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解放軍報2010年04月15日07:13
一流清泉,必有源頭活水;一棵大樹,必有根下沃土。組織的培養是一個人成長進步的重要依託。
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張思德同志參軍11年,最高職務只是班長。1942年秋,從工作需要考慮,組織上計劃安排張思德到班裡當戰士,領導找張思德談話徵求意見,張思德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班長是革命需要,當戰士也是革命需要。我一定要好好當個戰士。」於是,當了7年班長的張思德愉快地當起了戰士。
張思德在班裡當戰士,年齡最大、資歷最老,但他仍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負責地做好各項工作。入伍11年,革命需要張思德站崗,他就把崗站好;革命需要他燒炭,他就把炭燒熱;革命需要他當班長,他任勞任怨;革命需要他當戰士,他毫無怨言……張思德這種堅決服從組織決定的優良傳統作風,今天仍值得我們學習。
一流清泉,必有源頭活水;一棵大樹,必有根下沃土。組織的培養是一個人成長進步的重要依託。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固然有個人奮鬥的因素在其中,但是沒有組織的關心培養,個人進步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每一名黨員幹部與組織都是樹葉與大樹、水滴與江河的關係,不可分離,不能割裂,榮辱與共。樹葉只有在大樹之上,才能煥發生機;水滴只有融入江河,才不會幹涸。只有牢記組織的培養並盡全力為組織工作,才能有所進步、有所發展。所以,我們應該像張思德那樣,抱著一顆感恩組織的心幹好工作,不要問組織能給我什麼,而要多考慮自己能為組織幹些什麼,回報組織的培養。
在對待組織決定的問題上,需要把視野放遠一些。不能只想著個人進步、解決個人問題,更要看到部隊建設大局和部隊工作的需要;不能只想著今天的不如願,更要看到以後的發展進步。需要把心胸放寬一些。一個人只有虛懷若谷、海納百川,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幹好工作上,不為一官半職勞心費神,不為一己私利斤斤計較,才能幹出一番事業,不愧對組織培養。還要把得失看淡一些。「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既要看到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又要看到過度看重和追求個人利益,就可能失去官兵的擁護,失去其他進步的機會,失去積極進取的動力,從而始終保持良好心態幹工作。
組織決定和個人需求有時會產生矛盾,在這個時候,能不能自覺做到服從組織決定,是對黨員幹部黨性和組織紀律性的有力檢驗。黨員幹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就不能拿個人需求向組織討價還價,而要自覺向那些工作不言苦、不畏難、不怕累,一心一意幹工作的同志看齊;不能幹了點工作就等著要回報,取得點成績就盼著組織的認可,而要想到成績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而非個人一己之力取得。擺正了心態,提高了思想境界,則必然會把個人發展與組織決定自覺統一起來,也才會在服從組織決定的過程中使自己得到很好的鍛鍊、成長與進步。
上網從搜狗開始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