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恩銘行攝記
說說這次旅行
在我看來,世間的美好有二:盛夏的涼意和冬日的暖陽。
初冬邁著哆嗦的腳步臨近,在冷氣的入侵下,就格外貪戀溫暖。
既然這樣,沒有絲毫猶豫,訂票,收拾行李,出發,一氣呵成。
再一次奔赴雲南,這個四季如春的人間天堂,追尋那一抹獨屬於自己的冬日暖陽。
行程規劃:
Day1:到達大理入住既見·蒼海宿集民宿—大理古城
Day2:環洱海:喜洲古鎮—海舌公園—雙廊古鎮—回古城—四季集市
Day3:才村碼頭—楊麗萍大劇院—沙溪古鎮
Day4:巍山古城
Day5:麗江古城—束河古鎮
Day6:白沙古鎮—玉龍雪山—返程
第1天
多少人因為一首「去大理」而種草大理,來到大理感受歌詞中的風花雪月。
大理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詞,而這一次,是我第三次來這裡了。
每一次到大理的感覺都不一樣,就像是一位久別重逢的朋友,既熟悉,也有新的驚喜。
來之前就在網上提前預定好了客棧,既見·蒼海宿集。我承認我被這個名字吸引了,事實證明沒有翻車。一下飛機就坐上前往古城方向的車,機場到客棧路程大概50分鐘。
店位於大理蒼海高爾夫國際社區內,蒼山腳下,洱海湖畔,距離大理古城約10分鐘內車程。 到達之後,酒店的外觀呈現在眼前。簡約的現代歐式建築,左右各一棟,中間連接處是大堂、餐廳等公共區域。我訂的房間是大床房間,視野非常好,站在陽臺眺望,遠處是高爾夫球場的大片大片草坪,拍照十分好看。房間的風格也是我喜歡的樣子,大量的原木色家具,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滿滿的清新風。
院子裡有供客人小憩的茶桌,就算不去景點逛,坐在這一處爛漫的花園中,端上一杯茶,啥也不幹就能呆上一整天。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發呆對人來說也是一種奢侈。
因為酒店和大理古城有點距離,但是絲毫不失問題,因為我們租好了車,只要十分鐘就能到達古城。離得遠有離得遠的好處,靠近古城肯定是要吵鬧一些的,有舍有得,才是常態。
在歲月的洗禮下斑駁的古城牆,偶或間冒出一兩株雜草;街道兩旁,蒼山的雪水沿著溝渠靜謐流淌;零次櫛比的商店,閒逛中總不缺乏些有意思的小玩意兒;登上城牆,整座古城的脈絡盡收眼底。金庸曾說,大理是保留中國文化傳承的最為徹底的地方,我每一次遊歷,都深以為然。
不管是青磚黛瓦白牆的民居,還是遊人如織的商業街,在這裡融合的很好。遊客並不會因為這裡的商業化存在而心生厭惡,相反,是懷有一種很包容的態度來參觀。這可能就是大理多獨有的淨化魔力吧。
書裡的大理古城,歌裡的蒼山洱海,酒裡的風華雪月,在這裡變得觸手可及。
逛累了,在大理找一家特色餐廳滿足口腹之慾。這家盡善百年古院餐廳讓我覺得驚喜。不曾想在一座古宅院裡,還是一個美食所在地。120年的歲月滄桑,這座宅院真的已經很老了,紅木色的門,粗壯的木樑,細微處都可以看到時間的印記。
這是老闆家的私人院子,改造成餐廳後,迎來送往間,老院子也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足以見老闆的用心。
環境優美,菜品也很不錯。最愛百香果酸辣魚,酸酸辣辣的魚片,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酸辣的魚湯泡飯也是一絕,連吃兩碗才過癮。白族瓦片烤肉,豬五花多餘的油脂已經被完全烤出去了,剩下的都是豬肉的焦香,一點也不膩。春卷經過油炸,蘸上特色醬,味道很贊。老闆說他們家的黃燜雞和水性楊花也是招牌菜,我只有下次再來飽口福了。
洱海不是海,卻美過一片海。從大理古城出發,租上一輛電瓶車,慢慢悠悠的一路騎行,感受微風拂面,感受天高雲闊,實在是最解壓的方式。
騎行的路線先後會經過喜洲古鎮、海舌公園、雙廊古鎮。聽客棧的管家說,喜洲古鎮每天的集市非常熱鬧,可以看到原滋原味的大理當地人生活,於是我就起了個大早,到喜洲古鎮去感受下。
剛到喜洲市集的時候還沒有多少人,可見時間確實有點早。但是沒過一會兒市場就熱鬧了起來,許多攤販都陸陸續續地出來擺上攤,原本清淨寬闊的街道就這樣熱鬧喧囂起來。
這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白族古鎮,和大理古城一樣,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的厚重感。但,和大理古城不同的是,這裡更加原始淳樸,沒有過多的商業開發,古鎮上的居民也都是本地人。
白族民居是喜洲的原始居民,時代更迭變變幻,歷史變遷,但歲月好像在這裡停住了腳步,傳統的民居民俗在此處保留的很完整。
如果想要感受原滋原味的白族古鎮,來到喜洲就對了。
喜洲古鎮的特產是喜洲粑粑,在這裡也能吃到最正宗的。新鮮出爐,焦香酥脆的喜洲粑粑,用來當作早飯再合適不過,喜洲粑粑有兩種口味,鹹的和甜的,我是鹹黨的忠實粉絲。
旅行中體驗當地人的生活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海舌公園,離喜洲古鎮並不遠。
因為是個半島往洱海中延伸,因此得名海舌公園。相比於傳統意義上的公園,這裡更像是一處未被過度開發的人間秘境,冬天的海舌公園多了幾分清新,藍天白雲倒映在湖水中,分不清是天的藍還是水的藍。
公園裡有一株夫妻樹,兩棵樹並排生長,緊緊依偎在一起,大地為媒,藍天為證,原來植物也有愛情。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
冬季在洱海上會看到許多海鷗,這些海鷗都是從遠方飛來大理過冬的。在海舌公園,藍天白雲,加上清澈的洱海,以及時不時低空掠過的海鷗,每一幀都是不用加濾鏡的美。想要這樣一種乾淨的悠然,仿佛只在童話中的寧靜平和。
初冬的海舌公園如詩如畫,海風輕拂,舒適愜意,在這邊土地上,就連時間都流淌的格外緩慢。在閒逛的途中,會看到一些新人拍婚紗照。想必在如此美景的襯託下,他們的照片幸福會溢出屏幕吧。也是因為這樣,海舌公園成為了大理網紅打卡地之一。
和喜洲古鎮臨近的雙廊古鎮,也是我的目標地。
大家都說雙廊的時光是慢悠悠的,但只有真正的來到這裡,才能體會到那種安靜悠閒。
不知道是否恰逢趕集,可以看見很多背著背簍的阿姨阿婆在攤位上挑選東西,說著地道的方言,估計是在討價還價,滿滿的生活氣息。這裡的老一輩人們還是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偏安一隅,小國寡民的狀態才是舒適自然的。
小時候,快樂很簡單;長大後,簡單很快樂。
在雙廊有一個叫玉磯島的地方,島嶼不大,卻也別有一番風景。島上有很多個地方可以遠觀洱海,甚至還設有一架望遠鏡,可以望見海的對面景色。圍著島上兜兜轉轉,經過玉磯庵,原來玉磯島就是因此得名。
島上很安靜,也很樸素。楊麗萍的太陽宮、月亮宮也建在這裡。月亮宮是楊麗萍的住宅,太陽宮則是對外開放的酒店,只需要在酒店消費,就可以進入參觀。如此空靈的舞蹈家,和這樣的人間仙境,仿佛就應該連接在一起。
回到大理古城已經是臨近晚上,差不多該是吃晚飯的時間。晚飯選擇在大理一家頗為有名的網紅餐廳——金花阿妹餐廳解決。來雲南這麼多次的原因,除了割捨不下的好景色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雲南菜,不知道為什麼,我對雲南菜喜歡到有些痴迷的地步,所以每一頓正餐,必定是正式的雲南餐廳吃才行。
金花阿妹,在雲南話中的意思就是善良淳樸的女子。進門後被充滿大理白族民族特色的裝潢所吸引。點了份菌湯,包漿豆腐、普洱茶香牛肉、金花秘制花香木瓜魚。
菌湯十分鮮美,味蕾被一口激活的新鮮感。包漿豆腐十分入味,外殼酥脆,裡面滑嫩的不行。木瓜魚也絲毫沒踩雷,魚肉一點也不腥,鮮嫩無比,牛肉分量很足,這種味道的牛肉還是第一次吃到。
這頓飯吃下來讓我覺得,就算是下回專門來大理吃,也是值得的。
在這麼古色古香的環境裡,吃飯也是一種享受。也看到很多遊客在這裡拍照打卡。
吃完飯在人民路上閒逛的時候發現了一家酒吧。乍看之下外頭跟大理其他酒吧沒什麼區別,但是走進裡面別有洞天。酒吧是由一個大理傳統院子改造而成,一樓作為酒吧開放,而二樓作為文物保護起來。一個晚上有幾個不同的歌手唱歌,從民謠到流行歌曲,一個人一杯酒,靜靜地在這坐上一晚上,放空自己,也是說不上來的愜意。
都說大理最不缺的就是文藝青年,那麼四季集市可以稱得上是文青的聚集地。
在大理,每周六都會有個四季集市,從下午兩點鐘開始到夜晚。集市的興起其實和當地的風俗並無多大關係。很多逃離北上廣在大理生活的「大漂」們在這裡聚集,各色的手工藝品、吃的玩的用的,在這裡都會遇到合適的買家,也會有藝人在現場表演,頗有古代江湖俠士的風範。
民謠、搖滾或者實驗音樂,在這裡不定期上演,而有趣的文創、古董、手工飾品和古著,讓集市接了地氣,白族傳統甲馬、羊毛氈、藍染,表達了民族和世界的碰撞融合,舊的玩意兒,新的事物,在這裡自由生長。
賣家將自己的售賣品隨意的擺在攤位上,抑或是隨意擺在草坪上,然後悠閒的曬著太陽,有人感興趣就買走,無人問津也無所謂,這種率性而為的做派,真的是羨煞旁人。
草坪上也有很多的狗狗被主人牽出來閒逛溜溜,不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也來湊熱鬧,伴著節奏感十足的音樂,看著雲,聽著風,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大理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如畫的風景,還在於它的包羅萬象,多元的文化在這裡匯聚交織,不管你從哪裡來,在這裡都能找到你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正好在周六來到大理,一定要來到這個沒有圍擋,不收門票的四季集市,來跟這些有趣的人們交流。
或許他們身上上演過你正在上演的故事,也或許你現在的生活是他們孜孜以求的夢想。
第二天
才村碼頭算得上大理一個很小眾很小眾的景點,但是它的景色,並不因為它的小眾而消減半分。這個坐落在大理古城的東部村莊,背靠蒼山,面臨洱海,站在碼頭跳高,遠處是天高雲淡,遠山悠悠;近處是碧波蕩漾,波浪依舊。水田連接處,只剩一線蔚藍,美景總是會心情愉悅。
沿著岸邊走走逛逛,走累了就坐在碼頭的臺階上歇歇腳。和煦的風從海面吹過來,柳枝搖擺,飛鳥盤旋,陽光溫柔,耳機裡恰好播放周杰倫的晴天,一切都剛剛好。就這樣靜靜坐在這裡,享受著平時根本不會有的安逸時光,將腦袋放空,不去管時間的流逝,不去翻無聊的手機,好好聆聽一下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間或有船兒飄過,間或三倆朋友嘻嘻哈哈鬧過,間或一對情侶甜蜜的走過,這寧靜而祥和的氛圍屬實讓人貪戀。
不遠處還有大片大片的溼地,樹枝、草甸從水裡冒出頭來,夾雜著各種不知名的花草亦或吃水鳥,讓這個村莊更增添了幾分靈性和野趣,遊人和飛鳥,互不幹擾,相映成趣。
當然,在這裡你可以買一張船票,乘一艘小船,在洱海晃晃悠悠的飄蕩,彎腰戲水,抬頭賞雲,這又是另一番絕妙的體驗。
羨慕在這裡生活的居民,晚飯後可以去海邊吹吹風,可以欣賞到五彩斑斕的晚霞,沿著新修的環海西路,繞著溼地公園,呼吸著新鮮空氣,田園牧歌的生活總是讓人心生嚮往。
而在才村附近,今年上半年才建成的楊麗萍大劇院,已經儼然成為大理的網紅必打卡之一。坐落於大理古城東北側,才村旅遊公路以北,車邑村和才村之間,高德、百度地圖都可以輕鬆定位到。
到達大劇院後,呈現在眼前的畫面足以用震撼來形容。燦爛的陽光傾灑下來,只有在大理才能看到的獨有藍色天空讓人心悸。從大劇院的外圍繞一圈,不同的角度展示出不同的美感,藍天白雲之下,翠綠的蒼山、碧藍的洱海、靜謐的村莊、廣袤的田疇,一幅幅「最」大理的畫卷盡收眼底,欣賞著這獨一無二的藝術建築,除了震撼、漂亮,我想不出其他的話來。
大劇院的裡面,整體是曲線性的造型,仰望上去就是藍天白雲,簡直就像動漫裡才有的畫面。
站在遠處眺望,劇院與倚靠的蒼山群峰幾乎完美的融為成了一體,強烈的視覺衝擊絕對讓你覺得這一趟來的超值。舉起相機隨便一拍,大片就是順手拈來。在這裡,你根本不會感覺到這座建築冒出來的突兀,好像它就應該佇立在這裡,就應該長這個模樣,與大理蒼山洱海的景色融合得相得益彰。所以,人與自然並不是不可調和的對立面,只要足夠用心,完全是可以和諧共生的存在。
從才村回到古城,差不多是吃晚飯的時間了。
金庸《天龍八部》的大理國,讓大理平添幾分武俠氣。大理段公子餐廳,更是格外吸睛,段譽和王語嫣的愛情,即便時隔多年,依然讓我記憶猶新。這樣一個飯店名,讓各位武俠迷們不來吃一下,屬實說不過去。這家店在大理有兩家,一個是天龍八部特色體驗店,一個是大理古國文化體驗店,我去的是古國文化體驗店。
木質的招牌、古色古香的店面,進去後的裝潢也和古代的客棧別無二致。店內的裝修也都非常符合大理古國的文化,牆壁上精美的壁畫,展示出了大理王國的歷史古今,細細觀賞領略大理的風土人情。大理國王的寶座也是金碧輝煌,十分霸氣。
我必須提一句,這家店的餐具是我見過最有創意的,竹筒、寶劍、筲箕,讓人直呼內行,拍照留念。
菜品上也是非常有雲南特色,我們點了幾道特色菜。菠蘿飯酸甜可口,特色藤椒雞麻麻辣辣,十分過癮,香茅草排骨很入味,大口啃排骨的感覺很爽。總體來說很滿意,等位時間也是值得的,當然不需要等位就更好。
巍山古城對於很多初次來大理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地方,但也因為這樣,才讓巍山古城保住了原有的寧靜。相較於大理古城來說,巍山古城即能滿足遊客的遊覽需求,同時在古城還保留了原滋原味的生活狀態,讓我一到這裡就為之震撼。巍山古城南詔國的發祥地,因此古城的規模很大。
從大理古城出發,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能到達巍山縣城,而巍山古城就鑲嵌在巍山縣城之中,與周圍的山融為了一體。巍山人民伴著古城生活,而古城因為有著生活才有了更多的活力。
這座古城在唐初就有村舍了,元代的時候,段氏總管開始建築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縣城依然較為完整的。古城的整體羊毛還是保留了600多年前建城時候的棋盤格局,四四方方一座城,25條街,18條巷,街道的分布四四方方,呈標準的井字結構由中心向四處散落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明清建築房屋。在這樣一座古城中行走,如果不提前做好相關的攻略,很容易在裡面迷了路。
和其他知名度高,商業化程度重的古城迥然不同,巍山古城更多的透露出生活的氣息,遊客雖然有,但是零星幾個,並不多。在街道上行走,在商鋪販賣的,更多的是當地人。
進入石板鋪就的古老小街,緩慢閒逛,兩側的老院子,已然被歲月染成了舊色。它們相互間依偎,共同經歷著時間年輪的洗禮,在人們的談笑間,傾聽歷史,訴說故事。
在這裡,你可以找尋到南詔古國的歷史底蘊,拱辰樓氣勢磅礴,與它遙相呼應的是星拱樓,靜靜的佇立在藍天下,鴿子的身影從空中掠過,分外迷人,就像北京的鐘鼓樓一樣;在這裡,你也可以找尋到最世俗的煙火氣,菜市場的小道,暖呼呼的陽光灑下地面,在茶攤喝一碗大碗茶,在麵館來一碗耙肉餌絲面,除此之外,在理髮店、蘭花園、客棧、馬具店、碑刻店都能不斷地邂逅微笑和溫暖。
從巍山古城離開,心滿意足。
計劃的下一個目的地是距離大理古城兩小時車程的沙溪古鎮。這裡常常被遊客稱作為「二十年前的大理古城」。
二十年前的大理古城我沒有來過,是什麼摸樣我也不太清楚,但是來到沙溪古鎮之後,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什麼是所謂的「二十年前的大理古城」。
這座藏在雲南大山裡的沙溪古鎮,渾身散發出的,是寧靜樸實的氣息,這裡是最接近中國理想鄉村生活的地方,進城之前,你會看到大片大片的田野,還有浪漫的薰衣草花田,阡陌交通,房屋錯落,三五成群的鴨子搖擺著下池塘,好一派悠閒舒適的田園風光。
沙溪的居民,與前來此地的遊客共同創作了沙溪這一美麗畫卷。寺登街上,杵著拐杖的老人悠閒的散著步,運氣好的話,還能見證一起見證一場傳統的白族音樂會,感受民族的傳統氛圍。古鎮不大,半天就能走遍,慢悠悠的節奏,最適合好友、情侶在石板路上牽手漫步。
找一處安靜的咖啡館,點上一杯叫座的咖啡,一起度過午後慵懶的時光。這些都是這座古城煥發新生的標誌,沒有酒吧、音樂的吵雜聲,有的只是咖啡館與書店的寧靜。
說起書店,不得不提這座古城的先鋒書局,在沙溪古鎮的北龍村,泥土和石子砌成的外牆,看起來就像是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房子。這裡曾經是一座糧倉,現在也是一座糧倉,只不過由裹腹的糧食變成了充實精神和思想的糧食。
明黃色的燈光從窗口透出來,不難窺見裡面是什麼樣的盛世光景。走進裡面,實木色的書架上擺滿了密密麻麻的書籍,暢銷的,小眾的,任何人都能夠在裡面挑選出自己的最愛。沿著書階拾級而上,正如這家書店,我這個大地上的異鄉者,又一次走進那些曾經照亮並溫暖過我的詩歌與文學,喝一杯帶著阿多尼斯蘭波與辛波絲卡味道的咖啡。
拿上一本自己中意的書,戴上耳機靜靜的沉醉在知識的海洋,手捧書本,聞著淡淡的墨香,感受紙張在指尖磨砂的那種觸感,真的很幸福。
將沙溪古鎮,作為大理的最後一站,這歲月的輪迴交替,把握得很圓滿。
在我心裡,大理是上半身風姿綽約的姑娘,回眸一笑以後,便是依戀,便是相似,便是守望千年。
這一次的大理之行,讓我更進一步的認識到它的多變、它的悠閒、它的自然和淳樸,洱海、雙廊、喜洲……每個地方都值得留念。
我很喜歡這種慢悠悠的深度旅遊的方式,讓我可以自由自在的體味嚮往的生活。
有人說,旅行的意義就在於,當你向別人講述你的故事,不只是那一畝三分地和雞毛蒜皮。
第三天
從大理到麗江,兩個小時的車程,灑下一路的美好。晚上七點過,我的腳已經踏在了麗江的土地上。舟車勞頓之後,也沒有太多精力去古城再逛逛,酒店安頓下來後就在周邊玩了一下。
初識麗江,是在大冰的《乖,摸摸頭》。書裡給我描繪了一個江湖義氣,隨性自由的麗江,便一直心生嚮往。這次也不是我第一次來,每一次,都有新的遇見和驚喜。
狹義的麗江,就單指麗江古城(大研古城),廣義上的麗江,還包括束河古鎮以及白沙古鎮。這三個古鎮,成為納西族文化的代表性古鎮,也是茶馬古道重鎮。
麗江古城就是一個多變的女郎,可以滿足所有人的幻想。很久很久沒有起這麼早了,不為別的,就是想飽飽地吃一餐早飯,然後好好的逛逛早上的麗江。
早晨走在安靜悠遠的小巷子裡,看薄霧微曦,在陽光的照射下,給這個古城籠罩在如夢似幻的氛圍裡。這個時候的麗江最有味道,似睡非睡,似醒非醒間,有一種懵懂的美。最主要的是,人比較少比較清淨。
城內小橋彎彎,流觴曲水,屋簷低垂,好一副江南俏佳人的模樣;城外天高雲闊,雪山高聳,風輕雲淡,好一副遠離塵世的高原風光。
蜿蜒的青石板路,縱橫延伸,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各具特色的客棧,無一例外的好看,且風格迥異。院落間繁花似錦,有的冒出牆頭,不經意間吸引你挺住腳步,足以可見主人的悉心照料。我算是能略微體會到那些辭了職在麗江開客棧的人的初心了,不單單只是為了給遊客一個安穩落腳的地方,更主要的是,也給自己提供了一個「遮風擋雨」的避風港。
在古城中遊蕩,去了大冰書中豆兒姑娘的茶室,也去打卡了大冰的小屋,伴著雪山上流下的溪水聲潺潺,房簷下清脆的銅鈴聲叮噹,偶遇花香,偶遇垂柳,偶遇小橋,偶遇清風...一副古樸,典雅,幽靜的畫面。
不管是自然還是時間,對這個古城都太優待了。四方街的雨傘巷,感受華麗的色彩衝擊;北門的大水車吱吱呀呀的轉著,讓你感受古老歲月的印記;忠義市場的吆喝聲,買賣聲,讓你深切的體會這個古城的生活味道。
在麗江古城,不管是喧鬧的酒吧的夜,還是白天曬著太陽發著呆的貓,不管是追逐夢想拋下煩惱的漂泊者,還是內心寧靜尋求一直安穩的歸隱者,都有一個最質樸的願望,就是尋找最本真的自己。
麗江,是歸宿,亦是徵途。
午飯選擇在古城中的一家網紅餐廳,滇院私廚。餐廳的位置非常好找,就在古城的中心廣場附近,逛著逛著就能找到。店鋪是麗江傳統的建築風格,從外面看著門廳不大,但是進去後才發現別有洞天。一座兩層的小樓,外加一個院子,桌椅座無虛席。納西族的傳統裝飾和擺放的恰到好處的綠植花草,非常適合拍照。就算是不再這裡用餐,單純的坐在店裡就是很舒服的一件事。
在網上看到這家店主打的是麗江的特色菜,就跟著推薦點了一些菜。滇院秘制花香雪山魚,打破常規的做法,魚肉先天,嫩滑可口,一丁點兒腥氣都沒有;秘制幹香保山火瓢牛肉,肉質緊實,很有嚼勁,越嚼越香;
雲南的米線名揚在外,除了傳統的過橋米線,在這家店還吃到了哈尼梯田雞絲紅米線,超級好吃入味。每一道菜不僅菜色好看,連餐具都很有特色,完全沒有踩雷。
從周圍食客的表情可以看出來,這頓飯大家吃的賓主盡歡。
下午去了束河古鎮。束河古鎮給人的感覺,相比於麗江古城,又很不一樣。雖然束河古鎮也開始步入商業化,沿街的很多房子也改成了店鋪、酒吧和客棧,不過因為遊客不多,商業化的程度也不算重,所以一切都還是那麼懶懶散散,那麼淳樸自然。
走在石板路上,穿越千年的茶馬古道,馬蹄聲依舊悠揚,時間在此刻凝固,你可以窺見昔日的繁華光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茶馬古道博物館也在束河,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可以進去,深入感受茶馬古道的文化。
行走在古鎮的遊客,並沒有讓古鎮的居民慌了陣腳,他們依舊按照自己的生活節奏自顧自的悠然度過。青龍橋下溪水潺潺,橋上人來人往,
九鼎譚作為束河古鎮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在綠樹紅花的映襯之間,仿佛來到了世外桃源。河邊洗衣服的納西婦女,小巷背柴禾的樸實老人,從他們身上,你能體察到的都是悠然自得的愜意。
束河也有個四方街,但是和麗江的繁華相比,就顯得冷清許多。這種冷清,在我看來是很大的難得。如果現實允許,我希望在這裡常駐,拋開俗世煩事,多一點時間清醒的與自己獨處,讀書、聊天、發呆、做夢,豈不美哉?
白沙古鎮,應該算得是麗江最古樸的小鎮了。從束河逛完之後,下一站就緊接著來到了這裡,果然也沒讓人失望。白沙比之於麗江、束河,更加的自然,也更讓人迷戀。
粗糙未經雕琢的石板路,隨處可見的東巴象形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奏,在這裡你能體會到最原始的納西遺風。
在這裡,你可以換一種身份,體驗另一種生活,過另一種人生。生活需要煙火,也需要靜靜地美好。在白沙街邊的咖啡店,要上一杯咖啡,坐在遮陽篷下,偶爾小酌一口,愜意自在。
抬頭望一望清晰可見的玉龍雪山,老奶奶坐在搖椅上曬著太陽,背著背簍回家的居民,近在咫尺的藍天,街頭嬉鬧餓孩童,巷尾互相追逐的狗狗,多麼美好的畫面。
人真的很複雜,有時候欲望多到爆棚,有時候又很容易被一些簡單純粹的東西感動。經歷多了會明白,不用刻意去迎合什麼,有趣的人、可愛的事物,會互相迎合。
從白沙回到麗江古城已經是晚上,雖然這一路上沒少吃小吃,但是此時此刻肚子仍然開始叫囂,迫不及待的搜羅晚餐,挑中了滇西王子這家店。有一說一,雲南菜真的是吃不膩。滇西王子在網上也很火,所以還是需要等位的,世界上最難熬的時間就是等位的時間。進去之後,發現裡面的裝潢十分有麗江特色,大水車、茶馬古道、納西族元素在店裡隨處可見,菜單做成了捲軸的詔書樣式,古風滿滿。
民族竹筒雪山魚、苗族秘制酸湯牛肉、雲南納西臘排骨,每道菜都很戳我的胃,一口一口根本停不下來,盛菜的餐具都超級漂亮,也有創意,這樣精緻的擺盤無形中又給菜增加了幾分美味。
在店裡拍的美食圖,分分鐘贊爆朋友圈,不得不說,虛榮心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吃完飯後回酒店,一夜好眠。
以前來麗江,只遠遠眺望了玉龍雪山的身姿,這次想要登上去一睹風採。要知道這個季節,玉龍雪山已經迎來了初雪。在這個白雪皚皚的神山上,不知道又會有怎樣的際遇。
次日起個大早,將自己裹得厚厚的,出發去玉龍雪山。
這座納西族人民眼中神聖的山,越臨近,內心就越澎湃。到達景區之後,絲毫不意外的看到了排隊的人群,看來眾多遊客的想法出奇的一直,按照慣例,買票排隊。
坐上纜車之後,在晃蕩中越升越高,雪也越來越大,恐高患者有點不太敢往下看,不過又不太想錯過美景,在這矛盾的心理下到達了山頂。從纜車下來,出門後被這白茫茫的一片震撼的說不出話來。
雲霧在升騰,雲海在翻湧,峭立的山峰上鋪著皚皚白雪,儘管有點缺氧,但是還是忍不住舉起相機一頓拍攝,感覺都不需要怎麼修圖,因為已經是絕美。
淡妝素裹玉龍山,晶瑩剔透雪中情。自然天地間的雪山冰峰無計次數,人世間的高山峻岭數不勝數,然而我覺得,像玉龍雪山這樣聖潔而美麗的雪山卻不多見。藍天、白雲、雪山,不染塵埃俗世,太治癒了。
山頂有餐廳、休息室之類的,可以稍微吃點東西喝杯熱茶暖暖身子。之後就是坐纜車下山了。比起海拔4680米高的玉龍雪山,更讓我心動的是山腳下那片藍月谷。因水裡富含銅離子,其色為藍色,其形似月亮,由此得名。
也許是天上瑤池的一抹藍,不經意間掉落在蒼穹之下,便挑中了彩雲之南,暈成了一副水彩畫。曾經聽過一段話,非常適合這裡的景致:「所有人都願你快樂,而我爰你遊歷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因為天然的雪水,形成了宛若藍寶石一般的湖泊,澄澈透明,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樹的影、天的影、雲的影,都可以在水面尋出蹤跡,仿若人間仙境。
淺淺河床白,幽幽深谷遠,獵獵山風寒。這裡美得像幅畫。
四季輪迴,歲月流轉,經歷過春的溫柔,感受過夏的熱烈,走過秋葉靜美。一切都將在冬天裡沉澱。忍不住頓下來觸碰了一下湖水,透心的涼,讓人清醒。
從藍月谷出來之後,就準備返程了。一程山,一程水,一路行走,一路回憶。來時匆匆,回時不舍。嚮往的自由,敬畏的連天,遇見美好,藍月谷將會永遠銘刻在心裡。
在大理,在麗江遇到的一切,都是我珍藏的寶藏。心情鬱結之時,忍不住打開回憶的箱子,把這些寶藏翻出來,再細細的品味,把玩,自有療愈一切的力量。
我見過蒼山的雲,洱海的雨。
我見過初冬的雪覆於玉龍雪山,也見過山腳蔥蘢一片。
我在這遠離塵囂的寂靜之地,任微風拂面,水泛漣漪。
我看到春風,八裡十裡,衣袖帶花。
無論何時憶起,它們都是人生可喜,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