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點擊加入下方圈子,學習更多實用孕產育兒知識。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前幾天有個孕媽私信問:剛進入孕中期,產檢醫生說有缺鐵性貧血,想問問飲食方面應該多吃啥、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其實,缺鐵性貧血在孕期很常見,我懷我兒子時,也是在懷孕二十幾周時查出有缺鐵性貧血,不過是輕度的,大約糾正了兩個多月才正常。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是2018年江蘇省是一個比較大的樣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我國出現貧血的概率在25%左右,而且不同孕周出現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也不同,從這個結果來看,發生在妊娠晚期的缺鐵性貧血約為25%-30%,算比較高的概率了。
懷孕後,孕媽吃一份食物,要同時供給自己和胎兒兩個人的營養,尤其從孕中期開始,不少營養素的攝入量需求都增加。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2013)》建議,懷孕早中晚期,孕婦人群鐵的推薦攝入量分別為20mg/d、24mg/d、29mg/d,孕前備孕期女性是每天20mg/d。
從這個推薦數據,可以看出,懷孕早期孕婦並不需要額外多補鐵,但進入孕中期後,會每天比之前多需要4mg,到了孕晚期每天比之前多需要9mg。
因此,要從 懷孕中期就要開始注重「補鐵」,多吃富含鐵的食物,預防發生缺鐵性貧血。
孕婦貧血也有輕度、中度和中度之分,孕媽不同的貧血情況對胎兒的影響也不同。
一般來說,輕度貧血的孕婦 對胎兒的影響不大,基本不會造成胎兒貧血,因為胎兒還能從媽媽血液中獲取足夠的鐵劑來合成血紅蛋白供自己使用,但這種情況對孕媽自己身體健康會有影響。
但如果是 嚴重貧血的孕婦,會導致孕婦血液中血球攜氧能力下降,進而就會影響胎盤的供血供氧,也就是說胎兒出現缺血缺氧、宮內窘迫的機率就大大增加。
《孕婦乳母膳食指南》一書中指出:孕期「鐵缺乏」的情況得不到及時糾正,會影響胎兒發育,早產率明顯增加,嚴重的還會導致死胎。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胎兒或嬰幼兒期鐵缺乏得不到幹預造成受損,就可能導致寶寶出現:智商降低、記憶力受損、情商受損、身體發育受影響。
如果孕媽在做產檢時,查出有缺鐵性貧血的情況,應該儘早糾正「貧血狀態」。
1. 如果是輕微貧血,可通過多吃含鐵食物糾正。
首先,多吃富含鐵的食物。
如動物肝臟(如豬肝、雞肝等),此外,還可以吃動物腎臟、瘦肉、豆類、海帶、蝦米、海蜇、紫菜、香菇、莧菜、髮菜、番茄、紅棗、櫻桃、胡蘿蔔等。
動物血中也富含鐵,不過考慮來源和衛生的問題,孕媽最好有選擇性的吃。
其次,多吃促進鐵吸收的食物、少吃影響鐵吸收的食物。
維生素類 有助促進鐵吸收,尤其維生素C,因此可以適當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瓜果,如鮮棗、橙子、獼猴桃等。
蔬菜中的 鞣酸、草酸、磷酸鹽 等成分會影響鐵吸收。比如菠菜、油菜這類蔬菜含有草酸,吃時最好先焯水,提前破壞掉草酸,就會大大減少對鐵吸收的影響了。
第三,多吃高蛋白類食物,對緩解貧血也有良好效果。
其實,不僅是孕中期,整個孕期都應該多吃蛋白類食物,如奶類、肉類、蛋類、魚蝦等都富含 動物蛋白,而豆類、芝麻、堅果類這些食物富含 植物蛋白,也可以適當吃些。
2. 如果是 中重度貧血或是食補效果不好,那就要吃鐵劑補鐵了。
一般在孕期,如果孕媽都按時體驗,也不會出現嚴重貧血。若是孕媽食補效果不好,甚至貧血情況加重,那醫生就會建議吃鐵劑補鐵。
服用鐵劑補鐵,要在產檢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不建議孕媽自己隨便買點鐵劑吃。
在服用鐵劑期間,需要每周複查一次,為了監測血紅蛋白的情況,看是否有逐漸上升或恢復正常。
鐵劑一般需要補充2-3個月,即使血紅蛋白正常了也要繼續補充鐵劑,是為了 糾正 「體內儲存鐵」 (鐵庫)的缺乏,也就是除了血紅蛋白中的鐵正常外,也要把「鐵庫」內的鐵補全。
最後再總結一下,孕期補鐵、預防貧血的重點:
① 從懷孕後就要注意均衡營養、適當補鐵,預防出現 缺鐵性貧血,而孕期貧血多是在懷孕中期查出;
② 孕期要按時產檢,這樣即使發生了缺鐵性貧血也能及早發現,儘早糾正,使貧血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降到最低;
③ 查出貧血要及時糾正,不可不當回事,不然就會影響孕媽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胎兒發育,甚至寶寶出生後還會受到影響。
④ 糾正貧血的方法要正確,要聽從醫生的建議,不可自己亂吃亂補,並且要定期複查,監測補鐵效果。
以上就是關於孕期缺鐵性貧血的知識,也提醒孕媽們從懷孕中期就要重視適當增加富含鐵的食物,做好預防。你在孕期經歷過缺鐵性貧血嗎、又是怎麼緩解的呢,歡迎分享你的緩解妙招。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