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意義來說,路怒症這個名詞並不代表著一個人心理上有了嚴重的症狀,跟「拖延症」一樣的,這個詞大多數呈現的是一種心理現象。
比如一個人早上上班開車堵在路上了,心裡比較焦急,想著等下趕不上九點鐘打卡上班,要遲到罰款,心裏面特別窩火。看到前面的車堵著,於是把頭從車窗伸出來,對著前面的司機師傅就一頓亂罵,說「你這死傢伙,咋不開車呢,是不是腦子有問題,會不會開車啊?!」
類似這種開車路上到處發脾氣、罵街的過程,都是路怒的典型的表現。如果一個人長期這樣,平時開車也經常發脾氣,周圍的人都會跟他調侃說你是不是得了路怒症了?
仔細想起來也很有趣。
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路怒症,比較貼切的是「焦慮狀態」,就是持續和顯著的緊張不安,伴有自主神經功能興奮和過度警覺為特徵的狀態,常常會出現易激怒、煩躁不安、情緒不穩定、易疲勞、難以入睡等顯著的症狀。
要是稍微嚴重一些,則可能會是「廣泛性焦慮障礙」(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廣泛性焦慮症這個是比較常見的焦慮障礙,在人群中大約有4%的人符合GAD的標準,一般這個病起源於童年和青少年期,GAD一旦產生,往往會發展為慢性狀態,大約有80%的人常常會感到焦慮或者擔憂。
造成廣泛性焦慮障礙的原因比較多,遺傳因素、大腦結構及功能異常、神經內分泌與神經遞質的功能紊亂、早期的生活精力、人格特徵及環境等因素都會造成GAD的發生,具體的要根據患者本身的特點具體分析,才能做出比較準確的診斷結果。
當然大家平時也不要覺得恐慌,一旦發現自己有路怒的行為,就認為自己是GAD了,很多時候並沒有這麼嚴重,大多數還是焦慮情緒,由於客觀環境的因素導致的情緒控制出現了困擾,長期下來形成了不好的狀態。
要改善路怒的狀態,不再焦慮、發脾氣等行為,方法有很多,比較好的方法是情緒的自我調整,平時多加強情緒方面的訓練,學會放鬆、緩解焦慮狀態等方面的技巧,比如暗示放鬆、呼吸放鬆,來訓練自己去調整焦慮狀態的過程。
此外,要是自己調整不過來,還可以尋求心理諮詢的援助,比如支持性的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幫助調整自身的情緒和認知狀態,去達到消除焦慮的感受,平時在生活裡,也可以多和朋友傾訴交流,在人際關係的相處之中培養和建立良好的調節方式,這樣也能夠改善自身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