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中國藥科大學65名學生組成的交響樂團憑藉管弦樂曲《時辰之舞》,從590個藝術表演類節目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器樂類一等獎。這是我國目前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大學生藝術盛會。
學校通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用音樂教育潤澤廣大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讓理工科學生感受到濃鬱的人文氛圍,努力培養既能站實驗臺,也能上音樂臺,既能研製普濟良藥造福於民,也能通曉高雅藝術陶冶心靈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藥(藥)」「樂(樂)」融通寓教於樂
大學思政講座常缺乏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學生往往「理解」卻未必「接受」,「懂得」卻未必「做到」,「知書」卻未必「達理」,難以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為破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尷尬現狀,豐富大學校園文化生活、濃鬱校園文化藝術氛圍,2009年10月,學校成立凌霄合唱團。「藥(藥)」和「樂(樂)」不僅古字字形相似,而且在很多方言中,兩字發音相同,甚至很多人把中國藥科大學誤聽成中國樂科大學,以為這是一所音樂藝術院校。凌霄合唱團創建時提出「藥樂融通,音樂潤澤心靈」的宗旨理念,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從聲樂訓練、樂理培訓、演出觀摩以及舞臺實踐等多方面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努力實現藝術教育、人文教育、快樂教育的有機結合。
「『藥』作用於生理,『樂』潤澤於心靈,藝術教育便是其中的橋梁。音樂可以治療生理,也能用最強烈的力量深入學生的心靈,對於大學生的道德、意志、品質、情操等方面的培養,起到『潤物細無聲』的陶冶和滋養作用。」樂團指揮嚴巖副教授說。
合唱團特別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實踐和創新,形成了一批經典的保留節目、曲目,能獨立舉辦不短於60分鐘的高質量專場演出,現已成長為一支專業素質優良、特色鮮明、能夠演繹各種風格曲目的高水平合唱團。
讓高雅藝術烙下「集體記憶」
95後大學生大多追求新潮、張揚個性。而作為令人動情悅耳的交響樂,以其形象直觀、形式自由且充滿感染性、愉悅性等特點,使學生容易在情感上受到觸動,思想上得到啟發和教育,因此深受他們的喜愛。
學校交響樂團成立於2014年4月,是一支由學校創建的學生業餘文藝團體,不僅是學生進行藝術實踐的園地,也是該校實施藝術教育的第二課堂。樂團旨在積極推動高雅音樂在校園內外的傳播和普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營造校園和諧典雅、朝氣蓬勃的音樂氛圍,使學生在音樂中凝心聚力、升華情感,在紅色經典旋律裡感受中國自信,現已成為繁榮校園文化的中堅力量。
基本樂理的學習、器樂的演奏和聲樂的實踐,不僅可以幫助高校大學生調節情緒、振奮精神,還能夠起到磨鍊意志、增強自信的作用。此外,音樂在展示學生個性的同時,又需要彼此間密切的合作。只有學生做到旋律、節奏、音準、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演唱(奏)出來的音樂才會美妙動聽、引人入勝,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我控制力與團隊協作精神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
每逢開學典禮等重大節慶活動時,學校體育館內便會響起陣陣高雅悠揚的管弦樂聲。學校藉由莊重高雅的管弦樂曲來提升開學典禮的儀式感,一方面是讓新生在入校第一時間與高雅藝術親密接觸,有益於提升校園文化品格、薰陶新生人文素養;另一方面也可給大學生留下持久的、積極的、激勵人心的「集體記憶」,使廣大學生在學業生涯最重要的時刻感悟崇高、汲取精神力量,促使他們樹立成人成才、愛國榮校、勇於擔當的榮譽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小音符」奏響育人「大樂章」
音樂猶如一種「情感放大器」,使得學生由悅耳悅目到悅心悅意,強化「意」,進而付諸「行」,上升為穩定的審美理想和美的行動。
2017年4月初到2018年4月,整整一年的時間,一首《時辰之舞》,從生疏到嫻熟,從青澀到流暢。交響樂團於近日憑該曲獲得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器樂類一等獎。
藥大交響樂團是此次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交響樂團中最年輕的隊伍。「每一個音符下,都埋藏著一顆堅定而柔韌的心,」樂團小提琴首席、國際醫藥商學院學生胡嘉浩坦言,「從樂團零起點組建到如今站在全國最高水平藝術賽事上,四年的點滴付出,化作一個個音符在舞臺上迴響,這是我們無悔青春的見證。四年來,我們學會了一件件從沒見過的冷門樂器,徜徉在一首首世界名曲的排練演繹中,用一場場精彩絕倫的音樂會證明,中國藥大人既能站實驗臺,也能上音樂臺,既能研製普濟良藥造福於民,也能通曉高雅藝術陶冶心靈。」
無獨有偶,今年年初,一段90後輔導員現場原創RAP的視頻在中國藥科大學校園裡炸開了鍋。原來,該校藥學院輔導員李濤在年終述職的結尾突然來了一段RAP,將時下流行的說唱藝術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闢出了一條「文藝」思政新路子。
談到這首RAP的走紅,德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藥科大學校長來茂德坦言「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提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須堅持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除了愛黨愛國的主題不能改變外,其他的都應該隨時而變、隨勢而變。李濤的此次探索,正是讓思政工作從空中回到地面、從靜態變成動態,將書本理論做成「饕餮盛宴」,把刻板說教變成「生動說唱」。事實證明,這樣的工作思路才能產生思想的共鳴。「自古『藥』(藥)與『樂』(樂)同音,各類思政教育舉措宛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躍於『五線譜』上,既有鏗鏘的節奏,又有跳動的音符;既有和諧的音程,又有溫潤的情感。只有同頻共振、和諧搭配,才能奏響育人新樂章。」
在中國藥大這樣專業性很強的醫藥類院校,浸染濃濃藥香的、新穎生動的音樂教育方式慢慢走進學生內心。通過藝術創新的形式,讓思政教育如春風化雨般流入每個學生的心間,以達到教化人心、全方位育人的效果。(記者 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