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嘟嘟跟我聊天,說了一些她坐月子的事情。嘟嘟是去年8月份的預產期,提前半個月開始休產假。休產假時,跟老公商量,把婆婆從老家接過來。這樣老公上班不在家時,如果肚子突然發動,還有個可以送她去醫院的。
於是就給婆婆打電話,結果婆婆說:「還沒生呢,我去幹啥呀,咱村裡的孕婦沒生娃前還都下地幹活呢,我不去。」與婆婆商量不通後,嘟嘟把自己的媽媽接來了。
5天後的下午,嘟嘟生下了一個漂亮的閨女。婆婆聽到孩子生了,才開始買票過來。婆婆來了之後,不做飯,不看娃,吃飯上前,吃完後退,所有的事情,都是嘟嘟媽幹。
就這樣過了4天,婆婆對嘟嘟說:「嘟啊,你看活都被你媽做了,我在這呆著,也沒什麼事,要不我先回去吧。等你媽走了,我再來。」
聽了婆婆的話,嘟嘟的血壓蹭蹭漲,火也是蹭蹭的冒,但還是控制著自己儘量不發脾氣,本著臉說了句:「你問你兒子吧。走還是留,我沒有意見。」
嘟嘟老公與婆婆談了一晚上,吃完早飯,嘟嘟老公直接去外地出差了,婆婆留下負責做飯和收拾屋子。
就這樣,嘟嘟與婆婆結下了月子仇。後來嘟嘟才知道,婆婆來了4天就走,只因婆婆重男輕女的思想。婆媳矛盾,千古難題,很少有不中招的。
引發婆媳矛盾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1、婆婆幹涉兒媳嫌棄
每家都有一個管家,平時婆婆在家管家已經習慣了。到了兒子家,還會習慣性的關東關西。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短時間可以將就,時間一長,矛盾自然不可避免。兒媳婦使兒子做家務,管;兒媳婦網購,管;不論大小事,都要管一管,總會說這不該買,那不該做的。
兒媳婦呢,也總是各種的嫌棄婆婆,如不衛生;比較土;思想落後等,經常把「別人家的婆婆」掛在嘴上。長時間這樣下來,就引發矛盾。
不論是婆婆幹涉也好,還是兒媳婦嫌棄也好,兩個人相處,都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畢竟生活的年代不同,讓老人一下改變舊思想很難,讓媳婦改變現有的生活習慣也挺難。只有兩個人相互尊重對方,才能慢慢磨合,要知道,家和萬事興。
2、育兒觀念不同
很多婆媳的矛盾是從娃開始的。婆婆覺得綁腿、睡扁頭對寶寶比較好,兒媳婦覺得要科學育兒,多看書。婆婆覺得寶寶比較冷,要多穿點,兒媳婦覺得,小寶寶火力壯,穿多容易上火。
婆婆也好,兒媳婦也罷,出發點都是為了寶寶,既然為了寶寶好,那為什麼不能相互討論,用對方比較好的方法去養育孩子呢?
3、生活飲食不同
有些家庭,因為生活飲食習慣不同,也容易引發婆媳矛盾。然然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姑娘,老公是東北人。然然喜歡喝湯,做飯精緻,但是婆婆喜歡大鍋燴;然然有輕微強迫症,但是婆婆家經常亂擺東西,她們經常因為生活和飲食問題發生爭執。
菡媽覺得,既然成為一家人,那就相互包容和理解,彼此照顧各自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為了那個共同的「愛人」,儘量和睦相處。
大家覺得婚後要不要與婆婆一起住呢?婆媳相處容易產生矛盾還有哪些原因?你們與婆婆結下月子仇了嗎?留言分享下吧。
我是『菡媽育兒』,歡迎留言討論,喜歡的也可以關注,一起學習靠譜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