰,以李唐水師完勝告終
    位於朝鮮半島以東的日本,和中國有著近兩千年的恩怨情仇,自始皇帝派出徐福東渡起,兩國就有了交往與維繫。其中,上千年時間日本都是非常憧憬中華文化的,直到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戰敗,雙方地位徹底倒置。那麼日本是盲目崇拜中國上千年的嗎?答案是否定的,白河口之戰唐軍將領劉仁軌,以少勝多,挫敗日本海軍才是關鍵所在。這是中國與日本第一次海戰,也是第一次軍事交鋒。
  • 從歷史進程看中國道路的獨特性
    原標題:從歷史進程看中國道路的獨特性(人民要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簡稱中國道路),是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與時代特徵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的。這條道路來之不易。獨特的歷史命運、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註定中國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進而造就了中國道路鮮明的獨特性。從歷史進程看中國道路的獨特性,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30多年:實現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場偉大變革。
  • 《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16世紀的戰爭大片
    阿爾特多費爾《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 (The Battle of Alexander at Issus) 馬其頓軍隊以少勝多,3萬軍隊戰勝16萬波斯大軍,該戰成為亞歷山大滅亡波斯的最關鍵一役,也是其封神之戰。
  •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 馬校長的歷史閱讀心得分享
    學習歷史的好處,一是能幫助你的交際,不管你和朋友是來自什麼樣的行業,懂歷史的總是能聊到一塊;另一點是學歷史使人心境平和。看了這麼多歷史人物的起起伏伏,反觀自己身上遇到的一些小挫折又怎樣呢?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3月24日,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周六下午,「書香思明 · 閱讀行」讀書分享會在中英楓禾學校一樓舉辦。
  • 長平之戰,遠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趙國失敗的原因在這裡
    長平之戰(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是秦國軍隊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最後以趙軍的失敗告終。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其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是戰國歷史的重要轉折,也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 「索我理想之中華」:近代中國的歷史轉型與反思
    文章以中國作為世界文化體為基點,以大歷史的分期為框架,剖析作為近代轉型「母體」的傳統中華文化體的主要維度,闡釋其深度耦合的結構與超強的歷史慣性。關鍵詞:轉型中華文化體 世界列國時代 系統重置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一場中國歷史乃至人類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其價值理念、政治體制、產業模式、組織形式等各維度都在深度調整。這場變革是數十年「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全方位深層次融合的產物,也是整部近代轉型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