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有一篇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課本上也給出了小實驗的圖表樣例,我們發現課本上給出的圖表和科學課上老師給我們的實驗報告單幾乎一樣,所以很多同學把這篇習作,寫成了科學實驗報告。其實這篇語文課的習作和科學課上的實驗報告寫法是不同的,這裡我們就來講講如何寫好這篇文章。
習作目標
我們語文的習作目標和科學課的教學目標是不同的。小學科學課寫實驗報告單,要求報告中清晰地記錄了實驗步驟、過程,數據分析和實驗結果。注重嚴謹和數據的準確,一般不能出現修辭手法和個人的感受在裡面。
我們本次習作的教學目標分為三層,
第一層語言目標:
(1) 選擇一次自己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照先後順序把實驗過程寫清楚、寫具體。
(2) 語句要通順、連貫。
(3) 注意寫出實驗過程匯中人物的心情和感受。
(4) 能主動運用平時積累的有新鮮感的詞句。
第二層思維目標:
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第三層其他目標:
(1)初步運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培養修改習作的意識,形成自覺修改習作的習慣。
(2)懂得欣賞他人的習作,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習作,互相提建議,能欣賞他人的優點。
實驗過程
一、審題
寫自己做過的一項小實驗,必須是親自做過的實驗。而且是有意義的實驗,不能只是自己隨便做過的一件平常事情。更不能寫成打掃衛生,做家務的內容。
二、選材
只要是親自做過的小實驗都可以寫,如讓癟掉的桌球復原、給冰箱除臭、製作孔明燈、讓小燈泡亮起來、紙杯燒水、帶點的報紙、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第三步:動手實驗
實驗名稱:空氣佔據空間
實驗準備: 水槽、玻璃杯、乾燥的紙張、毛巾
實驗過程:(詳)
第一步:將紙團成一團,放入杯子底部,塞緊。
第二步: 將杯子口朝下。豎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沒過杯底。
第三步: 將杯子從水中豎直提出來,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將紙從杯中取出,觀察現象。
實驗結果:紙巾沒有溼,水沒有進入杯子底部,底部的空間沒有被水佔據,而是被空氣佔據了。
注意: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做實驗人的動作,每做一個動作,在觀察過程中看清楚,並進行思考和揣摩。可用自己熟悉的符號、圖示或藉助拼音進行記錄,可以一邊做實驗一邊說說自己的想法和預想,其中最後一步為觀察過程中的重點環節。可以用手摸一摸杯子底部的紙團。說出心中的疑惑。並引導說出自己對所觀察現象的猜想和認識。就「紙團為什麼沒有變溼?」進行思考。
落筆成文,交流評價
(一)落筆成文
想讓文章吸引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用實驗內容或其中的一個現象為題目,會更吸引人,如《空氣在哪裡》《不會弄弄溼的紙團》;
②用「先……接著……然後……最後……」這樣表示順序的句式把做小實驗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一寫做實驗時的心情、實驗中的有趣發現等;
③記得用上自己平時積累的一些好詞佳句喲!
(二)評價修改
出示修改符號,進行修改指導 。
1.認識習作修改符號「調換」和「移動」。
2.複習之前所學修改符號,嘗試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
(三)總結提升
總結:法布爾曾經說過,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鐵證下歸順聽從為止。
歡迎大家積極參加「小小科學家」試驗展示活動。記錄下自己試驗的過程,完成一篇習作。
作文素材
一、題目
《口吞「烈火」》《空氣大炮》《蝸牛怕什麼》《紙杯燒水》……
二、好詞
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專心致志、一絲不苟 按部就班 手忙腳亂 歡呼雀躍 笑逐顏開
汗流浹背
三、好句
開頭
1.一個雞蛋放在一大碗清水裡,雞蛋沉下去了,那麼怎樣才能讓它浮起來呢?
2.開水真的能讓癟掉的桌球復原嗎?是什麼讓桌球復原的呢?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對了,我為什麼不動手做一做,自己來證實一下呢?
結尾
1.通過這次實驗,我明白了:科學無處不在,只要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多問幾個為什麼,就會發現科學的奧秘。
2.這個小實驗可真有趣!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去探索更多的科學奧秘。
引用
1.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知識就是力量。
怎麼樣,現在你有自己的想法了嗎?趕緊動筆謝謝自己做的小實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