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閱讀:孩子,你慢慢來,媽媽不著急

2021-01-10 天鵝閱讀

來源:

來源:晉兒媽媽(接力出版社讀者投稿)

育兒養娃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不妨慢慢地走,不要人為加快孩子成長的步伐,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欣賞孩子成長路上的風景。要堅信,孩子一定會成長為他自己期待的模樣。

作家龍應臺的兒子上了小學半年之後,她覺得放學後可以不用去接孩子了,於是就讓兒子自己從學校走回家。

學校距離家只有15分鐘的路程,可等了30分鐘,兒子還沒回來。她又等到了45分鐘,終於忍不住打電話給兒子的同學。

聯繫了一圈,發現同學們都回到家了。等了一個小時十五分鐘後,兒子終於回來了。面對質問,兒子卻告訴她並沒有去什麼地方。

龍應臺雖然生氣,但是並沒有懲罰兒子,而是之後偷偷地跟在兒子和他的同學後面,看看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兒子果真哪兒也沒去,就是一路走,一路觀察。觀察螞蟻,觀察樹葉,觀察大樹。她對兒子更加有信心了。

你看,父母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強調「放學趕緊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卻忽略了孩子善於發現和探索的本性。

我們被父母催著結婚生子,自己成為父母后,也變得急躁起來,每天都盼望著孩子快快長大。

寶媽們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你家孩子幾個月會說話的?」「你家孩子什麼時候會走路的?」「我家孩子1歲了,還不會走路,真讓人著急,得讓他多多練習。」

孩子上學後,家長就變得更焦慮了,跟孩子的交流也變成了命令式的「趕緊起床上學」「趕緊寫作業」……

太過心急的育兒方式,會剝奪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比如有的孩子吃飯很慢,家長看著著急,實在沒有耐心等待,便親自上手餵孩子。吃飯的效率是提高了,但孩子卻無法體驗自己一點點探索,慢慢進步的樂趣,甚至會養成凡事依靠大人的習慣。

如何改變這種著急、焦慮的狀態呢?家長們可以嘗試在和孩子對話時,把命令式的語氣改為疑問語氣。

儘量不要說「趕緊去寫作業,不能看電視」,可以使用「你打算幾點開始寫作業呢?」「是要看完電視,還是先寫作業?」這樣的疑問句式,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權利,也能培養孩子守信用的觀念。

最近看了黑幼龍先生的作品,頗受啟發。黑先生在培養四個孩子的過程中,很有耐心,四個孩子長大後也都很成功,有的成為哈佛大學的講師,有的是醫生,有的當了設計師。

他說,父母與其擔心孩子做事慢,不認真,不如去做給他們看。孩子們會聽父母的話,但他們更想看父母怎麼做,如果能一起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孩子的接受度會更高。

如果我們催促孩子趕緊寫作業,趕快去學習,自己卻在一邊玩手機,孩子怎麼能安心寫作業呢?

讀到這裡,我想起了自己陪孩子看書的時光。有時忍不住想看手機,就隨手拿一本書扔給他:「快去看這本書!」

結果他連翻都不會翻開。無奈,我只能放下手機,陪他一起讀。親子共讀的時候,孩子不再排斥,全身心投入其中。

成長是需要耐心和時間的,家長難免偶感疲憊,經常會想孩子趕快長大多好,我們就可以「解脫」了。每當被不良情緒困擾的時候,我就會在心中默念:孩子,你慢慢來,媽媽不著急。

孩子,你慢慢來,媽媽不著急

小區裡的孩子有的不到11個月就會走路了,我家孩子13個月才勉強能站穩,而我並沒有著急,相信他只是比其他孩子慢一點,遲早總能學會走路的。

現在,他上了幼兒園,每天不是跑就是跳,開心得不得了。

孩子,你慢慢來,媽媽相信你

我對孩子騎車並沒有特別關注。鄰居送了一輛沒有輔助輪的自行車後,我帶著孩子嘗試過幾次,一開始,他有些害怕。

我明白,我不能催他,更不能責備他。我要給他勇氣和鼓勵,我相信,他一定會掌握好平衡,學會騎車子,自由馳騁的。

孩子,你慢慢來,媽媽等著你

每次和孩子一起爬樓梯,他總不能像大人一樣有目標地快步前進。他會一邊慢悠悠地走著,一邊說要找誰去玩,要玩什麼遊戲。甚至還會把爬樓當成遊戲,讓我看他在邁步時,哪只腳先抬起來。

在公園玩耍的時候,一堆沙子,一桶水,他就可以專心致志地玩一上午。這個時候,我會在一旁默默等待,從來不會催促他趕緊回家。因為我知道,在那一刻,他在用沙子打造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大人理解不了的,我不忍心打擾。

孩子遲早會成長為他們最好的模樣,父母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把催促變為陪伴,一起慢慢長大。

發現你的閱讀!關注天鵝閱讀網微信公眾號:swanreads,精彩繼續!

相關焦點

  • 天鵝閱讀:孩子,你慢慢來,媽媽不著急
    每當被不良情緒困擾的時候,我就會在心中默念:孩子,你慢慢來,媽媽不著急。孩子,你慢慢來,媽媽不著急小區裡的孩子有的不到11個月就會走路了,我家孩子13個月才勉強能站穩,而我並沒有著急,相信他只是比其他孩子慢一點,遲早總能學會走路的。
  • 「慢慢來,不著急」,用英語口語如何表達?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請別人做某些事情,但是又不希望給人家帶來過多的時間壓力時,你會說:慢慢來,不著急。或者:不用急;這事兒不急。那麼,美語口語中如何表達這一說法呢?今天,趣趣君總結了幾種常見的表達「慢慢來」說法,我們一起學習一下。
  • 《孩子慢慢來》父母做對這三點,孩子自然長大
    著有《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大江大海1949》和編《人生四書》今天與大家分享《孩子慢慢來》這本書的核心理念,從挖掘孩子的秘密、拋棄固有的觀點、導向正面的品格的三個方面,讓孩子重拾笑顏、自然長大。
  • 主持人媽媽的話讓人感動,孩子你慢慢來,所有媽媽們被視頻震撼了
    媽媽知道,很多小朋友從小到大的敵人都是「別人家孩子」,媽媽會很小心,不在你面前說出這句話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因此,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媽媽不會急於讓你出人頭地,給你超越別人的壓力,壓根就不會拿你和別人比,孩子,你可以慢慢來。
  • 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你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你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長。孩子,你慢慢來。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這恐怕是當前最著急,最不能慢慢來的事。別讓孩子跑錯方向。
  • 天鵝閱讀:4招小技巧,讓你的孩子愛上閱讀
    來源:兔子快跑一情商訓練營移情法方法:讓孩子站在閱讀材料中某一角色立場思考問題,提出見解表達願望的方法。如:「如果你是小紅帽,碰到大灰狼你會怎麼辦?」作用:拓寬孩子思路,發展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使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幼兒繼續閱讀的興趣。注意點:父母要小心呵護孩子的創造欲,不可打擊孩子積極性,如遇上孩子改編不合情理時,可耐心地對其講清道理。
  • 母親不焦慮,孩子慢慢來
    不同於這些作品,《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卻是用一個母親的身份在描述她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成為「像小樹一樣正直的人」。正如兒子華安所說,媽媽一方面對我極其嚴格,督促我努力學習、認真做事,卻又極其講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
  • "一切慢慢來,媽媽陪你!"一組記錄高三孩子的照片刷爆朋友圈
    進入高三的中期階段,面對一輪又一輪的模擬考試,你複習的節奏被打亂了,媽媽知道你心裡著急,但是平日裡,我都不敢和你談這些,我相信你能自己處理好心態的問題,一切慢慢來,媽媽陪你!原因是我無法理解你竟然會在凌晨3:00的時候,拿我手機查作文,顯然,你又打遊戲了。第二天早上,沒有壓住火的我們發生了衝突,你摔門而去。孩子,媽媽承認不應該跟你發火,你可曾知道,這件事讓我十分內疚,為此我還大病一場。
  • 麻麻,你可以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而現在反過頭來回想自己初為人母的日子,想跟自己說,麻麻,你可以慢慢來。懷裡的這一小屁孩,不會表達,只會哇哇一通哭,「明明是已經餵完奶了,難道還餓」,「是哪裡不舒服嗎」「為什麼都不肯睡覺」「為什麼一放下就醒」,各種問題,沒有答案。面對未知,我們總會產生一份焦慮,特別是對於新手媽媽來說。這一份焦慮總能很快把最初迎接新生命來臨的那份喜悅衝散代替,情緒起伏波動大,易燥易怒,不安。有人說,初為人母的第一年是最焦慮的,最難熬的。
  • 「慢慢來」英語怎麼說?
    慢慢來吧,我們現在不趕時間。Take your time 慢慢來;別著急Take your time不是拿走你的時間,而是說你的時間自己做主,你就慢慢來吧。I am not in a hurry 我不著急I am in a hurry是我趕時間,所以我不著急就是I am not in a hurry了。Susan, take your time.
  • 「一切慢慢來,媽媽陪你!」一組照片記錄高三的成長…感動哭!
    ,媽媽知道你心裡著急,但是平日裡,我都不敢和你談這些,我相信你能自己處理好心態的問題,一切慢慢來,媽媽陪你!原因是我無法理解你竟然會在凌晨3:00的時候,拿我手機查作文,顯然,你又打遊戲了。第二天早上,沒有壓住火的我們發生了衝突,你摔門而去。孩子,媽媽承認不應該跟你發火,你可曾知道,這件事讓我十分內疚,為此我還大病一場。
  • 從《孩子,你慢慢來》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父母給予的感情
    不同於其他家長,「媽媽」僅僅告訴安安她的擔心。 「媽媽」對安安的異常舉動並沒有當面揭穿,而是帶著一種探究的心裡,在一次放學後默默地跟在安安後面,觀察他是如何回家的。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孩子的辯解總是一開始表現出不信任,總覺得他們是在撒謊,肯定是去做壞事了。
  • 天鵝閱讀:孩子的「啞巴英語」錯不在說而在聽
    與繪本的親子閱讀不同,音頻、視頻資源在使用時,不太建議父母過多介入。除了特定時期、特定目的的音頻、視頻學習(譬如練習拼讀),都應聽從孩子的喜好。性格外向、喜歡跟讀的孩子,父母不用要求也會很自然地跟讀;不愛跟讀的孩子,也不必勉強,不跟讀、不複述、不打擾,只是靜靜地陪伴孩子聽/看,待音頻、視頻播放結束後,在孩子有興趣的前提下,選取部分兒歌進行朗讀、研讀歌詞、演唱等形式的互動,或選取部分動畫研究字幕、配音、劇場表演等,以加深孩子對劇情的理解。只要持續加大優質音頻、視頻的輸入,跨過靜默期,終將迎來轟轟烈烈的輸出。
  • 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值得每個媽媽學習!
    對於我這個普通的媽媽來說早在孩子出生前就想過要做的事,我想對於作家媽媽來說更是不會放過這個關於「小人」的任何素材,寫成一本書編輯成冊是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呢!關於更大點的孩子體會還不是那麼深,至少關於一兩歲的小孩的一些事情還是特別有感觸的,讀到有些地方在想,這不就是自己帶孩子的日常嗎?
  • 天鵝閱讀:孩子未來能否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兒子一邊跳一邊指著天上說:「媽媽,你看星星多漂亮啊,我要飛到天上去摘星星!媽媽忍不住拍了一下兒子的腦袋,說:「你這孩子,怎麼滿腦子都是稀奇古怪的想法?人怎麼可能飛到天上去摘星星?趕緊回屋吃飯去。」對於孩子的異想天開,很多媽媽的反應或許都會跟這位媽媽一樣。但有位媽媽卻不同:面對在院子裡弄出很大動靜的兒子,媽媽問他在做什麼。兒子興奮地告訴媽媽,自己要跳到月亮上去。
  • 天鵝閱讀:10本書幫助每位媽媽成為更優秀的母親
    如果說,有一門工作不需要執照就可以上崗,那就是父母親。而在大多數家庭中,媽媽總是承擔著孩子大部分的養育與教育責任。可以說,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以下十本書,可以幫助每位媽媽成為更優秀的母親。,也有媽媽對斷奶、孩子發燒、過敏等問題的應對,活潑親切又不失幽默樂觀,引導新手媽媽打敗育兒焦慮,快樂地和寶寶一起成長。
  • 天鵝閱讀:孩子成才最大的捷徑,是閱讀一流的書
    你笨嗎?你比誰都聰明,就是不認真不刻苦!一切拿成績說話,平時再努力沒考好等於零。……這裡面有沒有讓你似曾相識的聲音?,而美國老師留給學生的作業量,更是只有同齡人的十分之一,在中國念過幾年書後去美國的中國孩子,只要語言過關,很少不在學校裡名列前茅。
  • 天鵝閱讀:不強勢,孩子養不成好習慣
    作者:劉墉 不給孩子立規矩,怕孩子好習慣養不成!給孩子立太多規矩,怕影響孩子的自由成長!家長們對於立規矩這件事有沒有感覺過頭疼呢?作為一雙兒女的父親,劉墉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心得。於是我採取了中國的「強權」式教育方法,給兒子制訂了嚴格的生活制度:嚴格作息,不準偷懶;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還要自己做飯。劉軒在母親身邊嬌生慣養,突然被我強權管制,自然很不習慣,這些我都看在眼裡,但如果因為孩子的不適應就停止,那麼孩子永遠都不會得到成長。
  • 活著,不著急,慢慢來
    蘇童有一本書叫做《活著,不著急》。而我最喜歡的一個姐姐的暱稱就叫「慢慢來」。我是個急性子,總是顯得很慌亂。比如今天出校門,我在書包裡掏校園卡,半天找不到,一個保安帥哥一個勁跟我說「別急,別急」。我笑了,我好像又開始著急忙慌了。
  • 天鵝閱讀:你知道親子共讀在幼兒教育的意義嗎?
    如果光是從閱讀能力上來說的話,國外的研究證實,孩子一般到12歲,書面閱讀的能力和聽讀能力(聽媽媽講故事)才能持平,而在這之前,孩子的聽讀能力會明顯高於自己看書閱讀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在12歲之前,孩子更喜歡聽媽媽講故事,是非常正常和合理的。因為人都會選擇自己比較舒服的方式來接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