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民進黨臺南市長初選參選人、現任該黨「立委」葉宜津日前提議應該廢止用注音符號來學語文,改用羅馬拼音以利「與國際接軌」。
臺灣《中央網絡報》9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為了年底的臺灣縣市選舉,民進黨各地方候選人競爭激烈的程度,已有不少人用彼此殺得刀刀見骨來形容。這些候選人為了贏得初選,各種奇怪的意見層出不窮,不過,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民進黨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的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
臺南是「獨派」的重鎮,葉宜津提出這樣的主張,顯然是想要爭取「獨派」選民的認同。葉宜津主張廢除注音符號並改用與國際接軌的羅馬拼音,這樣的說法不僅沒有說服力,也隱藏了可能不為人知的秘密。
用與國際接軌的理由來掩飾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的確可以造成混淆視聽的效果。在我們看來,葉宜津提出這樣的主張,當然不是為了學生學習中文,這只是第一步而已,真正沒有說出口的第二步,即是廢除中文。
對民進黨來說,徹底切斷與中國的關聯,尤其是政治與文化上的關聯,是走向「獨立」的必經之路。對「獨派」派人士來說,使用中文文字,講普通話,是不得已的「痛苦」,而唯有建立臺灣自己的文字,才能讓「臺獨」一勞永逸,扎地生根。2011年作家黃春明至臺南成功大學演講,結果被一位蔣姓副教授用標語指責「臺灣作家不用臺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這樣的心態,並非個案,而是「獨」派的心聲。
臺灣「獨派」想廢除注音符號的背後其實是廢除中文,然而這是連葉宜津不敢說出的真相,只好用與國際接軌來遮遮掩掩。我們必須提醒民進黨,臺灣這塊地幾百年來,不知汲取了多少中華文化的養分,甚至於可以說臺灣從骨到肉,都有中華文化的基因。
文章強調,民進黨以為拋棄中文是臺灣的重生,實際上卻是臺灣的毀滅,因為沒有了中華文化,臺灣已不成其為臺灣,臺灣人也終將無法認識自己。
對於兩岸交流領域中,臺灣持續搞「去中國化」,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曾表示,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園,就像我們中華兒女都自稱是炎黃子孫。
臺灣「獨派」現在種種做法,就像拔著自己的頭髮,想把自己拖離地球一樣,根本是徒勞無功的,也會遭到兩岸同胞的共同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