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學術造假之謎

2020-12-25 果殼網

賽贊造假事件梗概

賽贊(Bengu Sezen)於2000年8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跟隨導師薩麥斯教授(Dalibor Sames)從事碳氫鍵(C-H)選擇性活化的研究。她先後在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備受導師薩麥斯的喜愛,成為他的第一愛將。2005年,賽贊以一場精彩的答辯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旋赴德國海德爾堡大學,後又在分子生物學專業獲得了第二個博士學位。

賽贊(Bengu Sezen),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學生,通過學術造假,獲得了博士學位。

但早在2002年,就有人對賽贊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提出質疑。接下來幾年中,學界對賽贊研究結果的質疑聲不斷。2005年11月,哥倫比亞大學成立專門調查研訊委員會,並於次年2月宣布賽贊學術造假。隨後,薩麥斯先後撤回了6篇與賽贊聯合署名的關於碳氫鍵功能化的研究論文。

2006年8月到2007年2月,哥倫比亞大學任命的調查委員會對賽贊事件進行了深入調查。起初她很合作,但在證據面前,她不僅狡辯,還採取各種方式迴避調查,比如不回電郵、不接電話、不參加會議,甚至還搬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支持者的言論做擋箭牌,因為這些所謂支持者的IP位址是海德爾堡大學以及賽贊本人的電腦。接著她就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2011年3月,哥倫比亞大學撤銷了賽贊的化學博士學位。

賽贊造假的鐵證

2010年11月,哥倫比亞大學經過了長達6—7個月的調查後,研究誠信辦公室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分析直指賽贊研究行為不端的21個證據。研究誠信辦公室在2010年11月29日的公報中稱,賽贊在其博士論文以及3篇公開發表的論文裡篡改、偽造、剽竊實驗數據。

報告稱,賽贊「至少在學位論文的第1、5、6章故意地編造和篡改核磁共振譜圖。」 「故意編造和篡改燃燒分析數據。」因為給賽贊做燃燒分析的公司從未向哥倫比亞大學收取過分析費用。賽贊後來解釋說她找到了幾家公司願意免費為她進行分析,但是她提到的公司都公開反駁,並且聲稱和賽贊沒有籤過任何分析合同。

研究誠信辦公室注意到,報告中最厚顏無恥的造假數據之一是「用4張31磷核磁共振譜圖組成的合成圖,其中某個峰已經用修正液或者另外一個相似的譜圖掩蓋。」據調查,其他的核磁共振譜圖都是她從同事或者儀器默認的譜圖中剽竊來的,因為這些圖被保存在分析儀器的軟體裡。

諸多證據都表明賽贊的學位論文和公開發表的論文中使用的實驗數據都不符合科學研究的規範,並且不能充分證明實驗的歷程和結果。調查委員會在賽贊的實驗記錄本裡也根本找不到任何實驗數據同她已發表的數據相吻合。由此可知,賽贊在其學位論文和6篇以第一作者名義發表的論文中,大量的實驗數據都是偽造的。

其實賽贊在一開始就使用騙術,而且更具戲劇性的是她造假的數據來源居然是本校的核磁共振分析儀。因為每個本校研究生要想使用核磁共振儀,必須先經過培訓,並且一人一個帳戶和密碼。但調查者了解到沒有任何一個核磁共振分析是用賽贊的帳戶完成的。儘管賽贊曾告訴調查者她有一個自己的核磁共振帳戶和密碼,但是這被證實又是一個謊言。

事實上,賽贊玩了一個騙人的遊戲。她使用了其他薩麥斯實驗室成員的帳戶名和密碼,這些人在她進入實驗室之前就已經離開了。報告稱,她造假的譜圖中依稀可見其他實驗室成員的帳戶名和文件名。但在賽贊實驗記錄本裡找到的譜圖並沒有以同樣的方式標記,而且這些譜圖和她學位論文以及公開發表論文中的譜圖數據相去甚遠。當要求賽贊當面解釋其中一張核磁共振譜圖時,她稱這張圖是用400兆赫茲的儀器分析得到的。然而,這張譜圖和另外一篇公開發表的論文中的譜圖吻合,只是這張圖標記的是用300兆赫茲的儀器分析得到的。事實是兩個儀器根本不會得到完全相同的譜圖。就此賽贊沒有做解釋。

懸而未決的謎團

至此事件告一段落,但是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謎團。比如:賽贊造假的動機是什麼?在哥倫比亞大學這樣一所美國著名大學裡一流的化學系,發生在賽贊攻讀博士期間的學術造假行為是怎樣順利進行而又為何一直沒有被發現?

哥倫比亞大學並沒有回應人們的迷惑,也拒絕對此事發表更多評論,除了精心準備的說辭外,絕口不提2000年至2005年間薩麥斯實驗室究竟發生了什麼。而這段時間正是賽贊攻讀博士學位,薩麥斯被聘為終身教授的5年。事發後,學校禁止薩麥斯或任何一個實驗室人員公開談論賽贊事件。

接到哥倫比亞大學造假調查報告和隨附的研究誠信辦公室分析報告之後,《化學與工程新聞》記者提交給大學一份關於該事件詳細的問題清單,但學校再次拒絕回答。研究誠信辦公室也拒絕進一步評論。

學界及社會熱議

關注該事件的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對此事展開了熱議。

賽贊的導師,薩麥斯教授(Dalibor Sames)因學生的學術造假行為,成為另一焦點人物。

加利福尼亞聖何塞州立大學哲學副教授、科學倫理專家和博主——斯蒂姆維爾德評論說,「最使我驚愕的是項目負責人沒有核實實驗結果,也沒有注意到對賽贊研究工作的諸多質疑。這是真正的倫理問題。」

美國大學協會聯邦事務聯合副出席沃爾尼茨也贊同地說:「相當難以置信。發生如此重大的造假事件,項目負責人是有責任的。我希望研究誠信辦公室會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

斯蒂姆維爾德教授還認為,在賽贊事件中校方更應該對學術界負責而出面澄清事實。如果校方能採取某種方式對賽贊事件進行公開對話是很有價值的,包括說明該事件為何沒被發現以及今後如何避免類似的學術造假再次發生。「如果校方就此事件公開對話會更加讓人感到安慰,尤其是當研究型大學的教學任務似乎已被卷進事件背景之時。正是校方的不回應讓外界這樣覺得。」

另有一些關注該事件的人認為,此事件暴漏了學術界的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說,項目負責人有責任證實學生研究工作的真實性;當學術造假髮生時,項目負責人應接受學校或基金機構的處理或處罰。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學校應改變研究生僅依賴於一個教授的現實。

教授個人對研究生研究工作的指導和評價能決定他們科學生涯的軌跡,決定他們究竟能否在科學界有所作為。這起事件中至少有3名下屬離開了薩麥斯實驗室或者被解僱。他們每個人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嘗試重現並延伸賽贊博士的研究工作。雖然不能確定他們離開的真實原因,但「浪費時間和精力,再加上不能重現研究工作的壓力已經影響了這些學生正常的學習。」

博士造假的思考:路在何方

賽贊可能再也不會從事科研工作,但能肯定,此事已給薩麥斯的倫理觀和教學實踐籠罩了一層陰影,甚至會影響到薩麥斯今後在本校以及其他知名研究型大學中的晉升和聘任。但薩麥斯今後的研究之路會怎樣走誰也不知道。校方乃至學術界應該從此事件中吸取什麼樣教訓也是值得學術界深思的問題。

更正說明:

由於編輯疏忽,本文最初發表時誤將譯者署名為「聞菲」。本文譯者應為「xinyu」,現特此更正。由此給讀者以及xinyu、聞菲二位帶來不便,深表歉意!

原文看這裡

科技名博微博

相關焦點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國王學院關閉達八年之久。1784年重新開放後更名為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常春藤」八大盟校之一,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著名綜合性私立大學之一,現有在校學生近2萬人。其教育目標是「將年輕一代培養成為具有淵博的人文和科學知識以及高超的語言能力的高等人才」。哥倫比亞大學不僅硬體設備相當先進,而且聚集著一批知名學者,同時每年還有大批訪問學者慕名來到這裡,使具有很高的科研學術實力。
  • 日本造假「學術女神」博士論文不過關
    曾參與捏造和篡改「萬能細胞」相關論文  據新華社東京11月2日電 日本早稻田大學2日宣布,正式取消「STAP細胞」學術造假事件主角小保方晴子的博士學位。早稻田大學去年認定小保方的博士論文存在問題,要求其在1年內進行修改。但最終校方認定修改後的論文未達到博士論文水平。
  • 學術造假再次曝光:中南大學追回博士研究生學歷和博士學位
    2020年12月29日,中南大學在學校官網發布了《關於追回劉萍博士研究生畢業生證書的決定》和《關於追回劉萍博士學位證書的決定》。「經查實,劉萍報考博士研究生時提交的本科學歷證書、學士學位造假,經2020年12月17日校務會議研究,決定追回劉萍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博士學位證書。
  • 王婷瑩獲哥倫比亞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6月24日,由美國普林頓大學聯合美國國際專業組織管理機構、哥倫比亞大學主辦的榮譽博士頒證典禮在北京大學舉行。來自中國各省市及港、臺的傑出人士參加了頒證活動。
  • 南開大學校長疑似論文造假被質疑,學術造假何時休?
    11月14日起,曾供職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Elisabeth Bik博士在網站「pubpeer」指出,以曹雪濤為通訊作者的多篇論文可能出現了圖像造假問題。
  • 陳竺獲哥倫比亞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16年5月18日,哥倫比亞大學舉辦了第262屆畢業典禮。儀式上,我國著名科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院士因其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傑出貢獻,獲頒榮譽科學博士學位。這一天陽光燦爛,哥大上萬名師生、家長和各界名流齊聚一堂,畢業典禮隆重熱烈。
  • 美國學術造假進監獄,中國呢?
    在很多國家,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後果常常十分嚴重因為學術造假就遭遇牢獄之災確實比較罕見。但韓東杓案並非孤例。2006年,美國伯靈頓市佛蒙特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艾裡克·波赫爾曼,因申請NIH基金使用了虛假數據,被伯靈頓地方法庭判刑1年零1天;2009年,科隆檢察機關公布了德國近100名涉嫌學術造假的教授名單,指控他們為不合格學生獲得博士學位提供方便,最後,眾多教授被判處3年半有期徒刑;而最被大家熟知的則是韓國黃禹錫幹細胞造假事件。
  • 今日話題:美國學術造假坐牢,中國呢?
    僅因學術造假就導致牢獄之災,刑罰還如此之重。消息一出,便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國內不少網友更表達不解:至於嗎?2、在很多國家,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後果常常十分嚴重因為學術造假就遭遇牢獄之災確實比較罕見。但韓東杓案並非孤例。
  • 天津大學通報「化工學院教授被舉報學術造假」:屬實,已解聘
    天津大學通報「化工學院教授被舉報學術造假」:屬實,已解聘 2020-11-20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哥倫比亞大學
    中文名稱:哥倫比亞大學建校年份:1756學校性質:私立 頂級大學所在城市:紐約州 紐約學生人數:18000人授予學位:博士 、碩士 、本科、開設雙錄取:否官方網站:http://www.columbia.edu/哥倫比亞大學
  • 同樣是女博士,復旦博士被控學術造假,而交大博士前途大好
    近日,復旦大學的在讀博士,李某因為情感糾葛和學術造假等問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能夠讀到博士,在大眾的眼睛裡,皆是讓人羨慕的對象,更何況是像復旦、交大這些高大上的頂級學府。更是難能可貴,只要學有所成,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然而復旦大學的李某卻將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相信,發生這樣的事件,她的學術生涯可以說算是就此止步了。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學校簡介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縮寫UBC)是一所大型公立綜合性全國大學,成立於1908年,位於加拿大西部大型城市溫哥華,提供本科、碩士、博士、職業文憑、文憑課程五種學位類型。
  • 陳銘被曝學術造假、碩士博士全靠打通關係,本尊回應
    陳銘被曝學術造假、碩士博士全靠打通關係,本尊回應  olivia chan • 2020-11-30 15:53:58 來源:前瞻網
  • 這本漫畫居然是哥倫比亞哲學博士的學術論文?!
    《非平面》作為後浪漫的長青漫畫,它是哥倫比亞大學首部以漫畫形式呈現的博士論文! 作者尼克·索薩尼斯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專業,在求學期間,他認識到了漫畫,作為一種媒介載體,在闡釋觀點以及教學等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 這本漫畫居然是哥倫比亞哲學博士的學術論文
    《非平面》作為後浪漫的長青漫畫,它是哥倫比亞大學首部以漫畫形式呈現的博士論文!作者尼克·索薩尼斯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專業,在求學期間,他認識到了漫畫,作為一種媒介載體,在闡釋觀點以及教學等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 學術造假:誰是幕後推手?
    上海大學的教授陳湛勻因為兩項學術成果認定為抄襲,近日被全國通報,隨後免去了博士生導師等職務,陳湛勻不是第一個因為學術造假倒下的學者,他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近年來,學術造假事件頻頻曝光,造假者前赴後繼,學術造假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在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利益驅動呢?央視經濟頻道主持人王小丫與著名財經評論員何帆和劉戈共同評論。
  • 盤點2010年學術造假事件:唐駿張悟本等上榜
    7月1日,方舟子在其微博上質疑唐駿的學歷和專利造假。他指出,唐駿曾在其自傳《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中自稱為「加州理工學院博士」,並擁有大頭貼照相機和卡拉OK打分機兩項專利,但這兩項表述都涉嫌造假。方舟子的證據是,在美國相關部門查不到唐駿的博士身份和專利登記。
  • 繼南開大學校長之後,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被質疑涉嫌學術造假
    前段時間,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因為被質疑涉嫌學術造假而被推至風口浪尖。質疑者通過將其發表的論文進行圖片比對,累計發現幾十篇存在問題,並提出質疑。其中部分文章已經獲得曹雪濤院士回應,然而還有部分文章截至目前沒有進行任何回應。
  • 本科沒畢業成大學院長,深陷學術造假醜聞,鮑哲南憑何重回巔峰?
    到了美國之後,鮑哲南繼續在芝加哥大學攻讀化學系。由於之前在本科三年時間內還是學完了基礎課,打下了良好的專業基礎,所以,即便她沒有本科畢業,依舊順利在芝加哥大學完成了碩博連讀。 拿到博士學位後,鮑哲南直接進入了貝爾實驗室工作。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通常表現為引用別人的學術思想、學術觀點但是又不註明出處。當然,在對剽竊的認定上,很難將剽竊部分和合理引用區分開來,並且存在抄襲者常常以「合理引用」作為自己剽竊行為的開脫藉口。[6]如2007年7月至8日,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黃慶的2篇署名論文的,被舉報涉嫌抄襲或過度引用,此事最後於2009年7月最後被認定結果為抄襲成立,並取消了黃慶管理學博士學位;撤銷了黃慶研究生導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