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懿
一個怕老婆、連蜘蛛都不敢打的瘦弱男人戴維,開著桔色小轎車在公路上行駛。一輛油罐大卡車忽然別到他前面,戴維奮力超車。之後,兩個司機像孩子般任性,不要命似的在公路上互相超車,直到最後,竟然想致對方於死地。
電影《決鬥》海報
你一定聽說過史匹柏導演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和《拯救大兵瑞恩》,但上面這段故事情節來自他的處女作《決鬥》。這是一部公路驚悚片,講述了一個原始而野性的路怒事件。
故事從一場旅行中的路怒遊戲開始,逐漸演變成窮追猛打的生死時速,轎車司機戴維從膽怯恐懼演變成走投無路、絕地反擊,最終以弱勝強,將機械怪獸一樣的大卡車引向懸崖絕境。
這是所有路怒故事的縮影,本是陌路人,相煎何太急?我們城市裡每一天都在上演路怒的情節,潔懿想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路怒症。
人類有很多心理活動,都跟原始社會的活動有關的,我們的祖先賴以生存下來的心理機制,至今依然留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它們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看起來我們在文明社會中生活,其實人性的基調帶著原始社會的烙印。
比如,讓我們熱衷於食物,熱衷於異性相吸,熱衷於在競爭中爭強好勝,都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基因得到不斷的延續。所以,我們長期生活在為了傳播基因而留下的心理機制中。
同樣,快樂是人能活下去的誘餌,所以也是完成基因傳播的重要手段,人類一直會追求短暫的快樂,並承受快樂幻滅後的痛苦。所以,人類永遠在追求,偶爾能得到,快樂留不住,於是有了苦。
在原始社會,別人分給你的肉被搶走了,你絕對不能忍氣吞聲,因為這一次你失去了肉,下一次可能就會要你的命,弱肉強食是基本的生存法則。如果一直做個弱者,就會被淘汰掉,每個人必須展示力量,捍衛尊嚴,才能夠在部落中受到尊重。
路怒行為源自於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心理機制,在開車這件事情上要做強者的表現。在被排擠時,司機憤怒並反擊,開的車不再是車,成了需要保衛的領土和家園。此時,社會環境雖然已不是原始狀態,但心理的編碼沒有變。
這樣的心理機制在原始社會能保護我們的基因,讓自己活下來,或者得到更多交配權。但到了現代社會,這是心理機制的自動化反應,是一種赤裸裸的幻覺,需要用正念來代替。
如果你能以正念審視這些感覺——憤怒、被欺凌、想反擊的衝動,你會發現,這些情緒都是過激的。只是一次生硬的併線,並不影響我們的生存權和繁衍能力(雖然會喚起這些原始的心理反應)。
只要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想一想,就很容易付之一笑,我們早就不是原始人了,不必受原始心態的操控,就能擺脫路怒的自動化反應。
類似的情況還會發生在吃垃圾食品上,比如我們看到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會特別愛吃,這個反應來自原始社會的食物匱乏,攝入更多的營養會讓我們更大概率活下來。
可是現在,物質極大豐富,再吃那麼高脂高糖的食物,只會引起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所以,在進食中,也需要保持正念,擺脫對垃圾食品的熱愛。
@潔懿讀書匯 我們生活中很多煩惱和痛苦,都來自於自動化的反應。這些反應相當部分是原始進化過程中,讓我們能活下來的心理機制,不過要感謝這些讓我們的祖先活下來的機制,才能有我們的存在。
但現在環境變了,要對這些「原始反應」保持警覺,凡事後退一步,心存正念的覺知,才能在心理機制上與時俱進。超越那些原始社會的心態,不是更好嗎?
喜歡請點上方」關注」,我是潔懿,曾用溫暖聲音伴讀數萬人,願以走心文字陪你終身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