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初中階段,從八年級開始,古詩文都是以整單元的形式出現 。有些語文不好的學生家長給我提建議:說:「老師啊,能不能麻煩您先給他講講現代漢語的意思,然後再讓他背誦呢?」
我一般都會同意。
但是事實上,我認為古詩文的學習,不如先背誦下來,然後再慢慢體會。
現實的條件更適合讓學生背誦在先,理解在後。
一般來說,現代文需要記憶的內容不多,所以需要同學們學習語文時採用雙線結構:一邊跟著老師學習現代文,一邊兒開始背誦古詩文。
所以,古詩文的背誦一定是在正課講解之前。如果一個老師課備的十分充足,那麼我們甚至可以背誦完原文之後,再背誦文言文知識點。
等到正式講解文言文時,已經背熟的同學,往往能夠一點即通。
課文選編的文言文是經典篇目,但同時也是語言學習材料。
跟學習英語一樣,古文也有自己的語法知識點、有與現代漢語不同的詞義等等。需要一定的輸入量。
所以,在理解之前,適當背誦一些知識點,對正文理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現代漢語可以翻譯出古文所表示的含義,但是翻譯不出古詩文的況味。
你能夠理解「想念一個人,想到睡不成覺」的相思,但是你卻難以理解「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憂傷;
你能夠理解「跟隨喜愛的人去天涯海角」的情意,但是你卻難以理解「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的卑微;
你能夠理解「大夢一場」的驚慌,但是你卻難以理解「猶恐相逢是夢中」 的悲涼。
凡此種種,皆在語言的況味。
我們時常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小時候背過很多課文,那時候也有許多是不曾理解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忽然發現,在某一個場景,浮現出當時背過的原文。
所以對於文言文的學習,真的,不如先背下來,再慢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