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路怒症,該如何改善?

2020-10-22 心理諮詢師王明燦

嚴格意義來說,路怒症這個名詞並不代表著一個人心理上有了嚴重的症狀,跟「拖延症」一樣的,這個詞大多數呈現的是一種心理現象。

比如一個人早上上班開車堵在路上了,心裡比較焦急,想著等下趕不上九點鐘打卡上班,要遲到罰款,心裏面特別窩火。看到前面的車堵著,於是把頭從車窗伸出來,對著前面的司機師傅就一頓亂罵,說「你這死傢伙,咋不開車呢,是不是腦子有問題,會不會開車啊?!」

類似這種開車路上到處發脾氣、罵街的過程,都是路怒的典型的表現。如果一個人長期這樣,平時開車也經常發脾氣,周圍的人都會跟他調侃說你是不是得了路怒症了?

仔細想起來也很有趣。

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路怒症,比較貼切的是「焦慮狀態」,就是持續和顯著的緊張不安,伴有自主神經功能興奮和過度警覺為特徵的狀態,常常會出現易激怒、煩躁不安、情緒不穩定、易疲勞、難以入睡等顯著的症狀。

要是稍微嚴重一些,則可能會是「廣泛性焦慮障礙」(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廣泛性焦慮症這個是比較常見的焦慮障礙,在人群中大約有4%的人符合GAD的標準,一般這個病起源於童年和青少年期,GAD一旦產生,往往會發展為慢性狀態,大約有80%的人常常會感到焦慮或者擔憂。

造成廣泛性焦慮障礙的原因比較多,遺傳因素、大腦結構及功能異常、神經內分泌與神經遞質的功能紊亂、早期的生活精力、人格特徵及環境等因素都會造成GAD的發生,具體的要根據患者本身的特點具體分析,才能做出比較準確的診斷結果。

當然大家平時也不要覺得恐慌,一旦發現自己有路怒的行為,就認為自己是GAD了,很多時候並沒有這麼嚴重,大多數還是焦慮情緒,由於客觀環境的因素導致的情緒控制出現了困擾,長期下來形成了不好的狀態。

要改善路怒的狀態,不再焦慮、發脾氣等行為,方法有很多,比較好的方法是情緒的自我調整,平時多加強情緒方面的訓練,學會放鬆、緩解焦慮狀態等方面的技巧,比如暗示放鬆、呼吸放鬆,來訓練自己去調整焦慮狀態的過程。

此外,要是自己調整不過來,還可以尋求心理諮詢的援助,比如支持性的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幫助調整自身的情緒和認知狀態,去達到消除焦慮的感受,平時在生活裡,也可以多和朋友傾訴交流,在人際關係的相處之中培養和建立良好的調節方式,這樣也能夠改善自身的情緒。

相關焦點

  • 從心理學角度聊聊「路怒症」
    心理專家指出,這是一種心理問題——「路怒症」。「路躁」情緒如果長期被忽視,就會對司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駕駛帶來不良後果。針對以上現象,心理專家指出,路怒症,顧名思義就是帶著憤怒去開車,是指汽車或其他機動車的駕駛人員有攻擊性或憤怒的行為。「路怒症」在醫學上被歸類為「陣髮型暴怒障礙」。對開車族來說,在連續較長時間的駕駛後,司機往往處於精神緊張、情緒壓抑的狀態,一旦遇到紅燈或與其他車輛發生爭執,被壓抑的情緒便極易爆發出來。路怒症發作的人經常會口出威脅、動粗甚至毀損他人財物,也就是攻擊性駕駛。
  • 如何雅致地治癒「路怒症」?
    《莊子》裡的行舟人場景也許就是如今被現代文明定義為路怒症的最早版本,所以說路怒症並非現代交通發達的產物,本質上都是一種人們在擁擠、狹窄空間中的厭惡、不安、煩躁、疲倦等惡劣情緒的外洩。是以,在同樣擁擠的交通環境下,如何緩解駕駛人的情緒從而避免攻擊性行為的出現,也許就落在車內空間的「擴容」上。車內空間越大,通透性越好,則駕駛人的視野越好,對擁擠帶來的情緒不良反應就越低,在一定程度上會緩解駕駛者出現路怒症的概率。
  • 怒潑咖啡的北京路怒症小夥被刑拘,司機該如何避免路怒症行為?
    該視頻在網上發布後,網友們感到氣憤不已,紛紛譴責這位司機。不得不說這輛黑色的轎車司機的行為實在是太猖狂了,儼然一副「路霸」的模樣。此事,也很快引起了北京市交管部門的注意,當晚便將涉事雙方找到,並了解了事發時的真實情況。
  •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學習如何與父母重建良好的關係
    本書將談及父親住進照護機構後我如何改變照護方式。  近年來,報紙或其他媒體報導了一些由照護問題引發的不幸事件,每每讀到,總是令人痛心。鑑於此,我決心寫本關於照護的書,希望能防止此類不幸事件的發生,雖然此舉未必全然有用。  本書從照護者的角度出發,運用我多年研究的阿德勒心理學原理,探討如何減輕照護工作的負擔、如何與我們要守護的父母構建良好的關係。
  •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誤殺》是如何瞞天過海的
    李維傑是如何巧妙的製造不在場證據漫天過海的?李維傑2號晚上在出差地羅統看球賽,於此同時素察也在家裡被李維傑的妻子和大女兒誤殺了。李維傑給家裡打電話感覺這時有點不對勁了,酒店租的房間都沒有退就著急地趕回了家,了解誤殺事情之後及時處理了案發現場並銷毀了證據。
  • 學點進化心理學,遠離路怒症|看史匹柏的《決鬥》
    我們城市裡每一天都在上演路怒的情節,潔懿想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路怒症。第一,從進化心理學來看,人活著的一大動力,就是傳播自己的基因。人類有很多心理活動,都跟原始社會的活動有關的,我們的祖先賴以生存下來的心理機制,至今依然留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它們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 應用心理學考研形勢如何?從就業和分數線角度分析
    隨著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用戶研究、廣告消費研究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而更貼近實際應用靈活度高的應用心理學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度,與心理學學碩相比,應用心理學作為專碩有著分數低、招生人數多的優勢。那麼,應用心理學究竟好考嗎?就業形勢如何,該怎樣複習呢?隨能量姐一起來看看吧!
  • 別讓「路怒症」害了你
    現在,「路怒症」的概念已經普及了。路怒症是在20世紀代由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來的。這個心理症狀描述的是那些帶著情緒緒開車的人,那些在駕駛中爆粗口,砸方向盤,或是採用威脅方式駕駛車輛的行為都可以歸入其中:具體表現有違規變線、強行加塞,故意放慢行駛速度、開窗罵人,攔車辱罵、粗鄙的手勢、言語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脅安全的方式駕駛車輛,或實施威脅。
  • 《十二公民》: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少數派如何說服多數派
    影片的主體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2人中唯一一個認為富二代「無罪」的人,如何一步步說服另外11人的過程。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帶你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看他是怎麼步步為營的。面對有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嫌自己在吹毛求疵,8號提高了嗓門:「是為了我的孩子,也是為了你的孩子,為了我們的孩子在討論一個人的生死,這事不該吹毛求疵?決定一個人該不該槍斃,這事不該吹毛求疵?」,「咱們就拿出一小時討論討論,為了孩子,行嗎?」
  • 流行語:路怒症 Road rage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流行語:路怒症 Road rage 2013-03-28 12:5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心理學角度分析:為什麼我們都喜歡熬夜
    其實,真正意義上說,0點入睡屬於熬夜,但從內分泌的角度上說,11點後入睡屬於熬夜。為什麼現代大家那麼喜歡熬夜呢?03 心理學角度分析熬夜那麼現在,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如今大家都喜歡熬夜。1.拖延症熬夜其實也可以說是拖延症的一種,前面小編也介紹過拖延症,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了解一下。
  • 路怒症是全球性的精神疾患 需要專業應對
    該機構在2017年上半年就追蹤到了325起類似事件,換句話說,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兩起。據美國有線電視網(CNN)2019年9月初的一則報導,威斯康星州一位正教孩子開車的母親因為與一輛路過的車發生了輕微碰撞而與對方駕駛人激烈爭執,最終學習開車的孩子被開槍打死。這類事件幾乎每個月都在上演。
  • 心理學如何影響金融風險管理
    心理學對風險管理的作用,無疑需要通過大量具體的案例才能得以體現,能夠量化分析案例系統闡述金融風險與心理學的關聯,在案例中找到個中聯繫,其意義不言而喻。《金融的冒險》就是通過梳理近期典型的金融風險、商業風險管理失敗的案例,分析其失敗根源,探究人類的基本心理因素、心理障礙、心理陷阱對個人及組織決策、投資收益、公司業績和社會財富創造的深層次影響。
  • 該如何控制情緒?因路怒症而犯下大錯,黑龍江一男子已被刑拘
    尤其是近兩年,關於路怒的短視頻消息越來越多,各種路怒症的表現被曝光。最近,一則黑龍江一男子因路怒持刀傷人並造成人員死亡的事件,向很多人敲響了警鐘。9月17日,警方宣布該男子已經自首,並被刑拘。其實,這件事請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是一句話的事,結果雙方大打出手。而且,最近關於路怒的視頻屢見不鮮。9月16日,地點也是哈爾濱,在高架橋上也發生了路怒事件。寶馬與依維柯互相別車,誰都不讓著誰,連續追逐了幾公裡,隨後雙方下車理論互相推搡。
  • 倖存心理學:面對危機,我們該如何自救與幫助他人?
    我們該如何自救與幫助別人?……這一系列問題,著名心理學家戴維·B. 費爾德曼博士在《倖存心理學》一書中,從心理學、精神病學、社會學等角度,通過臨床研究和事實案例進行了分析與探討。正視心理創傷:使人消沉、焦慮,卻也可因心理彈性恢復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朱迪思·赫爾曼將創傷稱作弱者的苦難。
  • 熱門課程導讀之管理心理學:洞悉人性,提升管理績效 --基於引導技術的問題分析與解決
    管理心理學:洞悉人性,提升管理績效--基於引導技術的問題分析與解決社會的變遷,管理面臨新的課題:高薪為何同樣難以招到合適的人
  • 心理學:如何才能克服猶豫不決的心理毛病?這三個方法幫助你改善
    心理學:如何才能克服猶豫不決的心理毛病?在解決猶豫不決這件事情上,我們在那些愛猶豫不決的重度人身上都看到了很多相似點,這也是給我們解決猶豫不決這件事情上,提供了一些參考依據和解決的根本手段,愛猶豫不決的人身上,通常為:性格自卑、柔弱、膽小如鼠、不自信、心思細膩、愛計較小氣等等,當然這是指個性的,猶豫不決的人也受著小時成長環境和當下環境所左右的,所以我們在分析一個人愛猶豫不決需要從各個角度去深度挖掘
  • 《致命ID》: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格分裂
    下面我將結合電影裡面的情節,對人格分裂展開分析。什麼是人格分裂?說到人格分裂,我要提一下《變態心理學人格分裂主要是心理學角度的用語,精神分裂主要是醫學概念,精神分裂患者可能產生人格分裂的心理症狀,但人格分裂不代表就是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症是指在各種不同原因(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下,人的精神活動發生分裂,即人的思維,情感,意志行為之間互不協調,患者對正常事物產生歪曲的理解和認識,行為荒誕怪異,脫離現實。
  • 從心理學角度探討財商,或者是從另一個角度了解自己
    研究心理學的人來聊財商這個話題,自帶一些色彩。領域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也不同。可以大眾普通人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來看自己和錢之間的關係。百應必有果,對應到我們自身真是太適合了。過去影響並構建當下的我們,當下的我們又在影響未來的路線。心理學是把刀,庖丁解牛之後我們的邊邊角角,啥都暴露了。這裡作者用了兩個心理理論。ABC和ACT。ABC法則是指,事件只是激發了我們的信念系統,讓其發揮作用。
  • 從現實的角度分析《萬箭穿心》:被生活桎梏的愛,該如何掙脫?
    在愛和生活面前,我們該如何做出抉擇和平衡兩者關係呢?電影《萬箭穿心》女主角來自城市武漢,是一個精明的婦人,男主角來自北方農村,是一名祈求安穩的忠厚老實人。兩人結婚了,膝下育有一子。二、 愛與生活的關係分析1、 生活產生愛情其實,愛情是生活的產物,愛情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裡著重強調其是由生活產生的。的確,人的一生必須要經歷生活的階段,什麼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