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說話流利不一定沒有語言和大腦障礙

2020-12-16 大河網

  專家提示:中風後,要儘早進行障礙評估,才能全面了解身體功能損傷的部位和程度

  □記者 常輝

  

  劉老伯去年年底得了中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出院了,家人最擔心的是,中風後影響了他的大腦,可是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發現他意識挺清楚,平時問他話,也都能準確地回答,這讓家人覺得很慶幸。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家人發現劉老伯左側的胳膊、腿經常有淤青,後來孫子無意間看到劉老伯走著走著撞到了牆上,眼看著左邊額頭碰出個大包,家人這才緊張起來,趕快帶他到了醫院。

  經過檢查,醫生說這是「偏側忽略」,患者只能看到左邊或者右邊一半的物體,但這不是視力的問題,是大腦高級功能障礙的一種。「哦,難怪我爸經常吃飯也只吃一半,我們都以為他吃不下。可是平時看著他說話啥都沒問題,我們以為就沒問題了。」劉老伯的兒子說。

  接診的鄭大五附院康復科主任郭鋼花提醒中風患者家屬:「很多家屬都習慣從說話等日常行為自己來判斷患者有沒有語言、腦功能障礙,這其實是非常不準確的,日常對話非常簡單,通常就是吃飽沒、冷不冷,很難發現高級腦功能障礙,即使是語言障礙,也包括流暢型和不流暢型兩大類,也就是說,有相當一部分語言障礙的患者是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的,只是深入聊下去,才可能會發現語言缺乏邏輯性,說話雖然多,別人卻聽不懂,這也屬於語言障礙。

  她建議,中風患者治療後,最好到專業的康復科做一個各類障礙的評估,包括行動、語言、腦功能,全面了解患者腦損傷的情況。至少家人應該跟患者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問答,比如,跟患者說話時間長一點,看他有沒有注意力不集中;給他出幾個算術題,看他計算能力有沒有出問題;問他季節、日期、時間,問他方向、家在哪兒等,看他的定向力有沒有下降;即使患者能夠正常對話,也要看他說話是否連貫、是否前言不搭後語,是否有常識性錯誤等,一旦有異常,儘早就醫。

相關焦點

  • 語言與大腦:神經語言學
    失語症被定義為由大腦區域損害導致的語言功能障礙,如對於語言的無法理解或不能表達。失語症最常見的病因是中風。當然,腦部重傷等也會導致失語症。這些都會使人有不同程度上的語言能力的降低。布羅卡失語症的主要表現是話語大量減少,表達扭曲且緩慢,說話困難。患者往往說話沒有語法。
  • 語言障礙和言語障礙有啥區別,對孩子語言的康復有幫助嗎
    很多人對語言和言語的概念區分不清晰,讓我們先了解語言和言語的區別。最早對語言和言語概念進行闡述的是瑞士語言學家索胥爾,他認為語言是存在大腦中的社會心理現象,是一個整體認知的系統,每個人都具有,且具有個人特性。
  • 是什麼原因導致小兒語言障礙呢?兒童語言障礙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語言是學習、社會交往、個性發育中一個重要的能力。從廣義上來說,兒童語言障礙又稱溝通障礙。在學齡前兒童中,溝通障礙是最為多見,有7%~10%的兒童語言的發育低於正常標準,而3%~6%的兒童有語言感受或表達障礙,並影響日後的閱讀和書寫。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尤為重要。
  • 語言障礙的常見病因是什麼
    語言障礙的常見病因是什麼 時間:2020-10-24 11:19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發育性語言障礙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有醫師認為語言障礙與遺傳因素有關;也有人認為是在大腦發育過程中,生物學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兒童發育性語言障礙是如何產生的
    這種初的語言障礙在一部分兒童當中保持下來,並且通過青春期,逐步發展成為成年階段的語言障礙。兒童發生初語言障礙的平均年齡是30個月,兒童語言障礙一般都在六歲之前產生。多數的語言障礙兒童在語言障礙產生後的一到兩年內自動康復。但是,語言障礙如果是在5歲以後初始的話,就只有18%的機率能夠自動康復。康復的平均年齡是3.5歲。六歲以後,兒童語言障礙一般必須接受言語治療才可能康復。
  • 大腦的語言功能
    1825年,法國一內科醫生提出:語言功能是由額葉特異地控制;1864年,Broca提出語言表達只由一側大腦半球控制,且幾乎總在左半球,法國神經科醫生Broca是將科學天平扭向大腦功能定位側的第一人,他曾遇到一位病人,該病人能理解別人的言語,但卻自己不能說話。病人死後,Broca對其進行 解剖,發現左額葉上有損傷。
  • 中風前兆 7種病症警示可能是中風
    中風前兆1、不明原因的跌跤由於腦血管硬化,引起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與平衡障礙,而容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症狀。流鼻血的現象不加以預防控制的話還很有可能引起中風。5、說話吐字不清語言中樞是神經中樞的一種,人體大腦中供血不足的話會引起神經系統的紊亂和失調。患者容易出現吐字不清或是失語的症狀,這一病症一般不會超過24小時,但是一旦出現就要立即引起重視。不明病因的口角歪斜、伸舌偏斜導尿管現象都要注意。
  • 渡康疫情小課堂: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儘早和孩子說話:從新生兒期起,家長要及時響應寶寶的啼哭,有表情地對寶寶說話,這樣可以促進大腦發育。2. 添加輔食期:應根據年齡提供種類豐富及不同質地的食材,加強對口腔的刺激,促進口腔肌肉和舌肌的發展;適齡使用勺、杯或吸管進食水,採用吹泡泡、喇叭或模仿動物叫聲可以促進口腔的協調運動。3.
  • 為什麼「說話不清楚,吐字不清」等語言障礙,必須要糾正?
    兒童語音障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病例,要佔到門診量的一半以上。很多孩子從語言發育的初始階段就沒有得到父母的重視,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發育,一些發音不準,吐字不清的不良語言習慣,被固化保留下來。為什麼「說話不清楚,吐字不清」等語言障礙,必須要糾正呢?1、語言能力是人生的第一起跑線語言,是人類學習知識和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
  • 孩子說話遲、不流利,多半身體感覺統合有問題,家長別大意
    孩子說話遲、不流利,多半身體感覺統合有問題,家長別大意語言是很重要的,學會說話當然是一門必修課。但是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小孩一出生就被慣著,以至於很多小孩會說話的年齡越來越晚。語言能力是人類獨有的高度行複雜神經系統動作。大腦的一些功能區必須要和身體感官有一定的緊密聯繫,不然就會影響語言的表達。說話晚一點的孩子出來語言系統本身的受損外,還來自於自身的感覺綜合不足。一般語言發育有問題的表現為小孩子說話比較遲,目光會渙散。
  • 患有三高的人,若是身體有這7個表現,或是中風發出的「信號」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一人中風,全家「發瘋」!中風雖然叫這個名兒,但它本身和「風吹」沒有任何關聯,而是由腦血管病變引發的一系列症狀,臨床上將中風又稱為「腦卒中」,分為出血和缺血兩大種類,也就是大家日常所說的腦梗和腦出血。由於該疾病會損傷腦組織,所以患者即便是經過了科學治療,也可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甚至是因此死亡!
  • 4周歲孩子說話不流利,原來是發育障礙……有些問題不是「長大就好了」
    飛飛(化名)已經4周歲了,活潑好動,但一直說話不流利,講話時磕磕絆絆的,問他問題也常常答非所問。是發育遲緩,還是語言障礙?媽媽越想越焦慮,帶著孩子來到杭州市兒童醫院語言康復門診就診。面對發病率高的發育障礙問題,標準化的量表及評估工具能夠更好地評估兒童的行為發育狀態,並據此為兒童提供相應的醫療介入,處理和幹預措施。杭州市兒童醫院康復科已引進Griffiths(格裡菲斯)發育評估項目。
  • 兒童語言障礙的危害
    語言障礙兒童通常在詞彙、語法和/或敘事方面嚴重落後於同齡兒童。他們說話時平均句子長度較短、詞彙缺乏、敘事關鍵成份 (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結局、人物心理等)缺失。在臨床上,廣義的語言障礙用於泛指特定性語言障礙以及由與其他兒童發育障礙 或精神發育疾病,如聽力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智力障礙、21-三體綜合症、腦癱、顎裂等伴隨產生的語言障礙。
  • 65歲男子中風失語 清醒後再開口只能講英文
    經過詳細檢查,醫生診斷為腦卒中(中風),由於患者左側大腦額部受損,喪失了口語表達能力,即運動性失語症,他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的談話,但卻不能表達。由於情況危急,醫生立即為他進行了抗栓、抗動脈粥樣硬化及腦保護等治療。
  • 退休英語老師突發偏癱中風 失語後再開口只能講英文
    經過詳細檢查,醫生診斷為腦卒中(中風),由於患者左側大腦額部受損,喪失了口語表達能力,即運動性失語症,他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的談話,但卻不能表達。由於情況危急,醫生立即為他進行了抗栓、抗動脈粥樣硬化及腦保護等治療。
  • 孩子說話晚,說話不清楚,這可能是兒童語言障礙,家長要及時處理
    其實兒童語言障礙表現為說話吐字不正或者不愛說話之類,跟其腦部發育有很大關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是心理創傷癒合的最佳場地。同理,沒有人可以替代父母,帶給孩子心理上最大的支持。在治療上要結合孩子病因做出對應方案,不管是大腦發育異常,還是孩子有孤僻症,或是發音器官有問題,只有找出引起語言障礙的原因,才能做相應的治療和康復訓練。
  • 科學家發現修復大腦新方法:中風有望通過藥物治癒
    大腦重新連線的能力被稱為大腦可塑性,研究人員認為人的一生都具備這種能力。但是兒童大腦的可塑性較高,而成年人的大腦通常可塑性降低。研究人員對嬰兒時期遭受中風的兒童和年輕人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這些人的大腦有著驚人的「重連」功能。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學教授Elissa Newport詳細描述了這項最新研究,這項研究涉及了12名年齡在12到25歲之間的青少年。
  • Stroke:大腦功能減緩會增加中風與死亡的風險
    2014年8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表明,記憶力和注意力等認知能力不僅在中風後很重要,在中風前也非常重要。記憶和認知能力下降可能會增加65歲以上老人中風的風險。中風後認知功能比之前前快速下降了幾乎兩倍。中風和認知能力的下降增加了老年人死亡的風險,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的《中風》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先前的研究顯示心血管處於亞健康狀態會增加認知障礙的風險,比如說在記憶和學習等方面會存在問題。然而,與之相反的一面顯示,認知障礙可能會影響心血管健康,特別是中風,這在之前還沒有建立起這種認知。
  • 中風猝死前的死亡信號,身體出現4個徵兆要小心,或可救人命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中風」疾病,這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病,臨床上將其稱為「腦卒中」,分為缺血和出血性兩個種類。它和被風吹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動脈血管粥樣硬化、血栓誘發的嚴重性疾病,且中風往往是突然性發作,在嚴重情況下甚至還可能會猝死。中風之所以容易找上中老年,就是因為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是長年累月血管傷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