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女會按不同的標準選擇配偶,並與心儀的對象墜入愛河?為什麼男性更「自信」?你對這些問題是否產生過好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進化心理學著作《從猿性到人性》就像一部人性進化大戲,解鎖「人性」奧秘。讀完這本書,你將知曉人類心理特徵的本質與起源。
人性是由本能所控制的嗎?
也許有讀者因此要置疑,人性這麼複雜,難道真的是靠進化論可以解釋的嗎?其實,最早提出進化論可以解釋動物心智複雜性的人,是達爾文。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不僅堅持認為進化論可以解釋動物身體的複雜性,而且也可以解釋動物心智的複雜性。
但是,在達爾文寫下上述論斷一個多世紀後,對人性的研究仍然幾乎不考慮進化論。當時知識界的正統是人性的「白板說」,而且還佔據了道義上的權威地位。文化人類學對人性的觀點認為,每個人生來都是一塊「白板」,社會獨特的文化規範會在這張白板上書寫留下印記,因此,個體的心理特徵會帶有強烈社會屬性。
當生物學家開始對此發出挑戰時,他們遭到的反擊讓人目瞪口呆。1975年時,哈佛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提出,「人類的行為在各個水平上都可以通過達爾文主義的原理進行解釋,社會科學最終會被社會生物學所取代。」但他遭受了學術界無情的撻伐,一次演講中,一名女士衝上臺把一杯水倒在了威爾遜的頭上。
幸運的是,最近幾十年這一風潮開始發生變化。進化生物學家們相繼分析了性選擇對兩性心理特徵的影響;擇偶策略的性別差異及其進化成因……在這些學者的推動下,到20世紀80年代末時,達爾文的預言終於成為現實,「進化心理學」的新研究領域誕生了!
許多社會學者擔心,進化心理學似乎在暗示人的行為是由本能所控制的,而當談到本能時,人們經常容易聯想到那些原始、盲目、自動化的行為反應。但實際上,本能沒什麼不好,我們人類能以富有彈性的方式去面對世界,不是因為我們擺脫了本能,恰恰是因為我們擁有比其他動物更豐富的本能。人性是一種巧奪天工的系統,沒有任何工程師可以設計出如此複雜、精細與和諧的傑作,只有漫長的生命進化史才具有塑造這一傑作的能力。
對人性進化有全景式了解
《從猿性到人性》一書中匯聚了生理學、遺傳學、腦科學、考古學及人類學等多學科研究領域最新成果。讀完這本書,你將對人性進化有全景式了解。
本書作者殷融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他熱愛科普寫作,喜歡活潑、幽默又帶點吐槽的表達,追求「嚴謹與通俗,兼具科學性與趣味性」的寫作風格。因此閱讀本書內容並不需要具備專業基礎,作者在寫作中已儘量避免了抽象的科學術語,以保證讀者可以毫無隔閡地享受汲取知識的樂趣。作者在科學的嚴謹性與傳播的普適性之間做出平衡,冒險超越事實去講述故事,讓科學知識真正地面向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