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共有874萬高校畢業生,又創歷史新高。一邊是不斷攀升的畢業生數量,一邊是在疫情影響下減少的就業崗位。
競爭壓力大,學歷就是一塊非常重要的敲門磚。
然而,只有少數人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站在塔底的更多普通人,只能仰望著,掙扎著,也迷茫著。
全國有2914所高校,其中雙一流大學只有42所,2019年從雙一流學校畢業的學生,僅有約19.6萬人,僅佔總人數的3%。
媒體們的目光多數放在高考狀元們身上。那些二三本、專科甚至落榜的學生被隱藏在光環之外。
就連他們自己,面對市場上的優勝劣汰也會底氣不足,在知乎上尋找答案。
我們不得不思考,高考決定命運,我們人生的拐點只有一個嗎,出身是否決定一切?
沒上985、211的普通人,逆風翻盤的機會在哪裡?
新世相聯合光明日報全媒體,邀請帶貨女王薇婭推出了一則畢業季特別紀錄片,給出了一些答案。
它正是——《出身》。
人的一生,決定你未來能有多大成就的,不是起點,而是拐點。把握好這幾點,普通人也有機會乘風破浪,逆風翻盤。
1、
拐點一:
人生不要去比較,努力把當下做到最好
薇婭就是一個普通人逆風翻盤的最佳例子。她不是名校出身,也非富二代。經過多年摸爬滾打才有了現在的成就,如今年收入20億。
薇婭被邀請到杭州商學院訪一所二本院校,在一個畢業生的宿舍和女生們進行了一番對話,聊了聊關於出身的問題。
剛開始聊,女生們就顯露了對自己的質疑和不自信。
「我確實比不上人家985、211的文憑,起點不如別人高,總是面臨更多的被選擇。」
「人生起點低,我們該如何打好手上的牌,如何去翻盤?」
比別人差一大截的起點,平庸的資質,努力還有意義嗎?
薇婭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人最怕的就是比較,一比較就會容易迷失方向,每個人的人生階段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才十幾歲就成名了,有的二十歲,有的三十歲,有的五十歲。
本來你是很平穩的逐步往上走的狀態,心態發生變化後,你就想尋求捷徑,這是最可怕的。」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重要理論,叫社會比較理論。指的是每個個體在缺乏客觀的情況下,利用他人作為比較的尺度,來進行自我評價。
上行比較(將自己和更優秀的人比較),會容易引發焦慮、自卑和嫉妒,失敗導致的焦慮有一大部分是有比較引起的。
下行比較(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會容易獲得自我滿足,增強幸福感。
人到頭來,最終要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最重要的,是行動改變,把當下做到最好。
知乎上有一個很熱門的回答,年薪5萬和50萬的差別在哪裡?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最大的差別是行動力和執行力。
薇婭最初也在比較中「迷失」過,為什麼我和別人一樣,別人這麼順利,我這麼不順。
很多人羨慕薇婭年入過億,卻不知道她是怎麼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打拼過來的。
薇婭17歲開始,嘗試在「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開了一家6平米的女裝店,在北京租的房連廁所都沒有,不敢叫朋友來家裡做客,會為了漲租50塊,爭得面紅耳赤。
後來心懷明星夢,參加了超級偶像,拿了冠軍出道。
明星之路四處碰壁,她決定退出娛樂圈,和男朋友西安重操舊業,開了服裝店。
不久之後,就遭遇電商浪潮的打擊,2014年,用最初打拼出來的兩套房彌補店鋪虧損,卻仍然看不到未來,每天都在質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
2016年,淘寶小二給薇婭打了一通電話,薇婭決定嘗試淘寶直播,從0流量做起,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網絡上曾經流傳薇婭的日程時間表。
薇婭的成功沒有什麼捷徑,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
當你懷疑自己比別人差的時候,覺得自己不行的時候,先把當下的事情給做好。
現在回過頭來看,那時候的每一步路都很精彩。如果沒有當時服裝店、淘寶店、藝人選秀、發專輯經驗,電商經驗,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一個薇婭。
用她老公的話說,「我們經歷過的事,踩過的坑,最後都為直播這個職業做了鋪墊。」
不用在意學歷起點低,努力把當下的事情做好,哪怕不被人待見,哪怕有不公平的時候,但你的努力別人一定能看到,只是那時候你自己覺得沒有人看到。
那些厲害的人,起點再低也不會讓自己認輸。
2、
拐點二:不要害怕失敗
避免習得性無助
才能擁有對生命的強大掌控力
很多時候,能打敗自己的不是現實條件,而是自己。
在短片裡,一個女生說自己畢業後決定創業,上半年剛把公司成立,做活動婚禮策劃,剛好碰到疫情,事業剛開始就完全停滯了。
家裡人覺得自己太莽撞了,她心中也有疑惑:做一件事情,是不是一定要完全十分的準備好了,才能開始呢?
害怕失敗,是阻礙人們開始的第一步。連續失敗幾次,可能會讓人徹底喪失再嘗試的動力。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在對待失敗的態度上就顯現出來了。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把一條狗關在了籠子裡,只要鈴聲一響,就對它進行電擊。開始的時候這隻狗會盡力逃跑,重複了很多次之後,鈴聲響的時候狗就會倒地呻吟,這時候即使把籠門打開,狗也不會試圖逃跑了。
在心理學上,把這個現象叫做習得性無助,這在人類行為中也普遍存在。
失敗多了,人們更傾向於相信努力沒有任何作用。那為什麼還要嘗試呢?但也許成功已經近在眼前。
習得性無助的原因,在於他們的思維方式中有一套穩定的,內部歸因的方式,習慣把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攬。
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改變,我再努力結果也是一樣的,當人們不再嘗試解決問題的時候,問題只會越來越糟糕。
很多人在職場中打拼多年依然原地踏步,不是因為能力有限,而是已經放棄努力。
有不少人骨子裡恐懼競爭,寧願放棄競爭勝利後能夠獲得的豐厚回報。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一直想考一線城市的公務員,自身學習能力在線,不過,他看到熱門崗位競爭率八百比一就放棄了,兩三年過去,依然原地踏步。
沒有誰的人生可以一帆風順,薇婭從創業至今,搬了18次家,歷經無數次失敗,不斷總結經驗才能站到今天的位置。
在紀錄片裡,她對剛出來創業或者遇到挫折的人說:你可能現在遇到了一些不公平對待,在這個困難時刻,你一定不要擔心,萬事都有兩面性,
2003年,她開了第一家店,卻正好遇上了非典,她不覺得是最困難的時候,反而是一個好時機,很多企業重新洗牌,在這時候去努力,反而是最容易被發現的。
她給出的最好建議,就是「做好當下,擁抱未來」。
不要怕試錯,任何機會都有可能在你試錯的某一個階段到來,你覺得是錯的,轉角,它可能就是另一番天地,人生的本質就在於改變。
學會對抗人性的弱點,避免習得性無助,才能擁有對生命的強大掌控力。
有意識的改變自己看問題的歸因方式,遇到挫折不要習慣把問題往自己身上攬,而是仔細分析到底是哪一步錯了,可以通過怎樣的改變讓事情出現轉機。
創造一些成功的場景,體會自己改變事情結果的能力,利用好登門檻效應,把一件高難度的事情分解成較小的容易完成的一個個目標,像登門檻一樣,一級一級的往上登,更能順利登到高處。
當你能改變一些小事的時候,大的改變也會慢慢出現。凡是不能毀滅你的,終將使你強大。
3、
拐點三:別給人生設限
堅定自我效能,也能逆風翻盤
在短片中,有一個女孩本來要去應該英國留學,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她的求學之路,到了明年她可能又得重新申請,那她就要和下一屆一起競爭。
「我和他們一起競爭,我又沒有太大的優勢。」害怕重新來過,自己會被更優秀的人淘汰。
在豆瓣上,也有一個小組叫「985廢物引進計劃」,多數是名校畢業,就算在知名企業上班,也擔心中年危機,35歲之後被裁怎麼辦。
還有人說:身邊很多大佬都在自黑自己是個廢物,但是細觀他們才發現,到頭來,我連「廢物」都配不上。
其實,人生最大的陷阱,就是給自我設限,這是人生黯淡的最大根源。
所謂自我設限,顧名思義,就是自己畫地為牢,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走出那個圈子。對可能出現的失敗找藉口。
還有為自己的表現製造障礙,比如故意放棄嘗試的機會或減少練習時間,萬一失敗了,還可以將原因歸因於能力外的因素。
烏克蘭男子撐杆跳有一位選手曾經35次改寫世界紀錄,15次都只比原紀錄高出1釐米。他不敢表現得太好,害怕一次跳到極限,以後就無法突破了,曾經有專家預測,他還能再高20釐米。
不過,由於自我設限而失去了創造更高記錄的機會。
人生的種種遺憾,大多由自我設限引起的。
沒有跟愛的人表白,沒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沒有嘗試創業,重要考試,甚至連拒絕別人一次都很難做到······
給自我設限,給年齡設限,給感情設限,讓自己錯過了人生的很多種風景。機會也在一次次設限中溜走了。
那些成功的人,都不會給自己設限。
字節跳動剛成立時,只有十幾名員工,蝸居幾十平米的辦公室,短短8年,實現從0到千億美元估值的跨越,成長速度冠壓群雄。
從十幾名員工,到今年計劃再招上萬人,不給結果設限,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聞名全球的風俗畫畫家摩西奶奶, 77歲才開始作畫的,正如她所說「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作畫。」
「女孩子不要這麼辛苦······」
「你年齡都這麼大了······」
「你有什麼資本······」
別給自我設限,這點別人會幫你做,不管人生起點高低,幸與不幸,都不要為自己的人生設限,留有空間,陽光才能照進來。
破除自我設限的關鍵,是不斷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放下面子和自尊,不要害怕失敗,盡情享受全情、追求成功的樂趣,不懼怕失敗淪為看客的笑柄,挖掘失敗的每一點價值。
畫地為牢,還是超越自我。選擇權只在自己手中。
中國薪酬網發布了《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排名按照工資水平、就業率、人才成長率、薪酬增長率四個要素,排出了Top 100。
看看表格,你會發現,那些收益高的人,並不都是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很多非985、211的院校,同樣可以躋身前排。
高校的鄙視鏈,正被逆襲者不斷打破。
這是一個看背景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時代。
想要打破人生現狀,首先要解除的就是內在的思想限制。
前路浩浩蕩蕩,萬物皆可期待,宇宙山河浪漫,生活點滴溫暖,都值得你迎頭前進。
你只需要保持積極的心態,用持續專注的行動不斷賦能。
把握好這些拐點,對未來最好的預測就是創造未來。
當你決定與夢想,與命運死磕到底時,普普通通的人生,也能逆風翻盤,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