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媽媽找我諮詢。她說,她的女兒今年4歲了,天氣冷了,孩子非要穿裙子去上幼兒園,她覺得那樣孩子會感覺冷,非要孩子穿上長褲,孩子堅決不從,就穿著裙子走了。她問我,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
她問這樣的問題,我有一點吃驚。因為2年前,她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和這個情景非常相似,當時她做得非常好,才2年她就把正確的做法忘光了?
那時她是這樣講的:她的女兒2周歲,夏天,一次帶女兒出門去公園玩,孩子拿出一雙棉鞋非要穿,她告訴孩子天氣熱不能穿棉鞋,孩子很不高興。那時她聽過我的家庭教育講座,記得我說過: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自己承擔選擇的後果。
我說要把孩子放在和家長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孩子的選擇,引導而不是強迫孩子做什麼事。孩子很多看似荒誕和匪夷所思的舉動,實際上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獲取知識、增加閱歷的嘗試,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責任感和主見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父母的知識閱歷遠遠高於孩子,當然可以替孩子做出最好的選擇,但是那樣做也就剝奪了孩子自己去探索和成長機會,剝奪了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孩子只能服從,不能選擇,長此以往孩子怎麼可能有主動學習的興趣,怎麼可能有主見呢?
於是她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她穿棉鞋,自己悄悄拿上孩子的涼鞋。孩子在公園裡玩了一會兒,坐下休息的時候她問孩子:腳熱麼?孩子說:熱。要不要換上涼鞋?孩子很爽快地說,好。換上涼鞋之後再問孩子,哪雙鞋涼快?孩子說:涼鞋。
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她的女兒非常有主見和領導能力。她告訴我,女兒2歲4個月的時候,有一天,她發現小區裡幾個3周歲多的孩子站成一排,在她女兒的指揮下爬一個沙子堆。那些比她女兒大的孩子,都樂於聽從她女兒的指揮。
我對她說:「你忘了2年前孩子夏天穿棉鞋時的做法了嗎?現在面臨的幾乎是同樣的問題,還是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承擔選擇的後果啊。」她記起來了曾經的做法,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家長們聽了家庭教育講座,能在家庭中運用一段。但一段時間之後,很容易回歸過去的家庭教育模式和習慣,很難做到十多年始終如一。而家庭教育理念的搖擺,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家庭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家長們經常和家庭教育指導老師保持聯繫、和同齡孩子的家長們組成圈子,互相分享交流經驗體會,時刻得到提醒和幫助。家庭教育不是家長讀幾本書、聽幾個講座,掌握了知識就能有效果的,而是要從孩子出生,到孩子16周歲,始終如一、持之以恆地堅持,沒有團隊的監督和激勵,一般人很難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