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真茶君—普文
森林三人組合(普亮、普通、普文)
《1》
「叮咚、叮咚。」,我與普亮、普通師兄正談笑風生中,手機微信的鈴聲連續響起,打開一看,原來是老家一個兄弟,他說到:「兄弟,你給我發的,《織覺》無為、無印,還有昔歸、冰島茶、忙麓山、收到了。茶這幾個茶不錯,餅茶各發一提,散茶各發5公斤。」
我淡定的回過去兩字「好的」。看著兩師兄就笑,普通師兄忍不住就說了「又犯傻了,看來晚上要請我們吃大餐呢!」
我笑著回答到:「師兄,你真的是我知音,笑中自有黃金屋,笑中自有顏如玉,你也能知道,要不分你一個。」
普通師兄一本正經的說:「普亮師兄,起來幹活了,普文肯定要我們幫忙幹活嘍。」
《2》
普亮師兄很幽默的說:「普通師兄,師傅是什麼時候教你,掐指一算的。」
「普文那兩下子,腳趾頭都能想清楚,還用師傅教嘛。」普通師兄說到。
我就撓著頭,笑呵呵的回話到:「師兄,你有將相之才,不出山,我替丐幫可惜了,來,來,來,裝昔歸茶與冰島茶,散料,用5公斤箱。」
「普文師兄,你說這個普洱茶怎麼這麼複雜呢?搞定這一山,那一山的,難道有那麼多不一樣嗎?」普亮師兄問到。
「其實哪裡產區的茶,都有不同的,只是區分方法很多,如福建烏龍茶,就什麼牛欄坑、什麼坑的,鳳凰水仙、鐵羅漢、鐵羅漢,單樅等,一大堆的」。我回話到。
說到這裡,普文也在分析師兄這番話,為什麼普洱茶這麼複雜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應該如何改變這樣複雜的狀態呢
《3》
今天的主題又是在一番對話中,引申而出,普文在想為什麼普洱茶是世上最為複雜的茶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思考再三,準備寫下這篇文章與茶友們分享。
看到這裡茶友們都會覺得,是因為普洱茶的混亂現象而已,並非實質性根據。
例如:很多綠茶的茶商而言:「普洱茶憑什麼賣到成千上萬,在古代不就一邊銷茶而已。」就是炒作而已,就是落後樹種,落後工藝茶而已,綠茶有歷史,從陸羽寫《茶經》之後,流傳至今的優秀工藝,多少古代君王為之傾慕,乾隆帝御用,「西湖龍井」,自然後世追捧至今。
普洱茶底蘊薄弱為何被現在的大多數茶商高高捧起呢?這一步步如何實現的呢?普洱茶怎麼樣成為最複雜的茶呢?分析如下。
普洱茶成為最複雜茶的基礎條件。
1.雲南的地理及生態原因不得不講,雲南作為森林覆蓋面積極高的省份,且海拔高度與土壤肥沃,水系發達,極其適合喬木類茶樹生長。優質野生樹種資源,全國為首。
2.茶樹種的豐富程度高。如臨滄市所管轄的永德縣、雙江縣、鳳慶縣、雲縣等野生茶樹種豐富為首,永德縣的亞練鄉(鎮)發現了茶樹的鼻祖,中華木蘭,不禁讓推理雲南才是真正的茶之發源地。
經科考鳳慶縣小灣鎮錦繡村,現存一株3200年的栽培型古茶樹,是現存最為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樹(家茶),因此,此樹被認定為茶祖,每年都有地方性的祭茶祖的活動。
3.製作工藝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其實曬青的製作工藝,在唐、宋仍然有這製作工藝的綠茶可以追溯,如「團茶」的等,在後來元代開始納入版圖,明代、清代,雲南都是上供的茶葉,如「金瓜貢茶」,「曼松貢茶」。這這種曬青的製作工藝,普文需要詳細講解。
曬青顧名思義,茶在製作後是靠曬制的,這會曬字,就有很多學問了,天氣不同,香氣不同、口感不同。地域不同,香氣不同、口感不同。且因為有此這樣的工藝製作,那麼就有後來茶商們炒作的行語「普洱茶,一山一味,千山千味。」之說了。
4.雲南產茶區,氣候不同,如西雙版納熱帶,臨滄接近熱帶,保山也接近熱帶,叢山林立,海拔不同,氣候不同,正如雲南十八怪中一怪「東邊下雨,西邊晴。」詮釋到位。且雲南的茶樹基本生長山坡,所以山的茶味,跟上山的茶味都不同。在曬青工藝下發揮的淋漓盡致。
5.土壤的多樣性,雲南產茶區的特色,這邊是紅土,那邊是黃土,再那邊是巖石堆,千奇百怪,同樣的茶樹生長環境不同,曬青製作後口味都會不同。
《4》
普洱茶成為最複雜的茶的契機,最終發展到現在的「一山一味,千山千味」的狀態。
2007—2008年,這兩年是普洱茶頂峰與低谷的詮釋,2007年春季,可謂是普洱茶千年難見的盛世,一個茶農自述「早上來了幾波人,把我所以的茶收了,下午又來幾波人把未採的茶鮮葉都出高價定了,明天又一波人來,再加價定未採的茶,天天一個價,原本賣5/kg的鮮葉,後來可以賣到80/kg,我們採的時候,差點都把樹枝都賣了。」
那是瘋狂,印證了一句話:「瘋子賣,瘋子買,還有一個瘋子在等待。」
進入2007年的秋茶季,正如那時的中國股市,進入熊市,如那般一樣,連續跌停。就如高空拋物,越下跌,速度越快。最後上好的原料幹茶,竟然跌倒了6—7/kg。
原先鮮葉80/kg,4kg製成1kg的幹茶,成本320/kg的幹茶,盡然只能賣6—7元,這是何等慘狀。
2008年普洱茶茶市是沉靜的一年,也同樣是開始醞釀的一年,2009年,茶商開始醞釀的山頭開始發跡,老班章、冰島茶、曼松、易武、南糯山、薄荷糖、老曼峨、布朗山等普洱茶的包裝開始重視山頭了,古樹茶也被單獨列出來開始在各地的包裝紙上出現,古六大茶,現六大茶山,各種思路開始萌發,普洱茶等待崛起。
《5》
普洱茶各地標杆的冉冉升起,代表著千山千味的複雜之最。
都在說港臺人在炒作普洱茶,讓普洱茶變成了帶有金融概念的茶,「越陳越香」,其實在普文認為,最大的炒作普洱茶的還是福建幫,廣東幫,如果你有幸雲南昆明的茶城裡,你會發現,10家店主中,有4家是福建與廣東人。
真正讓「古樹茶概念」,「越陳越香」,「名山名寨」「單珠」等概念,至今屹立不倒的重要年份是2010年—2015年,這5年間冰島茶從100/kg漲到5萬/kg,老班章也亦然,然而各種名寨如春筍一般冒出,忙肺茶、梅子箐、鳳凰窩、昔歸茶、忙麓山、天門山、颳風寨、麻黑、景邁、莫烈被、班盆、勐宋、賀開等等。眾星拱月般,數之不盡,如果不把雲南各大產茶大區的地圖,你能了解盡之。就連福建人捧上天的烏龍茶系列也黯然失色,不過話說回來,異曲同工。
《6》
普洱茶品類多嗎?
其實並不多,就普洱茶生茶和普洱熟茶兩種。
不就小樹茶、中樹茶,大樹茶、古樹茶,主要大葉種就三種,勐海大葉種、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
但是從山頭各立標杆之後,山頭眾多,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感覺。喝不完的山頭,品不盡的香味,喝不盡的口感,所以茶商們都愛了,愛什麼呢?
1.愛其複雜,茶友品不盡滋味,無法判別。
2.愛其標杆,高價王之下,眾茶都有空間,價位浮動空間大。
3.真愛多變的香型,多變滋味,能找自己的所愛與分享樂趣。
總之無論千山、萬山,隨著茶友的熱情與熱愛,真切希望那些名山、名寨都保護好茶樹的生態環境,保護好原生種茶樹,努力把茶做好,方能對得起,熱愛的茶友,否則生態一失,也就眾矢之地。
原創文章:真茶君—普文
圖片來源: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