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聚焦「上海文化」品牌 推進虹橋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

2020-12-11 上海政務

原標題:長寧聚焦「上海文化」品牌 推進虹橋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

  積聚多年能量,時尚創意產業迎來「爆發年」

  每到3月,新一屆的上海時裝周,上海虹橋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內熱火朝天的景象都如期而至;今年,「上海時裝周:MODE」正式開啟了它與上海世貿商城第三年攜手的新徵。曾令人無比好奇的城中秘境「上生·新所」,眼下已揭開了它神秘面紗的一角,並以一場極具風情的泳池大秀為今年的上海時裝周留下了驚豔的一筆。首次登陸長寧的上海時裝周時尚周末,則走進了商業地標尚嘉中心,讓時尚T臺、showroom真正成為普羅大眾共享的盛宴。

  在這樣的氛圍下,今年4月25日,長寧區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加快建設國際精品城區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正式發布。緊隨其後則是又一重磅消息:人們期待已久的「虹橋時尚創意產業聯盟」將於今年5月15日正式成立。

  長寧區委書記王為人表示,長寧區將結合區域實際爭取先行先試,努力形成先發效應,同時打好上海「四大品牌」的「組合拳」,加快從管理者思維向「店小二」理念轉變; 以繡花功夫繡出長寧營商環境的卓越品牌,讓長寧城區品質優勢更優、強項更強。

  根據上海市和長寧區「十三五」規劃,以及關於加快建設上海虹橋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總體要求,虹橋時尚創意產業聯盟將打造以時尚創意產業為主題的政府、企業、社區共建平臺和發展樞紐,形成黨建共建、發展共建、治理共建於一體的聯盟生態。

  長寧區區長顧洪輝表示,長寧將充分培育產業發展的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促進貿易轉型升級、加快推動重點產業發展、提升消費品牌集聚度和商圈能級。進一步改善城區形態、提升城區品質功能等「軟體」環境,營造長寧區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的美好城區形象。

  作為長寧區「十三五」三大重點產業之一,2017年,長寧283家時尚創意重點監測企業共實現稅收49.8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9.43%。2018年,時尚文化創意產業稅收增速目標將達到12%以上。大力引進時尚文化創意龍頭企業成為長寧推動「上海文化」品牌的一項重要工作,累計引進和培育3家時尚創意龍頭企業、建成2個時尚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目標則是長寧為自己制定的「作戰方略」。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長寧的「時尚金三角」、「一圈三軸」時尚地標已漸顯特色。其中,虹橋舞蹈演藝集聚區充分發揮了上海芭蕾舞團、上海歌舞團等院團資源優勢,一批豐富的演出內容和高質量演出使得「長寧、舞蹈、藝術」這一關聯概念在不少上海人心中生根發芽。藉助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這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演出場地,一批舞蹈大師工作室也將有望落地長寧。

  在延安西路另一頭的劉海粟美術館,海派文化藝術街區正展露新顏。利用劉海粟美術館藏品豐富、展覽水準高的特點,長寧區正不斷支持其重要場館發揮在美術領域的引領作用,並將「藝粟工坊」作為活動內容輸出,配送到商場、社區和園區。

  依託全區12家活躍的市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長寧充分調動知名創意辦公園區品牌德必、弘基、幸福裡等企業效應,集聚了一批時尚創意活動,包括弘基園區愚園路藝術生活季、德必國際社群節,創邑源錦輝·可當代錦輝城市演藝孵化中心、映巷創意產業園區(上影特藝影視後期製作、上戲舞臺定妝實訓基地)等新興活動品牌。

  在社會活力的映襯下,長寧通過推動政府職能創新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如允許集團化時尚文化創意企業湯美費格(上海)服飾有限公司、笛克恩唯(上海)服飾有限公司(DKNY)等參與「一照多址」政策試點,為企業在上海乃至中國擴大市場贏得先機。

  多項功能提升,老場館、新產業紛紛登上大舞臺

  位於延安西路上的上海世貿商城,一直是上海對外貿易和營商環境的一扇亮眼窗口。今年,長寧區將繼續支持這座「資深」場館的轉型調整,打造一流的全球貿易專業服務平臺。如何聚焦大時尚產業、實現世貿商城作為時尚貿易產業平臺升級版的提升?已經連續三年在世貿商城舉辦的「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是繞不開的話題。

  一年兩季的上海時裝周,是屬於整座城市的時尚盛宴。而屬於時尚專業買手的狂歡,就發生在世貿商城的「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今年早些時候,MODE SHANGHAI亮相上海世貿商城,就在開展首日上午,上海時裝周分別與長寧區商務委以及上海世貿商城籤訂了三年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形成合作機制。

  事實上,MODE正在打造的具備國內乃至亞洲影響力的「買手實戰基地」,對進一步提升上海時尚產業規模和配套服務布局,豐富商貿訂貨、宣傳推廣、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地處虹橋經濟開發區核心地段的上海世貿商城,恰恰能通過自身專業的展貿平臺以及與紡織服裝產業深厚的淵源,與MODE  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為上海時尚創意產業新的發展方向探路。

  世貿商城所處的虹橋商圈則是時尚文化與商業融合的絕佳範本。近年來,長寧區持續推進活力虹橋「藝術商圈」項目,在中山公園商圈則引導玫瑰坊集聚獨立設計師品牌,推動時尚進商圈、時尚進樓宇。利用長寧「網際網路+生活性服務業」重點企業集聚的突出優勢,長寧積極推進美團點評、攜程等文化信息傳播平臺,貓眼·微影格瓦拉、蜘蛛網等票務出版消費平臺,以及愛奇藝、東方二次元、有樹文化等文化內容製作和傳播平臺,通過項目合作、政策引導、公共參與促進文化消費。

  提到重要的功能性平臺,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的功能提升與內涵外延可說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一桿重要標尺。長寧今年將重點推進舞蹈大師工作室落地,深化與國際大師品牌的資源對接。此外,還將與海內外藝術機構合作開展「曼舞長寧」、「芭蕾之友」等藝術普及和舞蹈欣賞推廣,鼓勵引導燦星「舞林大會」等舞蹈類綜藝節目在長寧創作、製作,引導企業在長寧統籌布局舞蹈產業相關領域。上海市民舞蹈大賽和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舞蹈詩評選繼續在長寧舉辦,則將擴大舞蹈藝術全民普及的影響力。

  另一不可忽視的亮點功能來自長寧最東側,具有世界級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的上海影城。今年,長寧區將積極推動上海影城改建項目啟動,針對上海影城的整體改擴建,將影城打造為代表上海特色文化的「電影綜合體」。影城周邊的幸福裡、映巷行、法華525等文創園區則將在創意設計、影視後期製作等方面發揮產業基礎優勢,重點發展獨立製片人、影視後期製作、電影節展映、影視投融資等專業服務業領域,形成資源和產業集聚。

  新興產業的廣闊前景也為長寧文創產業開闢了新路。根據計劃,長寧區今年起將推動動漫遊戲產業發展,圍繞繽谷小劇場等載體,在區域內形成動漫製作和發行的產業集聚圈。在電競產業發展方面,將研究電競館布局建設,支持建設或改建可承辦國際頂級電競賽事的專業場館。

  容易被宏大主題淹沒的「文化旅遊」功能在長寧實現了從景區向社區的延伸。在長寧發展壯大的知名文創孵化品牌「馬克滬」,目前已經在上海完成了十幾例社區微更新。在長虹小區的出入要道上,有一個抗戰時期遺留下來的碉堡。改造過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將這處特殊遺蹟與它的歷史文化結合?馬克滬旗下團隊搜集了數量眾多的關於碉堡的故事,最終決定用火車的概念加以呈現。藉助3D圖像設計,碉堡變身成了一列隆隆前行的火車,從抗日戰爭時期一直駛入人們當下的生活,讓這處位置尷尬的碉堡成為一處具有互動性的社區地標。

  此外,今年4月,坐落於茅臺路567號的上服商廈經過一段時間調整,變身為上海服裝集團智源成衣體驗中心,並以全新面貌盛大開業,融合了高科技3D量體建模、獨一無二個性定製、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等「炫酷」的特色服務。

  新老產業的發展與功能提升都離不開政策支持與鼓勵。目前,長寧區正研究設立長寧時尚創意產業基金,年內就將為區內文創產業帶來新的驚喜。正如文創產業孵化品牌「馬克滬」的總經理姚旭所說,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金手指」般的絕妙魔力,只要堅持「創」與「業」雙管齊下,就能把一股股細小的力量凝聚起來,打造成一個完整的航艦隊,全方位蓄力一場文創產業的爆發。

  產業支撐區域更新 歷史街區挨個「時尚轉身」

  產業發展和城市更新作為「十三五」期間長寧區兩大重點戰略,兩年多來一直秉承著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的發展原則。時尚創意產業也不例外。

  縱覽2018年上海虹橋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建設推進計劃,環東華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等公共載體建設被標註在最顯眼的議程。據悉,長寧區將協助東華大學推進尚創樓等四幢樓宇改建,以此打造創新實踐工作室、時尚創意教學、時尚研發、海派時尚展示等重點功能。與此同時,貫穿東華大學的新華路將延續歷史風貌街特色,鋪設透水磚人行道,提升街景綠化和交叉口景觀。一旁的凱旋東風園將進行業態調整,集聚服裝企業和設計師工作室。

  結合長寧今年「美麗街區」建設,長寧今年將進一步融合城市更新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繼續打造愚園路跨界生活美學街區、推進武夷路歷史風貌街區更新、啟動打造新華路歷史風貌保護街。

  其中,愚園路街道公共空間將擴大開放,在有條件時開放長寧區少年宮綠地和劇場。江蘇路郵局等歷史保護建築將陸續完成修繕和業態調整,重點建築立面將進行改造。長寧區還將整合國有資源,繼續調整愚園路商鋪業態,包括引進藝術設計體驗店、增加社區服務設施、做優街區管理一體化機制等,推動以愚園路為代表的紅色文化品牌建設。

  武夷路歷史風貌街區更新將加快國有和自有資源騰地,高起點進行整體業態定位和招商,在挖掘武夷路歷史文化資源、整體策劃風貌和展示的基礎上,成街坊地進行修繕和功能調整,保存完整的歷史文化風貌。新華路歷史風貌保護街將深化城市更新規劃方案研究,實施老洋房保護性維修、道路景觀總體提升等更新工程。

  提到文創產業推動城市更新,延安西路1262號對很多上海人來說都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這裡曾是孫科住宅、哥倫比亞會所等眾多老建築的聚集地,也曾一度被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接管使用。如今在上海萬科的改造更新下,這片包含優秀歷史建築、代表性老廠房、老研究所大院的「神秘區域」將徹底甦醒,變身為融辦公、經營、活動、酒店、購物為一體,匯集科技、文化、時尚、創意、媒體等優質企業的文化藝術生活新地標。今年,「上生·新所」將完成全部項目建設,以優美的轉身宣告華麗的回歸。

 

相關焦點

  • 激活市中心空間 長寧打造上海時尚創意產業核心承載區
    原標題:長寧打造上海時尚創意產業核心承載區  5月15日,2019上海國際創意城市設計創新論壇將在長寧區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文創賦能——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依託虹橋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長寧近年來也積極整合各方資源,以時尚活動展示城區活力,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區品質,逐漸彰顯了上海虹橋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示範效應和品牌效應。
  • 長寧聯手東華大學建"環東華"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
    記者獲悉,作為歷屆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的品牌項目,此次從服務上海市、長寧區和東華大學共同制定的「環東華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戰略規劃出發,在連續10年舉辦「東華時尚周」的基礎上首推「環東華時尚周」。  據介紹,2010年,東華大學與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長寧區人民政府共同籤署的《環東華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戰略合作協議》。
  • 上海長寧發布重要規劃公示 揭曉最新空間規劃
    新一輪單元規劃以「上海2035」為指引,根據規劃,2035年的長寧,將傳承歷版規劃中「虹橋品牌、國際特色、智慧創新、時尚活力、綠色品質」等特點,在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標指引下,發揚長寧區在區位、歷史、生態等方面的先天優勢,強化國際貿易、現代服務、時尚創意等產業的發展基礎,打造國際貿易核心承載區、服務經濟品牌示範區、智能智慧創新集聚地、時尚文化創意策源地。
  • 長寧打造時尚創意產業區 東華大學創業基金擴容
    長寧打造時尚創意產業區 東華大學創業基金擴容 2011年10月21日 東方網記者霍世傑10月21日報導:繼分別向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提供400萬元資金支持分別成立兩所大學的創業分基金後
  • 上海最「資深」開發區內,這個新成立的聯盟集合了魔都最時尚的企業
    5月15日上午,虹橋時尚創意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虹橋時尚創意產業聯盟黨委也同步揭牌,為打造「上海文化」品牌、深化虹橋時尚創意影響力、放大虹橋效應又邁出堅實一步。 虹橋地區地處長寧「時尚金三角」,是虹橋舞蹈演藝集聚區和東華時尚產業集聚區交匯之地,轄區內有上海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個規模化開發的國際社區古北新區,還匯集了時尚設計、娛樂影視、全媒體、會展等六大文創細分行業的代表性企業。
  • 電競、演藝、時尚、手工藝……上海認定137家市級文創園區
    7月25日,2019年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工作會議在上海友誼會堂召開。上海市市文創辦 供圖上海的文創產業發展如何?7月25日,2019年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工作會議在上海友誼會堂召開。在打造區域特色文創產業方面,全市各區特色鮮明、各有所長,比如浦東打造電競核心功能區,黃浦打造「演藝大世界」,徐匯推進人工智慧+藝術品產業,長寧加快虹橋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閔行聚焦國際貿易、網絡信息、傳媒娛樂形成集聚優勢,楊浦打造濱江創新帶文創空間,金山聚焦綠色印刷產業優化升級,青浦推進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園等項目建設。
  • 《促進上海創意與設計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
    一、發展目標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融合為主線,強化產業要素集聚,完善產業服務體系,打造產業特色品牌,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推進本市創意與設計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升上海國際設計之都、時尚之都、品牌之都建設水平,打響上海「服務、製造、購物、文化」四大品牌。
  • 上海長寧區與東華大學攜手發展時尚創意產業
    新華網上海10月23日電(記者陸文軍)20日下午,東華大學60周年校慶活動之「協同創新共謀發展——區校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籤約儀式」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行。  中共長寧區委副書記、區長李耀新致辭說,東華大學建校60年來,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參與「三區聯動」,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區校合作互利共贏。
  • 推動「公共文化+」,上海長寧模式怎麼做?
    長寧區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西部,面積37.19平方公裡,2019年常住人口69.36萬人,處於滬寧、滬杭發展軸的核心區位,緊鄰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是上海服務長三角的重要功能區。長寧國際化程度較高,歷史人文薈萃,文化機構雲集,曾三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區」和「全國文化先進區」。
  • 閔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未來三年怎麼幹?這個會議上定調了!
    未來三年,閔行將聚焦創意設計、網絡信息、傳媒娛樂、文化裝備、文化藝術五大領域,形成虹橋國際文娛、七寶文化藝術、紫竹網絡信息、浦江傳媒演藝、吳涇時尚創意五大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基地,實施政策引導、載體升級、項目推進、品牌打造、人才培育等五大行動計劃,從而集聚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文創企業,推動閔行區文創服務能力整合輸出,塑造「閔行文創」品牌。
  • 中共上海市長寧區委關於制定長寧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
    中部虹橋地區,堅持「國際、商貿、時尚、文化」定位,更加主動打好「虹橋牌」,積極承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持續推進區域功能優化、品質提升,進一步強化國際貿易、時尚設計、展覽展示、消費體驗、商務辦公等功能,成為具有標誌性的國際貿易時尚圈。
  • 東華大學與長寧區政府籤署區校共建戰略合作協議
    ,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一屆市委十次全會精神,謀劃推進「十四五」高質量創新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雙一流」和國際精品城區的重要舉措。他強調,要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推動新華路園區、東華創意園等園區協同發展,推動延安路校區及周邊環境升級發展,共建東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加快布局新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共同加快「環東華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要依託學科特色優勢,通過設計賦能、科技賦能、文化賦能及商業模式創新,進一步整合學校時尚創意設計學科鏈同國家地方時尚創意產業鏈的聯動和銜接,共同推進時尚創意產業能級提升。
  • 上海臨空虹橋第五大道漸成型 長寧六大商圈貼身肉搏
    聯商網消息:面對擁有瑞安虹橋天地、龍湖虹橋天街、虹橋匯、新華聯等眾多購物中心項目的大虹橋商圈(跨閔行區和青浦區)咄咄逼人,已規劃十多年的長寧區臨空虹橋第五大道也終於即將成型!近日,宜家購物中心集團以逾21億元成交價獲得上海長寧虹橋臨空經濟園區16-2地塊,將用來建設宜家在中國的第五座薈聚(Livat)購物中心。
  • 東華大學與上海市長寧區政府籤署區校共建戰略合作協議
    ,謀劃推進「十四五」高質量創新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雙一流」和國際精品城區的重要舉措。他強調,要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推動新華路園區、東華創意園等園區協同發展,推動延安路校區及周邊環境升級發展,共建東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加快布局新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共同加快「環東華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要依託學科特色優勢,通過設計賦能、科技賦能、文化賦能及商業模式創新,進一步整合學校時尚創意設計學科鏈同國家地方時尚創意產業鏈的聯動和銜接,共同推進時尚創意產業能級提升。
  • 文創產業生態要像熱帶雨林一樣:長三角文創領軍人才論壇今日舉行
    11月20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進入第二天日程。下午,由上海市長寧區商務委員會和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共同主辦的長三角文創領軍人才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會上,為將長寧建設成為上海文創產業的重要承載區、創意產業人才集聚高地,長寧區商務委與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就充分發揮協會在整合創意資源和集聚創意人才方面的優勢,形成政府與協會的有效合作,達成相關合作意向並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 柯橋區全方位推進「文化強區」建設
    古鎮新韻是我區全方位推進文化強區建設的一個成果縮影。據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柯橋處於浙東唐詩之路與大運河詩路兩條最美詩路的交匯點上,我區對應《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和紹興文創大走廊規劃,謀劃布局了鑑湖文創帶、蘭亭陽明心學遊學示範區等文化融合發展區,還積極規劃了柯北時尚創意區、柯南影視旅遊區、古鎮風情街區等文化產業發展板塊。
  • 「推進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建設」被寫入上海這份重要文件!
    打響時尚繁榮的「上海購物」品牌,以支持品質消費、時尚消費、服務消費為發力點,建設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的「上海購物」平臺,打造面向全球市場的新品首發地、引領潮流的風向標和創新發展的新零售,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城市。
  • 東華大學與上海市長寧區政府籤署區校共建戰略合作協議!
    (籤約儀式現場)劉承功在講話中指出,東華大學與長寧區政府深化區校共建戰略合作恰逢其時、意義重大,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一屆市委十次全會精神,謀劃推進「十四五」高質量創新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雙一流」和國際精品城區的重要舉措。
  • ...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中部虹橋地區,堅持「國際、商貿、時尚、文化」定位,更加主動打好「虹橋牌」,積極承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持續推進區域功能優化、品質提升,進一步強化國際貿易、時尚設計、展覽展示、消費體驗、商務辦公等功能,成為具有標誌性的國際貿易時尚圈。
  • 長寧 | 整合企業資源,牽手區域高校,促青年大學生就業
    日前,為集聚長寧人力資源產業優勢服務青年大學生就業,長寧區舉辦「牽手高校、逐夢長寧」四校聯動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暨長寧區第一屆「人才開發優秀單位」、「優秀人力資源經理人」評選頒獎儀式。近年來,長寧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區建設,立足長遠,聚焦就業「活水源」,持續推動區域人力資源產業集聚發展,在才聚土沃的良好態勢中湧現出了一批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傑出單位和個人。活動現場,10家首屆人才開發優秀單位、10個優秀人力資源經理人獲評殊榮,將進一步發揮「頭雁效應」,引領人力資源產業助推長寧穩就業、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