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何才能克服猶豫不決的心理毛病?這三個方法幫助你改善

2020-12-14 心理諮詢師阿秋

心理學:如何才能克服猶豫不決的心理毛病?

猶豫不決,其實是一件很內耗的事情,猶豫不決也稱之為選擇困難症,當事人的體驗是無助和痛苦的,這種無助的情緒展現也是對生命和對時間的消耗,當事人其實心裡也很清楚,但是遇到事情時,往往得耗費很長時間去做選擇,甚至一個選擇都做不了,按兵不動,造成心理上更大的內耗,嚴重者就會開始討厭自己,怪自己怎麼這麼無用等等之類的心理衝突。

在解決猶豫不決這件事情上,我們在那些愛猶豫不決的重度人身上都看到了很多相似點,這也是給我們解決猶豫不決這件事情上,提供了一些參考依據和解決的根本手段,愛猶豫不決的人身上,通常為:

性格自卑、柔弱、膽小如鼠、不自信、心思細膩、愛計較小氣等等,當然這是指個性的,猶豫不決的人也受著小時成長環境和當下環境所左右的,所以我們在分析一個人愛猶豫不決需要從各個角度去深度挖掘,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指引、啟發、覺醒作用。

自我也可以學會用這個分析法和解決手段來幫助自己,克服困難,從此可以告別重度猶豫不決的毛病。

本身來說,猶豫不決的心理現象,非常普遍,根本不值得一提,因為人人都會猶豫,這是因為慎重才會猶豫,很正常的思維現象。

但是,過頭了就會變成一種折磨和痛苦了,所以我們在判斷任何一個心理問題時,都得根據當事人的體驗來判斷是否嚴重,如果當事人的體驗是很痛苦和難受的了,已經嚴重影響他的生活了,那麼這個就算可以成立是心理問題了,甚至是某種「症」了。

那麼我們如何自救?來糾正改善自己愛猶豫不決的心理毛病呢?

一、善於分析自己的個性和成長的軌跡與環境,這會給你提供一些答案和思路。

前面提到了我們要學會去分析自己的個性和成長的環境以及當下的環境、壓力、刺激,這些可能是導致你愛猶豫不決最根本的三個原因,即:個性、成長環境、當下環境刺激壓力等等。

比如,性格上因為不夠自信,所以對任何事情都是悲觀的,故每做一個選擇都是極其困難的,因為沒有安全感,也不夠自信怕把事情搞砸,怕損失傷害自己,所以寧願消耗,也不去付出行動,但是內心卻是極度痛苦的,因為你心裡都清楚,去做了也不會有什麼損害的,只不過是自己心理在作怪罷了,內耗是你痛苦的根源。

這就是很典型的性格原因,不管是何種性格原因導致你愛猶豫,若改善它,都得針對你心理問題進行去提升,只要你敢於去練習,那麼這種性格導致的愛猶豫不決是一定可以得到改善的。

所以,有一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改變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得改變我們的思維,可以說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性格就會發生變化。比如你自卑、愛計較,那麼就可以去提升自己,自卑的應對方法就是:去提升自己擅長的技能和內涵,如你有口才天賦,那麼就去培養自己做一名講師,你可以先以直播的形式鍛鍊自己,也可以試著在一些人數不多的場合即興演講,這個演講不需要你多華麗,只要發自內心的講述就好,或者你也可以拍攝短視頻,來為自己拍一些Vlog的短視頻上傳網絡,提供給網友觀看,如今Vlog很火爆,你有口才的天賦,完全可以藉助一些工具把自己提升起來。

換言之,一個人自卑是可以突破的,採用取長補短的方法,少看自己的短處,而是多去發揮自己的長處,讓自己的長處得到更多人的欣賞和認可,那麼你的自信心也就培養起來了。

總之,多挖掘自己潛在的能力,多去練習和學習,看看別人是如何做到的,你只要敢於行動,自信培養起來是很快的,而自信是戰勝猶豫不決最大的敵人。

提升自信,才是克服猶豫不決最重要的心法。

其次,你身上其它的性格弱點,同樣可以採用以上方法去克服,這就是一個循序漸進地改善過程,你會發現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多姿多彩和充實時,做抉擇往往是很輕鬆的且精準到位的。

二、猶豫不決,可以採用長遠的眼光來杜絕,或者說分析事物的規律性,就可以做到輕鬆自如。

猶豫不決的人,其身處此境,往往是目光短淺的,這裡的目光短淺絕不是貶低的意思,而是說他看不到未來,內心是悲觀消極的,所以希望感很渺小,才會導致做決定時,猶豫不決。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不妨舒展下你的眉頭,望望遠方再來做決定也不遲。

望望遠方是告訴你,人始終是向前的,人還要活著的,所以今天不做決定,只會阻止自己前進的步伐,亦會給自己帶來內心的痛苦與能量的消耗,我們應該望向遠方,去輕鬆自在的做一個個決定。

再者你可以回顧下,當初你膽小謹慎做的決定都對你有傷害嗎?基本上都沒有的,而是讓你得到了好處,謹慎做決定是可取的,但是過度就是痛苦的,所以你此刻需要看長遠些,然後分析出事情的規律性,規律是:「做了根本不會損耗自己什麼,不做才會消耗自己,前進才能不斷延續生活與生命」,如此一來你做決定便輕鬆了很多。

分析事物的規律性,指的是,你之前做的決定,比如一些不痛不癢的決定,它本身就是維持你生活的一部分,為什麼不立即去做?還得絞盡腦汁想個半天,比如:家裡沒紙巾了,你肯定要買的,但是買多少你猶豫了,這時你就可以看見,紙巾是你需要長期使用的,不如去網上買,買多一點,長期以來不就是節省了一筆費用了嗎?

以長遠、必須等角度去選擇,你就會得到輕鬆的身心和果斷到位的決定。

三、猶豫不決採用分類法,必要做和不必要做的。或者對自身有利嗎?問問自己!有利的果斷去做,以此鍛鍊自己做決定的魄力!

如這個小段落的標題一樣,改善我們愛猶豫不決的毛病,可以採用分類法!

什麼是分類法,意思就是哪些必須去做的,必須去做的,做了對自己是利還是弊,如果弊大於利,又必須去做的,那麼這個時候,還是以安全為重,即在做的過程中,採取和諧的方式和安全的措施去形式。或者直接放棄不做,因為安全在必須做的事情上,顯得更為重要。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所以很好選擇,直接分析利弊就可以採取選擇了。

如果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且是安全的,但是自己還是猶豫不決,那可能是自己自身性格的問題,這個時候,不妨藉助這樣一個機會去提升自己,鍛鍊自己做決定的魄力,突破自己的懶惰心理、越過目光短淺的思維,這都是一個很好提升你的突破口。

總之,運用以上三個方法,去養成以上理念的習慣,那麼猶豫不決的毛病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END-

作者:阿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重度抑鬱症康復者、情感心理作家、著有書籍《走出心魔》。一本輔助療愈焦慮抑鬱症的心靈床頭書籍。

相關焦點

  • 睿智燈塔-孩子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很粗心,不是考試馬虎就是東西丟三落四……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竟然養成了這個壞毛病。這讓許多家長非常擔心孩子的情況,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呢?鄰居家豔豔就是其中一個。前段時間和她媽媽聊天時,她說每次接豔豔放學,豔豔都是第一個出來,最後一個走的。
  • 心理學:「總在乎他人看法,活的好累」三步教你克服這個毛病
    下面三步心理學方法,讓你克服「過於在乎他人看法的毛病」1.認識問題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會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請對號入座(2)敏感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你可以很容易的洞察他人的內心。正因如此,你接收到的情緒輸入往往更多,也也更容易出現問題(3)自卑你的內心中藏在誰也沒有發現的自卑,無法接納自我,對於自己缺乏肯定。所以他的心靈寄托在其他的事物上。
  • 如何改變自己內向、優柔寡斷的性格?方法其實很簡單
    心理學家指出,從認知與行為學的角度看,堅持做這三件事可以得到改善。一、量化自己的行為這是心理學中行為主義的主張,認為人的思想天馬行空、難以操控,量化分析就是將一些不具體,模糊的因素用具體的數據來表示,從而達到分析比較的目的。
  •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從心理學而言,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種對自己的能力及品質的評價偏低,而產生的不如別人的自我意識。自卑的本質就是缺乏自信,自卑心理在個體的心理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卑心理的引起是有多種原因的,例如:性格的差異、身材、相貌、家庭環境、智力水平、單親家庭,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的體會等。適度的自卑能使個體產生超越的動機,去追求進步,但是如果自卑發展到妨礙個體正常生活和工作時,就成為了一種心理障礙,嚴重地影響了個體的社會交往活動。
  • 別讓自己敗在優柔寡斷上,學會這四個口訣,不再猶豫不決
    很多人就是吃虧吃在優柔寡斷上,遇到啥事的時候,本來自己認為這個事是好事,結果是自己遲遲做不了決定,由於自己的優柔寡斷,多好的機會也就浪費掉了,甚至很多人有生意的眼光,也看中了一個不錯的生意,結果別人幹的很好,自己猶豫不決,錯過了發財的機會,如何才能不讓自己吃這方面的虧呢?
  • 如何克服心理障礙?教你9個心理小技巧,可慢慢克服
    心理障礙是生理或者心理原因導致的異常表現,常常感覺到情緒的波動,短暫時間內難以平復下來。心理障礙幾乎是人人都會遇到,在面對未知的恐懼、失戀、人際關係衝突都會出現情緒的起伏,甚至在短時間內失去控制。但是心理障礙是可以克服的,在自己或者別人的幫助下可以克服一些障礙,使情緒波動起伏小一些。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 如何克服生活中的絆腳石?看完這三個方法幫助你克服困難
    如何克服生活中的絆腳石?看完這三個方法幫助你克服困難,讓生活更好什麼是絆腳石?這些實際上是讓我們興奮的事情。我們有一個美好計劃,我們正在取得進展,突然之間,某些事情阻礙了我們,或者讓我們放棄了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 論文發表難:《高效寫作》告訴你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如果能多一些學術寫作方面的指導,在這方面少走一些彎路,會多一些心態調整的機會。2020年4月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翻譯推出了一本書《高效寫作--突破你的心理障礙》,作為一名曾在高校科研立項、寫作過程中處處碰壁的我,看到這本書想通了很多當時遇到困難的原因,也看到了走出科研寫作困境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 小時候留下的心理陰影能克服嗎,該如何改善?
    小時候留下的心理陰影能克服嗎,該如何改善?小時候的陰影(心理)長大後自然能夠克服,而想要改善情感安全感匱乏的問題,解決途徑和方法建議如下:一、營造一種安全的生活環境很多人年齡長大了,但是他內心往往還存在一些小時候遇到不好事情留下的心理陰影。
  • 如何克服自卑?聽聽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怎麼說
    阿德勒認為,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有自卑情緒,因為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並且無論你多麼優秀,這世界上總有比你更厲害的。只不過,每個人表現自卑的方式不一樣。阿德勒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三個小朋友去動物園看獅子,第一個孩子躲在媽媽後面,不敢向前一步,並嘟囔著要回家;第二個孩子嘴裡說「不怕」,但身體卻在發抖;第三個孩子,不僅說「不怕」,還惡狠狠地向獅子吐口水。其實這三個孩子都害怕、都自卑,但表現形式不一樣。
  • 心理學:如何走出自卑的心理?三個方法輕鬆搞定
    1.引起自卑心理的三個心理學效應①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人們常常受一些簡單、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誤導而對號入座,並認為說的就是自己。江西衛視《經典傳奇之讀心術的心理學詭秘》欄目中,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隨機找來五位實驗者,並被告知這位大師非常擅於讀心術,可以在短時間內知道他們的性格,包括他們的過去和未來。
  • 克服演講緊張心理的方法
    三、呼吸調節法 適度的深呼吸有助於緩解緊張、焦躁、煩悶的情緒。演講者在臨場發生怯場時,可以運用深呼吸法進行心理和生理調節:演講者全身呈放鬆狀態,目光轉移到遠方景物,做緩慢的腹式深呼吸,根據情況做五到十次,甚至更多次。很多運動員、歌星、主持人,他們在上場時也做深呼吸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叫注意力轉移法。
  • 家長運用這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這裡我幫助大家整理出4個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1、去磨練孩子在家長看到孩子膽小怕事的一面時,就會忍不住指責孩子一番,但任憑說幾次都沒有效果,所以有時候家長不要插手管太多孩子的事,該讓孩子面對的事,就該讓他們面對。
  • 代寶義——學心理學真的能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嗎?
    四達心理教育 答案是肯定的,學習心理學確實能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但具體效果會如何,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要看個人選擇學什麼樣的心理學?怎麼學心理學?也和個人的心理狀態、理解力及行動力有關。 首先,心理學市場上的書籍魚龍混雜,市面上有很多打著心理學旗號的偽心理學著作,轉播著錯誤的理念。
  • 心理學科普:如何改掉「想太多」的毛病?
    根據我這麼多年臨床諮詢的經驗,我主要總結了四個特徵。第一個特徵,是內心比較敏感和脆弱,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聯想到自己。比如說,在電梯裡,你老闆恰好走過來,但是他的神情很嚴肅的樣子,本來這是他慣有的樣子,你卻會聯想到昨天,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才會讓老闆感到不高興?
  • 心理學:克服考試焦慮的7種方法
    高考臨近之際,根據心理學相關原理,我們整理了克服考試焦慮的7種方法,以供考生及家長們參考。第一、自信。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考試前準備好,就不會慌張。平時好好學習,複習時認真查缺補漏,就能做到有備無患。同時增強了自信,信心是焦慮的天敵。
  •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相信這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情。這不,最近,在我們學習群裡一位睿智燈塔的會員王媽媽向我們的導師問道,她說:「老師,我的孩子特別膽小怎麼辦?昨天,家裡來了一個朋友,我讓他叫個阿姨都不肯,一直躲在我的身後,後來直接把自己關在屋裡了,看到這種情況,我真的很生氣,你說,孩子這麼小就這樣膽小怕事,以後可咋辦呀。」
  • 克服拖延症的好方法,這四個步驟教你怎麼做
    其實這就是拖延症的表現之一。甚至有調查75%的大學生都認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百分之5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拖延症比較嚴重。當然每個人都有拖延症,著名的作家胡適先生,他曾因為自己長期打牌忘記了自己的計劃,到最後他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所以我們不能讓拖延症損害我們的利益,那麼當拖延症來臨時,我們怎麼去改善呢?
  • 兒童心理學: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條件性情緒反應造成的厭學情緒
    不妨找個合適的時機,比如在孩子心情不錯的時候找他們聊一聊。看看是不是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是不是與同學之間有什麼矛盾。又或是對父母不經意間的舉動產生了反感。通過這樣有效的心理疏導,慢慢孩子就會對我們敞開心扉,也能體會到父母的理解。當孩子對我們吐露心聲後,家長們就可以針對問題,採用有效的措施。從而幫助孩子,克服條件性情緒反應對學習造成的影響。
  • 父母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讓孩子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有自卑心理和行為表現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接納孩子自卑這一事實。然後,把阿德勒的這段話的意思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卑不奇怪,也不可怕,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包括我們大人也一樣有自卑的心理,關鍵是我們要學習和思考如何用行動去克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