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團取消支付寶背後:支付大戰打響,用戶有權選擇付款方式嗎?
一場行動支付大戰正在上演。
近日,陸續有網友發現,在美團外賣訂餐時頁面已無支付寶選項,佔據優先位置的是美團支付,隨後是微信支付和Apple Pay.7月29日晚,美團CEO王興發文回應此事,稱微信支付的活躍用戶數比支付寶多,手續費也較低,同時質疑「淘寶為什麼還不支持微信支付?」
一場爭端揭示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的激烈競爭,而網際網路巨頭對峙的背後犧牲的或是用戶體驗——原本可使用多種支付方式但現在選擇受限。為此有專家告訴南都記者,平臺在公平競爭的同時,應充分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如果涉事平臺是壟斷企業的話,還有限制競爭的嫌疑。
美團取消支付寶支付?餓了麼無法用微信支付?
近日,部分用戶在網上反映不能在美團App使用支付寶付款,美團月付和銀行卡支付排在付款方式前列,此事一出便迅速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7月29日,美團月付通過官微發聲,「其實這文章的主體換成餓了麼app和微信支付也同樣合適呢」,並配上餓了麼只能使用花唄和支付寶付款的截圖。目前該條微博已被刪除。
對此,餓了麼官微則以「Excuse Me?」同時還附上一張「雞同鴨講雙人餐」的訂單截圖,以證明餓了麼支持微信支付。
隨後美團月付再次發文:「順便問一句,淘寶啥時候能用微信支付、美團月付呢」,配圖為餓了麼只能通過花唄和支付寶支付的截圖,並@餓了麼的微博。
南都記者注意到,該條微博下有用戶批評美團,「一有用戶基礎的支持就開始不注重用戶體驗」。
當晚23時,美團創始人王興在飯否上回應,「淘寶為什麼還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躍用戶數比支付寶多,手續費也比支付寶低。」
雙方一來一往的「口水戰」背後,究竟孰是孰非?
7月31日,南都記者分別使用安卓手機和蘋果手機在美團App上下單。實測發現,蘋果手機支付頁面,美團支付是排在最前面的支付方式,在這一選項框內還有一段灰色小字提示,「切換其它銀行卡支付」。緊隨美團其後的支付選項是微信支付,以及Apple Pay,如果要選擇支付寶支付則需點擊「展開更多支付方式」才可使用。
南都記者使用安卓手機實測時發現,部分用戶的美團付款頁面確實沒有「支付寶支付」方式。南都記者就「無法使用支付寶」向美團外賣客服諮詢,對方表示「支付方式是根據既往支付習慣推薦的」。隨後頁面提示,可選擇「放棄優惠,恢復支付寶」的選項,南都記者點擊後返回訂單支付頁面發現,支付寶選項又回來了,出現在「展開更多支付方式」裡。
至於餓了麼方面,南都記者同樣使用蘋果手機和安卓手機實測,結果發現餓了麼的收銀臺頁面默認勾選支付寶,點擊其他付款方式出現花唄和微信支付。
從實測結果看,美團並未完全下線支付寶支付,用戶可通過聯繫客服恢復的方式繼續使用。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美團優先推薦的是自家服務。今年5月29日,美團推出自己的信用支付產品,美團月付正式上線。在美團外賣支付頁面,美團月付排在最先,其次才是微信支付,餓了麼則是以支付寶作為優先項。
優先支付寶還是微信?實測20款App,結果不盡相同
在日常支付中,使用支付寶還是微信付款,是很多人面臨的一項選擇。
根據易觀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第1季度中國非金融支付機構綜合支付業務的總體交易規模達640335.5億元。從市場份額佔比看,支付寶、騰訊金融、銀聯商務分別以48.44%、33.59%、7.19%的市場份額位居前三位,三者合計佔比達到89.21%。
但此次美團取消部分用戶支付寶付款方式的事件,讓不少人意識到支付的選擇權或許並不在用戶。為進一步了解各大應用的支付現狀,南都記者選取包括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在內的20款常用App,使用安卓手機進行實測。
實測發現,絕大多數App均提供了三到四種支付方式,其中以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行卡(儲蓄卡、信用卡)支付最為普遍,默認支付主要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主。其他支付方式還有QQ支付、手機話費支付、簡訊支付、翼支付、度小滿和零錢plus等。此外,京東、蘇寧、美團、滴滴還提供App自有的支付方式,它們通常在優先位置顯示。
南都記者發現,也有的App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中存在僅支持一種的情況。比如淘寶和飛豬僅提供支付寶作為唯一支付渠道。騰訊視頻、QQ音樂、京東則未提供支付寶付款方式。
在支付頁面設計上,南都記者注意到部分App存在優先推薦的情況。比如哈囉單車的付款金額頁面,支付寶選項標有「推薦」二字,拼多多也有相同的設計,寫有「推薦」二字的是微信支付。
此外,不少App採用摺疊的方式呈現其他支付渠道。以快手為例,充值快幣頁面顯示的是微信支付,點擊其他支付方式才出現支付寶和花唄等。而在芒果TV的會員充值頁面,依次呈現的是支付寶、微信支付、花唄支付,點開更多支付出現的是招行、建行及京東支付。
由此可見,用戶在不同平臺可選擇支付方式不盡相同,用戶可選項由平臺決定。而平臺優先推薦的通常是自家服務,或者與自家公司存在關聯的產品。還有觀點認為,個別App以摺疊的設計呈現其他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專家:鼓勵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尊重消費者選擇權
如何看待平臺支付方式之爭?
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邱寶昌告訴南都記者,平臺提供的支付方式越多,越能滿足更多消費者的支付習慣,提升消費體驗。對於老用戶而言,原來在某一平臺上可以採取多種支付方式,但現在只能選擇一種,這涉嫌侵犯消費者的選擇權。如果這家平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話,還有限制競爭的嫌疑。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也認為,「無論是用支付寶還是微信,或是其他支付方式,都應當充分尊重消費者的選擇自由。」
根據《電商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因其技術優勢、用戶數量、對相關行業的控制能力,以及其他經營者對該電子商務經營者在交易上的依賴程度等因素,而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
劉俊海告訴南都記者,大型平臺濫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或者市場支配地位排斥限制競爭,不僅僅違背商業倫理,而且違反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精神。對於壟斷企業來說,還違反反壟斷法的立法宗旨。
據南都記者了解,《反壟斷法》第十七條明確,禁止壟斷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無理由實施限定交易、差別交易等行為。不過在實踐中反壟斷法的適用門檻較高,首先需界定相關市場,涉事企業在該市場內具有市場地位,同時證明這種限制行為不存在正當理由,且具有競爭損害後果。
也就是說,目前還很難斷定平臺限制支付方式的行為違反《反壟斷法》。不過從部分反饋看,這種限定選擇的行為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反感,在一定程度上或有損消費體驗。
「誰善待消費者誰就能贏得更多市場。具體到支付方式而言,我認為要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劉俊海再次強調。他建議打造消費者友好型的企業理念應作為平臺創新的出發點,同時鼓勵平臺的支付手段多元化、開放化,擴寬更多的支付方式。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DF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