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奮達巨額收購頻頻爆雷,主業經營不善,兩年遭12次監管問詢

2020-12-25 時代周報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雷映

【事件概述】

2020年12月8日,*ST奮達(002681.SZ) 發布《深圳市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轉讓全資子公司100%股權的公告》,擬將全資子公司歐朋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朋達」)100%股權以總價663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深圳市昌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成模具」)。值得一提的是,歐朋達是*ST奮達於2015年全資收購的子公司,收購時交易價格為11億元。

公告發布當天,深交所向*ST奮達發出關注函,要求該公司說明出售和收購歐朋達採用不同評估方法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歐朋達本次交易作價的公允性,是否存在向昌成模具輸送利益的情形。

【分析解讀】

一、巨額收購頻爆雷,業績虧損慘遭ST

*ST奮達主營業務為消費電子整機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電聲產品、智能可穿戴設備、健康電器、精密金屬結構件等四大系列,該公司是上述細分市場的主流供應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的天貓精靈,以及海關出口量排名前列的美發電器均為該公司的產品。

或許基於業務版圖的協同和多元化需求,*ST奮達自2014年起就開啟了「買買買」的節奏。

2015年初,*ST奮達成功收購歐朋達,在原有多媒體音箱、美發電器的產品結構基礎上拓展了移動智能終端金屬外觀件產品。歐朋達主營業務為精密金屬外觀件,主要客戶為蘋果公司,該項收購進一步拓展了*ST奮達的經營業務,並成為蘋果產業鏈供應商之一。

2014年8月,*ST奮達公告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歐朋達的資產評估報告顯示,根據資產基礎法評估,歐朋達被收購之初的帳面總資產為1.94億元,其中,總負責為9940.17萬元,淨資產為9437.85萬元。而據收益法評估,由於歐朋達是致力於手機金屬(外觀)結構件的專業製造商,在客戶認可度、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處於競爭優勢地位,收入規模及利潤水平均處於快速增長階段,採用收益法評估後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淨資產價值)為11.19億元,評估增值10.24億元,增值率為1085.2%。

該項收購最終按照收益法評估價值進行定價,交易價格為11.18億元,交易價格與淨資產的差額計入商譽資產,由此產生了9.1億元商譽。

並表後的歐朋達在三年業績承諾期如期完成業績承諾。然而,好景不長,業績承諾期一過,歐朋達的經營業績呈斷崖式下跌。

2017年,歐朋達淨利潤腰斬,2018—2019年分別虧損4.87億元、1.64億元,2020年1—10月虧損6826萬元。

需注意的是,2018年年報顯示,*ST奮達對收購歐朋達計提6.56億元商譽減值損失,當年歸母淨利潤為-7.8億元,同比增速為-275.92%。

此外,*ST奮達還於2017年併購深圳市富誠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誠達)100%的股權,在消費電子精密金屬結構件領域再次開疆擴土。

與收購歐朋達類似,本次收購以收益法定價,交易價格為28.95億元,對應的富誠達淨資產為1.67億元,增值率1636.06%,對應增加25.45億元商譽。

富誠達的業績承諾為,2017—2019年,每年承諾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2億元、2.6億元、3.5億元,三年累計實現扣非後淨利潤為8.1億元。2017—2018年,富誠達的業績完成率分別為99.63%與95.3%,2019年則嚴重不達標。

2019年年報顯示,*ST奮達對歐朋達和富誠達合計計提28億元商譽減值損失,當年歸母淨利潤為-30.57億元,同比增速為-292%。

由於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處於巨額虧損,該公司於2020年5月更名為「*ST奮達」,成為ST股。如果該公司2020年仍不能扭虧為盈,依照規定將被迫退市。

二、主業經營不善,借財務手段實現業績大逆轉

從主營業務看,近年來,*ST奮達收入端增長緩慢,成本增速遠超收入增速,管理費用率翻倍,毛利率和淨利率均下滑,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2017年之後,該公司營業收入端同比增速不到5%;銷售成本率則從2017年的72%上升至2019年的83.09%左右;毛利率從2017年的27.87%下降至16.91%;期間費用率從11.78%增長至14.22%,其中,管理費用率增長趨勢最為明顯,從2011年的5.8%逐年上漲至2019年的11%, 接近翻倍。

剔除商譽減值的影響,2017—2020年每年的前三季度,該公司的營業利潤從3.2億元逐年下滑至1億元。

由於主營業務經營不善,*ST奮達開始通過增加營業外收入來實現業績逆轉。

2020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ST奮達實現營業收入25.07億元,與2019年持平, 實現營業利潤1億元;同期實現營業外收入9.84億元,導致最終實現歸母淨利潤10.55億元,同比增長687%。

以2020年前三季度的財務狀況預測,2020年該公司有望藉助營業外收入實現業績大反轉,順利摘帽。

需注意的是,*ST奮達在三季報中解釋稱,9.84億元營業外收入主要系富誠達原股東對業績不達標所支付的補償款。

三、違規問題不斷,不到兩年遭12次監管問詢

12月8日,*ST奮達公告出售全資子公司歐朋達,當天,深交所針對該事下發關注函。

12月15日,*ST奮達在關注函回復公告中解釋稱,由於歐朋達2015年被收購時業績增長快且主營業務市場前景樂觀,彼時選擇收益法評估定價。但隨著智慧型手機銷量自2017年出現下滑趨勢,以及手機外殼材料逐漸出現玻璃、陶瓷、塑膠等新的替代材料,市場呈現了去金屬化趨勢,金屬外觀件產品市場規模萎縮。為更好聚焦主業,該公司選擇出售歐朋達,而此次以資產基礎法評估定價。

與歐朋達不同,富誠達自被收購以來,每年均未能完成業績承諾。根據*ST奮達在回復監管機構問詢公告中所出《專項審計報告》,2019年富誠達扣非後淨利潤為-1.91億元。

根據《利潤補償協議》約定的公式計算,富誠達原股東截至2019年末累計應補償金額為19.35億元。但*ST奮達與富誠達原股東對業績未完成部分中涉及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待攤費用攤銷等事項共計 2.86 億元部分存在爭議,即對相應業績補償金額約10.21億元(根據《利潤補償協議》約定的公式計算)部分存在爭議。

2020年1月16日,*ST奮達向深圳國際仲裁院遞交了申請,要求富誠達總經理和副總經理文忠澤與董小林等人賠償公司至少11.22億元,另外支付違約金2.895億元,並且凍結了文忠澤與董小林兩人持有的*ST奮達股份。

兩次失敗的大額併購,使得*ST奮達巨額商譽減值拖累公司業績,造成該公司連續兩年巨虧,並且,在不到兩年時間,該公司收到監管機構下發的關注函和監管函合計12份。

2019年以來,監管機構圍繞*ST奮達的年報、大額商譽減值損失計提、股東違規減持、股東回購違規、與富誠達的業績承諾補償糾紛訴訟處理進展、以及6625萬元出售歐朋達等事項對其進行問詢,多次引起市場關注。

相關焦點

  • *ST奮達回復交易所問詢:出售歐朋達有利於改善財務狀況
    中證網訊(記者 董添)*ST奮達12月14日晚間披露《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回復的公告》。公司指出,出售歐朋達可以改善經營業績,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同時,可以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改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做優做強原有業務。
  • 11億收購6630萬就賣了 *ST奮達收關注函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8日電 8日午間,*ST奮達公告稱,收到中小板公司管理部下發的關注函。*ST奮達公告12月7日,*ST奮達披露《關於轉讓全資子公司100%股權的公告》,公司擬向深圳市昌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昌成模具」)轉讓歐朋達100%股權,轉讓價格為6630萬元,歐朋達為公司於2015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收購的標的公司。
  • 計提巨額商譽後奮達科技虧超19億元 將面臨被「ST」
    作者:蔚芮結束了「內鬥」的奮達科技(002681.SZ)交了一份「不好看」的2019年成績單,淨利潤虧損超19億元。由於奮達科技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虧損,也將面臨被「ST」的風險。業績再次大幅虧損,巨額商譽減值幾乎一次性計提2月29日,奮達科技發布了2019年業績快報,實現營業收入為36.22億元,較2018年33.46億元增長8.25%;實現歸屬股東的淨虧損19.04億元,較2018年虧損7.20億元相比擴大144.20%。
  • 奮達科技股東席位之爭落定 實控人獲多數中小股東支持
    顯然,無論是此次股東內鬥,還是連續的業績虧損,背後都有著奮達科技超10倍溢價收購的身影。股東大會落定之後,奮達科技後續經營情況以及能否順利拿到相關業績補償仍然受人關注,也關係到廣大中小股東利益。奮達科技的股東爭鬥也引來監管層的關注,深交所接連對奮達科技發了2分問詢函。為了應對上述互斥議案,奮達科技在回復問詢函時表示,股東或其代理人不得對上述提案同時投同意票或同時投反對票,該種情況將被視為棄權。
  • 奮達科技擬剝離虧損子公司聚焦核心主業提升盈利能力
    *ST奮達(002681.SZ)12月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將公司持有的全資子公司歐朋達100%股權以6,63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昌成模具。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不再持有歐朋達,歐朋達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核算。
  • 奮達科技出售歐朋達輕裝上陣提升盈利能力
    奮達科技(002681.SZ)12月14日晚間披露了《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回復的公告》,就監管層及投資者所關心的關於出售歐朋達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回復,讓投資者進一步了解了公司此次出售歐朋達的具體情況及對公司長期發展的積極意義。
  • 奮達科技:甩掉包袱輕裝上陣,聚焦主業擁抱5G發展機遇
    商譽減值清零,甩掉包袱輕鬆上陣公開資料顯示,此前奮達科技先後溢價收購歐朋達及富誠達,但因未能完成業績對賭承諾,導致奮達科技形成了較大金額的商譽減值。整體來看,2019年奮達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5.36億元,同比增長5.46%,各項核心業務並未受到影響;2019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13億元,同比增長22.42%,也說明了公司銷售回款能力較好,經營現金流正常。
  • 翠微股份收購方案遭上交所問詢 海科融通三次「出嫁」又懸
    原標題:翠微股份收購方案遭上交所問詢 海科融通三次「出嫁」又懸   第三方支付公司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融通)此前曾兩次謀求被上市公司收購不成
  • 教育培訓機構頻頻「爆雷」 不得不防
    經營近20年且在全國擁有千家校區的老牌培訓機構——優勝教育近日「爆雷」。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分析認為,優勝教育「爆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疫情對於線下教育有較大衝擊;另一方面,該機構擴張過於迅速,對資金流管理不善,導致資金鍊斷裂。
  • *ST奮達: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回復
    *ST奮達: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回復 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6:35:44&nbsp中財網 原標題:*ST奮達: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回復的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不再持有歐朋達的股權,歐朋達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公司將擺脫歐朋達持續巨額虧損的業績拖累,有助於提升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進而提高公司的經營質量。
  • ST新光昔日「雞毛飛上天」 今朝一地雞毛遭問詢
    摘要 【ST新光昔日「雞毛飛上天」 今朝一地雞毛遭問詢】ST新光(002147)危機四起,深交所問詢函如期而至。5月20日,深交所對ST新光2018年年報下發問詢函,關注其業績轉虧、違規擔保等問題。
  • 三一重工40億買汽車金融公司遭問詢 溢價收購為哪般?
    來源:商學院原標題:三一重工40億買汽車金融公司遭問詢,溢價收購為哪般?文:劉青青 石丹工程機械企業三一重工(600031.SH)宣布進軍汽車金融。01增值率58.69%,39.8億元收購遭問詢三一重工收購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收購控股股東三一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三一汽車金融91.43%股權,對應的評估價值為42.21 億元,擬交易金額為39.8億元。
  • 002681_*ST奮達:2020-12-08關注函_LSD00268158067
    關於對深圳市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中小板關注函【2020】第 561 號深圳市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2020年12月8日,你公司披露《關於轉讓全資子公司100%股權的公告》,你公司擬向深圳市昌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成模具」)轉讓歐朋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奮達科技董事長違規遭監管談話 公司曾因「內鬥」一事收關注函
    今年2月12日,奮達科技披露《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決議公告》(簡稱「公告」),其中審議通過罷免董事文忠澤、董小林等議案。據了解,文忠澤、董小林為奮達科技2017年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標的公司深圳市富誠達科 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誠達」)的原股東及業績承諾方,上述兩人對相關議案均表示反對。
  • *ST奮達剝離虧損子公司歐朋達 標的已連續多年虧損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連續兩年虧損的*ST奮達(002681),臨近年關,啟動了剝離虧損資產行動。剝離連續多年大幅虧損資產12月7日晚,*ST奮達公告,12月4日,公司董事會通過了《關於轉讓全資子公司100%股權的議案》,決定將公司持有的全資子公司歐朋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歐朋達」)100%股權以總價6630萬元轉讓給深圳市昌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昌成模具」)。
  • 八菱科技主業遇阻另闢蹊徑 跨界文娛大健康頻頻觸雷
    零部件主業受阻 併購標的接連爆雷八菱科技2011年在中小板掛牌,傳統主營業務是提供汽車熱管理方案,包括汽車熱交換器、保險槓等汽車零部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有散熱器、中冷器、油冷器、冷凝器、HVAC、保險槓等,應用於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等領域。
  • 1.5億賣8套房保殼,遊久遊戲遭火速問詢
    12月13日,*ST遊久(遊久遊戲)股價上演難得一見的漲停。據公告,8套房產為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南路 256號501 室、502 室、503 室、504 室、601 室、602 室、603 室、604 室,用途為辦公,8套房產帳面原值為3814.90萬元,以今年12月4日為價值時點,評估價值為15540萬元。
  • 資本熱潮退卻後,這些ST上市遊戲公司的「踩雷」教訓
    近期,有多家遊戲公司發布退市風險警示(*ST)公告,包括此前已經被「披星戴帽」的ST富控、ST天潤和ST遊久,這些公司在遊戲行業鼎盛時期瘋狂併購收購,又在資本熱潮退卻後紛紛爆雷,有些甚至還面臨訴訟、股東內訌、賣房求生等問題。短短數年間,他們從神壇走向深淵,如今,已遊走在退市邊緣。
  • A股安全套巨頭不「安全」:30億商譽爆雷,傑士邦好賣不好賺
    近年來,人福醫藥熱衷於跨界和併購,一會兒賣涼茶,一會兒開醫院,業務範圍極其廣泛,就是業績不見起色,還留下了巨額商譽和有息負債兩個大地雷。一、洗澡了嗎?因「安全套」業務走紅的人福醫藥,一點也不安全。最近又因為高達30億元的商譽爆雷事件,震驚市場。
  • 長租公寓爆雷潮 引發多地加強租房市場監管力度
    長租公寓頻頻爆雷  2015年12月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的意見首次被提出;2016年年底正式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2017年各地大力發展租賃市場,九部委發文在廣州等12個城市試點,廣州率先打出「租售同權」,繼而深圳、武漢等50餘城市出臺發展租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