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像受情緒驅使的動物:進化心理學教你看懂人性

2020-11-12 中國科學報

作者 |任芳言

《從猿性到人性: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劇本》,殷融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定價:68元

「他為什麼看起來那麼普通,但卻可以那麼自信?」

2020年夏天,脫口秀演員楊笠的這句臺詞像一發子彈,掀起網友對兩性關係的熱烈討論。但其實在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前,早有研究者給出一堆 「實錘」:

當兩名陌生異性進行一次愉快的交談時,女性可能只是認為自己的表現得體友善,而男性可能會覺得對方對自己有興趣,甚至可能在這種暗示下發動追求;

當大學校園中行走的路人被外形英俊或靚麗的異性搭訕時,超過七成被搭訕的男性願意立刻發生關係,女性則無一人同意;

當人們在社交應用上尋覓異性友人時,平臺上的女用戶數量很可能還不及男用戶的一半……

人性中的進化烙印

在《從猿性到人性——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劇本》(以下簡稱《從猿性到人性》)一書作者殷融的筆下,以上這些其實是基於生殖資源差異的一種策略:雄性動物往往都有多點投放基因的生物本能,即最大限度追求基因擴散的廣度。

「性資源的兩性差異導致男性會更積極地捕捉一切有利於繁殖成功的信號,哪怕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會遭到拒絕和嘲笑。」

在過去千百萬年的進化中,人類學會直立行走並製造工具、有喜怒哀樂、彼此間會發生衝突或合作,甚至生出了道德、藝術和語言……這些漫長的歷史意味著,即便人已經在文明社會中生存了很久,但總有些天生的偏好沒那麼容易被拋棄。

心理結構和生理結構一樣,同樣源於自然選擇,會被進化過程左右。

「這也是為什麼從進化心理學角度來看,人更像是受情緒驅使的動物。」殷融告訴《中國科學報》,因為與漫長的狩獵採集社會相比,現代生活的歷史「實在微不足道」。

而且,如果把「人性」二字理解為人類的各種心理特質和機制,探索這方面的解釋有許多途徑和方法。「進化解釋取向只是其中一種」,殷融表示,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會解釋我們如何理解社會情境刺激、人們如何對刺激進行加工而產生不同行為,生理學、腦科學研究可以告訴我們那些心理特徵的生理基礎。「比如遇到心儀對象時,大腦會釋放何種信號。不同的學科在不同層面解密人性,進化心理學也是其中一種。」

但「天性如此」並不意味著「本該如此」。

殷融在書中第一章就強調,儘管科學家會通過研究試圖解釋人們某些行為的由來,但對社會行為的生物性解釋並不等於為生物性辯護。從進化角度理解那些頑固、野蠻、邪惡或陰暗行為的演化根源,可以幫助人們理解自己的行為由來,從而更可能建立開放、多元的道德觀。

杜鵑鳥式學科與烤雞

在《從猿性到人性》中,作者旁徵博引,列出了大量的學科涉獵廣泛的研究。在探討擇偶偏好時,作者接連放出了動物行為、人類行為乃至現代生物學等不同領域的案例。

比如雄性孔雀和雄性火雞會由於性衝動向雌性標本求愛(而雌性動物永遠不會有這種愚蠢的行為);進化心理學領軍人物、心理學家戴維·巴斯在對全球37個地區的女性的研究中發現,她們都更偏愛年長男性;利用現代數位技術將大量人臉數據合成在一起後,這張「平均出來的美顏」意外地頗受好評——這種意外在現代生物學中也有解釋:一個人如果面孔平均,沒什麼極端特徵,那麼他的基因多樣性水平可能較高,遺傳疾病的發病率更低。

採訪中,殷融也談到,儘管心理學界將進化心理學視為一門獨立學科、一個研究分支,但這門學科更像是一種研究思路,以解釋人類種種行為和心理特徵的進化起源。

「進化心理學有點像杜鵑鳥。」殷融解釋說,杜鵑鳥會把蛋下在其他鳥類的巢內,讓別的鳥替它們孵化,而進化心理學家也需要藉助許多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填充自己。

「打開一本進化心理學的教材、著作或一篇論文,可能會發現裡面匯集了各種生理學、考古學、遺傳學、古人類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但這些研究成果的責任人,應該不會認為自己是個進化心理學家。」殷融說。

「比如發現了南方古猿露西化石的唐納德·詹森,他當然認為自己是個古人類學家,比如發現群體規模和腦容量關係的羅賓·鄧巴是生物學家。再比如麥可·楊等三位遺傳學家在2017年因發現『晝夜節律控制分子機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這項研究未來很有可能出現在進化心理學學術著作中。」

在殷融看來,這恰恰是學科交叉融合的結果。「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怎麼做一隻好吃的烤雞,這好像是個烹飪問題,但它涉及了很多領域,比如怎麼培育出肉質最好、富含肉汁和各種胺基酸的雞,這是個遺傳學問題;各種調味品在高溫下和雞肉產生的化學反應,是化學問題;選擇什麼樣的工具、什麼樣的烤箱,是工程學問題……」

「進化心理學就是那隻『烤雞』,要想做得好,就必須要匯集各個學科的成果。」殷融解釋道。

別把寫科普當成寫標書

「這事兒對我來說有點上頭。」採訪中,殷融毫不掩飾自己對科普寫作的興趣。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的他,目前在濰坊學院任教。殷融家中的書架上,有相當一部分位置留給了《道德部落》《盲眼鐘錶匠》《心智探奇》等科普著作。

實際上,《從猿性到人性》的由來,也可以追溯到殷融自己開設的科普公眾號。

這本書最初的框架,起源於殷融計劃在公眾號開設的進化論心理學連載。殷融目前的研究方向是語言進化研究,除了關注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殷融還會通過其他公眾號、《環球科學》雜誌等渠道收集其他學科的進展信息。讀科普書目時,殷融會將自己認為特別好的內容標記在目錄上,便於寫作時查閱。

殷融也提到,受過專門科研訓練的人會更注重科普寫作的嚴謹性,比如《上帝的手術刀》《超炫史話》等科普作品,均出自資深學者之手,但這也不影響非學術研究出身的人貢獻出高質量作品。

「科普寫作最重要的是科學上的嚴謹性,如果是面向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作品,參考文獻是必需的。」在殷融看來,保證科學性的基礎上,閱讀的順暢感、趣味性應該是作者追求的目標,他本人在寫作時,也會更傾向於《銀河系搭車客指南》那樣輕鬆幽默的文字風格。

「科普就是傳播知識的,不能擺出一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姿態,作者一定要讓自己的文字接地氣一點。」殷融表示,科普讀物的框架不應該像標書那樣堆滿大小標題。「科普讀物應有的語境,是把所有章節標題都撤掉,也可以靠語言邏輯串聯上下文。」

當讀者跟隨輕鬆的語言進入書中,作者也就成功了一大步。在殷融看來,科普讀物最大的價值之一就是激發讀者好奇心,將原本在知識圈外的人拉到圈內,而進入圈內後,通過閱讀,讀者的知識邊界得以擴展,也更了解了這個世界如何運作。

「尤其是對想踏足心理學或已經進入心理學但還沒確定研究主題的人來說,希望《從猿性到人性》中某些內容能引發他們對某個科學問題的關注,進而引發他們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殷融表示。

《中國科學報》 (2020-11-12 第6版 讀書 原題為《「杜鵑鳥式學科」教你看懂人性》)

編輯 | 趙路

排版 | 志海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相關焦點

  • 書訊 | 百科全書式的進化心理學著作 解鎖「人性」深處奧秘
    為什麼男性更「自信」?你對這些問題是否產生過好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進化心理學著作《從猿性到人性》就像一部人性進化大戲,解鎖「人性」奧秘。讀完這本書,你將知曉人類心理特徵的本質與起源。人性是由本能所控制的嗎?
  • 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力
    英國觀念史專家安東尼·戈特利布在《紐約客》上評論該書時說,進化心理學總體上都是沒有必要做的研究。隨後巴拉什撰文捍衛自己的研究領域。如今,進化心理學是一門顯學。戈特利布說:「進化心理學家不像19世紀的社會生物學家那樣野心勃勃,那樣帝國主義,但他們一樣地傲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道格拉斯·肯裡克在《性、謀殺和生命的意義》中說,進化論的視角對法學、醫學、商業和教育等應用學科有著深遠的意義。
  • 王東嶽的進化心理學:你是奴隸的後代嗎?女孩更喜歡壞男人的原因
    他的思維模式其實是進化心理學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方式並非他獨有的專利。這裡我把老先生的名字放到題目中主要是讓平臺容易找到目標人群。本文觀點乃本人運用進化心理學的思考方式自己的思想。本人不熱衷只是販運,喜歡宣講嶄新的思想顛覆你的認知。
  • 心理學告訴你:人性到底是什麼?
    人和動物的一個最大的差別便是人有著人的本性。大家受到限制於人的本性下,不可以做違反人性的事情,如果超過規定的限制,那麼作為一個人,也喪失了與生俱來的人性了。人性,心理學將人的本性定義為是作為一個人們差別於動物的質的規定性,人的本性有三種屬性,即精神屬性、生物屬性、社會屬性,三種屬性相輔相成,相互制約。
  • 心理學:人性、潛意識、智慧、情緒的深度認知,共勉
    人性心理學:什麼是人性?人性也就是人的天性。要知道:人一旦沒有了利益往往就會很難維持自己的生命,因此,大多數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都喜歡去攻擊別人,甚至還會貪得無厭的向別人索求,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不過,人也都是有理性的動物,人的理性往往很好控制,但是人的天性一旦爆發,往往是很多人都無法去掌控的。潛意識心理學:什麼是真正的潛意識?如果抬著頭走路的人被全世界人都認為是一個壞人,那麼那些真正的壞人也必將低著頭去走路,這就是潛意識行為。
  • 進化論?心理學?孰輕孰重
    遠古人類的進化是隨機性基因變異,但是現代人類族群,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變異進化,而是更加有目的性的發展和優勢保留。這就是心理學對於人類進化的極大改變。達爾文,作為進化論的開創者,同時他也為心理學的進步奠定了基石。
  • 男人是視覺動物嗎?進化心理學告訴你,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
    事實上很多男人會喜歡女人內在的美麗,但是女人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你必須在第一次接觸他的時候通過外在的身體魅力去吸引住他,因為這樣你才能讓更多的男人進一步欣賞你內在美的機會,你才會有更大的選擇空間。男人是視覺動物嗎?進化心理學告訴你,其實很多男人在尋找伴侶的時候就是這麼膚淺,因為大自然的進化已經把男人塑造成了一種視覺動物。
  • 《動物世界》你該知道的人性和獸性,社會道德和叢林法則
    人是一種「高級動物」,人類用自身進化來的「人性」戰勝了「獸性」,所以造就了社會道德,但是叢林中的生存法則並沒有消失,只是被隱藏、壓制、掩蓋,並且成為人性中的「惡」永遠存在,但是獸性的存在又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它是道德之下的底層邏輯。
  • 一群做遊戲的天天討論人性、進化、心理學 並且他們還建群來吸引同類
    遊戲人不僅非常陽光 現在他們每天還要討論人性、進化論、心理學  雖然我做了遊戲這個行業,也靠著這份職業養活自己,但是確實從來沒有想過,遊戲有一天可以和人性、進化論、心理學這些高等學科掛上鉤。「Game啟示錄」公眾號的筆者劉睿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建立了「Game啟示錄」這個公眾號,每次更新都在從遊戲的角度或者以遊戲為案例去剖析人性、解讀進化論、研究心理學。抱著獵奇的心態,我也開始對「Game啟示錄」這個公眾號以及劉睿這個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 心理學:為什麼人活著這麼難
    為什麼人活著很難,和大家用進化心理學探討分析下:因為在進化心理學看來,較為底層的動物,比如草履蟲他們是感受不到痛苦的,到後來有了昆蟲和魚類, 生物進化更加走向有序化,神經系統也在不斷完善,對痛苦的感知能力也會大大超強,在自然法則中,生命是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有序。可以說人活著的痛苦在於恰恰代表我們是一種高級動物。
  • 醫美整形背後的心理學秘密,你了解嗎?
    在低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很容易被滿足的前提下,像自我實現這樣的高級需求自然會被推進至舞臺c位。顏值高無疑是降低了這些優待的門檻,所以你要問我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醫美的原因麼,我會回答是也不是。為了變美這只是表象原因,當然了,誰不希望自己一出門就仙氣兒飄飄呢,只是這背後還有一則心理學誘因。2.
  • 《理解人性》:跟著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洞悉人性
    由於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很多人讀書不只是為了消遣,更講求實用性。在挑選書籍的時候,判斷這本書是否實用的標準就是書名。《理解人性》書名簡單直白,人類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不管到哪裡我們都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相處,因此人性這個話題值得我們很多人花一輩子去慢慢理解。
  • 學點進化心理學,遠離路怒症|看史匹柏的《決鬥》
    之後,兩個司機像孩子般任性,不要命似的在公路上互相超車,直到最後,竟然想致對方於死地。我們城市裡每一天都在上演路怒的情節,潔懿想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路怒症。第一,從進化心理學來看,人活著的一大動力,就是傳播自己的基因。人類有很多心理活動,都跟原始社會的活動有關的,我們的祖先賴以生存下來的心理機制,至今依然留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它們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 人性二元論—人性的矛盾的對立與統一
    權力在於分配,自己不能給自己分配,因此權力是人社會屬性中的一種表現,擴大來說只要是群體性動物,像猴子、蜜蜂、螞蟻、獅子等,有組織、有團體就會有權力出現,這種團體裡面的權力大多數是靠自己的能力或者出身建立起來的,誰強大,誰聰明,誰就佔據著主動權,就可以給別人分配利益和財富。
  • 厚黑學精髓15句:如果你不了解人性,那就會受制於人性!說得很準
    我們常常說,人性這東西難以捉摸,但是一個人,想要成功,就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不了解人性,那就會受制於人性!而只要我們學會了解人性,就會讓自己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會讓別人知道你不好欺負。而如果要學習了解人性,能夠幫你揭露人性陰暗面的厚黑學,就是一個好選擇。厚黑學是我們們經常聽說的一個理論,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厚黑就是一群奸猾之輩在溜須拍馬。是只一門心思想著如何往上爬的利己主義者。所以厚黑學這種理論也是需要丟棄的「糟粕」,但真的是這樣嗎?
  • 總受他人負面情緒的影響,怎麼辦?心理專家:你該提升情緒免疫力
    心理學愛好者問:老師,我想知道我老是容易被人影響和傳染負面情緒該怎麼辦啊。我們要理解人的情緒,我們首先要去看動物世界,動物也會有負面情緒,而且越小的動物它似乎越容易恐懼,越容易焦慮,越容易受群體情緒的傳染和影響。
  • 暗黑心理學:幸災樂禍與人性的陰暗面
    暗黑心理學:幸災樂禍與人性的陰暗面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和行為活動。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後,在1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流派和分支。他們從不能的視角出發,揭示不同的視角,為最終了解整體提供了可能。
  • 人與動物02|當代心理學解讀「動物嚮導」如何顯現並幫助人類
    榮格認為,人的潛意識可以通過夢的形式,比如通過在夢中見到某種動物,向做夢的人揭示出關於他的一些深層心理,深層情緒的特點。同時由於內心較為平靜,情緒較為穩定,同時心智的敞開和探求的態度,令他們更容易不斷接受新知,更願意進行對自身進行自省,看到全局而不容易固步自封,從而更容易獲得工作學習以及人生關係的成功。
  • 進化心理學:你眼中的世界,不過是大腦製造的「幻覺」 |世界是真實...
    隨著進化心理學研究的逐漸深入,這個秘密正在被揭開。 羅伯特·賴特—— 普林斯頓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智囊, 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 他認為: 自然選擇就會讓我們的大腦產生「幻覺」。
  • 心理學,情緒接納:像善待朋友一樣來善待情緒
    但如是你自己產生了糟糕的情緒呢?你可能難以接納自己,甚至會自責、逃避、謾罵和懲罰自己。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懷著一顆包容之心,嘗試著成為自己情緒的好朋友,去包容它而不是去批判它!而且更糟糕的是,給我們上課的老師也可能是一個不會情緒接納的人,他除了課本知識外,不能夠交予我們更多的東西。當然,我們自己也是有部分原因的。因為我們會主動學習專業知識,但卻不會主動學習如何與情緒相處、如何接納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