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監管重拳出擊,「首戰」鎖定社區團購混戰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巨頭混戰社區團購,終於引來監管出手。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

  會議充分肯定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但同時嚴肅指出當前社區團購存在的低價傾銷及由此引起的擠壓就業等突出問題,並強調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要嚴格規範社區團購經營行為,嚴格遵守不得濫用自主定價權、達成壟斷協議等「九不得」。

  受此消息影響,23日開盤,阿里巴巴(09988.HK)、騰訊控股(00700.HK)、美團(00390.HK)股價均現1%以內跌幅,京東集團(09618.HK)股價上漲1.65%。截至收盤,阿里跌幅擴大至1.77%,騰訊下跌0.26%,美團回升轉漲。美國當地時間22日收盤,拼多多(PDD.Nasdaq)股價大跌5.34%。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12月18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之後,反壟斷監管領域的「第一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這次會議很及時且有必要,給出了明確的預期,就是社區團購可以發展,但需要規範發展。『九不得』對惡性價格競爭等進行規範,尤其是對市場上擔憂的壟斷進行約束。這個指導意見對社區團購行業,總體而言將產生積極影響。」

  社區團購火熱

  近半年來,社區團購賽道可謂火熱。

  6月,滴滴上線「橙心優選」,創始人程維表示對社區團購「投入不設上限」;7月,美團也成立優選事業部,並表示將社區團購作為「一級戰略」;8月,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上線。

  12月11日,京東集團表示,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投資7億美元。此外,阿里、騰訊也紛紛入場投資,比如騰訊7月跟投興盛優選,阿里領投十薈團。

  為什麼巨頭紛紛湧入社區團購賽道?

  移動網際網路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布的《2020年Q3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在生鮮電商細分領域,用戶規模保持強勁增長,9月MAU(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2492萬,較去年初增長1.35倍。

  目前生鮮業務的玩家主要分自營型以及平臺型兩種,其中自營模式又分為前置倉(比如每日優鮮、美團買菜、叮咚買菜)和倉店一體(盒馬、永輝),而拼多多等屬於平臺型。

  前置倉和倉店一體模式最核心的區別在於前者完全放棄線下引流,通過壓縮地租成本,使其可以承受純線上獲客的高額成本;後者承擔較高的地租成本,門店具備線下引流的功能,同時從線上和線下獲客。

  在線上流量見頂的背景下,社區團購被視為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最後一片藍海,成為各家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焦點。截至目前,美團和拼多多攻城略地的範圍最大,進入的城市數量均超過200個。

  11月,在美團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美團創始人王興表示:「我們認為(美團優選)這是一個最高效的模型,能夠幫助我們滲透到尤其是四五六線比較低級別的城市以及市場。」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也表示,藉助於投資興盛優選和打造京喜品牌,京東將以供應鏈體系探入下沉市場。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認為,網際網路巨頭深入到社區團購的原因在於面臨增長乏力的狀況,換句話說,可以開發的市場已所剩無幾,而中老年為主的小菜場用戶對生鮮有高頻的需求,也掌握著購買力,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

  高額補貼、低價競爭

  對於這一核心業務,網際網路巨頭沿用了一貫打法——補貼。

  社區團購的「玩法」一般是先用低價銷售方式吸引用戶流量,再通過去除中間批發環節來控制成本。社區團購的創新在於採用了團長制、集採集配和預售制,分別帶來了流量成本、履約成本、生鮮損耗的降低。

  作為連接消費者的渠道,團長是社區團購能夠運轉的關鍵。招商證券研報顯示,美團優選主要以地推、掃街、拜訪的方式獲取團長,拼多多則通過電話拜訪的方式;美團地推每拓展一位團長,獎勵160元,滴滴的「橙心優選」和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是130元。

  網際網路巨頭在用補貼向菜市場要用戶的同時,也觸及了廣大經銷商、代理商、菜攤商販等角色的利益,部分供應商在反抗。

  「木耳產地採購價35元一斤,他們(指社區團購平臺)網上賣25元(一斤)。」河北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下稱「華海順達」)董事長錢清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公司是做品牌的,社區團購平臺這樣做,導致一些供貨客戶反應強烈。

  華海順達12月12日發出通知稱,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為此,針對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提出:任何客戶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必須有我司授權,否則視同竄貨;不管平臺有沒有補貼,價格不得低於我司終端零售價,否則視同低價;影響惡劣的,取消經銷權!

  在低價競爭的同時,網經社「電訴寶」消費投訴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興盛優選、橙心優選、十薈團、美團優選、每日一淘等接到用戶投訴,其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退貨退款問題、商品質量、訂單問題、虛假促銷、售後服務差、網絡欺詐等。

  劉春泉表示,如果監管不幹預,網際網路平臺很可能通過社區團購的方式,用資金優勢先低價打垮競爭對手,待到壟斷市場後再攫取高額利潤。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嚴哲瑀也認為,社區團購如果只是利用高額補貼、低價商品競爭手段快速打開市場,擠壓其他市場經營者的生存空間,而不是從流通效率、產品質量透明度等方面提升發展,從本質上來說,這不是一個良性的競爭發展模式。

  「九不得」對症下藥

  「九不得」的第一條規定,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在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嚴禁以排擠競爭對手或獨佔市場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表示,當下,社區團購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以低價打通市場,這也是「九不得」規定中最核心的一條。

  劉春泉認為,2017年《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時,增加了網際網路不正當競爭條款,對經營者實施惡意不兼容等行為進行規制,但刪除了「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的規定,建議恢復原來《反不正當競爭法》刪掉的條文。

  「九不得」中還提到不得違法達成、實施固定價格、限制商品生產或銷售數量、分割市場等任何形式的壟斷協議;不得實施沒有正當理由的掠奪性定價、拒絕交易、搭售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不得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排除、限制競爭。經營者集中達到國務院規定申報標準的,應當事先申報,未申報的一律不得實施集中。

  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反壟斷指南》),目前已經完成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正在根據徵求意見情況進行修訂。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遊雲庭認為,「九不得」其實是《反壟斷指南》落實在社區團購行業的具體規定,這個規定也是一個指引性文件,主要為了杜絕之前曾經在網際網路創業中多次發生的前期傾銷攬客,後期漲價損害消費者權益,對競爭對手不擇手段進行打擊,巨頭收購初創企業不做經營者集中申報等具體情況。

  「九不得」還強調,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不得利用技術手段損害競爭秩序,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等。此外,強調不得實施商業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得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危害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劉春泉認為,「九不得」的條款實際上涉及到《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電商法》《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多個法律,在執行中有足夠的法律依據,但關鍵還是監管如何落實法律。

  蒙慧欣表示,社區團購不是巨頭們的「鬥獸場」,儘管獲客、引流對企業在新領域中能否發展起來很重要,但「價格戰」並非一個明智的選擇,讓消費者對平臺使用產生依賴、好感度往往是平臺服務品質、商品質量以及供應鏈、售後體系、末端配送優勢等綜合能力的考量。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靴子落地」,監管:嚴禁低價傾銷和壟斷
    當網際網路巨頭公司在社區團購賽道進行激烈「巷戰」之時,沒有想到監管的「靴子」會在一年之內落地。12 月 22 日,根據人民日報,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參與社區團購的幾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悉數現身。
  • 外賣、酒旅、社區團購,美團三大業務均踩中網際網路反壟斷紅線風險
    但其外賣、酒旅、社區團購三大重要業務均有踩中網際網路反壟斷紅線的可能,須重視合規風險。遺憾的是,根據其近期在涉嫌反壟斷訴訟中的表現來分析,美團看起來還沒有足夠重視這些風險。外賣、酒旅、社區團購對美團都很重要以市值為標準,美團可算作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平臺,在很多網際網路領域佔據主導權或擁有一定優勢。
  • 社區團購「大亂鬥」結束
    7月,美團成立社區團購事業部「美團優選」;阿里直營批發業務「零售通」聯合線下大賣場大潤發成立了社區團購項目組。11月,阿里旗下社區團購業務「盒馬優選」上線武漢,開1萬個團;雙十一各大平臺社區團購捷報頻傳。12月,京東劉強東親自掛帥,重組電商拼團業務「京喜」進入社區團購,並整合原有的批發業務「新通路」。
  • 中央兩提「反壟斷」,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菜販稱生意大受影響據澎湃新聞,江西南昌,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多個APP都在今年上線,顧客只要通過APP選擇自提點購買生鮮後,就可以到店自取。但當地農貿市場有菜販稱,生意大受影響。據悉,今年農貿市場的銷量至少減少了三成。
  • 風口浪尖上的社區團購該走向何方
    不過就在最近,火爆背後也有了一些新轉向:12月9日,南京市場監管局公眾號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下稱《告知書》),要求經營社區團購的平臺不得以低價傾銷等方式,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團長」需要辦理相關的市場主體登記等。隨後,阿里、美團、滴滴、蘇寧等負責人在《告知書》上簽字並承諾將積極配合政府監管。  南京也因此成為首個出臺文件喊話社區團購的城市。
  • 起底巨頭混戰的社區團購
    最近,社區團購正在混戰,滴滴,美團,阿里,拼多多正在開啟未來三年的大決戰,今天我以四個維度來講述,巨頭正在火拼的社區團購是怎麼回事?以及我們如何通過社區團購賺錢。1.社區團購是什麼?團購集採+到店自提怎麼對線下生鮮小販整個鏈條的進行打擊?2.興盛=社區團購,興盛模式為什麼跑出來,優於前置倉,正在被各大巨頭抄襲?
  • 江瀚;京東也加入社區團購混戰?網際網路巨頭密集發力的社區團購真香?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江瀚最近一段時間,如果要問哪個產業最紅火,相信大家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這就是社區團購,最近一段時間,京東、美團、淘寶、拼多多幾乎是數得上號的網際網路巨頭幾乎是商量好的似的,全部衝進了社區團購的紅海,把這片原來不受重視的產業,變成了一場大混戰,為啥巨頭們集體看好社區團購
  • 京東也加入社區團購混戰?網際網路巨頭密集發力的社區團購真香?
    來源:江瀚視野最近一段時間,如果要問哪個產業最紅火,相信大家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這就是社區團購,最近一段時間,京東、美團、淘寶、拼多多幾乎是數得上號的網際網路巨頭幾乎是商量好的似的,全部衝進了社區團購的紅海,把這片原來不受重視的產業,變成了一場大混戰,為啥巨頭們集體看好社區團購,社區團購真是香餑餑嗎?
  • 多名業內人士預測,社區團購混戰將在明年夏季迎來分水嶺,倉儲物流...
    河南品牌衛龍曾發出通知,要求經銷商給社區團購平臺斷供超低價商品。  超低價商品,踩了品牌商的雷。  巨頭不惜虧本銷售,讓平臺銷售價低於批發商進貨價。更讓品牌商憂慮的是,社區團購平臺的超低價商品,有竄貨風險。所謂竄貨,就是經銷商置經銷協議和製造商長期利益於不顧,進行產品跨地區降價銷售。  事實上,更多的品牌商對社區團購平臺保持著理性認知和擁抱。
  • 社區團購還能走多遠?
    另一方面由於拼多多的崛起,零售業界開始掀起一場爭奪下沉市場之戰。於是在疫情催化下,生鮮零售的主流模式開始轉向較好打開下沉市場的社區團購這一業態。作為今年下半年競爭姿態最火熱的賽道,社區團購從資本熱捧到多個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入局;從官媒點名批評到供應商相繼禁止供貨再到人民日報再發聲,這一路潮起潮落,走得跌宕起伏。
  •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解碼:劍指低價傾銷 部分平臺」按兵不動」
    繼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的《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評論在網絡引起軒然大波之後,監管層於昨日正式出手。  12月22日下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下簡稱「行政指導會」),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6家涉及社區團購業務的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受邀參加。
  • 社區團購巨頭混戰,誰能堅持到最後?業內:明年夏季將迎來分水嶺
    這場社區團購混戰,會有很多種結局,或許巨頭會因為犯錯而主動離場,或許小玩家投靠巨頭,或許巨頭和本地玩家和諧共處。 而眼下,巨頭關心的是,誰最有冠軍相。本地玩家在意的是,誰能最終活下去。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江湖混戰
    短短一年時間,市場的風向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反轉,社區團購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章節。這一次,炮火要比以往更加猛烈,巨頭將它變成了一場戰爭,一場停不下來的混戰。 混戰是怎麼開始的? 談社區團購,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是行業的局面,也就是誰是其中的主要玩家。
  • 社區團購究竟搶了誰的生意?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爭的是什麼?
    不過就在最近,火爆背後也有了一些新轉向:12月9日,南京市場監管局公眾號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下稱《告知書》),要求經營社區團購的平臺不得以低價傾銷等方式,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團長」需要辦理相關的市場主體登記等。隨後,阿里、美團、滴滴、蘇寧等負責人在《告知書》上簽字並承諾將積極配合政府監管。
  • 社區團購為什麼火?平臺補貼低價不正當競爭壟斷從何說起?
    社區團購是社區居民的大實惠。就買菜而言,在家門口不用跑腿就能買到便宜、打折、價格實惠的蔬菜,生活必需品,社區居民當然開心支持了。社區團購異常火爆也引來無數非議。網際網路巨頭參與社區團購是壟斷企業資本無序擴張行為?平臺補貼導致低價傾銷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社區團購和小商販搶地盤賣菜擠壓了小商販生存空間等等。誰在妖魔化社區團購?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 「九不得」為社區團購畫紅線
    評論員觀察  22日下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
  • 「社區團購,我們不幹了!」
    部分供貨商「斷供」社區團購最近火熱的社區團購,一般來說,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被認為是中國零售的最後一戰,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
  • 知料|全球監管掀起反壟斷狂潮,陷入焦慮的不止是阿里美團騰訊
    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反壟斷意見稿發出當天,港股網際網路巨頭股價集體大跌,當天美團跌超10%,京東跌超8%,阿里跌超5%,騰訊跌超6%。反壟斷,成為一眾網際網路巨頭繞不開的話題。更重要的是,中國不是孤例,反壟斷風暴幾乎在全球各大經濟體同時上演。
  • 美團股價大跌,社區團購的「百團大戰」,剛開始就結束了?
    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表示,50萬元的罰款額度相對較低,但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倖和觀望心理,產生威懾效果。當然,美團們今天的股價下跌,早在上周五其實就已經是可以預見了的。
  • 反壟斷,從菜市場開始
    同時,從中糧、金龍魚等糧油品牌、到衛龍、香飄飄等零食再到電池等日用品品牌,都發布禁令,抵制社區團購的惡意降價行為。問題頻出,在反壟斷的大趨勢下,政府出手規範社區團購。這一風口會作為改善效率的心業態持續生長,還是被迫降溫?生鮮陷阱:劣幣還是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