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產後4天,婆婆就鬧著走,只因生個閨女,從此結下「月子仇」

2020-12-24 菡媽育兒經

今天嘟嘟跟我聊天,說了一些她坐月子的事情。嘟嘟是去年8月份的預產期,提前半個月開始休產假。休產假時,跟老公商量,把婆婆從老家接過來。這樣老公上班不在家時,如果肚子突然發動,還有個可以送她去醫院的。

於是就給婆婆打電話,結果婆婆說:「還沒生呢,我去幹啥呀,咱村裡的孕婦沒生娃前還都下地幹活呢,我不去。」與婆婆商量不通後,嘟嘟把自己的媽媽接來了。

5天後的下午,嘟嘟生下了一個漂亮的閨女。婆婆聽到孩子生了,才開始買票過來。婆婆來了之後,不做飯,不看娃,吃飯上前,吃完後退,所有的事情,都是嘟嘟媽幹。

就這樣過了4天,婆婆對嘟嘟說:「嘟啊,你看活都被你媽做了,我在這呆著,也沒什麼事,要不我先回去吧。等你媽走了,我再來。」

聽了婆婆的話,嘟嘟的血壓蹭蹭漲,火也是蹭蹭的冒,但還是控制著自己儘量不發脾氣,本著臉說了句:「你問你兒子吧。走還是留,我沒有意見。」

嘟嘟老公與婆婆談了一晚上,吃完早飯,嘟嘟老公直接去外地出差了,婆婆留下負責做飯和收拾屋子。

就這樣,嘟嘟與婆婆結下了月子仇。後來嘟嘟才知道,婆婆來了4天就走,只因婆婆重男輕女的思想。婆媳矛盾,千古難題,很少有不中招的。

引發婆媳矛盾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1、婆婆幹涉兒媳嫌棄

每家都有一個管家,平時婆婆在家管家已經習慣了。到了兒子家,還會習慣性的關東關西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短時間可以將就,時間一長,矛盾自然不可避免。兒媳婦使兒子做家務,管;兒媳婦網購,管;不論大小事,都要管一管,總會說這不該買,那不該做的

兒媳婦呢,也總是各種的嫌棄婆婆,如不衛生;比較土;思想落後等,經常把「別人家的婆婆」掛在嘴上。長時間這樣下來,就引發矛盾。

不論是婆婆幹涉也好,還是兒媳婦嫌棄也好,兩個人相處,都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畢竟生活的年代不同,讓老人一下改變舊思想很難,讓媳婦改變現有的生活習慣也挺難。只有兩個人相互尊重對方,才能慢慢磨合,要知道,家和萬事興。

2、育兒觀念不同

很多婆媳的矛盾是從娃開始的。婆婆覺得綁腿、睡扁頭對寶寶比較好,兒媳婦覺得要科學育兒,多看書。婆婆覺得寶寶比較冷,要多穿點,兒媳婦覺得,小寶寶火力壯,穿多容易上火。

婆婆也好,兒媳婦也罷,出發點都是為了寶寶,既然為了寶寶好,那為什麼不能相互討論,用對方比較好的方法去養育孩子呢?

3、生活飲食不同

有些家庭,因為生活飲食習慣不同,也容易引發婆媳矛盾。然然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姑娘,老公是東北人。然然喜歡喝湯,做飯精緻,但是婆婆喜歡大鍋燴;然然有輕微強迫症,但是婆婆家經常亂擺東西,她們經常因為生活和飲食問題發生爭執。

菡媽覺得,既然成為一家人,那就相互包容和理解,彼此照顧各自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為了那個共同的「愛人」,儘量和睦相處

大家覺得婚後要不要與婆婆一起住呢?婆媳相處容易產生矛盾還有哪些原因?你們與婆婆結下月子仇了嗎?留言分享下吧。

我是『菡媽育兒』,歡迎留言討論,喜歡的也可以關注,一起學習靠譜的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兒媳坐月子,婆家「掉價」的4種行為,添了孩子卻結下「月子仇」
    張大媽總認為生孩子是兒媳婦自己的事情,當婆婆的沒有責任和義務去伺候,而且她也不幫忙照顧孩子,甚至對兒媳婦說「誰沒生過孩子,簡直就是矯情,裝可憐。」張大媽的兒媳非常生氣也傷心不已,於是在月子裡面和張大媽結下了心結,但讓張大媽沒想到的是,她年老以後,兒媳對於月子裡邊受氣的事情依舊無法釋懷,甚至在張大媽老伴去世以後,把她送進了養老院。
  • 「兒媳生下女孩,婆婆轉身就走」月子間結下的仇,該不該原諒?
    坐月子期間,是女人身體最脆弱、最虛弱的日子。月子裡落下的毛病,據說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可以醫治,除非再生一個孩子,再好好做一次月子才行。 現實是,女人第一個月子沒做好的話,根本沒有勇氣生第二個孩子,自然不存在月子病月子治的可能性。
  • 婆婆摔斷腿要求兒媳照料,反被懟:我忘不了22年前的「月子仇」
    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頗有點震驚,怎麼就有了月子之仇,我也是生過孩子坐過月子的女人,可是為什麼月子之仇,就成了不共戴天的。 這句話固然有些偏激,但是也透露出一個事實: 女人在月子裡受的苦,往往會記了一輩子。多少年之後,回想起來,月子裡怎麼過得,一切都歷歷在目。
  • 婆婆伺候月子是啥體驗?過來人:第一天就攢下月子仇,沒熬過一周
    雙方都是持著「距離產生美」的態度,不是逢年過節就少見面,但是生孩子坐月子,偏偏打破了這種平衡,讓一個個家庭頻頻爆發「月子仇」。婆婆伺候月子是什麼體驗?過來人:第一天就攢下月子仇,沒熬過一周小芸的閨蜜最近剛坐月子,去看望她時,發現家裡請了個月嫂照顧,既妥當又放心。忍不住想想自己當年坐月子的那段時間,真是有苦難言。當年生完孩子,老公工作忙不能休息,娘家遠跨大半個中國,只能讓婆婆來伺候月子。
  • 婆婆伺候月子是啥體驗?過來人:第一天就攢下月子仇,沒熬過一周
    雙方都是持著「距離產生美」的態度,不是逢年過節就少見面,但是生孩子坐月子,偏偏打破了這種平衡,讓一個個家庭頻頻爆發「月子仇」。過來人:第一天就攢下月子仇,沒熬過一周小芸的閨蜜最近剛坐月子,去看望她時,發現家裡請了個月嫂照顧,既妥當又放心。忍不住想想自己當年坐月子的那段時間,真是有苦難言。
  • 6旬老人被兒媳送養老院,只因婆婆一句閒聊,網友:這「仇」夠深
    這時候的寶媽很多事情做不了,需要其他人來照顧,而這個任務就交給了婆婆。再加上生完孩子寶媽情緒都不穩定,很容易就會產生矛盾,從而婆媳間結下「月子仇」。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王阿姨,快65歲了,原本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卻被兒媳「送」進養老院,每次提及此事,老人總是不住的抹眼淚。其原因就是因為媳婦在坐月子的時候,跟婆婆結下了「月子仇」。
  • 沒有躲過「月子仇」,老公替母親質問寶媽:你要記一輩子嗎?
    結婚歷劫,主要是婚後磨合期和七年之癢,渡過了,一輩子幸福;而生子,疼痛難忍,九死一生,闖過去就相當於過了鬼門關,升級為人母;而坐月子,是女人產後最虛弱的時候,也是感情最敏感最脆弱的時候,此時如果家人把她照顧好,不留月子病,還能恢復更好,皆大歡喜。可就怕,月子裡家人不上心,還處處刁難,讓女人留下「月子仇」。
  • 「月子仇你要記多久?」6旬婆婆含淚控訴,兒媳執意要送進養老院
    這時候的寶媽很多事情做不了,需要其他人來照顧,而這個任務就交給了婆婆。再加上生完孩子寶媽情緒都不穩定,很容易就會產生矛盾,從而婆媳間結下「月子仇」。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王阿姨,快65歲了,原本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卻被兒媳「送」進養老院,每次提及此事,老人總是不住的抹眼淚。其原因就是因為媳婦在坐月子的時候,跟婆婆結下了「月子仇」。
  • 婆婆伺候坐月子結下月子仇,選擇何種方式坐月子真的很重要
    忍不住讓婆婆走了,請了月嫂有一次,圓圓娘家人過來了,她媽媽、姑姑和弟弟帶著很多東西過來,婆婆又如法炮製,這次圓圓看自家人在,終於忍不住懟了婆婆,說她什麼活都不幹,不知道是誰伺候誰。結果,婆婆又哭又鬧的,然後老公夾在中間,看圓圓娘家人在,也不好為自己親媽說話。結果婆婆就假裝收拾東西要回去,圓圓看狀,就拿出3000元遞給她,說,「媽,你回老家歇歇也好,這錢拿著。」然後婆婆沒辦法拉下面子留下來,就回老家了。剛好圓圓媽心疼她,留下了照顧了她幾天,還給她找了個月嫂,看月嫂照顧得還不錯,才回去的。
  • 碰上這樣的婆婆,多半要結「月子仇」,真不是兒媳婦矯情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婆媳相處之道向來是千古難題,倘若在某些關鍵時刻處理不好,很容易「結仇」,尤其是女性生完寶寶後的坐月子,既可能是婆媳關係升溫的潤滑劑,也可能是結下梁子的「導火線」。
  • 逃不過去的「月子仇」究竟有多難忘?這3位寶媽說出了大實話
    ,我和婆婆說要給孩子洗澡,讓她買完菜早點回來,結果人家一個菜買到中午11點半才到家,一問原因,是半路遇到個熟人,兩人聊天忘了時間了!兒媳懷孕我比誰都高興,月子也盡心盡力,但兒媳嫌我做飯不好吃,總是點外賣,我就多嘴說了她一句,結果倒結了仇了,和我兒子一吵架就拿這個說事。
  • 產後婆婆的幾種行為易滋生「月子仇」,輕鬆坐月子就三步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坐月子是每位女性產後的必經之路,月子坐得好,相當於一次重生,身體恢復好、精神狀態佳,可要是沒做好,可能會記下「月子仇」。,剛生完孩子,產婦的身體和心理都很脆弱,格外需要人照顧,如果護理得不好,很容易落下後遺症,每當身體舊疾發作時,都不免往事泛上心頭,而婆婆在月子裡的行為很容易滋生月子仇。
  • 寶媽月子中為何多數會和婆婆結下月子之愁?
    許多女性在月子之中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是最敏感脆弱的,所以關於婆婆的一言一行都會銘記於心,加倍償還,反之會耿耿於懷記恨一輩子。月子之仇不共戴天,不是空穴來潮,無理取鬧。每一個剛嫁入婆家的女人都會把公婆當做自己的父母來真心對待,到最後心越來越冷那些都是失望攢夠了才會心寒。
  • 「孩子是你生的,我媽沒義務照顧」月子裡結下的仇,啥時候才解開
    文丨木棉媽媽生寶寶後,你會不會要求婆婆伺候月子?前些天在小區溜達,遇到我們樓一個寶媽,她是二胎媽媽,大寶上幼兒園大班,小寶一歲多,剛學會走。現在呢,婆婆身體不好,想來我們家住,正好我沒上班,讓我給婆婆做飯,照顧婆婆。最可氣的是,居然我老公也說這句話,說我記仇,還說:孩子是你生的,我媽沒義務管你。反正呢,我現在已經做好準備了,如果婆婆來,我就帶著兩個孩子走,哪怕出去要飯吃,總好過受他們娘倆的氣。
  • 那些沒照顧兒媳坐月子的婆婆,晚年生活過得如何?過來人道出實情
    但是,還是會有不少女性會選擇讓自己的婆婆來照顧自己坐月子。而婆婆們對於媳婦的這種要求,也並不一定會答應。那那些沒有照顧兒媳坐月子的婆婆,晚年生活過得怎樣?會受到影響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過來人怎麼說吧。現在,兒媳和兒子也會常常來看望自己,只是兒媳的態度大多很冷淡,並不會照顧自己,只是像完成任務一般地過來看看自己,就走了。
  • 月子之仇,從產後第一天就開始了
    相比懷孕的時候,走兩步就有人攙扶,叫一聲都有人關心,此間落差不必言說。婆婆戴著老花鏡,眼睛沒離開過孩子,嘴裡一直念叨不停:如果你早點生,我不用戴眼鏡就能看見大孫子。孩子這麼小?才6斤??我問她,然後呢?她說,我不記得了,傷口很疼。
  • 婆婆帶倆外孫伺候月子,兒媳產後15天去月子中心:有些事,別縱容
    老人不但有經驗,伺候兒媳月子還不要錢,何苦花高價去月子中心呢?其實,假如和婆婆關係好,有事能商量的通,肯定在家坐月子了,但如果碰上梓桐婆婆這樣的,想「一舉兩得」,那去月子中心就是明智之舉。梓桐是個言而有信的人,就算再委屈,日子過得再不好,當初答應了婆婆帶來大外孫,就不會半路趕他們走。
  • 「月子仇,大如天」:新手奶奶如何度過危險期
    聊了一會兒後,我才知道,梅子和兒媳把「仇」結下了,快要被兒媳趕出來了。這一切都是因為「月子餐」。這不,兒媳不是懷孕了嗎?梅子便噓寒問暖,外加發紅包(這錢還是兒子給的)表愛心,一段時間過,婆媳關係疑似有點解凍。自打兒媳生下寶寶後,梅子便帶著自己養的烏骨雞拎包入住,上門親自伺候兒媳婦坐月子。梅子思想比較傳統,便按著「媽媽輩」的方法,倒騰起了月子餐。
  • 6旬婆婆被兒媳送去養老院,忍不住含淚哭訴:月子仇解不開了嗎?
    ,待到王女士生產的時候都沒有回來,王女士出院後,多次跟丈夫表示,希望婆婆可以回來幫忙照顧自己和孩子,但是婆婆卻以小姨子身體虛弱走不開為由沒有回來。時光流逝,如今王女士已經生了二胎,婆婆也過了60歲的年紀,年邁的她也變得愈加和藹,但是婆媳矛盾始終沒有好轉,最後,因為多次激烈的矛盾爆發,為了家庭的和諧,婆婆被兒媳和兒子送去了養老院,讓婆婆忍不住的跟兒媳含淚哭訴道:月子仇就解不開了嗎?
  • 這碗「有毒」的月子飯,不知寒了多少人的心,一代代的仇何時能解
    為此,有些婆婆就嫌做月子餐太麻煩,伺候兒媳坐月子時就隨意糊弄,結果和兒媳結下了「月子仇」。寶媽小麗就表示,當時坐月子的時候也是寒透了心,婆婆做飯太敷衍,早餐一般都吃兩荷包蛋配稀飯,中午最多炒兩個素菜,有時還只有鹹菜,偶爾才能吃上一頓雞湯,感覺自己就是個「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