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的飲食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傳統的下奶神器就是各種「湯」,雞湯、魚湯、鴿子湯。有的產婦坐月子就是湯和雞蛋,一吃吃一個月。且不說營養是否均衡,光是這一個月每天幾乎一樣的飲食,真的是會讓人超級崩潰。
懷孕生產已經很艱難了,哺乳期還不放過自己嗎?關於哺乳期的飲食,有這樣一些注意事項。
哺乳期飲食需避免
1、酒類
哺乳期的媽媽不要攝入酒類,因為酒精是小分子,非常容易從媽媽的血液進入乳汁,寶寶一旦通過乳汁攝入酒精,就會對寶寶的心臟和肝臟造成危害。
如果不可避免地飲酒了,請在酒精在體內代謝完以後再給寶寶哺乳,至少要在飲酒後4小時避免給寶寶哺乳。
還有一些地方流行喝「開奶酒」。更是沒有道理的。酒不僅不能下奶,反而會抑制乳汁的分泌,在哺乳期,含有酒精的飲品都應該是禁忌。哺乳期的媽媽如果攝入酒精,寶寶吸吮到的乳汁就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哭鬧不適、睡眠問題以及生長發育的問題。
2、吸菸
哺乳期吸菸也會對寶寶有影響。實際上,無論是哺乳期媽媽吸菸還是家裡有人吸菸,對寶寶都會造成傷害。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通過乳汁被寶寶吸收。因此,應該避免讓寶寶吸「二手菸」。
3、咖啡
咖啡雖然說不是一定要避免的,但是還是少喝為好。有研究表明,咖啡中的咖啡因是可以通過媽媽的乳汁傳遞到寶寶體內的。
如果發現媽媽喝咖啡,寶寶攝入母乳後會表現出異常興奮,煩躁不安的話,媽媽就要注意咖啡的攝入了。
總之,在哺乳期能少喝還是少喝些吧。
4、下奶湯
下奶湯真的有那麼神奇嗎?答案是:NO!
下奶湯只有一個作用——長胖!下奶湯也叫做催奶湯,以前中國物質匱乏,食物營養跟不上,產婦只能在坐月子的時候才能吃上點葷腥,油葷的食材加水被燉了之後就形成了奶白色的湯,人們認為這是食材的營養之精華。
下奶湯裡營養成分只有食材本身的十分之一,絕大部分是脂肪和膽固醇,真正的營養成分極低。不僅僅對下奶沒什麼作用,而且喝多了還會導致肥胖,甚至會增加高血壓,高尿酸等風險。
有些媽媽會覺得喝湯後奶確實多了一些,這裡面發揮作用的其實是湯裡面的「水」,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注意補充水分,要比單純喝湯好多了。
哺乳期真正需要攝入的是這些
1. 保證食物的多樣性
食物中應有充足的熱量、生理價值較高的蛋白質、豐富的無機鹽和維生素以及充足的水分等;食物選擇上也要合理,要營養均衡,這樣做可保證各種營養素的供給。
產後的媽媽們需要攝入種類豐富的健康食物,不同的食物會改變乳汁的口味,因此,通過食物的多樣性攝入,可以讓寶寶提前接觸到豐富的味道,以後添加輔食的時候,孩子不容易發生挑食的現象。
2. 每天8杯水
在產後的幾個月內,最好每天都要飲用8杯水,但這8杯水並不是為了多下奶,更多的是為了產婦自身的身體機能的恢復。
在產婦嚴重缺水的情況下,會影響到乳汁的分泌。這種情況雖並不多見,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分攝入,乳汁會消耗掉產婦自身的水分儲備。媽媽們會感覺到尿量減少,而且顏色黃,氣味會更大,可能會導致便秘和尿路感染。
3、蛋白質
乳母的蛋白質營養狀況對泌乳有重要的影響。如果攝入的蛋白質不足,可能會使乳汁的分泌量減少。
動物性食品如雞蛋、禽肉類、魚類等可提供優質的動物蛋白質,大豆類食品能提供質量較好的植物蛋白質和鈣質。
4.多食含鈣豐富的食品
如果媽媽的鈣攝入量不能滿足需要,就會動用媽媽自身骨骼中的鈣用於維持乳汁中的鈣水平。這樣媽媽容易出現腿腳抽筋等缺鈣現象。
哺乳期媽媽應注意飲食中鈣質的補充。奶及奶製品含鈣量最高,並且易於吸收利用,另外,魚蝦含鈣也很豐富。深綠色蔬菜、豆類也可提供一定的鈣。
5.為了預防貧血,應多攝入含鐵高的食物
為防止媽媽發生貧血,膳食中應多供給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紅肉類、某些蔬菜(如油菜、菠菜等)、大豆及其製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