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1.用手握住叉股;使音叉停止振動
2.做功;機械
3.氣體的分子是運動的;下
4.擴散;溫度
5.振動;不會
6.不變;低於
7.大;分子間(玻璃板與水的接觸面之間)存在著引力
8.B 9.C
10.(1)漫反射;(2)對光有會聚作用;(3)近視
11.(1)紙板;
(2)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2
3
(3)OA;可逆
12.(1)兩;(2)玻璃板;
(3)光屏;(4)刻度尺
13.(1) ①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位置順序放錯,從左至右應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
②蠟燭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
(3)近;該透鏡是凹透鏡,能將光發散
14.(1)①加熱後的水溫/℃;
②10g碎紙片;
(2)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不能被水全部吸收
卷二
1.①入射光線、法線以及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光反射時,入射光線、法線以及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入射角等於反射角;一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二是增加光的反射效果
2.(1)將三角板的兩直角邊靠在桌子和玻璃板上;
(2)是為了比較物像大小關係;從正面觀察;
(3)後面的火焰是虛像
3.(1)相同;
(2)相等;
(3)相等;垂直;
(4)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
(5)不透光
4.(1)B、D;
(2)記錄每一次光斑的位置;
(3)油
5.(1)顯示凸透鏡成(實)像的位置;
(2)蠟燭上調(或透鏡下調、光屏上調均可;
(3)凸透鏡不動,將蠟燭靠近凸透鏡,並使光屏遠離凸透鏡(只要方法中體現了「物距減小,像距增大」。方法合理即可)。
兩個蠟燭並排放置且燭焰高度不同,然後觀察光屏上兩個燭焰像的情況(或用嘴輕輕的吹燭焰使其左右擺動,然後觀察光研上燭焰像的變化情況;或用物體在燭焰前擋住左側或右側一部分火焰,然後觀察光屏上燭焰像的變化情況)其它方法合理的也可。
6.(1)全部浸入;44;
(2)把石棉網墊在燒杯下加熱(將試管放在水中加熱;加熱過程中用攪拌器不停的攪拌固體物質)
(3)甲;海波是晶體,有熔點(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點撥:實驗時,儀器的選取和方法的使用,要保證一是能夠順利進行,二是能明顯地看出實驗現象,得出合理的結論。
7.(1)水銀;
(2)甲;
(3)質量;
(4)減少水的質量