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孩子,都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已經決定了他們的父母是誰。
而於父母而言,他們決定著孩子的出生,相較於孩子來說,在親子關係中更能掌握主動權。
在養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承擔著管教孩子的責任,在這份管教中,父母處於主導的一方。
尤其是對於沒有自理能力、認知能力、不會表達的嬰幼兒來說,這種管教更是一種單方面的輸出。
而當父母的這份管教沒有了底線,很有可能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前段時間,一段幼童被其父親抱摔在沙發上的視頻,迅速引發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在視頻中,人們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這位幼童的父親是如何狠狠地把自己2歲半的孩子拋摔在沙發上。
此視頻一出,紛紛引發網友的憤怒,更有網友直呼:這位父親沒有底線!雖然他怒摔孩子的原因系跟女友的矛盾,但是拿孩子出氣並不是一個男人該有的行為,而且也不能拿喝酒作為逃脫的理由。
最終結果很不幸,幼童因搶救無效身亡,一個只度過兩年半人生的新生命就這樣去了。
從這則新聞中,不難看出這位父親只是把孩子當成了情緒發洩的工具。
這就難免不讓人思考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父母作為親子關係的主導者,在管教孩子時,應當設定一定的底線!
為什麼要設定管教孩子的底線?
養育孩子的過程,總會碰到孩子犯錯誤的情況。當孩子犯錯之後,有些父母的做法會因欠缺底線,導致對孩子的責罰太過。
比如一個孩子偷錢被爸爸發現,最終被其父親打死。
而當父母在管教孩子有底線,點到為止,既能起到糾正孩子行為的目的,也不至於對孩子造成太過嚴重的傷害。
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難免會因他們的某些行為產生憤怒、生氣等情緒。而當父母有了底線,懂得控制情緒的重要性,知道再生氣也不能隨便對孩子發脾氣。
生活中大多數父母並不能很好的做到這一點,每當孩子惹自己生氣,他們的慣常做法就是大聲的訓罵孩子。
有些家長甚至會對孩子拳打腳踢,從而造成對孩子的肉體和心靈傷害。
管教孩子,需要父母有一定的底線原則,比如一碗水端平、不重男輕女等。
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如今的二胎家庭,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更應該制定一定的原則。
這樣才可以做到對兩個孩子的公平公正,不至於因為偏愛其中的某個孩子,從而在另一個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
家長應該如何管教孩子?
1)杜絕情緒化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避免情緒化,不能因為今天心情好,孩子犯了錯就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明天心情不好,即使孩子沒犯錯,依然挑孩子的毛病。
因此,父母最好在管教孩子時,有一說一,這樣才能夠對孩子起到更好的教育意義。
2)制定獎懲規則
雖然說當下用棍棒管教孩子的父母在減少,但是有些父母儘管沒有用到棍棒,還是會通過一些方法對孩子的精神進行壓制、折磨,從而使其被迫「心服口服」。
總的來說,這種強迫式的管教方式,只會暫時讓孩子屈服,並不能達到長期教育的目的,而且也容易激發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管教方式所產生的不良效果,建議家長可以提前跟孩子商量,制定好獎懲規則。
比如當孩子學習有進步給予其一定的獎勵,而當他犯了錯誤的時候,可以採用哪種方式對他進行處罰等。
這種獎懲規則,能夠讓孩子明白家長的底線在哪裡,而且孩子也更願意去遵守,去規範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3)多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
當孩子犯錯了或者突然作出某一種行為,儘管家長不理解,也不要一上來就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
可以從孩子的角出發,思考他為什麼這麼做。
如果還是不理解,那麼可以聽一些孩子的想法,然後再對其進行管教也不遲。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會讓他們感受到尊重感,因此他們也能願意去接受父母的管教。
總之,管教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設定一定的原則底線,避免因沒有底線,從而做出無法挽回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